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评:浅论刘氏琵琶“泛音”的艺术审美

来源 :现代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n73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诗者’身份的弹琵琶人,当以寺院里的尊者作榜样,用‘自然与人心的原始诗意’编织圣洁般的琵琶语言,去贴紧人心、塑造人性、塑造世界。
  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拥有着历史悠久、古老的文明。在这灿烂的华夏文明历史长河中,有一颗打磨了两千多年历史的璀璨明珠——琵琶。这颗有灵性的明珠在历史中历经了千锤百炼,在时代进程不断发展演变的过程中,承载着丰厚的传统民间资源,以及不断向前探索、求新的顽强生命力。这件具有亦刚亦柔、亦动亦静、亦古亦今独特气质的乐器,有着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在不断继承发展的过程中,当代琵琶大师刘德海先生创作出了大量琵琶演奏新技术新技巧,极大地丰富了琵琶演奏艺术。
  笔者在与刘德海先生的沟通中发现,在琵琶众多的演奏技法中,其中一种演奏技巧——泛音,尚未进行技术与情感交融的专题研究以及具体的分类与审美定位。在过去,泛音只充当了琵琶音乐语言中的“配角”,起点缀装饰的作用;如今,刘德海先生根据乐曲不同立意、不同背景,运用并发展了多种风格鲜明、技巧多变的泛音演奏法,开始注重了泛音在乐曲中的重要性,以及泛音在琵琶音乐语言中的独特地位。在深入研究泛音这一技法的过程中,发现泛音具有点与线的结合、虚与实的交融、音响效果的多变等特点,使得乐曲在技术技巧展现以及情感表达方面更为丰富,并且融为“刘氏琵琶”艺术审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人希望通过对刘氏“泛音”艺术的研究,大致总结归纳刘德海先生在创作与演奏不同乐曲时所开发或采用的多种泛音技巧,进而分析研究刘先生在设计泛音时的审美思路。希望能以演奏者的角度出发,将泛音技巧转化成具有琵琶语言的独特文字,并上升至实用性、指导性的理论。
  在诸多作品中,泛音以它多變的姿态以及丰富的音响贯穿于乐曲中,它根据乐曲不同的“美”的特征,进行着情感的变化。在跟随刘先生习琴的多年里,发现不同的作品要用不同的角度来挖掘作品中最精彩的部分,而我理解的“精彩”则是以“技”传“情”中,“情技相依”的刘氏琵琶语言。
  刘先生曾经讲到:“作为‘诗者’身份的弹琵琶人,当以寺院里的尊者作榜样,用‘自然与人心的原始诗意’编织圣洁般的琵琶语言,去贴紧人心、塑造人性、塑造世界。”刘先生正是用这样一个“清虚日来,道心充满”的心态以及对琵琶艺术的不断追求,创作出诸多丰富的琵琶演奏技巧。我想,如果能用最诗意的语言和平和的心态来看待琵琶,来谈论琵琶的技术与情感,来探索琵琶泛音的语言,并且能透过琵琶泛音的语言化更深入的发掘刘氏琵琶的艺术审美,那一定是非常有意义的。
  下面以刘先生作品宗教篇《白马驮经》和人生篇《秦俑》为例,阐释他作品中所采用的泛音技巧以及泛音所传递出的独特语言。
  一、《白马驮经》
  此曲为刘先生《宗教篇》中的代表作品之一,是刘先生生在江南、跳出江南、回归北国的一首心作。音乐取材于五台山佛曲《白马驮经》,旋律悲凉、萧散,音乐元素中还有明显的山西风格。刘先生运用了山西二人台的音乐元素,对五台山佛曲的发展创新,使得这首作品更加人性化,更加动情。
  曲中泛音通透如“曙光”的音响,穿梭在悲凉的旋律中,如同点燃了生命的希望,同时也表现出刘氏追求“真”、“善”、“美”的精神境界。刘先生为此曲诗曰:“四大皆空本无经,无经可驮念啥经,无中求有有求无,无字经里乱弹琴”。此曲中的泛音,既庄严肃穆,又空灵丰满,最终只为点燃曲中刘氏所要传递出的一个“情”字,而这个“情”,我把它理解为在“悲”中寻找的希望。
  (一)在全曲开头部分“慢流水板”中,伴随着柔和朦胧的轮指旋律,运用左手大指挑自然泛音,穿插在右手轮指旋律的间隙中,点与线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如同在低吟浅唱中伴随着白马的铜铃声向前行进。
  (二)在“慢流水板”结束后,作者运用提拉反弹泛音、连续挑泛音以及三摭泛音作为与第二段的过渡连接部分。在前四小节反弹泛音中,注意中指落到食指,食指提拉泛音,使音色更有弹性,模仿着马蹄声;运用连续挑泛音,稳健从容又步伐沉重;最后运用三摭泛音解决和弦。作者运用带有“希望曙光”的泛音演奏技巧,寓意慢慢走向人生的光明处。
  谱例:
  (三)在尾声部分,作者在再现后运用三指轮泛音以及三指轮泛音中加入实音作为结束。在此处的三指轮泛音,轮速要慢,在长线条中又有点状的颗粒性,喻示随着马蹄向着希望前行。而后加入实音,造成八度效果,在不规则的换音中,最后解决到下属音“6”作为终止,而用下属音作为终止也喻示着“音”虽结束,可“情”还在延续,运用实音与泛音的组合,又好似在沉重的步伐中,带着希望不断前行。
  谱例:
  泛音在此曲中,带着“曙光”的情,带着寺庙钟声的禅心,如果此曲没有了泛音所带来的希望,只有悲凉的旋律,试问白马还有经可驮吗?
