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根据初中教育发展的趋势分析了农村初中班级的现状:大部分学生能遵守校纪校规,小部分学生因家长溺爱,隔代教育的负面影响形成了不良习惯。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班级管理策略:构建个性化的班级管理体系;通过爱心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学生参与班级目标的制定,激发其主体性。
关键词:新形式 初中 班级管理 现状 策略
农村初中教育在我国义务教育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要提高农村初中教育的质量必须重视对班级的管理。从客观角度而言,班级是学校开展各项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而班主任则是班级中的管理核心,组织全班同学学习知识、接受教育,是学生不断成长的领路人,是联系任课教师、沟通学校、家庭、社会的纽带。若想提高农村中学班级的管理质量,就必须深入分析农村初中班级管理现状,并据此采取相应的策略,从而让农村初中的教育工作获得可持续发展。笔者常年在农村初中担任班主任工作,深知班主任工作是一项极为辛苦且具有重大意义的工作。现笔者将针对农村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进行相关探究。
一、班级现状分析
就目前的农村初中而言,大部分学生还是能遵守校纪校规,认真听讲,按时完成各科作业,可是还是有小部分学生如果不能接受良好的管理,不但会影响其健康成长,更会对整个班级带来不可小觑的负面影响。这些学生主要有如下表现:不少学生离校很远,必须到校寄宿学习。当前农村初中生深受家长溺爱,自尊心强且承受能力不强,不能接受正常的批评教育,性格上容易偏激。尤其是很多家长常年在外打工,无法教育子女,只能由祖父、祖母照顾,而这种隔代教育对学生的成长有很大的负面影响,最终让学生形成了一些不良习惯:在生活上的自理能力较弱,自觉性不强,学习态度过于马虎,劳动意识缺乏,没有形成良好的纪律观念,甚至养成了打架斗殴、抽烟酗酒的习惯。
二、管理策略
(一)构建个性化的班级管理体系
从本质上而言,班主任的教育工作就是对整个班级进行全方位的管理,最终解决全班学生在学习上、思想上存在的各种问题,而要达此目的需要班主任有较强的管理能力与正确的教育方法。笔者在班级管理的实践工作中发现,作为一名班级管理者必须不断吸纳优秀班主任的先进经验,从学生具体情况出发,构建个性化的班级管理体系。这一举措对于班级管理的成功是尤为重要的。既不能照搬别人的管理经验,也不能一味地闭关自守,独行特立的进行管理。因为学生的差异、教师个人性格的差异导致别人的管理方法未必适合你,同时不与同行进行沟通,单独行动的班级管理策略也是难以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因为班主任工作是一项极为复杂繁琐的工作,一个人不可能考虑清楚所有的问题。不可能思考出所有的管理方法,这就需要与同行之间进行沟通,通过交流沟通,对别人的优秀管理方法进行遴选,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将能极大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虽然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我们尝尽了酸、甜、苦、辣,可是我却深深感受到既然选择了农村教师这一行业,就意味着选择了为学生的无私奉献,为教育事业不求回报的付出。要提高班级管理质量,就必须做一名有独特魅力的班主任,要有“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职业道德。班主任是广大学生效仿的楷模,因此作为一名班主任一定要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必须自己首先做到,这是构建个性化班级管理体系的根基。
(二)通过爱心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对初中生而言,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其健康成长是尤为重要的。而对于广大农村初中生来说,良好的行为习惯都是在班级环境中形成的。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曾说过:“教师如能用大海般的爱对待学生,学生就会从内心敬佩他,从而接受他的教育,总之爱是最为有效的教育手段。”教育学生就应有爱心,俗话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对学生的爱心亦如此,只要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爱心教育,定能促使其思想发生改变,纠正其不当言行。因此作为班主任就应该对学生满怀爱心,用充满爱意的胸怀去了解班级情况、学习风气,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给孩子们注入无私平等的爱,让他们充分感受到班主任的平等博爱,这是班主任顺利开展班级工作的根基。目前一些寄宿在学校的农村初中生,因为学校的客观原因,对寄宿学生的生活管理不是很到位,在日常生活中不少学生会遇到很多困难,这时教师应给予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花较多的时间去照顾孩子们的生活,尽量解决他们在生活上与学习上的困难。同时班主任还须与学生定期进行心理上的沟通与交流,在交流中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无微不至的关怀,感受到班主任对自己的信任,是最为可靠的知心人,如此一来就能通过爱心在班主任与学生之间架设一座思想交流的桥梁,学生的不良行为也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纠正。
