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太阳能光伏发电不仅改变了传统的能源结构,而且对有效缓解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更是功不可没。围绕“区域性新能源产业发展”这一主题探究光伏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对推动当地新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光伏产业;发展趋势;区域经济;对策建议
能源与环境问题是制约世界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两个突出问题。而太阳能具有分布广泛、储量丰富、清洁无污染等优势,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和重点发展的对象。太阳能光伏发电不仅改变了传统的能源结构,而且对有效缓解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更是功不可没。而作为开发利用太阳能重要途径的光伏产业,则理所当然成了各国研究的重点领域。发展光伏产业既是未来经济增长最主要的引擎,也是最有创造就业和财富能力的经济支柱。围绕“区域性新能源产业发展”这一主题探究光伏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对推动新能源产业良性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光伏产业可持续发展,依靠的是政策依赖的是市场
在产业发展初期,太阳能电池组件成本和发电价格是光伏发电应用和推广的障碍,主要依赖政府持续稳定的扶持政策才能发展壮大。各国纷纷出台“可再生能源法”采用法制手段强制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为光伏产业快速发展奠定法律基础;通过政策扶持使生产者、供应者和使用者都得到很多的补贴,有利于推进本国光伏产业的发展;鼓励推进屋顶光伏发电工程,促进整个光伏产业迅速发展。
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起步较西方国家略晚,借鉴和了解掌握全球新能源政策尤其是针对光伏项目补贴政策,对促进我国可再生能源健康发展和未来光伏市场发展至关重要。自2009年开始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以来,法规政策趋于完善,100多项国家政策性文件和地方政府促进区域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措施,营造有利于产业发展互补配套的政策环境,培育了国内光伏市场,扶持了产业龙头企业,在推动能源转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光伏“两头在外”的局面得到大幅度的改善。未来10年太阳能发电容量持续增长,中国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增长速度最快的太阳能市场。
二、光伏行业发展前景呈现国外持续良好、国内增速迅猛
近年来,全球光伏产业装机容量不断提升,全球光伏产业装机容量由2010年的50GW上升至2017 年的400GW以上。光伏产业从欧洲市场开始向中、美、日等市场转移。同时,一批新兴市场如印度、拉丁美洲诸国及中东地区正在加速发展。未来三年,中国、美国、印度以及全球新增装机将达到75GW、22GW、25GW、151GW;由于巴黎气候协议的生效将推动国际光伏产业发展,在普及推广力度进一步加大的背景下,高效光伏产品市场需求将会加速扩大,并持续占据较大市场份额。
2017是中国能源产业发展的变革之年,是新能源体系引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新时代的探索之年。通过科技扶助、政策引导,吸引到许多高校、科研机构加入到新能源这一领域;一大批太阳能生产企业纷纷加入硅锭、硅片生产、高纯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制造、光伏组件封装以及光伏系统应用等行业,逐步形成了“垂直一体化产业链”模式和“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太阳能发电”系统产业链,全方位介入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和市场开发,光伏产业组件产量达到了7500万千瓦,在全球产量占比中:多晶硅占55%、硅片占83%、电池片占68%、组件占71%、光伏应用市场占47%。产品产量均居全球首位,成为具有全球市场影响力的新兴产业。全球各环节产量前10名的企业中我国占据了8个,成为全产业链全球光伏发展创新制造基地。三是装机规模持续扩大,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应用市场。2017 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约 102GW中,其中中国在补贴下调情况下实现装机53GW,全球装机占比54.9%。我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连续5年全球第一,累计装机规模连续三年位居全球首位。
