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保护环境,最求能源再利用的观念日渐深入人心,绿色建筑顺应了这种时代要求,收到了全球的关注。全文介绍了绿色建筑的概念与特征,随后从两个方面阐述了绿色建筑的意义:节约能源和资源,保护环境;绿色建筑能提供更舒适的生活环境。最后本文分析了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提出加强绿色建筑的宣传,提高绿色建筑市场需求是关键。
关键词:绿色建筑;价值;发展
一、绿色建筑概念与特征
建筑是人类生活,工作,娱乐的主要场所,但是建筑在从规划设计开始,到施工,运行,后期的装修入户,及至最终拆迁的生命周期内,出规划设计外,其他阶段都伴随着资源利用,能源输入,以及废水,废气,废物的排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筑越来越多,建筑生命周期的循环使人们意识到建筑本身就是能量堆砌的结果。正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对绿色建筑的定义:“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与传统建筑相比,绿色建筑主要有以下几点特征:(一)建筑本身较传统建筑,其耗能大大降低。(二)绿色建筑尊重当地自然,人文,气候,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因此没有明确的建筑模式和规则。(三)绿色建筑充分利用自然,如绿地,阳光,空气,注重内外部的有效联通,其开放的布局较封闭的传统建筑的布局有很多区别。(四)绿色建筑过程中,对整个过程都注重环保因素。
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 绿色建筑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
绿色建筑的室内布局十分合理,尽量减少使用合成材料,充分利用阳光,节省能源,为居住者创造一种接近自然的感觉。
二、绿色建筑的意义。
传统上,城市建筑大都是高消费型,倡导可持续发展就是使传统模式向高效绿色型发展模式,绿色建筑是当今世界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实施城市高效绿色的必由之路。绿色建筑是指能够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健康、安全的居住环境,给人们的工作和活动带来舒适空间的建筑。同时这种建筑要能够实现最高效率地利用能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它不仅仅是“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还是“人—建筑—自然”三者和谐统一的重要途径,更是我国实施21世纪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建筑在发展原则上坚持可持续发展,在理念上贯彻绿色平衡,在整体设计上讲究科学,集成绿化配置、通风和采光的设计上都强调自然化,对于围护结构采用低耗能材料,在太阳能利用、地热利用、中水利用、绿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高新技术的使用上,充分展示人文与建筑、环境及科技的和谐统一。
节约能源和资源,减少CO2污染。建筑本身就是能源消耗大户,同时对环境也有重大影响。据统计,全球有50%的能源用于建筑,同时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也是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施。另外,建筑引起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占据了环境总污染的1/3多,人类活动产生的垃圾,其中40%为建筑垃圾。绿色建筑是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绿色建筑能够提供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是由其本身的性质决定的。其内容包括以下几部分:建筑本体、建筑内部、建筑外部以及其环境生态功能系统、建构社区健康安全的稳定生态服务与维护系统。绿色建筑在整体设计上讲究科学,集成绿化配置、通风和采光的设计上都强调自然化,对于围护结构采用低耗能材料,在太阳能利用、地热利用、中水利用、绿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高新技术的使用上,具有选址规划合理、资源利用高效循环、废物排放减量无害、节能措施综合有效、建筑功能灵活适宜、建筑环境健康舒适六大特点,充分展示人文 与建筑、环境及科技的和谐统一。这些环境本质上决定着人们的舒适度,而通过绿色建筑,可以充分利用一切资源,因地制宜,从规划、设计、环境配置的建筑手法入手,通过各种绿色技术手段合理地提高建筑室内的舒适性,同时保障人的健康生活,给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质量。
三、绿色建筑发展现状
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我国各地区纷纷以《标准》为依据,结合所在地的自然环境、气候、资源、经济、文化等特点,制定地方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或规范。目前全国已经具有地方性绿色建筑相关标准的省市有北京、天津、重庆和上海等15个省市自治区,但地方标准未得到广泛的应用。 由于建筑类型复杂多(下转10页)(上接4页)样,其能耗、水耗等特点不尽相同,《标准》难以合理地衡量所有类型的建筑。目前已有针对某种建筑类型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出台。如2010年8月23日《绿色工业建筑评价导则》公布,这一评价导则是指导现阶段绿色工业建筑规划设计、施工验收、运行管理,规范绿色工业建筑评价工作的重要技术依据。相应地,《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正在制定中。目前 政府正致力于推进绿色建筑的批计划,按照《中国绿色建筑行动纲要》,评审权限下放并向内地及西部推广,与此同时,大规模建设的保障性住房也将成为绿色建筑扩大发展的契机。2011~2015年,每年获得标识的建筑应达到300个,甚至500个;到2016~2020年,绿色建筑将进一步覆盖所有的建筑类型。
中国绿色建筑按“浅绿”→“深绿”→“泛绿”的轨迹发展。浅绿阶段关注的是技术的堆砌,对技术的效果和经济性关注不够。深绿阶段则在技术应用上开始认真研究适用性问题,设计单位开始注重对技术的掌握和了解,整个建筑系统的“绿色”和节能逐渐真正地显现出来。在泛绿阶段,绿色理念将融入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管理、个人行为和政策等各个方面。笔者认为,目前中国绿色建筑的发展正处于由“浅绿”向“深绿”的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1]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GB/T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王有为.实施绿色建筑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J].浙江建筑.2008 [3]薛明.绿色建筑发展现状及其在我国的应用探讨[J]. 3
