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分析了目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讲得“支离破碎”、环节多,问题多、重思想艺术挖掘,重人文素养的提高,而少写作思路剖析,少文章写法的引导、对文本挖掘不够深入,就课文讲课文。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读写合一”教学模式,就是寓作文指导于阅读教学之中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语文教学;存在问题;“读写合一”
中国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1)01-092-02
一、研究背景
目前我们的语文教学担负的太多了,道德、理想什么都让语文扛了起来,什么都是语文,就没有语文了,语文本身的味道就淡化了。现在语文教学中的常见病太多,其中致命的就是总围绕文章内容讲“写了什么”而不讲“怎样写的”,也就是不注重语言文字的鉴赏。语文教学如果脱离了语言,就失去了根本。语文教学应该让学生细心体味琢磨文章的语言,而决不能把语言仅仅看作是一种外在的工具,学习语言,同时也是对沉淀于语言中的人的生命意志的体验,借助语言这一形式感悟文章中作者的情与理,领会这样的情与理是借助什么样的语言形式表达的,这是语文教学永恒的主题,是任何人在任何时候也改变不了的。从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看,上完一节课后,若问学生最大的收获是什么,那么学生的回答几乎千篇一律:通过学习,我受到了什么教育,明白了什么道理。很少有学生会谈到文章的结构有多好,文采有多好,作者视角有多好,更少有学生会谈到对自己的作文有什么启发,也很少有学生与自己的生活、与自己的经历、与自己的体验相联系。
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和表达两个能力。当然,要完成这个目标,还须具备一定基础,即字、词、句基础知识;表达技巧;文学常识等。这就构成了语文教学的三大现实目标:基础知识、阅读、表达。
从教师的课堂教学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讲得“支离破碎”。老师把文章一段一段地讲,有的甚至是在串讲,讲成了一堆堆的零件就完了,不知道进行知识的整合,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支离破碎。
2.环节多,问题多。老师设置的环节多,问的问题也多,有的甚至是一问一答,没有真正理解什么是对话教学,学生没有思考的时间,没有交流的时间,只为回答老师的问题。
3.重思想艺术挖掘,重人文素养的提高,而少写作思路剖析,少文章写法的引导。老师会反复讲文章表达了一个什么思想、抒发了什么感情,让学生反复读,继而拓展,进行思想教育,很少注意作者是怎样表达出这个思想的。所以,有人说现在的语文课上得既不是语文,又不是思品,介于一个边缘学科了。
4.对文本挖掘不够深入,就课文讲课文。不与学生生活体验相挂钩,不能充分诱导学生更深一层读书,思考,学习。
二、创意思路即我的构想“读写合一”教学模式
简单地说,就是寓作文指导于阅读教学之中的教学模式,也就是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起到指导作文的目的。不单是读懂意思的阅读,也不是纯粹的作文指导。
三、“读写合一”教学模式的实施程序
第一个环节:激趣导入,这与教师们平常的做法相一致。
第二个环节: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表达的中心。
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自我总结,之后,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达成共识;如果学生的理解不到位,教师可以借助相关知识来帮助理解。
第三个环节: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如何揭示这个道理的。了解作者整体写作的思路,思考的角度,体验作者观察感受的独到之处,感受作者表达的方法技巧。教学中,教师有意引导孩子明白作者的写作思路或者思考的角度,抑或是作者怎样将自己的情感寓于语言文字当中的。
第四个环节:拓展引申。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或者欣赏同种写法的文章;也可以引导学生写类似的作文。
四、操作要点
这种课环节设计不必过多,教师所提问题也不需过多,相反学生自主操作成分较多。课堂主要用于讨论文章表达了什么,及作者是如何表达的,这是课堂教学的核心。通过这两个环节的教学,将起到引导学生作文的目的。
