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来源 :新学术论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ckham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经济法调整对象的厘清有助于我们分清横向的经济关系和纵向的经济关系,分清公权力的界限,以及政府、企业等主体各自的责任,于理论和实务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国学者关于此问题已有一定的研究和论述,经济法调整对象的确立离不开对经济关系的界定。
  关键词:调整对象;经济法主体;管理关系;经济关系
  一、问题之提出
  经济法的繁荣与发展堪称20世纪世界法学领域的一件盛事。经济法在我国也在争议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到今天,恐怕已经没有谁能否认经济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而存在这一客观事实。然而,再雄辩的事实也代替不了逻辑的论证,传统理论不认可经济法作为部门法的地位。我们欲论证经济法是部门法学之一,必然遵循划分部门法的标准,准确界定部门法的调整对象,才能准确定义该部门法的概念,并同时勾勒出该部门法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和内容的基本框架,从而奠定本部门法研究的基石。
  二、关于此问题研究的概述
  第一阶段:1978年至1986年。在这一阶段的主要的观点认为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社会主义公有财产的管理,国民经济的计划领导,各级经济组织的法律地位,经济活动的基本原则、程序和方式方法,违反经济法规的处罚原则等等。 我们发现在这一阶段,学者们多从所有制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角度来考察经济法的调整对象,这也是当时客观经济现实的反映。因为当时公有制几乎一统天下,除了个人消费领域恐怕很难找到不受政府管制的经济了。这从两个方面引起了人们观念上的误解:或认为所有的生产经营性的或组织(法人)之间的经济关系都可由经济发来调整,民法不过是调整公民消费的法;或者认为经济法就是鼓吹政府管制,是反商品经济或市场关系的计划经济的法,因而应当予以否定。
  第二阶段:1986年至1992年。在这一阶段,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颁布,同时由于学者们研究的深入,都不再认为经济法调整所有的经济关系,而认为经济法所调整的对象只是一定范围的经济关系。代表性的观点有:(1)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就是经济法律规范调整的各种社会经济关系,主要是国家机关、社会组织间的经济管理和生产协作关系。这种关系既有外部的协作关系,也有内部的协作关系。 (2)经济法调整的经济关系主要分以下两类:一是国民经济管理关系,是指发生在国家授权的经济管理机关对国民经济实施中的一种经济关系。另一类是生产经营关系,是指发生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一种经济关系。
  第三阶段:1992年至今。我国确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后,学者们认识到了现代国家经济管理和职能主要通过宏观调控手段来实现。而不是传统的计划手段。市场经济就是要发挥市场的基础性调节作用,对于市场的主体间的一般经济关系的调整应由民商法承担,从而缩小了经济法调整对象的范围。代表性的观点有: 经济法调整的只能是平等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即国家在调控社会经济运行、管理社会经济的活动中,在政府机关与市场主体之间发生的经济关系。这一关系主要是行政管理性的经济关系。
  三、经济法调整对象的具体界定
  我认为,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特定的经济关系。经济关系是通过物而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简称物质关系或物质利益关系。它同思想关系或思想意志关系是整个社会的两大组成部分。
  这里的经济关系并非通俗经济意义上讲的“财产关系”。而是有其特定的内涵的。作为经济法的调整对象的经济关系必须是在国家协调本国经济运行的过程中发生的。国家对经济运行进行干预,古已有之。无论是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经济运行都不能没有国家协调,只不过是程度和方法不同而已。在奴隶制社会,“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种与极其低下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极端的私有制社会中,国家对经济运行的管理方式也是相当直接的,随着社会的进步,国家对经济的调整方式亦在不断变化。到了垄断资本主义阶段,随着放任自流的经济政策的失败,国家不再甘当“守夜人”的角色了。当然,国家对经济运行的干预也不可能大量的采取行政命令等简单的方式了,而要更加注重经济运行本身的规律,更加注重运用法律的形式和手段,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经济法产生了。不难看出,经济法是应调整本国经济关系之需而产生,反过来又推动一国经济发展。具体而言,经济法主要调整以下经济关系:
  (一)经济管理关系
  经济管理关系是指在国家管理经济过程中形成的物质利益关系,包括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两方面的经济管理关系。在此,我们把经济法调整的经济管理关系限定为以国家为管理主体的经济管理关系,或曰经济行政关系。
  管理含有处理、料理、保管、照管并约束之意,泛指对各种事务的处理和执行;行政也是既指国家机关及其公共管理(public administration),又指企事业、家庭、个人等非公共事务管理(private administration)。 所以管理和行政的含义是相等的。现代国家广泛参与、管理社会各方面的事务,早已不满足于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基本安全,经济法依其固有性质只应调整其中的经济管理关系。在经济领域,只要不是个别人的孤立劳动,就必然需要管理,需要有与一定的经济形态相适应的劳动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这正是经济法产生的客观依据。国家担负社会宏观劳动协调功能而产生的经济管理关系,本质上仍是物质再生产领域的物质社会关系,其中的国家意志的范畴,可谓披着行政外衣之“私”行为。现代行政学、行政法之行政,就是特指public administration或国家行政,它们作为学科和法的部门之正式奠定,是资本主义国家由警察国家过渡到广泛参与和组织社会生活的行政国家的产物。 所以说经济法调整的经济管理中的有关实体.权益,诸如税率和税务、税率和信用、利润和财会、贸易和服务之业务要求等,并非也毋需由行政法来过问。这个意义上,经济法与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是不矛盾的,它们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对经济关系进行调整。那些虽然外在于再生产过程、但与之紧密相关的纯粹的经济行政关系,企业登记管理、对交易场所的管理等关系,也自然而然被经济法所吸收,纳入经济法的调整对象之中。
  (二)维护公平竞争关系
  这是在现代国家为了维持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及其活力,采取相关措施维护、促进或限制竞争过程中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
  市场竞争是市场运行的动力和市场经济存在的前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交易主体之间为争取有力的生产和销售条件,就商品和服务的价格、质量和其他条件,无时不在进行较量,并由民商法予以经常性的调整。按照马克思主义原理,商品和劳务的交换价值载于其使用价值之上,生产经营者为实现其劳动价值展开竞争,降低价格,提高质量及改善服务,商品和服务的品种则不断推陈出新。这正是市场经济的优越性之所在。然而,市场竞争也具有限制竞争和损害竞争的倾向。
  由竞争到联合、独占,这是契约自由和市场竞争的自然倾向。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者则难免要利用其实力,有形或无形地迫使交易对手接受其交易条件,或单方面实施某种市场行为而损及广大中小企业者和消费者的利益。结果可能导致某一生产经营领域由一个或几个企业控制的垄断状态。竞争的另一个倾向是不顾诚实信用原则和既有的商业道德,不讲“规矩”,不择手段地谋取一己之利,从而损害正常的竞争。垄断局面的形成,导致竞争条件地恶化,也会诱发和加剧不正当竞争。经过长期反复的实践,从正反两反面经验中人们认识到,解决此问题的办法不是否定市场经济,不能靠计划经济来解决问题,而需要采取适应市场经济内在要求的措施,如通过反垄断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市场主体的行为加以控制,使之符合充分适度竞争的要求。同时,为促进垄断、限制正常的竞争,以达致根据私人自治无法形成的有效垄断状态,如联合国内厂商一致对外、为提高产业竞争力而组建企业集团等而形成的经济关系,也是经济法及竞争法的调整对象。
  一般情况下,生产经营者之间的竞争是在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和交易中开展,并得到实现的,主要只需由民商法予以调整即可。作为经济法调整对象的竞争关系,是在维护公平竞争的过程中形成的。也就是说,经济法并不是一般地调整市场竞争关系(此项任务主要是由民商法来承担的),只有在竞争执法机关采取相关措施或当事人依竞争法发动争议,或者某种民事行为或状态为法律明文禁止的情况下,才产生经济法所调整的竞争关系,我们称之为维护公平竞争关系。譬如厂商签订的某项协议、采取的某项行为,在其没有受到主管行政机关或司法机关的调查干预,就其是否构成违法的价格卡特尔、不适当之并购、滥用实力、混淆装潢、侵犯商业秘密等垄断或不正当竞争行为作出认定之前,不过是普通的合同关系或民事法律行为。厂商与消费者之间形式上平等、实质上不平等的合同关系,如采用格式条款或在流动推销中订立的合同,性质和效果与此类似。有学者将经济法的这种调整,成为民商法调整基础上的二次调整,
  经济法和民商法对竞争关系的调整,以民法的诚实信用、社会公德、公共利益、善良风俗等弹性条款为连接点而加以衔接。民事行为或民事法律关系违反这些条款的民商法即不再对其作具体调整,至多确认其无效或加以撤消;然而高级市场经济不能仅止于此,对其中涉及竞争秩序者,要求经济法结过民商法传递过来的“接力棒”。对其实体权义做进一步调整。
