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水平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06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常在想,怎样的语文课才算一节好课?最近聆听了几位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后,更加让我为好课而喝彩,也为如何上好一节好课而担忧。
  虽然从事了这么多年的语文教学,但是面对如火如荼的语文课程改革,面对纷纷出现的各种新的教学方案与方法,自问语文课到底该怎样上才能上好?这虽是老生常谈,但面对一批又一批新上岗的年轻教师————新手,这一话题也确实值得深思。
  私下里和几位同事谈起此事,看法各有千秋,都有自己的自圆其说。有人认为,能够调动学生的课堂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且课堂气氛热烈,就是好课。也有人认为,课堂教学目标明确,符合“素质教育”要求,能抓住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做到书本与课外知识的衔接、延伸就是好课。还有人认为,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性活动,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做到课前预习、课后思考、解决疑难也是好课。
  那么这课堂气氛热烈到什么程度?是教师无边际的游说吗?符合要求,符合什么要求?抓住重点、内外延伸,怎么延伸?
  这里我们不妨举一个浅浅的例子:一次,听某班的语文课。整节课上几乎都是教师演员般的游说,学生的配合尤为默契,宛如行云流水,一节课像一场戏,真看不出有什么问题。说课词也算的上天花乱坠,密丝无缝。这节课受到了评课教师们的夸赞、表扬,都认为是一节出类拔萃的好课。可我通过观察学生作业,觉得这节课中从在着许多问题。是,看似没有问题的问题,既然学生都能理解,就没有再讲这节课的必要;既然学生都会,可为什么课后练习如此不堪呢?一节课不就成了一场虚拟的表演了吗?
  回眸我国60年代教育,采用的是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不是靠和教师的积极配合而产生的,而是教师的严格、严厉下的杰作。到了90年代,我们采用“启发式”和“问答式”教学模式,和60年代相比是一个明显的攀升。而今,我们以“素质教育”为导向,让学生多元化的学习语文知识,这更是一大创新。可有人说,如今的这方法、那模式多如牛毛、草芥,结果也不过如此。我国古代的教学方法虽然如此单调,教材只不过是《三字》《百家姓》之类,课堂也没有什么更多的花样,但是同样出了不少人才,他们不都是接受那个年代教育的吗?不错,这是不争的事实。我国古代不仅出了许多人才,而且是我们今天所不及的人才。可我们是否深刻的思考过这其间的缘由呢?
  为此,就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水平这样话题,谈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一、充分认识语文教学内容,避免平均用力
  语文学科本身的知识和层次不明显,不像数理化等学科有一个相对明显的知识系统和层次,必须按照一定的层次一环扣一环地掌握。可以说一篇文章,就是一个完整的“世界”。在任何一篇课文的教学中,学生既可以学习字、词、语法之类的知识,也可以学习各类写作手法,同时也能借助文本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等。教学中要避免狭隘的教学模式,或在一节课中平均用力,照顾所有的方方面面,其结果必是面面俱到、面面不到,没有实效。
  好的语文课应该改变以前满堂问的模式。满堂提问既让整节课显得零散,又让学生疲于应付教师的问题,跟着教师的问题跑,丧失了学习语文的兴趣。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找准课文的切入点,设计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来组织课堂教学,来简化教学头绪。这种主问题的设计可以从文章题目入手。如《詹天佑》一课就可以提问“詹天佑的‘杰出’体现在哪里” “‘爱国’又体现在哪里?”也可以从文中的关键词或关键句入手,当然提问的角度还有很多,就看我们对文本的揣摩和把握程度了。
  二、教学中要联系生活实际、贴近生活、激活思维
  一节好的语文课要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应从文章精要之处,开启学生思维的窍门。因为学习文本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教师阅读教学本身就是一个训练学生思维的过程。所以不管运用任何形式组织教学,也不管课堂模式如何花样翻新,表面上的热闹是次要的,学生的思维在紧张地活动起来才是主要的,而且这种思维训练应是有梯度与深度的。
  茅盾有句名言“多读多写多生活,边读边写边写边生活”。我相信这是我们每位语文教师值得去深思的。就是把读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体验生活,品味生活;从生活中寻找知识,锁定范围和目标;让学生大量的读书,读中感悟,形成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挖掘学生内在的潜力;不宜太多的课堂说教,太多的花样。古语云:“教而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三、走出“教科书”、不求花样、注重实效
  真正的好课,是从学生的学习成绩中反馈来证明的,不在于方法和花样的多少,不在于多么多么的精细。目标是使学生将教师所授知识转化为能力,运用到学习生活中來。能写、善思,有创新,能自己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处理问题,与人和谐交流。
  在教学中,教师要改变教科书是教学的唯一内容的狭隘的认识。教科书是教学的基本内容。语文教学资源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而且会不断再生。作为新时代的语文教师,要有开发语文教学资源的意识,有整合包括教科书在内的语文教学资源的能力。课前引导学生观察、调查,查阅相关的资料,为学习课文做好准备;课中引进相关文字、音像资料,特别是适时、适当地结合课文进行补充阅读;课后适当拓展延伸,或推荐课外阅读内容,或引导进行实践活动,或开展各种形式的练笔。这都应当成为教师备课必须考虑的内容,成为教师日常的功课。
  教师不应是照本宣科的教书匠,而应当是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挖掘者,语文课程的建设者。
  让我们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认真总结经验经验,反复揣摩教学方法,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深入学习《新课表》,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在充满活力的语文教学中提高水平,提升能力。
其他文献
