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在各院校倡导“能力本位 任务驱动”式项目化教学模式的背景下,如何在教学中既顾及到学生报检实务能力的提高,又考虑到通过报检员资格考试成为各院校专业教师的难题。本文从考证角度,探讨和阐述项目化教学模式在课程中的应用以及提高学生报检员资格考试通过率的作用。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报检实务;报检员资格考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10-0145-03
随着社会上报检员越来越紧缺,近年来各高校包括高职院校均在国际贸易专业中开设了《报检实务》课程。《报检实务》是专门研究出入境检验检疫工作及其实务操作的一门课程。其任务是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使学生掌握报检的相关法律、实务操作以及进出口商品检验的相关知识。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必须通过由国家质检总局统一组织的报检员资格考试,并取得《报检员资格》证书,方能有资格成为企业的报检员。而报检员资格考试通过率较低是不争的事实,浙江省2011年报检员资格考试通过率仅为2.5%,甚至低于报关员资格考试通过率。在授课时,各院校报检课程教师均以《报检员资格全国统一考试教材》为主要参考书目,侧重于理论教学,沿袭过去的以顺序章节知识讲解为主、课下练习为辅的教学模式。而在目前各院校倡导“能力本位 任务驱动”式项目化教学模式的背景下,如何在教学中既顾及到学生报检实务能力的提高,又考虑到通过报检员资格考试成为各院校专业教师的难题。笔者在教学中尝试项目化教学模式已有一学年(两学期),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拟从考证的角度,探讨和阐述项目化教学模式在课程中的应用以及提高学生报检员资格考试通过率的作用。
项目化教学模式以及与
报检员资格考试大纲要求的联系
项目教学法(Project-based Approach)最初是由德国联邦职教所提出的,是重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指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把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结合起来,由学生自己设定项目工作计划,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运用新学习的知识、技能解决项目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据此,国内院校在教学中广泛倡导“以案例业务为背景,以完成任务为目标”的项目化教学模式,各课程可根据不同特点采用不同形式,但本质相同。
根据全国报检员资格考试大纲的要求,该考试注重考查考生对检验检疫报检知识的熟悉程度和运用所学知识处理实际业务的能力,以保证从事报检工作的人员真正具备所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从本质上讲,报检员资格考试的通过要求与项目化教学模式倡导的要求并不矛盾。以上是分析两者理念和要求得到的结果,而对报检员资格考试题目的分析更加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近年来,综合实务选择题和综合实务判断题都是给出具体案例背景,以完成项目任务的方式要求考生完成题目,笔者将这种题型定义为项目化考题。该种类题目涵盖知识面广,综合多种出入境商品的报检知识点,并且选项多具有混淆性,考核结果不仅能够真实反映考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还能考察考生运用知识解决报检过程中产生问题的实践能力。
报检员资格考试试卷分析
笔者对2009~2011年报检员资格考试试卷题型和分值进行了比较。这三年试卷题目类型和分值(占比)都基本保持一致,具体数据见表1。
进一步对试卷中综合实务题目内容进行比较和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果。
(一)综合实务题比重大
综合实务题(最后两部分题目)分值所占比例达到33%,占比大,是考试的重点内容。
(二)综合实务题考点多,难度大
近三年来,试卷中综合实务题目都采用项目化考题,主要以“模拟报检员工作背景,完成项目任务”为目标,综合考试教材中的大部分报检知识,采用不定项选择和判断两种方式考核。以2011年综合实务选择题第一题为例,题目为:北京K制造公司委托上海X机械设备进出口公司与美国M贸易公司签订贸易合同,从香港进口一台美国产数控车床(检验检疫类别为M/N),货物从天津口岸入境,X公司委托天津Y代理报检公司办理报检手续。
本题共包括不定项选择题目5道,以下为其中两题:
91.以下表述正确的有:
A.X公司应在天津办理自理报检单位备案;
B.X公司应在上海办理自理报检单位备案;
C.Y公司应在天津办理代理报检企业注册登记,在上海办理异地备案;
D.M公司应向国家质检总局办理注册登记。
94.关于《入境货物报检单》的填制,正确的有:
A.收货人填写K公司; B收货人填写Y公司;
C.发货人填写X公司; D报检单位填写Y公司。
上述第一题,分别考查了自理报检单位备案和代理报检单位注册知识,而第二题又考查了入境货物报检单的缮制内容。从以上描述可以看出,此类项目化考题重点考查考生在案例项目背景下,作为任务中的报检员完成工作任务所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考查知识面广,考点多,难度较大。
(三)未通过考试的主要原因是综合实务题得分过低
另外,根据笔者近年来对报检员资格考试考生的调研,考生普遍反映上述综合实务选择和判断这两部分题目失分较多,是无法通过考试的主要原因。对参加近年来考试的20位考生进行调研后得知,6种题型中综合实务选择题得分占比最低(27%),综合实务判断题得分占比次之(45%)。各题型得分平均值见表2。
(四)其他题型有出现项目化考题背景的趋势
