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姥姥今年九十岁了。别的老人年纪越大,步子越小;她年纪越大,步子越大,每天都闲不住,拎着一条小板凳四处串门。每年夏天,我都去姥姥家住几天,让姥姥停下大步,给我讲一讲过去的事。今年也不例外。一个傍晚,姥姥给我讲起了八十年前的一个小男孩的故事。
八十年前,姥姥只有十岁,叫绣儿。姥姥有点卉怪,讲小时候的事,从来都不用第一人称。她喜欢直接叫自己绣儿,仿佛是在讲一个毫不相干的人的故事。
姥姥说,那时候,绣儿去地主家当丫鬟,给人家烧菜、扫地、洗衣裳。地主家有三个少爷,分别叫志高、志远和志诚。绣儿去的那一年,最小的少爷志诚只有九岁,比她还小一岁。
绣儿走进地主家的第二天,端着木桶在门口的小河边洗衣裳,志远带着志诚走到了她面前。姥姥说,志诚的眼睛很大,他圆睁着大眼睛问哥哥,她是谁?志远比志诚大三岁,已经有了少爷的威严。他说,她是个丫鬟。志诚接着问,丫鬟是做什么的?
志远不答,走过去,一脚把绣儿的木桶踢翻了。绣儿低着头,不敢说话,慢慢地把木桶扶了起来。志远接着把绣儿晒在晾衣绳上的床单拽在了地上。绣儿还是低着头。慢慢地把床单抱起来,放进木盆里,无声地洗濯了一遍。
志诚张大着嘴巴看着,小声问,哥哥,她为什么不生气?志远笑了一声,她是丫鬟嘛,你也去试试吧。
志诚小心翼翼地走近绣儿,把脚踏在木桶沿上,用力一蹬。木桶晃了几晃,没有倒下,志诚却吓得后退了几步,警惕地看着绣儿。绣儿低垂着头,委屈得直想哭。
志远哈哈大笑,说,你怕什么?再去试试。志诚于是走到晾衣绳下面,大着胆子,把枕套扯下来,然后站在一边看。绣儿低着头,把枕套捡起来,放进木盆。志诚胆子更大了,把旁边的一件衣裳也扯了下来。绣儿默默地把衣裳捡起来,拿着站在一边。志诚的大眼睛盯着她,又扯下了一件衣裳。绣儿还是蹲下去捡起来,也不说话,眼泪一颗颗地掉了下来。
但是,姥姥说,志诚终究还是没有学会欺负她。后来,志诚甚至跟绣儿成了朋友。
有一天下午,老妈子带着绣儿在厨房做菜。绣儿负责添柴烧火,她一边烧火,一边看着地上的一只背米粒的小蚂蚁。这时候,志诚风风火火地冲了进来,朝绣儿大喊一声,丫鬟,玩什么呢?绣儿心里一慌,说,蚂蚁。
地上的蚂蚁背着米粒,走得跌跌撞撞。志诚笑着说,蚂蚁不应该这么玩的,玩蚂蚁要用蜡烛。说着,他拿起锅台上的一根小蜡烛,划火柴点着了。烛焰渐渐大了起来,志诚拿着蜡烛蹲下,把一滴滴蜡油浇在了小蚂蚁的身上。小蚂蚁急忙丢掉米粒,在蜡油里拼命挣扎着。很快,蜡油凝固了,小蚂蚁再也不动弹了。
志诚看得哈哈大笑。绣儿小声问,你是跟谁学的?志诚说,当然是我二哥,他什么都会玩,明天我带你去玩蜗牛。
第二天,志诚带着绣儿去背阴的墙角捉蜗牛。每人捉一只,然后比赛,看看谁的蜗牛先钻出脑袋来。绣儿捉了蜗牛,总是把它放在阳光下,耐心地等它。志诚却没有耐心,他找来一块青砖,拿着蜗牛在上面磨。把蜗牛的壳磨破了,他再找一根针,扎进破洞里。蜗牛吃痛,“呼”的一声冒出了脑袋,两个犄角还不停地颤抖着。
两个人的比赛,志诚总是胜利者,所以在绣儿面前,他永远都是一副得意洋洋的表情。
然而半年以后,志诚再也不能得意了,他生了一场大病。
那个秋天,志诚是渐渐消瘦的。院子里的槐树开始落叶的时候,志诚咳嗽起来,变得无精打采的。院子里落满黄叶的时候,志诚整天坐在屋门口晒太阳,像一只慵懒的老猫。