关键词:绿色建筑;价值;发展
一、绿色建筑概念与特征
建筑是人类生活,工作,娱乐的主要场所,但是建筑在从规划设计开始,到施工,运行,后期的装修入户,及至最终拆迁的生命周期内,出规划设计外,其他阶段都伴随着资源利用,能源输入,以及废水,废气,废物的排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筑越来越多,建筑生命周期的循环使人们意识到建筑本身就是能量堆砌的结果。正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对绿色建筑的定义:“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与传统建筑相比,绿色建筑主要有以下几点特征:(一)建筑本身较传统建筑,其耗能大大降低。(二)绿色建筑尊重当地自然,人文,气候,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因此没有明确的建筑模式和规则。(三)绿色建筑充分利用自然,如绿地,阳光,空气,注重内外部的有效联通,其开放的布局较封闭的传统建筑的布局有很多区别。(四)绿色建筑过程中,对整个过程都注重环保因素。
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 绿色建筑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
绿色建筑的室内布局十分合理,尽量减少使用合成材料,充分利用阳光,节省能源,为居住者创造一种接近自然的感觉。
二、绿色建筑的意义。
传统上,城市建筑大都是高消费型,倡导可持续发展就是使传统模式向高效绿色型发展模式,绿色建筑是当今世界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实施城市高效绿色的必由之路。绿色建筑是指能够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健康、安全的居住环境,给人们的工作和活动带来舒适空间的建筑。同时这种建筑要能够实现最高效率地利用能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它不仅仅是“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还是“人—建筑—自然”三者和谐统一的重要途径,更是我国实施21世纪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建筑在发展原则上坚持可持续发展,在理念上贯彻绿色平衡,在整体设计上讲究科学,集成绿化配置、通风和采光的设计上都强调自然化,对于围护结构采用低耗能材料,在太阳能利用、地热利用、中水利用、绿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高新技术的使用上,充分展示人文与建筑、环境及科技的和谐统一。
节约能源和资源,减少CO2污染。建筑本身就是能源消耗大户,同时对环境也有重大影响。据统计,全球有50%的能源用于建筑,同时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也是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施。另外,建筑引起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占据了环境总污染的1/3多,人类活动产生的垃圾,其中40%为建筑垃圾。绿色建筑是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绿色建筑能够提供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是由其本身的性质决定的。其内容包括以下几部分:建筑本体、建筑内部、建筑外部以及其环境生态功能系统、建构社区健康安全的稳定生态服务与维护系统。绿色建筑在整体设计上讲究科学,集成绿化配置、通风和采光的设计上都强调自然化,对于围护结构采用低耗能材料,在太阳能利用、地热利用、中水利用、绿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高新技术的使用上,具有选址规划合理、资源利用高效循环、废物排放减量无害、节能措施综合有效、建筑功能灵活适宜、建筑环境健康舒适六大特点,充分展示人文 与建筑、环境及科技的和谐统一。这些环境本质上决定着人们的舒适度,而通过绿色建筑,可以充分利用一切资源,因地制宜,从规划、设计、环境配置的建筑手法入手,通过各种绿色技术手段合理地提高建筑室内的舒适性,同时保障人的健康生活,给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质量。
三、绿色建筑发展现状
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我国各地区纷纷以《标准》为依据,结合所在地的自然环境、气候、资源、经济、文化等特点,制定地方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或规范。目前全国已经具有地方性绿色建筑相关标准的省市有北京、天津、重庆和上海等15个省市自治区,但地方标准未得到广泛的应用。 由于建筑类型复杂多(下转10页)(上接4页)样,其能耗、水耗等特点不尽相同,《标准》难以合理地衡量所有类型的建筑。目前已有针对某种建筑类型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出台。如2010年8月23日《绿色工业建筑评价导则》公布,这一评价导则是指导现阶段绿色工业建筑规划设计、施工验收、运行管理,规范绿色工业建筑评价工作的重要技术依据。相应地,《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正在制定中。目前 政府正致力于推进绿色建筑的批计划,按照《中国绿色建筑行动纲要》,评审权限下放并向内地及西部推广,与此同时,大规模建设的保障性住房也将成为绿色建筑扩大发展的契机。2011~2015年,每年获得标识的建筑应达到300个,甚至500个;到2016~2020年,绿色建筑将进一步覆盖所有的建筑类型。
中国绿色建筑按“浅绿”→“深绿”→“泛绿”的轨迹发展。浅绿阶段关注的是技术的堆砌,对技术的效果和经济性关注不够。深绿阶段则在技术应用上开始认真研究适用性问题,设计单位开始注重对技术的掌握和了解,整个建筑系统的“绿色”和节能逐渐真正地显现出来。在泛绿阶段,绿色理念将融入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管理、个人行为和政策等各个方面。笔者认为,目前中国绿色建筑的发展正处于由“浅绿”向“深绿”的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1]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GB/T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王有为.实施绿色建筑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J].浙江建筑.2008 [3]薛明.绿色建筑发展现状及其在我国的应用探讨[J].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