(三)让学生参与班级目标的制定,激发其主体性
传统的班级管理方法之所以难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就是因为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占据绝对主体地位,所有与班级有关的条例、目标都是班主任制定,学生不能参与,只能一味地服从,这样就导致学生在整个班级管理丧失了应有的积极性,最终致使班级管理效果不佳。在这种情况下班主任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进程,进而调动其积极性,最终获得良好的管理效果。具体而言班主任可让学生参与班级目标的制定,这样可大幅提高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自主精神。通过与学生共同制定班级目标,让他们充分感受到自己在班级的主体地位,进而增强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从客观角度而言,一个班级必须制定集体与个人相统一的目标,才能调动学生的内驱力。班主任必须重视制定班级目标这一问题,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和班级情况,与学生一起制定班级目标、小组目标,让每个同学明确自己在班级目标以及小组目标中的角色,从而增强他们的主人翁精神。此外班主任还须注意班级目标的制定并非班级管理的最终目的,而是在制定班级目标的过程中,不断鼓励学生参与,鼓励他们通过努力奋斗去实现既定的目标,最终让学生在实现班级目标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教育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作为一名农村初级中学的班主任应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深刻理解新课改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根据农村学生的具体情况实施与时俱进的管理策略,方能令班级管理工作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褚洪访.中学班级管理系统的开发与研究[D]. 山东师范大学,2011
[2]杨阳. 主体性班级管理模式探究[D]. 淮北师范大学, 2012(02)
关键词:新形式 初中 班级管理 现状 策略
农村初中教育在我国义务教育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要提高农村初中教育的质量必须重视对班级的管理。从客观角度而言,班级是学校开展各项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而班主任则是班级中的管理核心,组织全班同学学习知识、接受教育,是学生不断成长的领路人,是联系任课教师、沟通学校、家庭、社会的纽带。若想提高农村中学班级的管理质量,就必须深入分析农村初中班级管理现状,并据此采取相应的策略,从而让农村初中的教育工作获得可持续发展。笔者常年在农村初中担任班主任工作,深知班主任工作是一项极为辛苦且具有重大意义的工作。现笔者将针对农村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进行相关探究。
一、班级现状分析
就目前的农村初中而言,大部分学生还是能遵守校纪校规,认真听讲,按时完成各科作业,可是还是有小部分学生如果不能接受良好的管理,不但会影响其健康成长,更会对整个班级带来不可小觑的负面影响。这些学生主要有如下表现:不少学生离校很远,必须到校寄宿学习。当前农村初中生深受家长溺爱,自尊心强且承受能力不强,不能接受正常的批评教育,性格上容易偏激。尤其是很多家长常年在外打工,无法教育子女,只能由祖父、祖母照顾,而这种隔代教育对学生的成长有很大的负面影响,最终让学生形成了一些不良习惯:在生活上的自理能力较弱,自觉性不强,学习态度过于马虎,劳动意识缺乏,没有形成良好的纪律观念,甚至养成了打架斗殴、抽烟酗酒的习惯。
二、管理策略
(一)构建个性化的班级管理体系
从本质上而言,班主任的教育工作就是对整个班级进行全方位的管理,最终解决全班学生在学习上、思想上存在的各种问题,而要达此目的需要班主任有较强的管理能力与正确的教育方法。笔者在班级管理的实践工作中发现,作为一名班级管理者必须不断吸纳优秀班主任的先进经验,从学生具体情况出发,构建个性化的班级管理体系。这一举措对于班级管理的成功是尤为重要的。既不能照搬别人的管理经验,也不能一味地闭关自守,独行特立的进行管理。因为学生的差异、教师个人性格的差异导致别人的管理方法未必适合你,同时不与同行进行沟通,单独行动的班级管理策略也是难以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因为班主任工作是一项极为复杂繁琐的工作,一个人不可能考虑清楚所有的问题。