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圳去年IPO案例在全球排第一,融资额排第五。照这样推算,2010年翻番是没问题的,中国国内估计将会有200家以上企业上市”。
“压力很大。”一杯普洱,一包黄鹤楼,深圳创新投资集团董事长靳海涛打开了话匣。不久前,靳海涛刚刚获得“2009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这使许多人对这位光头的本土创投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创投行业是个低调的行业。当时就有金融圈子的朋友跟我开玩笑说,我们券商还没得奖呢,倒是让你先拿了。”靳海涛说。
十年。1999年,以深创投为代表的一批国资背景的“红色创投”在各地政府支持下纷纷成立,直到创业板推出,他们才迎来真正的丰收季。
十年间,深创投共投资251家企业,其中50家通过全球16个资本市场实现了IPO退出,管理基金总额超过100亿元,成为中国最大的本土创投。
资本玩家
“赛格要倒了!快跑!”多年前的一个下午,有人站在深圳市赛格广场门口大喊。从赛格大厦前面经过的机动车车主扔掉车子,对面居民区的人也纷纷冲下楼,有人正在洗澡,带着满身肥皂泡裹条浴巾就冲出门。
深圳人对赛格大厦倒塌的恐惧感来自它355米的高度。实际上,不过是人感官上的一种错觉。不论当年还是现在,它都是深圳的标志性建筑。
赛格大厦正是1993年靳海涛出任赛格集团常务副总经理后主持修建的。当时的赛格集团由于扩张过快引起资金链断裂,问题重重,却给了靳海涛显示资本运作能力的机会。
他在任职期间主持了多个公司的重组、购并、转让、上市甚至清盘。通过一系列大手笔的资本整合,形成了拥有6家上市公司的“赛格系”。
2004年7月,靳海涛正式迈入自己的创投生涯,出任深创投董事长。当时股票市场还未实现全流通,本土创投退出仍不通畅。所幸,不久之后的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开始,全流通的时代到来。
“这对于本土创投业来说是一个里程碑事件,看到了退出的渠道,我感到创投的春天来了。”靳海涛说,“不能再小打小闹了。”
从2005年起,深创投加快了投资步伐,年投资项目数猛增:2005年15个,2006年17个,2007年49个,2008年57个,2009年超过40个。
靳海涛也逐渐形成了自己迥异于外资创投的“民族打法”。
在深创投,无论基金来源和合作对象是谁,项目的决策权都在公司总部,实行垂直管理,这与外资创投的合伙人主导制完全不同。
与此同时,深创投开始积极利用外部资金,尤其是鼓吹政府引导基金的建立。在靳海涛看来,虽然深创投由地方政府发起成立,但其视野不应囿于深圳市,而应该投向全国。利用各地政府的引导基金则是扩充基金容量和网络的捷径。目前,深创投已跟各地政府合作了30只政府引导基金。
面向海外市场也是靳海涛制定的战略方向。“国内资本市场环境不好的时候,我们为什么不能谋求海外上市呢?谁说只有外资创投才能做到这点?”靳海涛不信这个邪。
今天,在深创投的投资名单里,上市企业的足迹遍及美国、韩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新加坡以及台湾和香港地区。其中韩国、德国、台湾市场,深创投都是拓路者。
不是“寒冬”,是“倒春寒”
“窗外风急树摇,圣诞欢歌骤少;欧美频现危机,夷地尽染萧条。国人聊以自慰,风景这边稍好;祈祷告退冬寒,信至必涌春潮。”
2008年平安夜,靳海涛写了这首打油诗,短信群发给深创投的员工和圈内朋友。他的心情并不轻松。
当时全球都陷入了金融危机恐慌,创投业也不能幸免。
“形势很恶劣。首先是财富缩水。深创投在中国境内资本市场投资的上市项目,还没变现的损失了60%,而境外的上市项目缩水达90%,几乎没了。”靳海涛说。
受金融危机影响,所有IPO都推迟了。深创投在2008年有一批计划上市的项目不得不搁置。当时不仅国际主要的资本市场都停发股票,国内市场从9月起暂停IPO。“资本市场到底要停多久,当时谁也说不清楚。”不止是靳海涛,大家心里都没底。
尽管如此,靳海涛却更愿将那段时间叫做“倒春寒”而非“寒冬”。因为深创投所面临的状况要好得多。在金融危机前,深创投所投的项目中已经有一部分上市了,尽管财富缩水,“还不至于赔本”。