三、聚焦能源转型,折射出光伏产业发展的未来和希望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美丽中国”的阐述,绿色发展成为能源发展的主题。构建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意味着能源对经济社会发展支撑更加稳定、发展更加可持续。2017年我国把“蓝天保卫作战”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是李克强总理在2018年全国两会上指出,继续巩固“蓝天保卫作战”成果,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今年退出煤炭产能1.5亿吨左右,淘汰关停不达标的30万千瓦以下煤电机组。这更加说明在“十三五”时期及以后,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规模将持续扩大,在能源系统中的占比进一步提升。根据国家能源局提供的规模发展指标,“十三五”期间,光伏产业将达到近万亿元市场空间。其市场空间将持续释放,光伏产业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一)光伏发电在我国仍然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随着光伏产品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减低成本将愈发成为企业追求的目标,未来光伏发电逐步向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二)政策补贴不断下调,将压缩企业的盈利空间,倒逼产业技术进步,加速淘汰落后产能,促进行业资源向优质企业集中,产业的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继续保持和巩固光伏产业在全球的領先地位。
(三)智能化成为光伏产业发展必然趋势,以构建智能光伏产业生态体系为目标,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与光伏产业深度融合,通过应用模式的创新进一步激发光伏产业转型升级的活力。
(四)在国内产能过剩的情况下,中国光伏“走出去”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以产融结合、厂商租赁等模式将产能向西方国家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转移,将成为中国未来光伏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现实选择。
(五)百万家庭屋顶光伏工程将会作为未来能源发展,拓展产业市场的重要形式之一。国家能源局最新数据显示分布式项目余温不减。
四、长治市光伏产业集群发展分析和思考
产业集群是区域产业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既是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又是促进区域创新的助推剂,也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主流模式。位于山西省东南部的长治市。近年来,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产业优势、技术优势,实施重点区域培育发展战略,通过集约化、规模化、园区化发展,着力培育壮大核心竞争力强、产业层级高、产业链条完整、特色优势突出的光伏产业聚集区。在打造山西重要的增长极、如期实现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两个目标”的征程中不断取得新进展,开创新局面。数据显示,2017年,长治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477.5亿元,国内生产总值总量位列山西第二。 (一)技术极速迭代,引领产业发展新高度
以“高碳资源低碳发展,黑色煤炭绿色发展”为原则,在“领跑者”政策的引领下,全市光伏全产业链先进产品百花齐放,前沿技术市场转化明显加速,系统集成技术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光伏产业企业均具备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以城区光电园区、襄垣锂电池基地为依托,重点实施了一批投资大、见效快、支撑能力强的光伏示范项目,带动了一批绿色低碳、安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能源产业项目,成为近年来全省新能源产业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
(二)创新发展模式,甜了群众富了产业
长治市作为山西综合能源基地,京津冀大气污染治理重点区域“2+26”城市之一,全国首批城市能源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正确把握被确定为全国光伏发电技术领跑基地的契机,打造能源革命排头兵。以“推进光伏发电规模化发展、加速技术成果向市场应用转化、扩大新能源产业规模、建设大中原地区新能源基地”为目标,在国家节能减排及鼓励扶持可再生能源产业等政策的激励下,“十三五”期间,重点推进潞安2GW高效单晶太阳能电池智能生产线、日盛达光伏玻璃深加工、东明光伏单晶硅片、黄碾光伏产业特色小镇、高测金刚石线等项目,打造光伏制造及应用产业集群。目前,全市光伏产业在全省乃至全国占有一席之地,潞安硅片产能500MW排名全国第20位,组件产能750MW排名全国第18位;山西日盛达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年产太阳能光伏玻璃钢化镀膜片1200万m2、玻璃原片1870万m2。其中光伏玻璃产量占到山西省总量的50%以上,产值占到全省的近70%,远远高于全省1000万m2的市场需求;拉晶铸锭、硅片、金刚线等新技术正在被龙头企业全面产业化,已形成从晶体提炼到光伏组件制造安装的整体垂直化产业链,带动和引领光伏发电技术进步和市场应用。预计到2020年,全市累计新增投资357亿元,光伏发电装机规模突破5.5GW,占到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99.2以上,为推动光伏产业纵深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长治市发展“光伏农业”,改善民生脱贫致富成效显著,光伏扶贫工程,已成为精准扶贫有效措施之一。截至2017年底,全市總投资约8.4亿元,建成并网发电的光伏扶贫项目装机容量达到124.07兆瓦。光伏扶贫收益惠及5个贫困县12498户,保障建档立卡贫困户每年每户增收3000元。2018年完成290个村级光伏电站(容量72.34兆瓦)、4个集中式电站(容量90兆瓦)和26个屋顶村级电站(容量1兆瓦),确保3897户7600人贫困人口当年实现稳定脱贫。