这种模式也可以采用“单元学习法”学习。具体教学方法是:几课整体预习;几课一起整体明确所讲内容;比较写作思路及方法的异同;最后几课一起整体进行基础知识训练。很显然,这种方法,需要教师能驾驭大的结构,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学习技能。但是,这种方法能在比较中获取更为深刻的知识印象,能节约更多的时间。这将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读书,去实践,去体验,以形成良性循环。
五、具体措施
语文素养的提高不是一日之功,要靠一点一滴地积累。如果老师能进行有效引导,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基础知识教学不能丢。要重视每一个字;要说好每一句话。
(二)要尽可能学好每一种写作的技能技巧,多做积累,多练习写作,做到厚积薄发。
(三)要引导学生大量阅读书目。把读书活动落到实处,不流于形式,千方百计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四)要让学生多体验,多经历,丰富学生情感。既要在学校学习,又能走向社会,实践体验。要让学生经历丰富,情感丰富,这样思维才能活跃。
六、效果评析
选入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应该说在布局谋篇、表达顺序、表达技巧等方面都有突出的特点,且大都具有示范性。阅读教学中理应引领学生感知、揣摩并在习作实践中应用。逐步让学生学会布局谋篇。
下面是《翠鸟》一课在描写方面的特点,及我的设计教学:
《翠鸟》一课中有这样几句话:“翠鸟蹬开苇杆,像箭一样飞过去……只有苇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这几句话是描写翠鸟捉鱼时的动作的,前一句正面描写(直接描写)翠鸟捉鱼动作敏捷,后一句从侧面衬托翠鸟捉鱼的动作之快。学生一般只能通过句中的“蹬”、“叼”、“贴”等动作,体会到翠鸟捉鱼的动作敏捷,而对后一句的侧面描写还不会迁移运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施中引领学生读写结合。因此教学中,我让学生找出这些写作特点后,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你还在课本或者课外读物中见过这样的描写吗,说一说?你能用这样的方法试着描写一个人的美丽吗?通过这样的设计,课堂达到了高效,使阅读欣赏与写作和谐统一。
教学实践充分证明,应该注重读写结合,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逐步领悟作文常识,同时还应结合阅读和习作实践,使学生感悟、掌握作文的一般过程和方法等等。
关键词:语文教学;存在问题;“读写合一”
中国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1)01-092-02
一、研究背景
目前我们的语文教学担负的太多了,道德、理想什么都让语文扛了起来,什么都是语文,就没有语文了,语文本身的味道就淡化了。现在语文教学中的常见病太多,其中致命的就是总围绕文章内容讲“写了什么”而不讲“怎样写的”,也就是不注重语言文字的鉴赏。语文教学如果脱离了语言,就失去了根本。语文教学应该让学生细心体味琢磨文章的语言,而决不能把语言仅仅看作是一种外在的工具,学习语言,同时也是对沉淀于语言中的人的生命意志的体验,借助语言这一形式感悟文章中作者的情与理,领会这样的情与理是借助什么样的语言形式表达的,这是语文教学永恒的主题,是任何人在任何时候也改变不了的。从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看,上完一节课后,若问学生最大的收获是什么,那么学生的回答几乎千篇一律:通过学习,我受到了什么教育,明白了什么道理。很少有学生会谈到文章的结构有多好,文采有多好,作者视角有多好,更少有学生会谈到对自己的作文有什么启发,也很少有学生与自己的生活、与自己的经历、与自己的体验相联系。
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和表达两个能力。当然,要完成这个目标,还须具备一定基础,即字、词、句基础知识;表达技巧;文学常识等。这就构成了语文教学的三大现实目标:基础知识、阅读、表达。
从教师的课堂教学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讲得“支离破碎”。老师把文章一段一段地讲,有的甚至是在串讲,讲成了一堆堆的零件就完了,不知道进行知识的整合,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支离破碎。
2.环节多,问题多。老师设置的环节多,问的问题也多,有的甚至是一问一答,没有真正理解什么是对话教学,学生没有思考的时间,没有交流的时间,只为回答老师的问题。