  (三)组织管理性的流转和协作关系
  前苏联东欧现代经济法学派的一个重要主张,就是认为社会主义组织在计划基础上从流通、协作活动及其合同关系,应由经济法调整。这种合同是计划组织因素与商品货币关系之价值因素相结合“纵横统一”的典型形式,也即经济合同。经济合同使计划指标具体化、明确化,同时作为计划工作的手段,使计划建立在经济核算和合同的基础之上,履行或违反计划与履行或违反合同的责任融合为一个统一的经济法责任。据此,前民德和罗马尼亚制定了专门调整经济合同的合同法,在前捷克斯洛伐克制定的经济法典中,经济和同之经济债的内容则占到了全部法典条文的2/3以上;在“纵横统一说”不获官方的认可的国家,也在民法典中对计划合同作特殊处理,如匈牙利民法典中有“计划合同”一章,苏俄民法典则把供应、国家对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农产品收购、基本建设承揽等与买卖、承揽等合同分立,单独成章,等等。
  经过多年改革,市场已初步在我国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指令性计划大为缩减,国有及公有制主体也在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基础上从事流转和协作活动,理应由民商法对相关经济关系进行调整。正因为如此,80年代初制定的《经济合同法》已名不副实,立法机关才以统一的合同法取而代之。我们认为,历史上的经济合同确实曾与指令性计划合同属于同一概念,但是由市场对资源起基础性作用及放弃行政性的流通、协作领域里,从此不再有“意志”经济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对经济的参与,将由直接的行政命令和行政指挥,转向公开市场操作和间接干预,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化趋势。直接体现国家意志而具有组织管理型的流转和协作关系、或曰超出民法调整范畴的“平等主体”之财产关系,即应当作为经济法的调整对象。这些关系主要有以下两种表现形式:
  其一,国家通过政府机构或设立企业、委托代理人直接参与经济活动或经济关系,如进行招标、定(购)货、发包、出让、信贷、担保等活动时发生的合同关系。在实践中,这些合同主要有:政府投资基础设施或其他事业时订立的订(购)货合同和工程承包合同;政府农副产品定购合同;政府与国有企业订立的承包经营合同或其他形式的经营责任制合同,在国外还有政府与企业或私营部门的大企业订立的贯彻国家政策的“计划合同”或“社会契约”;政府与开发商或其他厂商订立的土司使用权出让合同;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订立的借贷合同,国家政策性银行予以办企业订立的借贷合同和担保合同,在发达国家还有议会或政府以整个国家财政提供商业担保的情形。
  其二,经济流转和协作属于经济范畴,直接受价值规律的制约,并不因政府意志的加入而改变性质,当事人之相互承诺、交易对价、由市场规律决定成交价格、违约救济和实际补偿等客观要求贯穿始终。因此这类关系也不应有行政法调整。另一方面,任何概念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原先“经济合同”固已蜕变为民商事合同,但仍需要在经济法的范畴内重新建构能对组织管理型的流转和协作关系进行调整的合同制度,故而有必要对经济合同重新定位,将其界定为“政府”经济合同,即市场经济条件下直接体现政府意志或以政府意志为主导的合同,在此基础上完成经济法对它的调整。
  
  参考文献:
  [1]、参见储有德:《经济法纵横谈》,载《上海社会科学》,1981(1)
  [2]、参见顾炜主编:《经济法简明教程》,第6-8页。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3]、参见王保树:《经济法》第41-44页,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3]、参见李方《行政管理学纲要》,第7页,劳动人事出版社1985年版。
  [4]、参见龚祥瑞《比较宪法与行政法》,第6-9页,法律出版社1985年版。
  [5]、参见王志勇《关于经济法概念和调整对象的再思考》,载《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 》1997 年第二期。
  
其他文献
摘 要:《爱弥儿,或论教育》——法国启蒙教育思想家卢梭(1712-1778)著,写于1757年,1762年第一次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出版。《爱弥儿》是一部小说体裁的教育著作,反对封建经院主义教育,提倡自然、自由的教育。本文主要对作者在《爱弥儿》中阐述的“自然教育”的目的、作用、基本原理以及教育阶段论和女子教育观作了简要概述,最后对本书之于教育的贡献及局限性作了总评。  关键词:自然教育;教育阶段;女子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阐述混凝土施工中钢筋位移、墙体烂根和泵送混凝土墙体裂缝等质量通病的原因分析和预防措施。  关键词:混疑土;施工;质量通病;防治    钢筋混凝土施工在当前建筑施工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它具有施工快、质量好、抗震性能好等优点,但也存在着一些常见的质量通病,如钢筋位移、混凝土烂根、泵送混凝土表面裂缝等。本文对上述通病形成的原因进行了认真的分析,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和措施。  1、