(三)对发展光伏产业的建议
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统筹优化增量与调整存量,密切关注光伏产业的发展态势,把握发展机遇,主动对接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对推进全市新型能源基地建设,加快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鼓励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提高技术和装备水平。发挥行业联盟作用,开展联盟企业座谈会,互通信息、交流经验、研究存在困难和问题及时的协调解决。
(2)加强光伏发电规划与配套电网规划的协调,建立简捷高效的并网服务体系。鼓励单位、社区和家庭使用光伏发电安装系统,有序推进光伏电站建设。同时结合新农村建设有序推进光伏能源发展。
(3)鼓励企业实行公司制改制,国企混改、民企股改,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把科技创新落实到产业转型升级上,聚焦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领域,加快技术引进和创新成果推广应用,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4)转变政府补贴方式,调整产业政策,推动新能源产业建设,把政策重点转到培育与扩大国内市场方面,促进光伏产业和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做大做强,不断增强全市经济活力和后劲。
(5)加强产学研合作,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优势互补、成果共享、风险共担的技术创新联合体,建设更多的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院士博士硕士工作站,培育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
(6)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制定新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推进“煤改电、电改气、电代油”等用能方式,多措并举提高消纳水平;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开展跨区域电力现货交易,以市场化方式促进清洁能源消纳利用。
(7)推动房顶光伏工程,大力发展分布式光伏应用,改变补贴方式,鼓励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在太阳能资源良好、电网接入消纳条件好的工业园区、商贸住宅和乡村区域以及新农村建设、易地搬迁等选择分布式光伏发电将成为太阳能应用的广泛形式。
参考文献:
[1]周丽萍.中国光伏产业现状及发展战略探究[J].河北企业,2018,(03):80-81.
[2]李烈熊.我国光伏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8,(40):2.
作者简介:翟雨稼,上海电力大学。
关键词:光伏产业;发展趋势;区域经济;对策建议
能源与环境问题是制约世界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两个突出问题。而太阳能具有分布广泛、储量丰富、清洁无污染等优势,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和重点发展的对象。太阳能光伏发电不仅改变了传统的能源结构,而且对有效缓解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更是功不可没。而作为开发利用太阳能重要途径的光伏产业,则理所当然成了各国研究的重点领域。发展光伏产业既是未来经济增长最主要的引擎,也是最有创造就业和财富能力的经济支柱。围绕“区域性新能源产业发展”这一主题探究光伏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对推动新能源产业良性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光伏产业可持续发展,依靠的是政策依赖的是市场
在产业发展初期,太阳能电池组件成本和发电价格是光伏发电应用和推广的障碍,主要依赖政府持续稳定的扶持政策才能发展壮大。各国纷纷出台“可再生能源法”采用法制手段强制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为光伏产业快速发展奠定法律基础;通过政策扶持使生产者、供应者和使用者都得到很多的补贴,有利于推进本国光伏产业的发展;鼓励推进屋顶光伏发电工程,促进整个光伏产业迅速发展。
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起步较西方国家略晚,借鉴和了解掌握全球新能源政策尤其是针对光伏项目补贴政策,对促进我国可再生能源健康发展和未来光伏市场发展至关重要。自2009年开始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以来,法规政策趋于完善,100多项国家政策性文件和地方政府促进区域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措施,营造有利于产业发展互补配套的政策环境,培育了国内光伏市场,扶持了产业龙头企业,在推动能源转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光伏“两头在外”的局面得到大幅度的改善。未来10年太阳能发电容量持续增长,中国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增长速度最快的太阳能市场。
二、光伏行业发展前景呈现国外持续良好、国内增速迅猛
