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对糖尿病性视网膜出血的疗效。方法:采用自拟化瘀汤(葛根、川芎、丹参、泽兰、牛膝等)配合普通胰岛素治疗272例。结果:总有效率96%。结论:本方法有化瘀、止血、降糖等功效。
关键词 视网膜出血 糖尿病 复方(中药) 化瘀汤 二双胍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2.065
资料与方法
1998~2008年共观察272例,病例来源于内科、眼科住院及门诊病人。男168例,女104例;1型糖尿病21例,2型糖尿病251例;糖尿病病程2~21年,平均9.8年,伴视网膜病变病程5个月~17年,平均8.5年。糖尿病诊断均符合WHO诊断标准。眼底出血全部经散瞳后裂隙灯、前置镜、双目间接眼底镜检查确诊。
治疗方法:应用自拟化瘀汤治疗,其组成为葛根、川芎、丹参、泽兰、牛膝、茺蔚子。根据眼底改变分早、中、晚期,随症选药。①出血早期:眼底出血在1个月内,外眼正常。视网膜出血,颜色鲜红,出血点数20个以内,视网膜或黄斑水肿,反光增强。治宜凉血、止血、化瘀兼淡渗利湿。方用:大、小蓟、藕节各20g,茜草、炒槐花各12g,葛根、丹参各20g,泽兰、牛膝、茺蔚子各15g,茯苓、车前子各20g。②出血中期:出血开始吸收,视网膜上出现灰白色斑块,新旧出血灶并存,视网膜轻度水肿。治宜活血化瘀、淡渗利湿。方用:葛根、丹参各20g,红花、川芎各10g,泽兰、牛膝、茺蔚子各15g,茯苓、车前子各20g。③恢复期:视网膜上有陈旧性出血斑块,甚至机化物增生等。治宜祛瘀、软坚、散结。方用:葛根、丹参各20g,泽兰、茺蔚子各15g,桃仁、红花各10g,海藻、昆布各30g,牡蛎20g。3期治疗中结合脏腑辨证,如兼肝肾不足、肝阳上亢、气虚等,辨证选择配伍用药。
西医治疗:执行糖尿病饮食。普通胰岛素三餐前30分钟皮下注射,夜间、空腹血糖高者晚10:00增加1次;肥胖症患者联用二甲双胍;高胰岛素血症患者用二甲双胍联合拜糖平。上述药物剂量依据血糖监测值而定。缓慢降糖达空腹血糖7.8mmol/L以下,餐后2小时10.0mmol/L以下,老年患者就上线,合并心、肾脏病变、高血压、感染者给相应治疗。
全部病例均于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视力检查及10%托品酰胺散瞳3次后裂隙灯、前置镜、双目间眼底镜接检查,并记录出血灶数量、范围、颜色变化情况。
疗效评定标准:①治愈:自觉症状明显好转、视力提高3行以上,视网膜出血全部吸收,水肿消失;②显效:自觉症状减轻,视网膜出血大部分吸收,水肿消失,视力提高1~3行;③好转:自觉症状改善不明显,视网膜出血较前吸收;④无效:自觉症状无改善或恶化,视力下降,眼底表现无改善或恶化。
结 果
治愈162例,显效88例,好转11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96%。
讨 论
视网膜出血,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过程中最常见、最基本的病变之一,可出现在病变Ⅰ期中,早期病变有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基底膜增厚,毛细血管自动调节功能失代偿,随后内皮细胞屏障功能损害,血液成份渗出,毛细血管闭塞,由于广泛的视网膜缺血,引起视网膜水肿,微血管瘤和新生血管形成,微血管瘤和微血管以及新生血管的破裂出血。视网膜出血属中医“自证”范畴。阴虚、燥热为糖尿病主要病机,同时是视网膜出血的主要病因,阴虚火旺,迫血亡行;久病入络,使血脉动瘀阻,血行不畅,血不循经而致出血。中医学认为“离经之血便是瘀”,瘀血阻滞,则血不循经引起新的出血。糖尿病性视网膜出血的眼底改变符合这一病理过程。因此,瘀血既是导致出血的病因,又是出血的后果,故活血化瘀法贯穿治疗全程。视网膜出血的同时伴有视网膜水肿的问题。单纯采用中药活血化瘀,或单纯西药行局部血管扩管以改善血流量是不行的一样,因局部血管扩张有可能进一步加重水种。如同时配合淡渗利湿中药,则既可活血化瘀,又不加重视网膜水肿,重用茯苓、车前子配伍泽兰即体现了这一点。现代医学研究:海藻中碘化物能促进病理产物的吸收,并使病态组织崩溃和溶解,其提取物藻酸又酯钠具有抗凝、降血黏稠度、降血脂及改善微循环作用。昆布成分与其相近,共同作用,可促进机化遗留物的吸收。血糖水平控制不良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出现和严重程度相关。积极有效的降糖治疗是糖尿病性视网膜出血的基础治疗。
参考文献
1 蒋国彦,主编.实用糖尿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94-110.
2 颜正华.中药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6.