当时为数不少的创投都开始收紧钱袋,深创投却选择了进攻。
“成本低了大概40%~60%。你也会更冷静,对企业优势和价值的考量会更清楚。”在2008年11月深创投的一次股东大会上,靳海涛提出了这一判断,并要求股东增资。
金融危机期间,深创投开始将投资位置前移向早期的企业,因为成熟期项目是等着上市的,而IPO重启时间还是未知,反而初创期项目还需要一段时间来培育,比较适合当时的情况。之前深创投的初创期项目所占比例不到20%,但在2009年上半年这个比例接近40%。
“2009年投资额相比2008年虽然下降了,尤其是上半年的数字,但我们在中国创投市场的份额却从2007年开始逐年上升,以2009年为例,我们投资的数量和投资总额占了10%。”靳海涛度过了寒冬。
破冰
2009年上半年,金融危机的阴影还未消散,而靳海涛已经带领深创投开始了“破冰之旅”。
2009年3月是金融危机最严重的时期,深创投将自己投资的中国绿色农业从OTCBB成功推上了纽约泛欧交易所,拿下了金融危机期间美国资本市场第一单。
2009年10月1日,网讯技术在法兰克福交易所挂牌,这是自雷曼兄弟破产以来第一家在德意志交易所、同时也是第一家在欧洲资本市场主板上市的公司。
“网讯技术7月开始筹备,之前我们觉得上市没有可能,后来我们判断全球的经济形势正在好转,中国又是一枝独秀,重拾了信心。”靳海涛说。
德交所执行董事弗兰克-格斯滕史莱格表示:“网讯的成功上市,表明了中国经济和中国企业引领世界经济走出危机的影响力。”
更让靳海涛觉得意义重大的,是深创投创造了“陆资人台第一单”。2009年11月17日,深创投投资的企业天鹏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在台湾证券柜台买卖中心(OTC)举办登陆兴柜挂牌典礼。
大陆台企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有实力的大企业在大陆的分支,另一类则是到大陆创业的“无根台商”,非常需要大陆资本的帮助。“这类台企的法律架构不能在大陆上市,而在香港市场这些做OEM的制造业企业不受重视,欧美更不行。当时天鹏盛提出回台湾上市。”靳海涛说。
2009年3月起,靳海涛开始频频造访台湾资本市场,台湾交易所、柜台买卖中心、创投企业、金控公司、券商和基金,无一遗漏。“好在深创投一直走的是国际化路线,而且台湾的资本市场对深创投非常熟悉。”靳海涛不无自豪,“天鹏盛在台湾挂牌后,我已经可以出售我的股份了,这就说明陆资入台了。”
创业板大赢家
深创投总部投资大厦,位于横贯深圳市中心的深南大道上,这里是深圳的金融中心。在投资大厦对面有一处正在修建的大楼,那就是深交所的新址。这条创投企业的退出“渠道”对于深创投来说近在咫尺。
“中国的本土创投其实是被创业板忽悠起来的,因为传说1999年要开创业板,所以深圳才成立了一批创投公司,结果却一等十年。”靳海涛说。
2009年7月26日是创业板IPO申报开闸的日子,在第一周,深创投投资的企业就有8家报送了材料,占近10%。此外,深创投还有十几家报送中小板的企业。
“到目前为止,我们报送创业板的项目接近20个。目前已经上市和招股的创业板项目5个,已经在招股的有3个。另外,我们还有一批企业即将上会。”
2009年12月25日,靳海涛将这一天称为“深创投的盛宴”。那一天,深创投有一家企业在创业板挂牌,3家顺利过会(2家创业板,1家中小板),同一天就有4家企业冲上资本市场。
想起一年前平安夜所作的那首寒意凛凛的小诗,靳海涛感慨万千。“前后不过一年,竟然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深创投成为创业板的大赢家。但在靳海涛看来,2010年的形势会比2009年更好。
“就资本市场来看,深沪的资本市场IPO将创纪录。2009年沪深共99例IPO,而且是集中在半年间,其中上海9家,深圳中小板54家,创业板36家。深圳去年IPO案例在全球排第一,融资额排第五。照这样推算,2010年翻番是没问题的,中国国内估计将会有200家以上企业上市。”
对创投业来讲,这意味着退出机会多,投资热隋自然高企。
“创业板的开通加快发行刺激了创业企业和资本运作的激情。以前不想不敢上市的企业有了上市冲动,他们看到竞争对手都上市了,无形中有了互相拉动的效应,而且谁动作慢就倒霉。这个时候他们需要创投介入。”