3.重思想艺术挖掘,重人文素养的提高,而少写作思路剖析,少文章写法的引导。老师会反复讲文章表达了一个什么思想、抒发了什么感情,让学生反复读,继而拓展,进行思想教育,很少注意作者是怎样表达出这个思想的。所以,有人说现在的语文课上得既不是语文,又不是思品,介于一个边缘学科了。
4.对文本挖掘不够深入,就课文讲课文。不与学生生活体验相挂钩,不能充分诱导学生更深一层读书,思考,学习。
二、创意思路即我的构想“读写合一”教学模式
简单地说,就是寓作文指导于阅读教学之中的教学模式,也就是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起到指导作文的目的。不单是读懂意思的阅读,也不是纯粹的作文指导。
三、“读写合一”教学模式的实施程序
第一个环节:激趣导入,这与教师们平常的做法相一致。
第二个环节: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表达的中心。
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自我总结,之后,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达成共识;如果学生的理解不到位,教师可以借助相关知识来帮助理解。
第三个环节: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如何揭示这个道理的。了解作者整体写作的思路,思考的角度,体验作者观察感受的独到之处,感受作者表达的方法技巧。教学中,教师有意引导孩子明白作者的写作思路或者思考的角度,抑或是作者怎样将自己的情感寓于语言文字当中的。
第四个环节:拓展引申。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或者欣赏同种写法的文章;也可以引导学生写类似的作文。
四、操作要点
这种课环节设计不必过多,教师所提问题也不需过多,相反学生自主操作成分较多。课堂主要用于讨论文章表达了什么,及作者是如何表达的,这是课堂教学的核心。通过这两个环节的教学,将起到引导学生作文的目的。
这种模式也可以采用“单元学习法”学习。具体教学方法是:几课整体预习;几课一起整体明确所讲内容;比较写作思路及方法的异同;最后几课一起整体进行基础知识训练。很显然,这种方法,需要教师能驾驭大的结构,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学习技能。但是,这种方法能在比较中获取更为深刻的知识印象,能节约更多的时间。这将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读书,去实践,去体验,以形成良性循环。
五、具体措施
语文素养的提高不是一日之功,要靠一点一滴地积累。如果老师能进行有效引导,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基础知识教学不能丢。要重视每一个字;要说好每一句话。
(二)要尽可能学好每一种写作的技能技巧,多做积累,多练习写作,做到厚积薄发。
(三)要引导学生大量阅读书目。把读书活动落到实处,不流于形式,千方百计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四)要让学生多体验,多经历,丰富学生情感。既要在学校学习,又能走向社会,实践体验。要让学生经历丰富,情感丰富,这样思维才能活跃。
六、效果评析
选入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应该说在布局谋篇、表达顺序、表达技巧等方面都有突出的特点,且大都具有示范性。阅读教学中理应引领学生感知、揣摩并在习作实践中应用。逐步让学生学会布局谋篇。
下面是《翠鸟》一课在描写方面的特点,及我的设计教学:
《翠鸟》一课中有这样几句话:“翠鸟蹬开苇杆,像箭一样飞过去……只有苇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这几句话是描写翠鸟捉鱼时的动作的,前一句正面描写(直接描写)翠鸟捉鱼动作敏捷,后一句从侧面衬托翠鸟捉鱼的动作之快。学生一般只能通过句中的“蹬”、“叼”、“贴”等动作,体会到翠鸟捉鱼的动作敏捷,而对后一句的侧面描写还不会迁移运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施中引领学生读写结合。因此教学中,我让学生找出这些写作特点后,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你还在课本或者课外读物中见过这样的描写吗,说一说?你能用这样的方法试着描写一个人的美丽吗?通过这样的设计,课堂达到了高效,使阅读欣赏与写作和谐统一。
教学实践充分证明,应该注重读写结合,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逐步领悟作文常识,同时还应结合阅读和习作实践,使学生感悟、掌握作文的一般过程和方法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