一天,绣儿从屋门口走过,志诚忽然说,丫鬟,跟我聊聊天吧。他的声音是沙哑的,而且有气无力,听起来让人很难过。绣儿于是走近他,小心地问,你生的是什么病?志诚不回答,看着脚边的树荫,说,丫鬟,你知道树影子是怎么动的吗?绣儿摇摇头,她尽管很有耐心,但是从来没有看过树影子。志诚说,我天天坐在这里看树影子,你知道吗?树影子就像壁虎,你如果盯着它看,它一动也不敢动、但是如果你一不留神,眨了眨眼睛,树影子就像壁虎受惊了一样,一抖,一下子蹿出去老远。
一阵微风吹来,大槐树的树荫抖了一下,志诚也抖了一下,眼神忽然黯淡了。
绣儿想哄志诚开心,于是捉来了两只蜗牛,说,我们比赛吧,肯定还是你赢。志诚把蜗牛托在掌心,不说话,眯着眼睛看它。绣儿也把蜗牛放在掌心,然后透过阳光去看,晶莹剔透。绣儿接着看志诚,竟然觉得他也是透明的,仿佛一个玻璃娃娃,一碰就碎。
像以前一样,还是志诚的蜗牛先钻出了脑袋。蜗牛钻出来,不紧不慢地沿着志诚的手臂爬了上去。志诚像一尊雕塑一样,一动不动地看着,手臂上留下了一条亮晶晶的爬痕。
夜幕垂下来了,志诚还是蜷缩着,沉甸甸的脑袋靠在门边。绣儿坐在门槛上,说,少爷,你怎么不说话了?志诚想了想,轻轻地说,丫鬟,你说人死了,会去哪儿?绣儿不安地看了他一眼,突然觉得身上一凉,一道细细的风掠过了小院。
槐树的叶子落光的时候,院子里再也没有树影子了。志诚已经卧床不起,他住的那间屋子也不再允许外人进去了。
后来呢?我问。姥姥说,后来的一天,绣儿隔着小院的花墙,恍恍惚惚看见过志诚。他也在向外看。他更瘦了,脑袋耷拉着,眼睛像睡着了一样,睁不开了。那些天,他一直在看树影子,其实他自己,就轻飘飘的像一片影子。
再后来,老妈子带着绣儿进去收拾那间小屋,绣儿才知道里面空荡荡的了。不知为什么,在那个空屋子里,绣儿忽然想起了志诚跟着哥哥欺负她的时候,那双闪闪发光的眼睛。趁着老妈子转身,她抽抽噎噎地哭了起来。
老妈子叹息着,带着绣儿离开了小屋。绣儿觉得,她仿佛从志诚的小屋里带走了什么,是一种雾一样的东西。她惟一能够确定的是,这种东西与死亡有关。八十年过去了,它像一道不可捉摸的影子,伴随了绣儿的一生。
我终于忍不住问,究竟是什么呢?姥姥笑了一下,说,绣儿也讲不太清楚。反正,十岁以前,绣儿觉得死亡是一件与自己毫不相干的事;十岁以后,绣儿觉得死亡原来离自己很近,近得简直如影随形。因为如此接近,绣儿明白了活着的珍贵。所以,绣儿会拖着一条长长的影子,在阳光里过街串巷,把每一天都当成一个节日,过得有滋有味。
太阳西斜了。九十岁的姥姥面朝阳光坐着,不再说话。夕阳的最后一抹光线雕刻在她的脸上,久久不能撤去。
八十年前,姥姥只有十岁,叫绣儿。姥姥有点卉怪,讲小时候的事,从来都不用第一人称。她喜欢直接叫自己绣儿,仿佛是在讲一个毫不相干的人的故事。
姥姥说,那时候,绣儿去地主家当丫鬟,给人家烧菜、扫地、洗衣裳。地主家有三个少爷,分别叫志高、志远和志诚。绣儿去的那一年,最小的少爷志诚只有九岁,比她还小一岁。
绣儿走进地主家的第二天,端着木桶在门口的小河边洗衣裳,志远带着志诚走到了她面前。姥姥说,志诚的眼睛很大,他圆睁着大眼睛问哥哥,她是谁?志远比志诚大三岁,已经有了少爷的威严。他说,她是个丫鬟。志诚接着问,丫鬟是做什么的?