  二、《秦俑》
  此曲为刘先生《人生篇》中代表作品之一,也是《人生篇》中泛音运用最为丰富多变的一首作品。此曲构思于在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兵马俑”,如同作者所说:“它吸引着全人类的注目,更震撼着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心。”作者运用多变的音响效果丰富了威武雄壮、势不可挡的祖先形象,充满着作者对中华民族之魂的苦苦追求,是一首极具张力和震撼力的作品。
  此曲中,刘先生采用了大量泛音,比如强弹泛音中的相把强泛音、八度人工泛音、假泛音等泛音类型,并采用自然泛音、人工泛音的不同演奏方法演奏泛音。在此曲中,刘先生首次设计运用的多种泛音技术技巧,极大地丰富了琵琶的音响及表现力。
  (一)泛音的第一次出现是在乐曲的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作者用绞弦、扫佛营造出兵马俑气势磅礴的场面,右手运用指尖与手指交错拍板来模仿脚步声之后,紧接着出现强弹泛音,运用右手强弹、中指双弹泛音等技法的模进,金属般尖亮的音色,模仿着铜铁兵器相碰撞的声音,在神秘又紧张的氛围中把听众拉回到冷兵器时代。
  谱例:
  (二)在第一段模进之后,作者运用泛音的融合性加之右手中指双弹等方法,呈现出钢铁般尖锐的复合音响效果。在渐强中,将充满着内在力量、尖亮的泛音音色发挥到极致,如同对生命的呐喊。
  谱例:
  (三)第三部分作者运用假泛音以及八度人工泛音演奏技巧,营造出神秘、紧张感。
  需要注意的是,此处的假泛音需强弹,借助右手提拉反弹。点中形成的长线条旋律,充满着柔中带刚的骨气,仿佛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内在凝聚力。
  谱例:
  此处八度人工泛音演奏需干脆利落,左手揉弦将泛音所带出的低八度实音更为清晰,在实音中又有着钢铁般尖亮的高音泛音,使泛音有了一奏两音的融合效果。
  谱例:
  (四)在乐曲中轮指段落的一前一后,作者均采用了同样的音乐素材进行过渡。我认为作者运用左手勾实音以及右手演奏人工双泛音技巧,进行着虚与实的交替、暗与亮的对答,就像是乐曲中的一个时空隧道,将听众带入2000多年前,与古人对话,与古文明对话。
  谱例:
  在此乐曲中,泛音全方面的的体现了虚与实的交融、点与线的结合、音响效果的多变,在模仿着冷兵器时代的金戈铁马中又带着中华民族之魂的庄严肃穆。如果此曲没有强弹泛音,没有八度人工泛音等演奏技法,冷兵器时代的刀枪和战马铁蹄的刚烈之毅则荡然无存。
  刘德海先生运用博采众长的创作理念,开拓创新的演奏技巧,将泛音以及泛音与实音有机的结合,编织出了新的琵琶语言特征。刘氏将原来仅起点缀、装饰作用的泛音,融合在琵琶音乐语言中,泛音与实音没有主次之分,没有主角配角之别,这是刘德海先生琵琶创新的特点之一。
  对泛音的研究,让我看到了刘先生独特的艺术审美视角,泛音的成功运用也是刘先生追求审美智慧的功力。在刘先生不断“爬坡”的几十年里,已经在自觉或不自觉地改变着琵琶的秉性和脾气,这几十年中刘先生对琵琶宿命的对抗,不断发掘着新的泛音语言。
  琵琶泛音,是琵琶世界里的一颗璀璨明珠,作为一名琵琶教育工作者的我,也许仅仅只看到了它的一点光亮,它更多的闪光点仍等待着我们去探索、追寻。
其他文献
此篇初作于2017年春节,当时看见母亲阅读完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后,又在做文中的人物关系图,以作为她写读后感的资料。看见母亲安静书写、专心致志的样子,遂想起这么些年来和母亲在一起的点点滴滴,突然觉得总想说点什么,总想写点什么,于是回到房里写下这些,后又仔细斟酌改寫数次,拟题目《我的母亲》。  ——题记  假如我拥有面对生活中一切狂风骤雨的力量,这力量定是来源于母亲,源于她倾注在我身上的所
