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6月中旬,农业部先后批准了3种转基因大豆进口的安全证书,即巴斯夫农化有限公司申请的抗除草剂大豆CV127、孟山都远东有限公司申请的抗虫大豆MON87701和抗虫耐除草剂大豆MON87701×MON89788三个可进口用作加工原料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无独有偶,英国政府批准将推进一项转基因小麦试验。一时间,转基因食品再次成为热门话题。
转基因来袭
《光明日报》2013年9月3日发表的文章《转基因食品安全吗》对转基因技术及应用如是说:转基因技术是
指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生物体基因组中,使生物体获得新的性状,如抗虫、抗除草剂等。20世纪80年代末,科学家们开始把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成果运用到生物新品种培育上。1994年,首例转基因植物产品——耐贮存番茄进入市场;1996年,转基因作物实现商业化种植,自此,转基因技术得到迅速发展。17年来,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增长了100倍,转基因育种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显著的生态效益已经显现。国际农业生物技术组织报告显示,2012年全世界有28个国家的1730万户农民种植了1.7亿公顷的转基因作物,折合面积为25.5亿亩。另外还有59个国家和地区进口转基因产品。目前,全球4大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所占该作物种植总面积的比例是,大豆和棉花有81%是转基因,玉米则有超过1/3是转基因,转基因油菜的比例也已接近1/3。
中国广播网2013年6月26日针对全球转基因食品的消费情况是这样说的:转基因食品最大的消费国是美国、巴西、阿根廷。日本、欧盟与我国的消费量相当。如果从人口数量来看,我国的转基因食品消费量并不大。在美国,93%的大豆、93%的棉花、86%的玉米和90%的油菜都是转基因品种。此外,美国80%的包装食品都使用转基因作物作为原料。
《人民日报》2013年9月16日公布了我国转基因作物名单。
据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副研究员谢家建介绍,截至目前,我国批准了转基因生产应用安全证书并在有效期内的作物有棉花、水稻、玉米和番木瓜。日前,转基因水稻和转基因玉米尚未完成种子法规定的审批,没有商业化种植。我国已经进行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作物只有棉花和番木瓜。同时,我国批准进口用作加工原料的转基因作物有大豆、玉米、油菜、棉花和甜菜。对网上流传的一份转基因食品名单,专家回应,目前市场销售的圣女果、彩椒、小南瓜、小黄瓜都不是转基因食品。
安全性之辩
争议不休
中国广播网2013年6月18日指出,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自其问世以来就一直争议不休。1998年,美国媒体专访了英国罗伊特研究所普斯陶教授,他警告人们关注未被充分证明其安全性就已经被推广的转基因食品。2005年5月22日,英国《独立报》披露了知名生物技术公司“孟山都”的一份报告,以转基因食品喂养的老鼠出现器官变异和血液成分改变的现象。2009年5月,美国环境医学科学研究院以明确而强烈的言辞宣布:转基因食品对病人有严重的安全威胁,并要求社会公众尽量避免食用转基因食品。
正因为如此,多个国家对转基因食品都有法律上的限制,如墨西哥禁止种植转基因玉米,欧盟暂缓进口转基因食品,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均要求在转基因食品上明确贴上标签,说明转基因成分的含量,英国的许多大超市禁止使用转基因生物作为原料生产食品。
转基因大豆致癌论
中国经济网2013年6月22日的文章《黑龙江省大豆协会:转基因大豆可能导致肿瘤》抛出了转基因大豆的致癌论。黑龙江省大豆协会副秘书长王小语说,分析我们国内肿瘤发病特征,像上海、福建、吉林、江苏是我国肿瘤发病的集中区;湖南、湖北、浙江、贵州、黑龙江、辽宁等省不是肿瘤发病的集中区。分析特征的时候,研究人员发现了高度的关联:消费转基因大豆油的集中区,同时也是癌症发病的集中省;消费菜籽油、国产天然大豆油等其他油品的省份,就不是国内肿瘤发病的集中区。我国一半以上的食用油为大豆油,而大豆油市场90%以上的份额被转基因大豆油占据。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却没有进行过转基因大豆是否有害的试验。而国外对转基因与肿瘤的相关性,早有披露。比如2012年9月,法国凯恩大学的科学家,在《食品化学毒物学》杂志公布的研究结果称,通过为期两年对200只实验鼠进行的分类试验,发现用转基因玉米饲料喂养的实验鼠,容易患肿瘤及内脏损伤。
