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审美教育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核心內容之一,《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促进德、智、体、美多方面的和谐发展。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意识的开展审美教育,不仅是当前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师提出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提升语文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质量 审美教育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8-0054-02
引言:我国著名教育学家蔡元培在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时,将审美能力作为衡量学生文学素养的一种重要参考标准,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治学理念,这也充分体现了审美能力对一个人成长发展带来的深刻影响。文章首先概述了当前小学语文中审美教育的现状,随后结合个人教学经验,就如何利用审美教育提升语文教学质量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小学语文中审美教育的实施现状
1.师生的主客体地位颠倒
部分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开展审美教育时,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仅从个人角度出发制定教学内容。由于教师和学生之间在认知能力、欣赏水平、兴趣爱好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因此这种基于教师视角的审美教育,往往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反而影响了实际的课堂教学效率。例如,语文阅读课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课外书籍,提升自我的审美水平。但是教师向学生推荐课外书时,忽视了学生的选择性和主动性,导致学生在阅读时难以激发阅读兴趣,审美教育的效果也不尽理想。
2.教师自身的美学素养参差不齐
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是权威的代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深刻的影响。从这一点来说,教师自身美学素养的高低,也直接关系到审美教育的开展成效。目前来看,小学学校部分语文教师虽然教学经验丰富,语文功底扎实,但是自身的美学素养不高。例如在日常教学,或是与学生交流中,不注意讲求语言美;或是不注意自身穿着打扮,不讲求形象美等。由于教师不能发挥榜样作用,也会致使审美教育大打折扣。
二、基于审美教育提升语文教学质量的措施
1.转变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
审美教育作为语文教学的内容之一,只有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才能让学生在课堂参与中感受美、认知美、表达美和创造美,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从语文教师角度来说,应当转变教学方法,在课堂中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度和发挥空间,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寻找课堂中的美。例如,在语文阅读课上,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自行选择喜欢的书籍。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自然就会全身心的投入到阅读中,在知识的海洋中接受美的熏陶,提升自己的语文水平。
2.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担负着审美教育的组织者和具体实施者的地位,教师本人成为了学生的审美对象。因此,作为现代语文教师,转变教育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教师自身素质的美可以从三个方面体现:
(1)观念美。首先,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学生综合发展观、学生主体观;其次,教师应该注重自身美的素质,尤其要注重自身身心审美修养的培养和提高。比如要有高尚的审美情操,对文艺、体育有广泛的情趣等。
(2)语言美。古人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创造美的氛围的第一要义。语言美取决于教师爱生的情感和语言表现力,取决于教师对教材思想内容、情感特点的理解和把握,方能做到“辞以情发”,而不故作姿态。
(3)形象美。教师的劳动特点具有很强的示范性,举止端庄、礼貌待人、仪容整洁大方、板书优美的教师形象,能成为激发学生审美心理的诱因和创造美的氛围的因素。因此,加强教师自身形象建设,强化师范技能训练对有效开展审美教育,提升教学质量是十分必要的。
3.丰富教学内容,营造审美环境
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善于通过营造多种教学环境,让学生感受不同的美学情境,进而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营造多样的课堂环境。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提前从网络上下载一些视频或图片,在课上进行展示,一方面能够起到导学作用,另一方面也能够让学生近距离的感知多样的美学情境,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同时,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了提升。
结语:作为基础教育战线的语文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有意识、有目的地结合小学语文学科特点富有创造性地开展审美教育。把审美教育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科教学与审美教育相结合,将是现代教学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和语文教学发展的一个新视角,也必将成为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一个增长点。
参考文献:
[1]吴海燕,张振华.让语文教学在审美体验中构筑学生的精神空间——浅谈语文审美教育.林区教学,2013
[2]莫征宇,刘创春.以美促学以美育人——浅谈语文课堂渗透审美教育的有效途径.中学教学参考,2013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质量 审美教育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8-0054-02
引言:我国著名教育学家蔡元培在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时,将审美能力作为衡量学生文学素养的一种重要参考标准,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治学理念,这也充分体现了审美能力对一个人成长发展带来的深刻影响。文章首先概述了当前小学语文中审美教育的现状,随后结合个人教学经验,就如何利用审美教育提升语文教学质量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小学语文中审美教育的实施现状
1.师生的主客体地位颠倒
部分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开展审美教育时,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仅从个人角度出发制定教学内容。由于教师和学生之间在认知能力、欣赏水平、兴趣爱好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因此这种基于教师视角的审美教育,往往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反而影响了实际的课堂教学效率。例如,语文阅读课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课外书籍,提升自我的审美水平。但是教师向学生推荐课外书时,忽视了学生的选择性和主动性,导致学生在阅读时难以激发阅读兴趣,审美教育的效果也不尽理想。
2.教师自身的美学素养参差不齐
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是权威的代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深刻的影响。从这一点来说,教师自身美学素养的高低,也直接关系到审美教育的开展成效。目前来看,小学学校部分语文教师虽然教学经验丰富,语文功底扎实,但是自身的美学素养不高。例如在日常教学,或是与学生交流中,不注意讲求语言美;或是不注意自身穿着打扮,不讲求形象美等。由于教师不能发挥榜样作用,也会致使审美教育大打折扣。
二、基于审美教育提升语文教学质量的措施
1.转变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
审美教育作为语文教学的内容之一,只有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才能让学生在课堂参与中感受美、认知美、表达美和创造美,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从语文教师角度来说,应当转变教学方法,在课堂中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度和发挥空间,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寻找课堂中的美。例如,在语文阅读课上,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自行选择喜欢的书籍。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自然就会全身心的投入到阅读中,在知识的海洋中接受美的熏陶,提升自己的语文水平。
2.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担负着审美教育的组织者和具体实施者的地位,教师本人成为了学生的审美对象。因此,作为现代语文教师,转变教育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教师自身素质的美可以从三个方面体现:
(1)观念美。首先,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学生综合发展观、学生主体观;其次,教师应该注重自身美的素质,尤其要注重自身身心审美修养的培养和提高。比如要有高尚的审美情操,对文艺、体育有广泛的情趣等。
(2)语言美。古人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创造美的氛围的第一要义。语言美取决于教师爱生的情感和语言表现力,取决于教师对教材思想内容、情感特点的理解和把握,方能做到“辞以情发”,而不故作姿态。
(3)形象美。教师的劳动特点具有很强的示范性,举止端庄、礼貌待人、仪容整洁大方、板书优美的教师形象,能成为激发学生审美心理的诱因和创造美的氛围的因素。因此,加强教师自身形象建设,强化师范技能训练对有效开展审美教育,提升教学质量是十分必要的。
3.丰富教学内容,营造审美环境
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善于通过营造多种教学环境,让学生感受不同的美学情境,进而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营造多样的课堂环境。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提前从网络上下载一些视频或图片,在课上进行展示,一方面能够起到导学作用,另一方面也能够让学生近距离的感知多样的美学情境,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同时,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了提升。
结语:作为基础教育战线的语文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有意识、有目的地结合小学语文学科特点富有创造性地开展审美教育。把审美教育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科教学与审美教育相结合,将是现代教学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和语文教学发展的一个新视角,也必将成为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一个增长点。
参考文献:
[1]吴海燕,张振华.让语文教学在审美体验中构筑学生的精神空间——浅谈语文审美教育.林区教学,2013
[2]莫征宇,刘创春.以美促学以美育人——浅谈语文课堂渗透审美教育的有效途径.中学教学参考,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