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语文课堂 整合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2A-
0034-02
目前,信息技术已经普遍地运用于课堂教学,而且其整合方式也逐渐从较低层次进入较高层次。这些技术的运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和探究,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现实意义。然而,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不是对信息技术的简单应用,而要从学生的认知、情感、能力领域出发,有选择地把信息技术恰当合理地融合、渗透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学习的实践中获得价值体验,从而让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达到和谐统一的状态。
一、借助情境渲染,突出“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图画、音乐、录音、录像等形象化的手段为学生再现教材提供的情境,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语言的形象、情感、智慧和蕴涵,在情境阅读中读出形、读出情、读出理、读出神,从而达到感于目、会于心、动于情、发于声的阅读境界。
如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梦圆飞天》这一课的重点部分是“神舟”5号发射成功后一片欢腾的场景。对此笔者进行了如下设计。
师(引读):三分钟后,电波传来了杨利伟的声音。“飞行正常!”这声音穿过——茫茫太空,传到——北京指挥控制中心,传到——游弋在浩瀚大洋上的“远望”3号测量船,传到——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心中。
师:当“飞行正常”四字从太空传来之时,人们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心情!举国上下一片欢腾!(出示相关图片,播放音乐《歌唱祖国》)
师:此时的指挥大厅更是如此,谁来读一读文中的句子。
(多媒体出示:指挥大厅里一片欢腾,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澎湃的激情、胜利的喜悦和无限的自豪。生读。)
师:针对指挥大厅里一片欢腾的景象你觉得可以用哪些四字词语来形容?(欣喜若狂、手舞足蹈、欢呼雀跃、载歌载舞、热泪盈眶)
师:让我们走到指挥大厅里倾听人们的心声。现在老师就是一名新闻记者,你们就是指挥大厅中的一员,让我来采访你们。(配乐《歌唱祖国》)
师:“神舟”5号发射成功后,指挥大厅已是沸腾不已,让我们通过朗读文中词句倾听人们的心声吧!(配乐《歌唱祖国》)
朗读是学生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的纽带。这部分教学通过图片和音乐的渲染,把学生带入欢腾的场景中,加上采访情境的创设和朗读体验,让学生真正融入到课文描绘的氛围中,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突破了文章的重点,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蕴涵在语言文字中的情感,达到学生与教者、作者、文本的和谐对话。
二、运用圈划功能,突出“品”
王尚文先生认为:语文学习“就是学习遣词造句精确妥帖”。课文是语言内容的载体,抓住了文本语言就等于抓住了阅读的源头,就能搭建起学生思维活动的平台。在品读文本时,笔者利用白板可任意书写的功能,让学生一边交流一边在白板上圈画,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抓住这些关键词品味文本语言,体会文章的情感。
如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灰椋鸟》一文时,为了让学生体会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场面,笔者引导学生交流汇报第4小节,通过随机出示相应的句子让学生利用白板的圈画功能画出关键词句,如“整群整群”“数百米长的长队”“巨大的椭圆形”“浩浩荡荡”等,学生抓住这些关键词句理解文本,真切感受到灰椋鸟归林的壮观气势,此时再来朗读课文,学生由境生情,其情感就会自然流露出来。白板的互动功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教学参与热情。
三、整合隐藏功能,突出“写”
阅读一篇文章,不仅要读懂“写了什么”,更要思考作者是“怎么写”的。教师要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去品味探索语言形式的秘密。
如《灰椋鸟》一文中的第5小节通过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重点描写了鸟儿归林后的欢腾场景。学生在交流这一部分内容时,笔者设计并运用白板的隐藏功能,出示文章开头的句子:“灰椋鸟尖尖的嘴,灰灰的背,黑乎乎的,一点都不好看”与“看,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又马上扑棱棱地飞起。它们的羽毛全变成金红色的了,多么像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让学生通过比较句子体会作者对灰椋鸟的喜爱之情。笔者还运用拖拉功能,出示句子“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叽叽啾啾,是飞瀑跌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让学生体会比喻和拟人手法运用的妙处,然后通过配乐朗诵第5小节,体会鸟儿的欢腾和作者对鸟儿的喜爱之情。
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语文教学更加方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四、通过网络互动,突出“说”
语文教学的真实效果,最终会落实在学生运用语文的表现上。教者的高明之处在于不失时机地让学生表现动口、动笔、动脑的能力,大胆地展示学习成果。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回答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过程。课堂中利用多媒体网络的交互性特点,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有效地增强交流的广度和深度。比如教学《梦圆飞天》这一网络课将结束时,笔者因势利导:“同学们学到这儿心里定是激动不已、感慨万千,请大家点击‘互动空间’,在留言板上写下你最想说的话吧。”学生既可写下自己的所得,又可对其他学生展示的材料加以评价、讨论。对学生的回答,教师也可在留言板上作简要评述,这样师生、生生之间的“零距离”互动变成了情感与心灵的交流。
信息技术的合理利用既可创设远比传统教学更富启发性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对课程改革和优化课堂教学有着具大的推进作用。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核心,二者只有有效整合,才能真正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让我们的课堂充满浓浓的语文味。