“属于本土创投的时代来临了。”靳海涛断言。
“压力很大。”一杯普洱,一包黄鹤楼,深圳创新投资集团董事长靳海涛打开了话匣。不久前,靳海涛刚刚获得“2009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这使许多人对这位光头的本土创投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创投行业是个低调的行业。当时就有金融圈子的朋友跟我开玩笑说,我们券商还没得奖呢,倒是让你先拿了。”靳海涛说。
十年。1999年,以深创投为代表的一批国资背景的“红色创投”在各地政府支持下纷纷成立,直到创业板推出,他们才迎来真正的丰收季。
十年间,深创投共投资251家企业,其中50家通过全球16个资本市场实现了IPO退出,管理基金总额超过100亿元,成为中国最大的本土创投。
资本玩家
“赛格要倒了!快跑!”多年前的一个下午,有人站在深圳市赛格广场门口大喊。从赛格大厦前面经过的机动车车主扔掉车子,对面居民区的人也纷纷冲下楼,有人正在洗澡,带着满身肥皂泡裹条浴巾就冲出门。
深圳人对赛格大厦倒塌的恐惧感来自它355米的高度。实际上,不过是人感官上的一种错觉。不论当年还是现在,它都是深圳的标志性建筑。
赛格大厦正是1993年靳海涛出任赛格集团常务副总经理后主持修建的。当时的赛格集团由于扩张过快引起资金链断裂,问题重重,却给了靳海涛显示资本运作能力的机会。
他在任职期间主持了多个公司的重组、购并、转让、上市甚至清盘。通过一系列大手笔的资本整合,形成了拥有6家上市公司的“赛格系”。
2004年7月,靳海涛正式迈入自己的创投生涯,出任深创投董事长。当时股票市场还未实现全流通,本土创投退出仍不通畅。所幸,不久之后的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开始,全流通的时代到来。
“这对于本土创投业来说是一个里程碑事件,看到了退出的渠道,我感到创投的春天来了。”靳海涛说,“不能再小打小闹了。”
从2005年起,深创投加快了投资步伐,年投资项目数猛增:2005年15个,2006年17个,2007年49个,2008年57个,2009年超过40个。
靳海涛也逐渐形成了自己迥异于外资创投的“民族打法”。
在深创投,无论基金来源和合作对象是谁,项目的决策权都在公司总部,实行垂直管理,这与外资创投的合伙人主导制完全不同。
与此同时,深创投开始积极利用外部资金,尤其是鼓吹政府引导基金的建立。在靳海涛看来,虽然深创投由地方政府发起成立,但其视野不应囿于深圳市,而应该投向全国。利用各地政府的引导基金则是扩充基金容量和网络的捷径。目前,深创投已跟各地政府合作了30只政府引导基金。
面向海外市场也是靳海涛制定的战略方向。“国内资本市场环境不好的时候,我们为什么不能谋求海外上市呢?谁说只有外资创投才能做到这点?”靳海涛不信这个邪。
今天,在深创投的投资名单里,上市企业的足迹遍及美国、韩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新加坡以及台湾和香港地区。其中韩国、德国、台湾市场,深创投都是拓路者。
不是“寒冬”,是“倒春寒”
“窗外风急树摇,圣诞欢歌骤少;欧美频现危机,夷地尽染萧条。国人聊以自慰,风景这边稍好;祈祷告退冬寒,信至必涌春潮。”
2008年平安夜,靳海涛写了这首打油诗,短信群发给深创投的员工和圈内朋友。他的心情并不轻松。
当时全球都陷入了金融危机恐慌,创投业也不能幸免。
“形势很恶劣。首先是财富缩水。深创投在中国境内资本市场投资的上市项目,还没变现的损失了60%,而境外的上市项目缩水达90%,几乎没了。”靳海涛说。
受金融危机影响,所有IPO都推迟了。深创投在2008年有一批计划上市的项目不得不搁置。当时不仅国际主要的资本市场都停发股票,国内市场从9月起暂停IPO。“资本市场到底要停多久,当时谁也说不清楚。”不止是靳海涛,大家心里都没底。
尽管如此,靳海涛却更愿将那段时间叫做“倒春寒”而非“寒冬”。因为深创投所面临的状况要好得多。在金融危机前,深创投所投的项目中已经有一部分上市了,尽管财富缩水,“还不至于赔本”。
当时为数不少的创投都开始收紧钱袋,深创投却选择了进攻。
“成本低了大概40%~60%。你也会更冷静,对企业优势和价值的考量会更清楚。”在2008年11月深创投的一次股东大会上,靳海涛提出了这一判断,并要求股东增资。