假期里,爸爸妈妈带我去海边度假。早上,我从房间的阳台望去,海浪就像一张张白色的纸条,沿着大海传送到沙滩上,而沙滩就像一个大大的手掌,隨时准备将这一张张白色的纸条拿走。  中午,太阳火辣辣的,到海边玩沙子的人少了。我从阳台望去,海浪就像一条条白色的蚯蚓,使劲地往沙滩上爬,爬进沙子里,可能它也想躲避太阳的炙烤吧。  下午,我来到海边,在沙滩上画画、堆城堡……海浪就像纵横交错的涂改液,把我在沙滩上堆砌的
一个周末,妈妈带我去花鸟市场买了两条可爱的小金鱼,一条红色,一条黑色。小红鱼十分活泼,身上就像穿了一条红丝裙,大大的尾巴犹如一把大扇子,在水中游的时候就像飘来飘去的红绸带,一副喜气洋洋的样子。小黑鱼很“懒惰”,总是安静地待在一旁,它通身漆黑,两只眼睛炯炯有神,那整整齐齐的鱼鳞就像是闪闪发光的铠甲。  我喂鱼食的时候,小黑鱼像箭一样地游了过去,大口大口地吞完鱼食后又懒洋洋地待在一旁,一副若無其事的样
今天早上,姥姥要给我煎香肠吃。我连忙跑去看姥姥是如何煎出美味的香肠的。  姥姥先把香肠切成小圆片,然后在电饼铛里抹上一层花生油,再把切好的香肠片放到电饼铛里。过了一会儿,我听到香肠片发出像蝉鸣一样的“滋滋”声。我好奇地观察着它们,它们的边微微卷了起来……正当我看得认真的时候,突然,一片小香肠跳了起来,吓了我一跳!接着其他的香肠片也欢快地跳起舞来。我惊讶地问姥姥:“为什么香肠都跳舞了?”姥姥笑着告诉
几出国门 荣誉满载  2012年7月,在土耳其安塔利亚,一场名为“中国之夜”的杂技专场演出正在上演,来自宜宾的12名演员为观众送上一个又一个精彩的节目。全场座无虚席,不时掌声雷动。早在这之前,宜宾杂技团2004年就走出了国门,走向世界,把宜宾杂技表演送到了苏丹,“演出太精彩了,感谢中国向苏丹派出如此高水平的杂技团!”苏丹文化部文艺团体司司长穆罕默德·谢赫在观看了中国四川省宜宾杂技团在苏丹的演出后,
“水云间,悄无言”。  宋词的语言结构总是那么有魅力,哪怕伤感到很痛都可以说得那么美,文字都已经“无言”了,也还能让你感觉到那种意境。云间,云间有什么?世事如云么?还是白云苍狗?又或者是“云想衣裳”……但我更喜欢魏晋人的岭上白云,“不堪持赠君,可以自怡悦”。云间可以怡悦,那种心思自不必说,悠然自得,狂想乱想胡想傻想不思不想,什么都可以有,只是在云间。“起舞弄清影”总是个自在,还能“带得两袖白云归”
山崩地裂惊宇寰,  凄风苦雨哀汶川。  千里楼房成废墟,  十万生灵绝尘烟。  總理飞赴重灾区,  军警急奔第一线。  一声号令齐救灾,  八方民众共支援。
他的字有一种浑然天成的感觉,大气、有力、充满生机,且在一点一横中,蕴藏一股无穷的力量,彰显大家风范。  认识李树荣老师,是在2016年10月22日参加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书画展上。为了填补自己的孤陋寡闻,我第一时间百度了这个名字,介绍并不多,倒是土豆网上一则李树荣用九把拖布绑在一起边跑边写五米大字的视频让我惊艳,那风采,那神韵,实在无法与对面这个八十八岁的耄耋老人联系起来。李老很谦和也很時尚,
半個月前,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作业——种豆子,然后观察豆子的成长过程。  在花卉市场买了肥料和花盆,我就开始化身为农民伯伯开始了“种豆大事业”。我把花盆放在阳台上,里面放了大半盆的土,把黄豆埋在土里,又盖了一点儿肥料加了点儿水。大功告成,种豆子也不难嘛。我幻想着这次种豆成功之后,租一大片田,成为 “种豆女王”。  时间嘀嘀嗒嗒过去了,我起早贪黑地去浇水、施肥。可它们像冬眠了一般,好多天都没有探出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