提炼后的大豆油不含转基因成分
人民网2013年6月22日的文章《转基因大豆陷安全争议》,针对黑龙江大豆协会的转基因大豆致癌论反驳如下:对于法国凯恩大学的研究结论,欧洲食品安全。局在2012年10月予以否决,认为试验路径和数据分析都有重大缺陷。此外,黑龙江省大豆协会副秘书长王小语此前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如果放任转基因大豆及其制品流入黑龙江,黑龙江的食品大豆销售将受到影响和冲击。因此也有评论质疑,作为大豆主产地,黑龙江大豆协会公布这样一份报告也有自我保护的意图。
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彭于发表示,现在进口的转基因大豆在中国的用途主要是加工为大豆油,严格来讲,提炼后的大豆油里是不会含有转基因成分的,因为它的主要成分是脂肪,而转基因的产物是蛋白,蛋白在大豆提炼的过程中被剔除了。
我国学界态度存分歧
央视网2013年6月22日的文章《各方专家“会诊”转基因安全性》提到,我国学界对于转基因安全性的态度存在分歧:
院士驳“转基因大豆致癌”毫无根据
中国工程院院士、食品安全专家陈君石表示,我国进口了很多转基因大豆是事实,我国癌症高发也是事实,但把这两件事结合到一起毫无根据,转基因大豆诱发癌症的说法在流行病学上没有证据,到目前为止也没有任何科学证据证明转基因食品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危害。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院长罗云波表示,主流科学家对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是认可的。2005年6月1日,世界卫生组织食品安全部门就转基因问题发布报告,其中明确表示:“目前国际市场上的转基因食品都经过了风险评估,它们并不比传统的同类食品有更多的风险。” 农业专家坚决反对转基因食品
在美国夏威夷大学取得农业与资源经济学博士学位的云南财经大学教授顾秀林,是一位坚决反对食用转基因食品的专家。她表示,目前国际机构在转基因食品安全性问题上的态度都是模棱两可的。她认为,这是一种反常的现象,原因在于“他们不愿说出真相”。顾秀林还指出,转基因作物可能会破坏生态平衡。在美国,一种转基因抗虫棉种植6年后,人们发现了害虫出现进化,这种抗虫棉已无法抵抗产生免疫力的害虫。
莫将转基因妖魔化
《北京青年报》2013年9月6日发表了题为《莫将转基因妖魔化》的文章。文章指出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转基因事件”的一些不实报道:近年来,关于转基因的争论,充斥和交织着毫无科学依据的谣言、无限扩大带有科幻色彩的臆想和经不起推敲的研究结论的非科学因素。国外爆出的“马铃薯试验老鼠中毒”“美洲斑蝶死亡”“墨西哥玉米基因混杂”“转基因玉米致癌”等一连串所谓的“转基因事件”,已经遭到了世界各国科学界的批驳和政府管理机构的一一否定;国内先后出现过的“先玉335玉米致老鼠减少、母猪流产”“广西大学生精子活力下降”等报道,经过科技部、农业部组织的调查组实地调查和取证,证明是虚假报道;“黄金大米”事件也只是一起违法违规的事件,与安全性没有关联。这些所谓事件或虚假报道由于缺乏科学依据,最终被科学界和有关国家的生物安全管理机构所否定。全球转基因食品商业化应用已经17年,食用转基因食品的人口占到4/5,目前还没有发生一例被证实的由转基因食品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
风险如何无定论
求是理论网2013年9月4日提到了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林敏对于转基因技术的观点。他认为,转基因技术本身只是一种技术,谈不上好或坏。只不过作为一项影响到全体国民食谱、关系到食品安全和国民健康的重大决策,转基因技术在食品领域的大规模应用,在任何一个国家都应是极为慎重的。可以说,转基因食品风险到底如何,从全球范围来说还没有定论。
主粮转基因化必须谨慎
中国新闻网2013年9月6日的文章《主粮转基因化必须慎之又慎》提到,目前全球尚无任何一国敢把主粮作物进行转基因商业化种植,包括转基因技术最发达的美国。欧洲最近批准的转基因土豆、玉米等都是用作饲料。大米是中国人的主食,中国每年要消费1.7亿吨大米。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还存在很大争议,尚无共识,转基因主粮大米安全与否,十几年的实验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过去的食品安全出问题一般都有一个漫长的过程,某项技术的副作用都是在使用二三十年之后才显现的。比如瘦肉精,刚开始出现时一直作为一项新技术被大力推广,当年中国出口的猪肉如果不加瘦肉精就出口不出去,使用20年之后才发现其毒性太大而被禁止。转基因食品吃一两次是没问题,但并不代表吃20年没问题。转基因大米目前只进行了几年的小白鼠实验,缺乏长期的人食用试验,对后代的影响更是难以预料。