不可能思考出所有的管理方法,这就需要与同行之间进行沟通,通过交流沟通,对别人的优秀管理方法进行遴选,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将能极大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虽然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我们尝尽了酸、甜、苦、辣,可是我却深深感受到既然选择了农村教师这一行业,就意味着选择了为学生的无私奉献,为教育事业不求回报的付出。要提高班级管理质量,就必须做一名有独特魅力的班主任,要有“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职业道德。班主任是广大学生效仿的楷模,因此作为一名班主任一定要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必须自己首先做到,这是构建个性化班级管理体系的根基。
(二)通过爱心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对初中生而言,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其健康成长是尤为重要的。而对于广大农村初中生来说,良好的行为习惯都是在班级环境中形成的。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曾说过:“教师如能用大海般的爱对待学生,学生就会从内心敬佩他,从而接受他的教育,总之爱是最为有效的教育手段。”教育学生就应有爱心,俗话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对学生的爱心亦如此,只要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爱心教育,定能促使其思想发生改变,纠正其不当言行。因此作为班主任就应该对学生满怀爱心,用充满爱意的胸怀去了解班级情况、学习风气,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给孩子们注入无私平等的爱,让他们充分感受到班主任的平等博爱,这是班主任顺利开展班级工作的根基。目前一些寄宿在学校的农村初中生,因为学校的客观原因,对寄宿学生的生活管理不是很到位,在日常生活中不少学生会遇到很多困难,这时教师应给予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花较多的时间去照顾孩子们的生活,尽量解决他们在生活上与学习上的困难。同时班主任还须与学生定期进行心理上的沟通与交流,在交流中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无微不至的关怀,感受到班主任对自己的信任,是最为可靠的知心人,如此一来就能通过爱心在班主任与学生之间架设一座思想交流的桥梁,学生的不良行为也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纠正。
(三)让学生参与班级目标的制定,激发其主体性
传统的班级管理方法之所以难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就是因为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占据绝对主体地位,所有与班级有关的条例、目标都是班主任制定,学生不能参与,只能一味地服从,这样就导致学生在整个班级管理丧失了应有的积极性,最终致使班级管理效果不佳。在这种情况下班主任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进程,进而调动其积极性,最终获得良好的管理效果。具体而言班主任可让学生参与班级目标的制定,这样可大幅提高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自主精神。通过与学生共同制定班级目标,让他们充分感受到自己在班级的主体地位,进而增强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从客观角度而言,一个班级必须制定集体与个人相统一的目标,才能调动学生的内驱力。班主任必须重视制定班级目标这一问题,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和班级情况,与学生一起制定班级目标、小组目标,让每个同学明确自己在班级目标以及小组目标中的角色,从而增强他们的主人翁精神。此外班主任还须注意班级目标的制定并非班级管理的最终目的,而是在制定班级目标的过程中,不断鼓励学生参与,鼓励他们通过努力奋斗去实现既定的目标,最终让学生在实现班级目标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教育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作为一名农村初级中学的班主任应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深刻理解新课改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根据农村学生的具体情况实施与时俱进的管理策略,方能令班级管理工作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褚洪访.中学班级管理系统的开发与研究[D]. 山东师范大学,2011
[2]杨阳. 主体性班级管理模式探究[D]. 淮北师范大学, 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