分析比较2010年和2011年的试卷,笔者发现在其他题型中也开始出现以具体商品(甚至包括企业)的报检业务案例作为题目背景的情况,而且已形成一种趋势,其实也是考题项目化的一种体现,证明此种模式的考核方式得到了报检员资格考试委员会的认可。对比2010年真题多选39题和2011年真题45题,就可以得出以上结论。例如: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报检实务;报检员资格考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10-0145-03
随着社会上报检员越来越紧缺,近年来各高校包括高职院校均在国际贸易专业中开设了《报检实务》课程。《报检实务》是专门研究出入境检验检疫工作及其实务操作的一门课程。其任务是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使学生掌握报检的相关法律、实务操作以及进出口商品检验的相关知识。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必须通过由国家质检总局统一组织的报检员资格考试,并取得《报检员资格》证书,方能有资格成为企业的报检员。而报检员资格考试通过率较低是不争的事实,浙江省2011年报检员资格考试通过率仅为2.5%,甚至低于报关员资格考试通过率。在授课时,各院校报检课程教师均以《报检员资格全国统一考试教材》为主要参考书目,侧重于理论教学,沿袭过去的以顺序章节知识讲解为主、课下练习为辅的教学模式。而在目前各院校倡导“能力本位 任务驱动”式项目化教学模式的背景下,如何在教学中既顾及到学生报检实务能力的提高,又考虑到通过报检员资格考试成为各院校专业教师的难题。笔者在教学中尝试项目化教学模式已有一学年(两学期),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拟从考证的角度,探讨和阐述项目化教学模式在课程中的应用以及提高学生报检员资格考试通过率的作用。
项目化教学模式以及与
报检员资格考试大纲要求的联系
项目教学法(Project-based Approach)最初是由德国联邦职教所提出的,是重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指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把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结合起来,由学生自己设定项目工作计划,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运用新学习的知识、技能解决项目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据此,国内院校在教学中广泛倡导“以案例业务为背景,以完成任务为目标”的项目化教学模式,各课程可根据不同特点采用不同形式,但本质相同。
根据全国报检员资格考试大纲的要求,该考试注重考查考生对检验检疫报检知识的熟悉程度和运用所学知识处理实际业务的能力,以保证从事报检工作的人员真正具备所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从本质上讲,报检员资格考试的通过要求与项目化教学模式倡导的要求并不矛盾。以上是分析两者理念和要求得到的结果,而对报检员资格考试题目的分析更加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近年来,综合实务选择题和综合实务判断题都是给出具体案例背景,以完成项目任务的方式要求考生完成题目,笔者将这种题型定义为项目化考题。该种类题目涵盖知识面广,综合多种出入境商品的报检知识点,并且选项多具有混淆性,考核结果不仅能够真实反映考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还能考察考生运用知识解决报检过程中产生问题的实践能力。
报检员资格考试试卷分析
笔者对2009~2011年报检员资格考试试卷题型和分值进行了比较。这三年试卷题目类型和分值(占比)都基本保持一致,具体数据见表1。
进一步对试卷中综合实务题目内容进行比较和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果。
(一)综合实务题比重大
综合实务题(最后两部分题目)分值所占比例达到33%,占比大,是考试的重点内容。
(二)综合实务题考点多,难度大
近三年来,试卷中综合实务题目都采用项目化考题,主要以“模拟报检员工作背景,完成项目任务”为目标,综合考试教材中的大部分报检知识,采用不定项选择和判断两种方式考核。以2011年综合实务选择题第一题为例,题目为:北京K制造公司委托上海X机械设备进出口公司与美国M贸易公司签订贸易合同,从香港进口一台美国产数控车床(检验检疫类别为M/N),货物从天津口岸入境,X公司委托天津Y代理报检公司办理报检手续。
本题共包括不定项选择题目5道,以下为其中两题:
91.以下表述正确的有:
A.X公司应在天津办理自理报检单位备案;
B.X公司应在上海办理自理报检单位备案;
C.Y公司应在天津办理代理报检企业注册登记,在上海办理异地备案;
D.M公司应向国家质检总局办理注册登记。
94.关于《入境货物报检单》的填制,正确的有:
A.收货人填写K公司; B收货人填写Y公司;
C.发货人填写X公司; D报检单位填写Y公司。
上述第一题,分别考查了自理报检单位备案和代理报检单位注册知识,而第二题又考查了入境货物报检单的缮制内容。从以上描述可以看出,此类项目化考题重点考查考生在案例项目背景下,作为任务中的报检员完成工作任务所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考查知识面广,考点多,难度较大。
(三)未通过考试的主要原因是综合实务题得分过低
另外,根据笔者近年来对报检员资格考试考生的调研,考生普遍反映上述综合实务选择和判断这两部分题目失分较多,是无法通过考试的主要原因。对参加近年来考试的20位考生进行调研后得知,6种题型中综合实务选择题得分占比最低(27%),综合实务判断题得分占比次之(45%)。各题型得分平均值见表2。
(四)其他题型有出现项目化考题背景的趋势
分析比较2010年和2011年的试卷,笔者发现在其他题型中也开始出现以具体商品(甚至包括企业)的报检业务案例作为题目背景的情况,而且已形成一种趋势,其实也是考题项目化的一种体现,证明此种模式的考核方式得到了报检员资格考试委员会的认可。对比2010年真题多选39题和2011年真题45题,就可以得出以上结论。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