近年来,全球光伏产业装机容量不断提升,全球光伏产业装机容量由2010年的50GW上升至2017 年的400GW以上。光伏产业从欧洲市场开始向中、美、日等市场转移。同时,一批新兴市场如印度、拉丁美洲诸国及中东地区正在加速发展。未来三年,中国、美国、印度以及全球新增装机将达到75GW、22GW、25GW、151GW;由于巴黎气候协议的生效将推动国际光伏产业发展,在普及推广力度进一步加大的背景下,高效光伏产品市场需求将会加速扩大,并持续占据较大市场份额。
2017是中国能源产业发展的变革之年,是新能源体系引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新时代的探索之年。通过科技扶助、政策引导,吸引到许多高校、科研机构加入到新能源这一领域;一大批太阳能生产企业纷纷加入硅锭、硅片生产、高纯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制造、光伏组件封装以及光伏系统应用等行业,逐步形成了“垂直一体化产业链”模式和“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太阳能发电”系统产业链,全方位介入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和市场开发,光伏产业组件产量达到了7500万千瓦,在全球产量占比中:多晶硅占55%、硅片占83%、电池片占68%、组件占71%、光伏应用市场占47%。产品产量均居全球首位,成为具有全球市场影响力的新兴产业。全球各环节产量前10名的企业中我国占据了8个,成为全产业链全球光伏发展创新制造基地。三是装机规模持续扩大,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应用市场。2017 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约 102GW中,其中中国在补贴下调情况下实现装机53GW,全球装机占比54.9%。我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连续5年全球第一,累计装机规模连续三年位居全球首位。
三、聚焦能源转型,折射出光伏产业发展的未来和希望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美丽中国”的阐述,绿色发展成为能源发展的主题。构建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意味着能源对经济社会发展支撑更加稳定、发展更加可持续。2017年我国把“蓝天保卫作战”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是李克强总理在2018年全国两会上指出,继续巩固“蓝天保卫作战”成果,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今年退出煤炭产能1.5亿吨左右,淘汰关停不达标的30万千瓦以下煤电机组。这更加说明在“十三五”时期及以后,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规模将持续扩大,在能源系统中的占比进一步提升。根据国家能源局提供的规模发展指标,“十三五”期间,光伏产业将达到近万亿元市场空间。其市场空间将持续释放,光伏产业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一)光伏发电在我国仍然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随着光伏产品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减低成本将愈发成为企业追求的目标,未来光伏发电逐步向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二)政策补贴不断下调,将压缩企业的盈利空间,倒逼产业技术进步,加速淘汰落后产能,促进行业资源向优质企业集中,产业的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继续保持和巩固光伏产业在全球的領先地位。
(三)智能化成为光伏产业发展必然趋势,以构建智能光伏产业生态体系为目标,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与光伏产业深度融合,通过应用模式的创新进一步激发光伏产业转型升级的活力。
(四)在国内产能过剩的情况下,中国光伏“走出去”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以产融结合、厂商租赁等模式将产能向西方国家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转移,将成为中国未来光伏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现实选择。
(五)百万家庭屋顶光伏工程将会作为未来能源发展,拓展产业市场的重要形式之一。国家能源局最新数据显示分布式项目余温不减。
四、长治市光伏产业集群发展分析和思考
产业集群是区域产业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既是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又是促进区域创新的助推剂,也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主流模式。位于山西省东南部的长治市。近年来,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产业优势、技术优势,实施重点区域培育发展战略,通过集约化、规模化、园区化发展,着力培育壮大核心竞争力强、产业层级高、产业链条完整、特色优势突出的光伏产业聚集区。在打造山西重要的增长极、如期实现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两个目标”的征程中不断取得新进展,开创新局面。数据显示,2017年,长治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477.5亿元,国内生产总值总量位列山西第二。 (一)技术极速迭代,引领产业发展新高度