金融危机期间,深创投开始将投资位置前移向早期的企业,因为成熟期项目是等着上市的,而IPO重启时间还是未知,反而初创期项目还需要一段时间来培育,比较适合当时的情况。之前深创投的初创期项目所占比例不到20%,但在2009年上半年这个比例接近40%。
“2009年投资额相比2008年虽然下降了,尤其是上半年的数字,但我们在中国创投市场的份额却从2007年开始逐年上升,以2009年为例,我们投资的数量和投资总额占了10%。”靳海涛度过了寒冬。
破冰
2009年上半年,金融危机的阴影还未消散,而靳海涛已经带领深创投开始了“破冰之旅”。
2009年3月是金融危机最严重的时期,深创投将自己投资的中国绿色农业从OTCBB成功推上了纽约泛欧交易所,拿下了金融危机期间美国资本市场第一单。
2009年10月1日,网讯技术在法兰克福交易所挂牌,这是自雷曼兄弟破产以来第一家在德意志交易所、同时也是第一家在欧洲资本市场主板上市的公司。
“网讯技术7月开始筹备,之前我们觉得上市没有可能,后来我们判断全球的经济形势正在好转,中国又是一枝独秀,重拾了信心。”靳海涛说。
德交所执行董事弗兰克-格斯滕史莱格表示:“网讯的成功上市,表明了中国经济和中国企业引领世界经济走出危机的影响力。”
更让靳海涛觉得意义重大的,是深创投创造了“陆资人台第一单”。2009年11月17日,深创投投资的企业天鹏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在台湾证券柜台买卖中心(OTC)举办登陆兴柜挂牌典礼。
大陆台企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有实力的大企业在大陆的分支,另一类则是到大陆创业的“无根台商”,非常需要大陆资本的帮助。“这类台企的法律架构不能在大陆上市,而在香港市场这些做OEM的制造业企业不受重视,欧美更不行。当时天鹏盛提出回台湾上市。”靳海涛说。
2009年3月起,靳海涛开始频频造访台湾资本市场,台湾交易所、柜台买卖中心、创投企业、金控公司、券商和基金,无一遗漏。“好在深创投一直走的是国际化路线,而且台湾的资本市场对深创投非常熟悉。”靳海涛不无自豪,“天鹏盛在台湾挂牌后,我已经可以出售我的股份了,这就说明陆资入台了。”
创业板大赢家
深创投总部投资大厦,位于横贯深圳市中心的深南大道上,这里是深圳的金融中心。在投资大厦对面有一处正在修建的大楼,那就是深交所的新址。这条创投企业的退出“渠道”对于深创投来说近在咫尺。
“中国的本土创投其实是被创业板忽悠起来的,因为传说1999年要开创业板,所以深圳才成立了一批创投公司,结果却一等十年。”靳海涛说。
2009年7月26日是创业板IPO申报开闸的日子,在第一周,深创投投资的企业就有8家报送了材料,占近10%。此外,深创投还有十几家报送中小板的企业。
“到目前为止,我们报送创业板的项目接近20个。目前已经上市和招股的创业板项目5个,已经在招股的有3个。另外,我们还有一批企业即将上会。”
2009年12月25日,靳海涛将这一天称为“深创投的盛宴”。那一天,深创投有一家企业在创业板挂牌,3家顺利过会(2家创业板,1家中小板),同一天就有4家企业冲上资本市场。
想起一年前平安夜所作的那首寒意凛凛的小诗,靳海涛感慨万千。“前后不过一年,竟然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深创投成为创业板的大赢家。但在靳海涛看来,2010年的形势会比2009年更好。
“就资本市场来看,深沪的资本市场IPO将创纪录。2009年沪深共99例IPO,而且是集中在半年间,其中上海9家,深圳中小板54家,创业板36家。深圳去年IPO案例在全球排第一,融资额排第五。照这样推算,2010年翻番是没问题的,中国国内估计将会有200家以上企业上市。”
对创投业来讲,这意味着退出机会多,投资热隋自然高企。
“创业板的开通加快发行刺激了创业企业和资本运作的激情。以前不想不敢上市的企业有了上市冲动,他们看到竞争对手都上市了,无形中有了互相拉动的效应,而且谁动作慢就倒霉。这个时候他们需要创投介入。”
“属于本土创投的时代来临了。”靳海涛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