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禅净合流并非仅在宋朝初露端倪,在东晋时期就已出现。早期禅宗"念佛"思想也不是只在六祖慧能的《坛经》有所详述。隋唐时期,禅宗四祖道信所倡"一行三昧"将净土思想融入其中,以事、理之分将修持与往生程度相联系,体现了禅净合流的思想。同时,"一行三昧"的思想与天台宗的净土思想也有理论上的一致性。这为宋代以后佛教以禅净为主的诸宗派合流奠定了基础。
【基金项目】
: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南北朝禅学研究”(14YJC730001); 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南北朝禅学研究”(2014C06); 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专项科研项目“鸠摩罗什所译《坐禅三昧经》等禅法经典研究——兼与天台宗、早期禅宗禅法之比较”(14JK1696); 西北大学人文社科类科研基金项目“鸠摩罗什所译《坐禅三昧经》等禅法经典研究——以‘五门禅’及其影响为重点”(13NW03)阶段性研究成果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禅净合流并非仅在宋朝初露端倪,在东晋时期就已出现。早期禅宗"念佛"思想也不是只在六祖慧能的《坛经》有所详述。隋唐时期,禅宗四祖道信所倡"一行三昧"将净土思想融入其中,以事、理之分将修持与往生程度相联系,体现了禅净合流的思想。同时,"一行三昧"的思想与天台宗的净土思想也有理论上的一致性。这为宋代以后佛教以禅净为主的诸宗派合流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加拿大差会自1892年入川传教的60余年时间里,一直都十分重视医疗事业,派出了大量的医疗传教士,在四川开展建立诊所、医院、护士学校、医学院以及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等各个方面的医疗事工。近代四川西医是从西方传教士开展的西医活动逐渐开始并展开的。加拿大传教士是最注重医疗事工的一个群体,医疗传教也是在川加拿大差会的一个最为显著的特征,他们的西医贡献率占到了所有在川西方传教士群体的三分之二左右。加拿大差会在川开展的这些医疗事工对四川的西医发展产生了很重要的推动作用,奠定了四川西医发展的基础。
传教时代以来,基督教从欧美向亚非拉地区扩展,成为近代全球化进程的重要内容。进入具体地方语境的基督教不断增加自己的地方特点,遂成当代世界基督教的重要组成部分。从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潮汕浸礼教会组织框架的构建经历了从新约教会模式到礐石堂中心,再到全体传教士大会框架下各传教站为中心的过程。全球元素与地方元素在各个阶段互相影响。总体上看,全球化不断推进,地方化在有所后退的情况下将自己内化为全球化图景中的一部分,实际上保留了地方元素。
元明之际,畏兀儿人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宗教嬗变,由原来尊奉佛教、兼容各教过渡到独尊伊斯兰教,在此前后大致经历了约600余年的时间,最终完成了伊斯兰化。在伊斯兰教东传的过程中,察合台诸汗的宗教政策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伊斯兰教势力凭借着蒙古统治者的政治权势,以武力征服、经济优惠等手段,陆续征服了库车、吐鲁番、哈密等地佛教势力,最终实现了西域地区的伊斯兰化与突厥化。本文考察了察合台诸汗的宗教政策,论述了伊斯兰教在西域的扩张、畏兀儿佛教衰败的进程及其历史影响。
清咸同年间,在"民间军事化"的生存环境中,太谷学派北宗张积中北上鲁西南,在黄崖山寨组织民众群保,在经济保障、基建管理、教育祭祀、生活情感等方面自救生存,开创一个运作良好的群体系统。这个系统个性鲜明,运行良好,是研究晚清社会转型期中国民间宗教组织生存与发展的鲜活案例。
萨比教,是中世纪穆斯林学者对亚伯拉罕传统之外的具有一定的一神论倾向的异教的称呼。其实质是产生于古代晚期的异教一神教的阿拉伯变种。生活于阿拉伯世界的犹太哲学家迈蒙尼德运用当时流行的萨比文献,建构起一套完整的萨比叙事,以此为亚伯拉罕一神教的诞生和摩西立法的缘由提供历史背景的解释。在评述萨比教神话、教义与仪式的过程中,迈蒙尼德发掘出萨比教潜在的一神论预设,并深入揭示萨比教由原始一神教蜕化为偶像崇拜的宗教认识论根源。而他对萨比教社群的分层处理,更折射出他在萨比教与古代哲学之间关系问题上的微妙立场。
《老君音诵诫经》中的"刘举"并非特指某一位具体人物,而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它源于王莽代汉之际出现的"卯金修德为天子"、"刘氏复起、李氏为辅"等植根于谶纬神学的古老谶记。东汉灭亡后,民间道教教团将刘氏谶记纳入到自己的体系之中,并以末世论对其加以改造,使之成为具有道教特色的谶记。
本文以新发现的史料《宝录》为中心,探讨晚清鄂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民间道教的发展。在晚清的长阳,民间火居道士刘湛然成立了"道德堂"民间道教组织,出版道书、订立规则并建立法脉。这个民间教团以"正一"标榜,是道教在晚清时期民间化和世俗化的典型产物。其教团道士多火居,在世俗生活之外以乡村社会斋醮法事为主要宗教活动。这为了解晚清民间道教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生存、发展提供了一个宝贵的个案。
《四分比丘尼戒本》本为《四分律》戒条部分的单行本之一,后来唐沙门怀素在原单行本的基础上整理、补充,形成新本。通过对敦煌文献的全面普查,现已发现敦煌本《四分比丘尼戒本》写卷共243号,其中不乏原为同一写卷而被撕裂为数号者。从内容、行款、书风书迹、残字契合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可将国家图书馆所藏的26号《四分律比丘尼戒本》残卷缀合为10组。
由于法海本的"语要"性质、惠昕本的"节要"性质,增补《坛经》而成"全璧"成为禅门的共同愿望,契嵩本则实现了这一愿望。契嵩本在吸收惠昕本全部异文的基础上,又增补了39条,6500余字。增补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六祖生平、灭度及弟子因缘部分,大梵寺说法部分增补很少。本文在敦煌、惠昕、德异、曹溪原本及宗宝本等五本详细对勘的基础上,结合敦煌文献、唐宋碑记、史传、语录、灯录等数量众多的传世文献,对德异本增补的39条内容,逐一考证了其文献来源与佐证材料,并依时代顺序列表说明其历代引用之文献佐证,表明众多增补材料在契嵩增补《
净影慧远是现存文献中最早提出佛三身说的中国学僧。他运用体、相、用三概念来规定法、报、应(化)三身,肯定佛身的妙有实存,这既反映在他从以法性为法身到真心为法身的转变中,也反映在他对法身有色说的论述中,还将佛身与佛性相联系来论述佛身的成因问题。这些方面均可看出其佛身理论与《大乘起信论》思想有共通之处。慧远佛身思想对后世影响颇大,三身说渐成中国佛教论述佛身理论的主要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