期刊
摘 要:在现代城市管理中,确保其经济、社会、环境、人口协调发展,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达到有机统一,必须把搞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加强城市人文环境建设作为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来抓。城市规划管理是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关系着城市规划能否顺利实施,并最终影响着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规划管理方面的新问题纷至沓来。本文结合实践对我国新时
期刊
摘 要:“文学场”是结合了主观与客观、结构与历史的空间结构,是充满了历史、现实内容的开放性结构,是不同位置之间不断斗争的产物。“文学制度”指的是在文学与社会、作家与读者、文学与生产、评价与接受之间,中国现代文学确立的一套文学体制。文学在其制度化的过程中逐渐被制度所规范,同时也在反抗制度的过程中不断创造文学的活力和丰富性。文学制度对文学场有规范促进作用,也有限制作用。  关键词:文学场;文学制度;规
期刊
一、理论基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众所周知计算机作为一种高效处理庞大复杂信息与数据的现代先进工具的首要特征就是要求输入计算机的各项原始数据信息必须是准确和科学的否则输入的数据与信息是“垃圾”输出的只会是更高级的“垃圾”。所以实行计算机管理的前提条件是要做好输入信息与数据的收集、整理、著录等一系列前处理性质的基础工作使其充分满足计算机工作的技术要求。那么我国档案管理基础工作究竟在哪些方面不足和较
期刊
摘 要: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合格的种子质量以及规范的种子市场秩序对于农业的稳定和发展是极为重要的。种子的管理对于规范种子市场的秩序非常重要。近几年来,各地种子管理部门已通过各种手段加强了管理,在种子质量的提高以及种子市场的规范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关键词:农作物;种子经营;市场管理;市场秩序     加强种子管理、维护种子市场的正常秩序是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种子管理机构的重要职责,是确保农业
期刊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本管理理念迅速推广。西方的人本管理理念发端于“人本主义”并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历程,有其鲜明的特点,并与中国传统“人本”思想有着显著的差异,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批判地吸收借鉴西方人本管理思想。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人本管理;扬弃    一、“人本管理”理念的历史沿革  “人本管理”是20世纪50、60年代由欧美工业企业界首先提出的一种管理思想,它的核心涵义是指在企业
期刊
Abstract: The Great Gatsby is the classic of the American literature. The double vision character and the technique of dual hero are used in this novel. In The Great Gatsby, Fitzgerald tells not only
期刊
摘 要:实行农作物栽培技术标准化是栽培技术的一项技术指标和技术规程,其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已在生产实践中反复验证。小麦标准化栽培是根据各地不同的自然生态条件、生产条件及栽培技术措施。依据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及产量形成特点制订出适合当地生产的具体栽培量化指标,并按照具体量化指标去组织实施。  关键词:小麦栽培;标准化;实施     小麦标准化栽培就是根据各地不同的自然生态条件、生产条件及栽培技术措施
期刊
摘要:田径运动员在比赛中难以发挥出训练时的高水平,很大程度上是与运动员的心理因素有密切的联系。因此针对影响运动员比赛成绩不佳的心理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要采用具体的,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系统科学的培养,提高心理品质以使他们主动有效的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投入比赛,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从而保证在比赛中取得较好成绩。   关键词 :田径比赛;心理训练;心理活动     赛场上的输赢受许多因素影响,世界上没有常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