选择权归位
求是理论网2013年9月4日题为《吃不吃转基因食品应给消费者选择权》的文章认为,吃不吃转基因食品应给消费者选择权。针对转基因技术,我国已经成为全球首个批准在主粮领域应用的国家,同时也对转基因食品标注问题实施了最严格的规定。按照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的要求,凡中国生产销售的食用大豆油、花生油,必须标明原料大豆、花生是否为转基因产品。同时卫生部《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中规定,食品产品中含有转基因成分的,要在包装上标明“转基因标识”。然而遗憾的是,由于在日常监管中并没有真正强制性落实监督和问责,所以这些标识规定并未很好地执行。大多数消费者对于是否购买了转基因食品或含有转基因成分的产品并不知情。
如果在事关食品安全和健康的问题上,不能够尊重和保障消费者的基本知情权,那么转基因技术在食品上的应用就很难得到群众的拥护,再好的技术也将被利益相关者抹上令人怀疑的色彩。因为只有知情,才能做出理性的选择,如果不知情,那么绝大多数人对未知风险的答案显然将是“不”。
凤凰网2013年9月9日的文章《转基因食品疑云难消》强调,国家应加快转基因食品的研究实验步伐。文章中,致力于转基因粮食作物商业化问题研究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博士陈健鹏认为,我国目前的种业和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尚不健全,监管工作存在诸多问题,能否对转基因作物及其产品进行有效监管是一个很大的疑问。
山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所长邱若瑞表示,国家首先应加快这方面的研究实验步伐,用研究成果证明转基因食品是否存在隐患,使转基因技术安全性清晰化。另外相关部门也应该加强监管,对欺骗消费者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结语
转基因是恶魔还是天使,目前下结论为时过早。科学界的共识是转基因是一项技术,本身是中性的,不能笼统地说安全或不安全,只有在用其所长的同时加强监管,才是确保生物安全和人类安全的不二法门。
责编 玉坤
转基因来袭
《光明日报》2013年9月3日发表的文章《转基因食品安全吗》对转基因技术及应用如是说:转基因技术是
指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生物体基因组中,使生物体获得新的性状,如抗虫、抗除草剂等。20世纪80年代末,科学家们开始把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成果运用到生物新品种培育上。1994年,首例转基因植物产品——耐贮存番茄进入市场;1996年,转基因作物实现商业化种植,自此,转基因技术得到迅速发展。17年来,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增长了100倍,转基因育种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显著的生态效益已经显现。国际农业生物技术组织报告显示,2012年全世界有28个国家的1730万户农民种植了1.7亿公顷的转基因作物,折合面积为25.5亿亩。另外还有59个国家和地区进口转基因产品。目前,全球4大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所占该作物种植总面积的比例是,大豆和棉花有81%是转基因,玉米则有超过1/3是转基因,转基因油菜的比例也已接近1/3。
中国广播网2013年6月26日针对全球转基因食品的消费情况是这样说的:转基因食品最大的消费国是美国、巴西、阿根廷。日本、欧盟与我国的消费量相当。如果从人口数量来看,我国的转基因食品消费量并不大。在美国,93%的大豆、93%的棉花、86%的玉米和90%的油菜都是转基因品种。此外,美国80%的包装食品都使用转基因作物作为原料。
《人民日报》2013年9月16日公布了我国转基因作物名单。
据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副研究员谢家建介绍,截至目前,我国批准了转基因生产应用安全证书并在有效期内的作物有棉花、水稻、玉米和番木瓜。日前,转基因水稻和转基因玉米尚未完成种子法规定的审批,没有商业化种植。我国已经进行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作物只有棉花和番木瓜。同时,我国批准进口用作加工原料的转基因作物有大豆、玉米、油菜、棉花和甜菜。对网上流传的一份转基因食品名单,专家回应,目前市场销售的圣女果、彩椒、小南瓜、小黄瓜都不是转基因食品。