志远不答,走过去,一脚把绣儿的木桶踢翻了。绣儿低着头,不敢说话,慢慢地把木桶扶了起来。志远接着把绣儿晒在晾衣绳上的床单拽在了地上。绣儿还是低着头。慢慢地把床单抱起来,放进木盆里,无声地洗濯了一遍。
志诚张大着嘴巴看着,小声问,哥哥,她为什么不生气?志远笑了一声,她是丫鬟嘛,你也去试试吧。
志诚小心翼翼地走近绣儿,把脚踏在木桶沿上,用力一蹬。木桶晃了几晃,没有倒下,志诚却吓得后退了几步,警惕地看着绣儿。绣儿低垂着头,委屈得直想哭。
志远哈哈大笑,说,你怕什么?再去试试。志诚于是走到晾衣绳下面,大着胆子,把枕套扯下来,然后站在一边看。绣儿低着头,把枕套捡起来,放进木盆。志诚胆子更大了,把旁边的一件衣裳也扯了下来。绣儿默默地把衣裳捡起来,拿着站在一边。志诚的大眼睛盯着她,又扯下了一件衣裳。绣儿还是蹲下去捡起来,也不说话,眼泪一颗颗地掉了下来。
但是,姥姥说,志诚终究还是没有学会欺负她。后来,志诚甚至跟绣儿成了朋友。
有一天下午,老妈子带着绣儿在厨房做菜。绣儿负责添柴烧火,她一边烧火,一边看着地上的一只背米粒的小蚂蚁。这时候,志诚风风火火地冲了进来,朝绣儿大喊一声,丫鬟,玩什么呢?绣儿心里一慌,说,蚂蚁。
地上的蚂蚁背着米粒,走得跌跌撞撞。志诚笑着说,蚂蚁不应该这么玩的,玩蚂蚁要用蜡烛。说着,他拿起锅台上的一根小蜡烛,划火柴点着了。烛焰渐渐大了起来,志诚拿着蜡烛蹲下,把一滴滴蜡油浇在了小蚂蚁的身上。小蚂蚁急忙丢掉米粒,在蜡油里拼命挣扎着。很快,蜡油凝固了,小蚂蚁再也不动弹了。
志诚看得哈哈大笑。绣儿小声问,你是跟谁学的?志诚说,当然是我二哥,他什么都会玩,明天我带你去玩蜗牛。
第二天,志诚带着绣儿去背阴的墙角捉蜗牛。每人捉一只,然后比赛,看看谁的蜗牛先钻出脑袋来。绣儿捉了蜗牛,总是把它放在阳光下,耐心地等它。志诚却没有耐心,他找来一块青砖,拿着蜗牛在上面磨。把蜗牛的壳磨破了,他再找一根针,扎进破洞里。蜗牛吃痛,“呼”的一声冒出了脑袋,两个犄角还不停地颤抖着。
两个人的比赛,志诚总是胜利者,所以在绣儿面前,他永远都是一副得意洋洋的表情。
然而半年以后,志诚再也不能得意了,他生了一场大病。
那个秋天,志诚是渐渐消瘦的。院子里的槐树开始落叶的时候,志诚咳嗽起来,变得无精打采的。院子里落满黄叶的时候,志诚整天坐在屋门口晒太阳,像一只慵懒的老猫。
