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新理念,需要教师以全新的思维去应对,需要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探索新思路,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应用、审美、探究”三方面的语文能力。如何构建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高中语文课堂,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一项新任务,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教师要明确新课程目标的要求
高中语文新课程目标是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的,要求重点突出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审美能力”、“探究能力”。高中语文教师只有明确新课标高中语文课程目标的要求,才能在教学过程中践行新课标理念的要求,新课程改革也会因此而向良好的态势发展。
二、教师要把握新课标教材的特点
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明确新课标高中语文课程的要求,更要把握新教材的特点,这样才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构建新型的高中语文课堂,才不会在新课改的浪潮中迷失自己的方向。
三、构建课堂新型的师生关系
新课标和新教材的特点需要我们构建课堂新型的师生关系。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课堂的主宰者,学生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形成了老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模式。教师只是严格按照教参上的答案作答,不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严重扼杀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导致了学生在“应用、审美、探究”方面的语文能力很低。而新课标高中语文课堂的要求则是: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魏书生先生说:“角色定位不同,决定着教育效果的不同。”这就要求教师由传统课堂的主宰者变成新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表现自己、提高自己的舞台。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是可以和学生合作交流、共同探究问题的合作伙伴,师生关系是一种自主、交流、合作、互动的新型关系。
四、构建新型的课堂教学方式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解决开放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从课程的执行者变成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方法如下:
1、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以学生为主体
根据新课标语文教材模块组合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从第一课学起的做法,先让学生通读教材,打破教材的编列顺序,让学生自选模块、自选篇目,并把自己最想学的模块、篇目排成顺序,然后,以少数服从多数的方式,确定所学模块、篇目的顺序。这样做,既能充分显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也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
2、教师引导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成为课堂的主体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可以采用主动探究、分工合作的方法。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要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学会沟通、协作和分享。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并选出组长,课前让学生预习所学篇目,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呈报所学篇目的思考探究题,教师选出有代表性的思考题作为课堂上重点讨论的对象。讨论的方式可以是小组内的成员,也可以是组与组之间,由师生最后形成最恰当的答案。这样,一篇课文就会在短时间内得到全面、透彻的分析。这种学习形式,不仅增强了学生合作探究、阅读延伸的意识,也提高了学生应用、审美的能力。
3、注重学生个性培养,鼓励创新
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敢想、敢说,愿意想、愿意说,让学生留下真我的风采与个性的张扬,逐步形成个性化的语文学习方式。每学一篇文章,都要鼓励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智慧才能,把对文章的感悟用读、写或其它更新颖的方式表达出来。例如在阅读鉴赏古典诗歌时,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以小散文的形式把诗歌的意境表达出来,也可以让学生抓住古典诗歌中的内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等某一个角度,以小论文的形式形成自己的鉴赏结论,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再如学习《雷雨》一课时,学生把它排成戏剧搬到讲台上去演,在演出中,学生真情投入,在充分展示自己表演才能的同时,达到了把握剧中人物性格特点的目的。
4、利用多媒体,拓展课堂,增添情趣
教师的任务和作用正如新课标所言:“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教师可以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创设相应的情境,增添课堂情趣,激发学习兴趣,引发丰富的想象。如学习现代诗歌《雨巷》时,可以播放一位姑娘撑着油纸伞独自走在雨巷的情景,学生观看画面、体会情境,酝酿孤独寂寥的情感,便于学生深入地鉴赏这首诗歌。同时,鼓励学生在上网络课时摘抄丁香花、荷花、梅花、菊花等在古诗词中具有象征义的诗句,背诵并鉴赏最喜欢的诗句。这样,既拓展了课堂的内容,又达到了积累知识的目的。“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作为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新课标理念、新教材特点,转变教学理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安排课堂结构,灵活地运用各种适当的教学方法,构建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让学生的语文能力在课堂上获得最大的提升。
一、教师要明确新课程目标的要求
高中语文新课程目标是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的,要求重点突出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审美能力”、“探究能力”。高中语文教师只有明确新课标高中语文课程目标的要求,才能在教学过程中践行新课标理念的要求,新课程改革也会因此而向良好的态势发展。
二、教师要把握新课标教材的特点
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明确新课标高中语文课程的要求,更要把握新教材的特点,这样才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构建新型的高中语文课堂,才不会在新课改的浪潮中迷失自己的方向。
三、构建课堂新型的师生关系
新课标和新教材的特点需要我们构建课堂新型的师生关系。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课堂的主宰者,学生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形成了老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模式。教师只是严格按照教参上的答案作答,不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严重扼杀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导致了学生在“应用、审美、探究”方面的语文能力很低。而新课标高中语文课堂的要求则是: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魏书生先生说:“角色定位不同,决定着教育效果的不同。”这就要求教师由传统课堂的主宰者变成新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表现自己、提高自己的舞台。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是可以和学生合作交流、共同探究问题的合作伙伴,师生关系是一种自主、交流、合作、互动的新型关系。
四、构建新型的课堂教学方式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解决开放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从课程的执行者变成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方法如下:
1、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以学生为主体
根据新课标语文教材模块组合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从第一课学起的做法,先让学生通读教材,打破教材的编列顺序,让学生自选模块、自选篇目,并把自己最想学的模块、篇目排成顺序,然后,以少数服从多数的方式,确定所学模块、篇目的顺序。这样做,既能充分显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也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
2、教师引导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成为课堂的主体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可以采用主动探究、分工合作的方法。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要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学会沟通、协作和分享。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并选出组长,课前让学生预习所学篇目,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呈报所学篇目的思考探究题,教师选出有代表性的思考题作为课堂上重点讨论的对象。讨论的方式可以是小组内的成员,也可以是组与组之间,由师生最后形成最恰当的答案。这样,一篇课文就会在短时间内得到全面、透彻的分析。这种学习形式,不仅增强了学生合作探究、阅读延伸的意识,也提高了学生应用、审美的能力。
3、注重学生个性培养,鼓励创新
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敢想、敢说,愿意想、愿意说,让学生留下真我的风采与个性的张扬,逐步形成个性化的语文学习方式。每学一篇文章,都要鼓励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智慧才能,把对文章的感悟用读、写或其它更新颖的方式表达出来。例如在阅读鉴赏古典诗歌时,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以小散文的形式把诗歌的意境表达出来,也可以让学生抓住古典诗歌中的内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等某一个角度,以小论文的形式形成自己的鉴赏结论,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再如学习《雷雨》一课时,学生把它排成戏剧搬到讲台上去演,在演出中,学生真情投入,在充分展示自己表演才能的同时,达到了把握剧中人物性格特点的目的。
4、利用多媒体,拓展课堂,增添情趣
教师的任务和作用正如新课标所言:“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教师可以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创设相应的情境,增添课堂情趣,激发学习兴趣,引发丰富的想象。如学习现代诗歌《雨巷》时,可以播放一位姑娘撑着油纸伞独自走在雨巷的情景,学生观看画面、体会情境,酝酿孤独寂寥的情感,便于学生深入地鉴赏这首诗歌。同时,鼓励学生在上网络课时摘抄丁香花、荷花、梅花、菊花等在古诗词中具有象征义的诗句,背诵并鉴赏最喜欢的诗句。这样,既拓展了课堂的内容,又达到了积累知识的目的。“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作为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新课标理念、新教材特点,转变教学理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安排课堂结构,灵活地运用各种适当的教学方法,构建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让学生的语文能力在课堂上获得最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