安全性之辩
争议不休
中国广播网2013年6月18日指出,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自其问世以来就一直争议不休。1998年,美国媒体专访了英国罗伊特研究所普斯陶教授,他警告人们关注未被充分证明其安全性就已经被推广的转基因食品。2005年5月22日,英国《独立报》披露了知名生物技术公司“孟山都”的一份报告,以转基因食品喂养的老鼠出现器官变异和血液成分改变的现象。2009年5月,美国环境医学科学研究院以明确而强烈的言辞宣布:转基因食品对病人有严重的安全威胁,并要求社会公众尽量避免食用转基因食品。
正因为如此,多个国家对转基因食品都有法律上的限制,如墨西哥禁止种植转基因玉米,欧盟暂缓进口转基因食品,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均要求在转基因食品上明确贴上标签,说明转基因成分的含量,英国的许多大超市禁止使用转基因生物作为原料生产食品。
转基因大豆致癌论
中国经济网2013年6月22日的文章《黑龙江省大豆协会:转基因大豆可能导致肿瘤》抛出了转基因大豆的致癌论。黑龙江省大豆协会副秘书长王小语说,分析我们国内肿瘤发病特征,像上海、福建、吉林、江苏是我国肿瘤发病的集中区;湖南、湖北、浙江、贵州、黑龙江、辽宁等省不是肿瘤发病的集中区。分析特征的时候,研究人员发现了高度的关联:消费转基因大豆油的集中区,同时也是癌症发病的集中省;消费菜籽油、国产天然大豆油等其他油品的省份,就不是国内肿瘤发病的集中区。我国一半以上的食用油为大豆油,而大豆油市场90%以上的份额被转基因大豆油占据。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却没有进行过转基因大豆是否有害的试验。而国外对转基因与肿瘤的相关性,早有披露。比如2012年9月,法国凯恩大学的科学家,在《食品化学毒物学》杂志公布的研究结果称,通过为期两年对200只实验鼠进行的分类试验,发现用转基因玉米饲料喂养的实验鼠,容易患肿瘤及内脏损伤。
提炼后的大豆油不含转基因成分
人民网2013年6月22日的文章《转基因大豆陷安全争议》,针对黑龙江大豆协会的转基因大豆致癌论反驳如下:对于法国凯恩大学的研究结论,欧洲食品安全。局在2012年10月予以否决,认为试验路径和数据分析都有重大缺陷。此外,黑龙江省大豆协会副秘书长王小语此前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如果放任转基因大豆及其制品流入黑龙江,黑龙江的食品大豆销售将受到影响和冲击。因此也有评论质疑,作为大豆主产地,黑龙江大豆协会公布这样一份报告也有自我保护的意图。
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彭于发表示,现在进口的转基因大豆在中国的用途主要是加工为大豆油,严格来讲,提炼后的大豆油里是不会含有转基因成分的,因为它的主要成分是脂肪,而转基因的产物是蛋白,蛋白在大豆提炼的过程中被剔除了。
我国学界态度存分歧
央视网2013年6月22日的文章《各方专家“会诊”转基因安全性》提到,我国学界对于转基因安全性的态度存在分歧:
院士驳“转基因大豆致癌”毫无根据
中国工程院院士、食品安全专家陈君石表示,我国进口了很多转基因大豆是事实,我国癌症高发也是事实,但把这两件事结合到一起毫无根据,转基因大豆诱发癌症的说法在流行病学上没有证据,到目前为止也没有任何科学证据证明转基因食品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危害。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院长罗云波表示,主流科学家对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是认可的。2005年6月1日,世界卫生组织食品安全部门就转基因问题发布报告,其中明确表示:“目前国际市场上的转基因食品都经过了风险评估,它们并不比传统的同类食品有更多的风险。” 农业专家坚决反对转基因食品
在美国夏威夷大学取得农业与资源经济学博士学位的云南财经大学教授顾秀林,是一位坚决反对食用转基因食品的专家。她表示,目前国际机构在转基因食品安全性问题上的态度都是模棱两可的。她认为,这是一种反常的现象,原因在于“他们不愿说出真相”。顾秀林还指出,转基因作物可能会破坏生态平衡。在美国,一种转基因抗虫棉种植6年后,人们发现了害虫出现进化,这种抗虫棉已无法抵抗产生免疫力的害虫。
莫将转基因妖魔化