3 刘艳,隋虹,罗志忠,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与糖尿病控制状态研究.中国糖尿病杂志,2002,10(1).
4 惠远平,主编.眼科学, 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10.
关键词 视网膜出血 糖尿病 复方(中药) 化瘀汤 二双胍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2.065
资料与方法
1998~2008年共观察272例,病例来源于内科、眼科住院及门诊病人。男168例,女104例;1型糖尿病21例,2型糖尿病251例;糖尿病病程2~21年,平均9.8年,伴视网膜病变病程5个月~17年,平均8.5年。糖尿病诊断均符合WHO诊断标准。眼底出血全部经散瞳后裂隙灯、前置镜、双目间接眼底镜检查确诊。
治疗方法:应用自拟化瘀汤治疗,其组成为葛根、川芎、丹参、泽兰、牛膝、茺蔚子。根据眼底改变分早、中、晚期,随症选药。①出血早期:眼底出血在1个月内,外眼正常。视网膜出血,颜色鲜红,出血点数20个以内,视网膜或黄斑水肿,反光增强。治宜凉血、止血、化瘀兼淡渗利湿。方用:大、小蓟、藕节各20g,茜草、炒槐花各12g,葛根、丹参各20g,泽兰、牛膝、茺蔚子各15g,茯苓、车前子各20g。②出血中期:出血开始吸收,视网膜上出现灰白色斑块,新旧出血灶并存,视网膜轻度水肿。治宜活血化瘀、淡渗利湿。方用:葛根、丹参各20g,红花、川芎各10g,泽兰、牛膝、茺蔚子各15g,茯苓、车前子各20g。③恢复期:视网膜上有陈旧性出血斑块,甚至机化物增生等。治宜祛瘀、软坚、散结。方用:葛根、丹参各20g,泽兰、茺蔚子各15g,桃仁、红花各10g,海藻、昆布各30g,牡蛎20g。3期治疗中结合脏腑辨证,如兼肝肾不足、肝阳上亢、气虚等,辨证选择配伍用药。
西医治疗:执行糖尿病饮食。普通胰岛素三餐前30分钟皮下注射,夜间、空腹血糖高者晚10:00增加1次;肥胖症患者联用二甲双胍;高胰岛素血症患者用二甲双胍联合拜糖平。上述药物剂量依据血糖监测值而定。缓慢降糖达空腹血糖7.8mmol/L以下,餐后2小时10.0mmol/L以下,老年患者就上线,合并心、肾脏病变、高血压、感染者给相应治疗。
全部病例均于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视力检查及10%托品酰胺散瞳3次后裂隙灯、前置镜、双目间眼底镜接检查,并记录出血灶数量、范围、颜色变化情况。
疗效评定标准:①治愈:自觉症状明显好转、视力提高3行以上,视网膜出血全部吸收,水肿消失;②显效:自觉症状减轻,视网膜出血大部分吸收,水肿消失,视力提高1~3行;③好转:自觉症状改善不明显,视网膜出血较前吸收;④无效:自觉症状无改善或恶化,视力下降,眼底表现无改善或恶化。
结 果
治愈162例,显效88例,好转11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96%。
讨 论
视网膜出血,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过程中最常见、最基本的病变之一,可出现在病变Ⅰ期中,早期病变有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基底膜增厚,毛细血管自动调节功能失代偿,随后内皮细胞屏障功能损害,血液成份渗出,毛细血管闭塞,由于广泛的视网膜缺血,引起视网膜水肿,微血管瘤和新生血管形成,微血管瘤和微血管以及新生血管的破裂出血。视网膜出血属中医“自证”范畴。阴虚、燥热为糖尿病主要病机,同时是视网膜出血的主要病因,阴虚火旺,迫血亡行;久病入络,使血脉动瘀阻,血行不畅,血不循经而致出血。中医学认为“离经之血便是瘀”,瘀血阻滞,则血不循经引起新的出血。糖尿病性视网膜出血的眼底改变符合这一病理过程。因此,瘀血既是导致出血的病因,又是出血的后果,故活血化瘀法贯穿治疗全程。视网膜出血的同时伴有视网膜水肿的问题。单纯采用中药活血化瘀,或单纯西药行局部血管扩管以改善血流量是不行的一样,因局部血管扩张有可能进一步加重水种。如同时配合淡渗利湿中药,则既可活血化瘀,又不加重视网膜水肿,重用茯苓、车前子配伍泽兰即体现了这一点。现代医学研究:海藻中碘化物能促进病理产物的吸收,并使病态组织崩溃和溶解,其提取物藻酸又酯钠具有抗凝、降血黏稠度、降血脂及改善微循环作用。昆布成分与其相近,共同作用,可促进机化遗留物的吸收。血糖水平控制不良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出现和严重程度相关。积极有效的降糖治疗是糖尿病性视网膜出血的基础治疗。
参考文献
1 蒋国彦,主编.实用糖尿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94-110.
2 颜正华.中药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6.
3 刘艳,隋虹,罗志忠,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与糖尿病控制状态研究.中国糖尿病杂志,2002,10(1).
4 惠远平,主编.眼科学, 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