一天,绣儿从屋门口走过,志诚忽然说,丫鬟,跟我聊聊天吧。他的声音是沙哑的,而且有气无力,听起来让人很难过。绣儿于是走近他,小心地问,你生的是什么病?志诚不回答,看着脚边的树荫,说,丫鬟,你知道树影子是怎么动的吗?绣儿摇摇头,她尽管很有耐心,但是从来没有看过树影子。志诚说,我天天坐在这里看树影子,你知道吗?树影子就像壁虎,你如果盯着它看,它一动也不敢动、但是如果你一不留神,眨了眨眼睛,树影子就像壁虎受惊了一样,一抖,一下子蹿出去老远。
一阵微风吹来,大槐树的树荫抖了一下,志诚也抖了一下,眼神忽然黯淡了。
绣儿想哄志诚开心,于是捉来了两只蜗牛,说,我们比赛吧,肯定还是你赢。志诚把蜗牛托在掌心,不说话,眯着眼睛看它。绣儿也把蜗牛放在掌心,然后透过阳光去看,晶莹剔透。绣儿接着看志诚,竟然觉得他也是透明的,仿佛一个玻璃娃娃,一碰就碎。
像以前一样,还是志诚的蜗牛先钻出了脑袋。蜗牛钻出来,不紧不慢地沿着志诚的手臂爬了上去。志诚像一尊雕塑一样,一动不动地看着,手臂上留下了一条亮晶晶的爬痕。
夜幕垂下来了,志诚还是蜷缩着,沉甸甸的脑袋靠在门边。绣儿坐在门槛上,说,少爷,你怎么不说话了?志诚想了想,轻轻地说,丫鬟,你说人死了,会去哪儿?绣儿不安地看了他一眼,突然觉得身上一凉,一道细细的风掠过了小院。
槐树的叶子落光的时候,院子里再也没有树影子了。志诚已经卧床不起,他住的那间屋子也不再允许外人进去了。
后来呢?我问。姥姥说,后来的一天,绣儿隔着小院的花墙,恍恍惚惚看见过志诚。他也在向外看。他更瘦了,脑袋耷拉着,眼睛像睡着了一样,睁不开了。那些天,他一直在看树影子,其实他自己,就轻飘飘的像一片影子。
再后来,老妈子带着绣儿进去收拾那间小屋,绣儿才知道里面空荡荡的了。不知为什么,在那个空屋子里,绣儿忽然想起了志诚跟着哥哥欺负她的时候,那双闪闪发光的眼睛。趁着老妈子转身,她抽抽噎噎地哭了起来。
老妈子叹息着,带着绣儿离开了小屋。绣儿觉得,她仿佛从志诚的小屋里带走了什么,是一种雾一样的东西。她惟一能够确定的是,这种东西与死亡有关。八十年过去了,它像一道不可捉摸的影子,伴随了绣儿的一生。
我终于忍不住问,究竟是什么呢?姥姥笑了一下,说,绣儿也讲不太清楚。反正,十岁以前,绣儿觉得死亡是一件与自己毫不相干的事;十岁以后,绣儿觉得死亡原来离自己很近,近得简直如影随形。因为如此接近,绣儿明白了活着的珍贵。所以,绣儿会拖着一条长长的影子,在阳光里过街串巷,把每一天都当成一个节日,过得有滋有味。
太阳西斜了。九十岁的姥姥面朝阳光坐着,不再说话。夕阳的最后一抹光线雕刻在她的脸上,久久不能撤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