《北京青年报》2013年9月6日发表了题为《莫将转基因妖魔化》的文章。文章指出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转基因事件”的一些不实报道:近年来,关于转基因的争论,充斥和交织着毫无科学依据的谣言、无限扩大带有科幻色彩的臆想和经不起推敲的研究结论的非科学因素。国外爆出的“马铃薯试验老鼠中毒”“美洲斑蝶死亡”“墨西哥玉米基因混杂”“转基因玉米致癌”等一连串所谓的“转基因事件”,已经遭到了世界各国科学界的批驳和政府管理机构的一一否定;国内先后出现过的“先玉335玉米致老鼠减少、母猪流产”“广西大学生精子活力下降”等报道,经过科技部、农业部组织的调查组实地调查和取证,证明是虚假报道;“黄金大米”事件也只是一起违法违规的事件,与安全性没有关联。这些所谓事件或虚假报道由于缺乏科学依据,最终被科学界和有关国家的生物安全管理机构所否定。全球转基因食品商业化应用已经17年,食用转基因食品的人口占到4/5,目前还没有发生一例被证实的由转基因食品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
风险如何无定论
求是理论网2013年9月4日提到了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林敏对于转基因技术的观点。他认为,转基因技术本身只是一种技术,谈不上好或坏。只不过作为一项影响到全体国民食谱、关系到食品安全和国民健康的重大决策,转基因技术在食品领域的大规模应用,在任何一个国家都应是极为慎重的。可以说,转基因食品风险到底如何,从全球范围来说还没有定论。
主粮转基因化必须谨慎
中国新闻网2013年9月6日的文章《主粮转基因化必须慎之又慎》提到,目前全球尚无任何一国敢把主粮作物进行转基因商业化种植,包括转基因技术最发达的美国。欧洲最近批准的转基因土豆、玉米等都是用作饲料。大米是中国人的主食,中国每年要消费1.7亿吨大米。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还存在很大争议,尚无共识,转基因主粮大米安全与否,十几年的实验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过去的食品安全出问题一般都有一个漫长的过程,某项技术的副作用都是在使用二三十年之后才显现的。比如瘦肉精,刚开始出现时一直作为一项新技术被大力推广,当年中国出口的猪肉如果不加瘦肉精就出口不出去,使用20年之后才发现其毒性太大而被禁止。转基因食品吃一两次是没问题,但并不代表吃20年没问题。转基因大米目前只进行了几年的小白鼠实验,缺乏长期的人食用试验,对后代的影响更是难以预料。
选择权归位
求是理论网2013年9月4日题为《吃不吃转基因食品应给消费者选择权》的文章认为,吃不吃转基因食品应给消费者选择权。针对转基因技术,我国已经成为全球首个批准在主粮领域应用的国家,同时也对转基因食品标注问题实施了最严格的规定。按照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的要求,凡中国生产销售的食用大豆油、花生油,必须标明原料大豆、花生是否为转基因产品。同时卫生部《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中规定,食品产品中含有转基因成分的,要在包装上标明“转基因标识”。然而遗憾的是,由于在日常监管中并没有真正强制性落实监督和问责,所以这些标识规定并未很好地执行。大多数消费者对于是否购买了转基因食品或含有转基因成分的产品并不知情。
如果在事关食品安全和健康的问题上,不能够尊重和保障消费者的基本知情权,那么转基因技术在食品上的应用就很难得到群众的拥护,再好的技术也将被利益相关者抹上令人怀疑的色彩。因为只有知情,才能做出理性的选择,如果不知情,那么绝大多数人对未知风险的答案显然将是“不”。
凤凰网2013年9月9日的文章《转基因食品疑云难消》强调,国家应加快转基因食品的研究实验步伐。文章中,致力于转基因粮食作物商业化问题研究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博士陈健鹏认为,我国目前的种业和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尚不健全,监管工作存在诸多问题,能否对转基因作物及其产品进行有效监管是一个很大的疑问。
山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所长邱若瑞表示,国家首先应加快这方面的研究实验步伐,用研究成果证明转基因食品是否存在隐患,使转基因技术安全性清晰化。另外相关部门也应该加强监管,对欺骗消费者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结语
转基因是恶魔还是天使,目前下结论为时过早。科学界的共识是转基因是一项技术,本身是中性的,不能笼统地说安全或不安全,只有在用其所长的同时加强监管,才是确保生物安全和人类安全的不二法门。
责编 玉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