(责编 杨 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2A-
0034-02
目前,信息技术已经普遍地运用于课堂教学,而且其整合方式也逐渐从较低层次进入较高层次。这些技术的运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和探究,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现实意义。然而,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不是对信息技术的简单应用,而要从学生的认知、情感、能力领域出发,有选择地把信息技术恰当合理地融合、渗透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学习的实践中获得价值体验,从而让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达到和谐统一的状态。
一、借助情境渲染,突出“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图画、音乐、录音、录像等形象化的手段为学生再现教材提供的情境,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语言的形象、情感、智慧和蕴涵,在情境阅读中读出形、读出情、读出理、读出神,从而达到感于目、会于心、动于情、发于声的阅读境界。
如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梦圆飞天》这一课的重点部分是“神舟”5号发射成功后一片欢腾的场景。对此笔者进行了如下设计。
师(引读):三分钟后,电波传来了杨利伟的声音。“飞行正常!”这声音穿过——茫茫太空,传到——北京指挥控制中心,传到——游弋在浩瀚大洋上的“远望”3号测量船,传到——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心中。
师:当“飞行正常”四字从太空传来之时,人们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心情!举国上下一片欢腾!(出示相关图片,播放音乐《歌唱祖国》)
师:此时的指挥大厅更是如此,谁来读一读文中的句子。
(多媒体出示:指挥大厅里一片欢腾,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澎湃的激情、胜利的喜悦和无限的自豪。生读。)
师:针对指挥大厅里一片欢腾的景象你觉得可以用哪些四字词语来形容?(欣喜若狂、手舞足蹈、欢呼雀跃、载歌载舞、热泪盈眶)
师:让我们走到指挥大厅里倾听人们的心声。现在老师就是一名新闻记者,你们就是指挥大厅中的一员,让我来采访你们。(配乐《歌唱祖国》)
师:“神舟”5号发射成功后,指挥大厅已是沸腾不已,让我们通过朗读文中词句倾听人们的心声吧!(配乐《歌唱祖国》)
朗读是学生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的纽带。这部分教学通过图片和音乐的渲染,把学生带入欢腾的场景中,加上采访情境的创设和朗读体验,让学生真正融入到课文描绘的氛围中,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突破了文章的重点,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蕴涵在语言文字中的情感,达到学生与教者、作者、文本的和谐对话。
二、运用圈划功能,突出“品”
王尚文先生认为:语文学习“就是学习遣词造句精确妥帖”。课文是语言内容的载体,抓住了文本语言就等于抓住了阅读的源头,就能搭建起学生思维活动的平台。在品读文本时,笔者利用白板可任意书写的功能,让学生一边交流一边在白板上圈画,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抓住这些关键词品味文本语言,体会文章的情感。
如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灰椋鸟》一文时,为了让学生体会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场面,笔者引导学生交流汇报第4小节,通过随机出示相应的句子让学生利用白板的圈画功能画出关键词句,如“整群整群”“数百米长的长队”“巨大的椭圆形”“浩浩荡荡”等,学生抓住这些关键词句理解文本,真切感受到灰椋鸟归林的壮观气势,此时再来朗读课文,学生由境生情,其情感就会自然流露出来。白板的互动功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教学参与热情。
三、整合隐藏功能,突出“写”
阅读一篇文章,不仅要读懂“写了什么”,更要思考作者是“怎么写”的。教师要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去品味探索语言形式的秘密。
如《灰椋鸟》一文中的第5小节通过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重点描写了鸟儿归林后的欢腾场景。学生在交流这一部分内容时,笔者设计并运用白板的隐藏功能,出示文章开头的句子:“灰椋鸟尖尖的嘴,灰灰的背,黑乎乎的,一点都不好看”与“看,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又马上扑棱棱地飞起。它们的羽毛全变成金红色的了,多么像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让学生通过比较句子体会作者对灰椋鸟的喜爱之情。笔者还运用拖拉功能,出示句子“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叽叽啾啾,是飞瀑跌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让学生体会比喻和拟人手法运用的妙处,然后通过配乐朗诵第5小节,体会鸟儿的欢腾和作者对鸟儿的喜爱之情。
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语文教学更加方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四、通过网络互动,突出“说”
语文教学的真实效果,最终会落实在学生运用语文的表现上。教者的高明之处在于不失时机地让学生表现动口、动笔、动脑的能力,大胆地展示学习成果。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回答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过程。课堂中利用多媒体网络的交互性特点,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有效地增强交流的广度和深度。比如教学《梦圆飞天》这一网络课将结束时,笔者因势利导:“同学们学到这儿心里定是激动不已、感慨万千,请大家点击‘互动空间’,在留言板上写下你最想说的话吧。”学生既可写下自己的所得,又可对其他学生展示的材料加以评价、讨论。对学生的回答,教师也可在留言板上作简要评述,这样师生、生生之间的“零距离”互动变成了情感与心灵的交流。
信息技术的合理利用既可创设远比传统教学更富启发性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对课程改革和优化课堂教学有着具大的推进作用。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核心,二者只有有效整合,才能真正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让我们的课堂充满浓浓的语文味。
(责编 杨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