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他的著作《大教学论》里谈到自己的教学理想时说:“寻求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学生可以多学,使校园里因此可以少些抱怨、吵闹和无益的劳苦,多点悠闲、快乐和坚实的进步。”但是,怎样才能少教而多学呢?许多一线的语文教师及专家学者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摸索与尝试, 开始广泛构建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基准的课堂教学模式,各有心得与收获。我校在学习借鉴好的教学模式的情况下,推行“和
期刊
和谐产生美,和谐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共同特征。构建和谐课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构建和谐课堂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现代教师的一个重要职责,构建和谐课堂,应该体现以生为本。针对数学学科特点,构建和谐高效课堂,我认为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进课堂  “在压抑的思想环境下、禁锢的课堂氛围中是不能产生创造性思维火花的”。在新理念教学中,教师不应是一个权威者、控制者,而应
期刊
在新课改日益推进的今天,注入式教学方式已愈来愈不能适应培养人才的需要。对于我们广大的高中一线数学教师来讲,如何在教学中不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判断数学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这样的情况下,启发式教学对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就越发凸显。  启发式教学是现代教育教学中富有成效的理论体系和教学方法的灵魂。高中数学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基于数学学科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
期刊
一、研究背景  在当今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社会,人民的生活水平有明显的提高,但心理承受能力却下降了,特别是儿童青少年。根据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最新公布了一项全国性的调查结果:中学生5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曾经考虑过自杀,占样本总数的20.4%,而为自杀做过计划的占6.5%。儿童青少年不应该是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吗?在老师家长的庇护下,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难道他们并不幸福?  二、研究的目的
期刊
数学教学是一种理性教学。数学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又表现在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使学生领悟出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通过数学理性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实际,捕捉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数学教师应重视的问题,下面就此谈谈我的体会。  一、真实的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知识  (一)从学习生活理解计算法则 
期刊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教育教学模式也在发生着变化,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课堂教育模式开始被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之中。所谓翻转课堂,是教师指导学生利用课下时间,学习教师提前录制好的教学视频,在上课的时间,师生共同进行讨论、作业、答疑和个别辅导等深度学习,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探索与革新一直是高校教育所关注的核心问题,翻转课题教学
期刊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 。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创设情境,形成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导入是进入新课题时建立问题情境的教学方式。因此,在新课引入时,要把知识内容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合理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形成数
期刊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教师轻易就能在网络上搜索获得课程教案、随堂课件;有的地区或学校开展教研活动,以集体备课的方式一人主备一课, “高效”利用集体的智慧完成一个学期的备课任务,让备课组的所有人都能以一人所备的教学思路贯穿到一个年级的教学课堂中,资源共享。但如果仅仅是这样,教师利用唾手可得的资源千篇一律地上课,也就犹如生产线上的工人,失去了语文教师本身的主动性意义。笔者认为“拿来主义”是可取的,只是
期刊
一、学生基本状况分析  近年来,职业学校录取的学生中考分数较低的情况已经是比较普遍,很多职高生缺乏最基本的文化基础,更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结合学生进校后的实际来考察,可以说,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理论学习的理解、接受能力较弱,学习中大多数同学缺乏学习热情。烹饪专业的很多学生在升入职高时选择本专业是出于无奈,或是为了逃避文化课学习,故其专业选择带有盲目性,专业意识欠缺。笔者对几所北京市中职烹饪学
期刊
说到教学资源,大家想到的诸如多媒体、小黑板、卡片、纸条、模具等等。大家想到的除了这些东西,还会想到公开课要用一用,或者平时要用,甚至极端热衷于丰富课堂教学的老师会几乎每堂课都用到教具。在这里我想说一说个人认为的这些教学资源的利用以及参与式课堂的见解。  首先,说一下参与式,顾名思义,最基本的一项就是学生参与到教师设计的这堂课的每一个环节中,还有一项就是绝大多数教师理解的:学生不仅参与进来了,而且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