以“高碳资源低碳发展,黑色煤炭绿色发展”为原则,在“领跑者”政策的引领下,全市光伏全产业链先进产品百花齐放,前沿技术市场转化明显加速,系统集成技术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光伏产业企业均具备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以城区光电园区、襄垣锂电池基地为依托,重点实施了一批投资大、见效快、支撑能力强的光伏示范项目,带动了一批绿色低碳、安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能源产业项目,成为近年来全省新能源产业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
(二)创新发展模式,甜了群众富了产业
长治市作为山西综合能源基地,京津冀大气污染治理重点区域“2+26”城市之一,全国首批城市能源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正确把握被确定为全国光伏发电技术领跑基地的契机,打造能源革命排头兵。以“推进光伏发电规模化发展、加速技术成果向市场应用转化、扩大新能源产业规模、建设大中原地区新能源基地”为目标,在国家节能减排及鼓励扶持可再生能源产业等政策的激励下,“十三五”期间,重点推进潞安2GW高效单晶太阳能电池智能生产线、日盛达光伏玻璃深加工、东明光伏单晶硅片、黄碾光伏产业特色小镇、高测金刚石线等项目,打造光伏制造及应用产业集群。目前,全市光伏产业在全省乃至全国占有一席之地,潞安硅片产能500MW排名全国第20位,组件产能750MW排名全国第18位;山西日盛达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年产太阳能光伏玻璃钢化镀膜片1200万m2、玻璃原片1870万m2。其中光伏玻璃产量占到山西省总量的50%以上,产值占到全省的近70%,远远高于全省1000万m2的市场需求;拉晶铸锭、硅片、金刚线等新技术正在被龙头企业全面产业化,已形成从晶体提炼到光伏组件制造安装的整体垂直化产业链,带动和引领光伏发电技术进步和市场应用。预计到2020年,全市累计新增投资357亿元,光伏发电装机规模突破5.5GW,占到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99.2以上,为推动光伏产业纵深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长治市发展“光伏农业”,改善民生脱贫致富成效显著,光伏扶贫工程,已成为精准扶贫有效措施之一。截至2017年底,全市總投资约8.4亿元,建成并网发电的光伏扶贫项目装机容量达到124.07兆瓦。光伏扶贫收益惠及5个贫困县12498户,保障建档立卡贫困户每年每户增收3000元。2018年完成290个村级光伏电站(容量72.34兆瓦)、4个集中式电站(容量90兆瓦)和26个屋顶村级电站(容量1兆瓦),确保3897户7600人贫困人口当年实现稳定脱贫。
(三)对发展光伏产业的建议
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统筹优化增量与调整存量,密切关注光伏产业的发展态势,把握发展机遇,主动对接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对推进全市新型能源基地建设,加快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鼓励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提高技术和装备水平。发挥行业联盟作用,开展联盟企业座谈会,互通信息、交流经验、研究存在困难和问题及时的协调解决。
(2)加强光伏发电规划与配套电网规划的协调,建立简捷高效的并网服务体系。鼓励单位、社区和家庭使用光伏发电安装系统,有序推进光伏电站建设。同时结合新农村建设有序推进光伏能源发展。
(3)鼓励企业实行公司制改制,国企混改、民企股改,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把科技创新落实到产业转型升级上,聚焦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领域,加快技术引进和创新成果推广应用,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4)转变政府补贴方式,调整产业政策,推动新能源产业建设,把政策重点转到培育与扩大国内市场方面,促进光伏产业和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做大做强,不断增强全市经济活力和后劲。
(5)加强产学研合作,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优势互补、成果共享、风险共担的技术创新联合体,建设更多的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院士博士硕士工作站,培育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
(6)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制定新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推进“煤改电、电改气、电代油”等用能方式,多措并举提高消纳水平;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开展跨区域电力现货交易,以市场化方式促进清洁能源消纳利用。
(7)推动房顶光伏工程,大力发展分布式光伏应用,改变补贴方式,鼓励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在太阳能资源良好、电网接入消纳条件好的工业园区、商贸住宅和乡村区域以及新农村建设、易地搬迁等选择分布式光伏发电将成为太阳能应用的广泛形式。
参考文献:
[1]周丽萍.中国光伏产业现状及发展战略探究[J].河北企业,2018,(03):80-81.
[2]李烈熊.我国光伏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8,(40):2.
作者简介:翟雨稼,上海电力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