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不断开展素质教育的环境下,美术在整体的教育框架下越来越受到重视,相当多的学校在普及美术课堂教学的同时,也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美术活动课程。云南省农村美术教育也积极投入,像制作黑板报, 纸版画、书法美术创作比赛。但有些问题一直困扰着农村美术老师,即如何突出农村美术课的特点,通过美术活动的开展,如何发挥农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其绘画的个性,因为农村学校的美术教学,由于受到社会观念、学校的条件、学生的经验、地域特点的限制,学生在美术表现能力方面,与城里的孩子有较大的差距。如何针对农村美术教育的现状及特点,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美术资源,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开展有特色的美术教学模式,这将有助于提升农村小学美术教学的活力,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美术活动中来,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农村小学开展美术活动课的目的在于适应当前的教育形势,扩展学生的学习知识面,帮助农村小学生学习形象的思维和认识形象,指导他们的头脑用多元化的方式思考,通过形式多样地美术活动,使学生借助他们自己的实际活动对视觉语言进行更深一步的探究,阐述他们自身所能理解的艺术语言以及他们所运用的个人方式,进而逐步提高他们对于事物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还应当注重乡土化的特点给学生带来的影响,挖掘学生认识农村日常生活所具备的特点,培养他们对于农村生活的关心和热爱,逐步提高他们个人对于美的修养,尽管我们清楚的认识到,通过美术活动的教育并不能使他们将来成为艺术家,但由这些美术活动而产生的影响将对他们的终身产生积极的作用。
1.当前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
当前农村小学面临这诸多的问题,相比较城市小学而言,条件上有很大的限制,这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同时农村小学美术教育也有自己的优势,要善于利用这些优势,把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办的更有特色。
1.1 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问题。当前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制约着农村美术教育的发展。首先是主观认识不足。由于升学的压力,美术教学没有引起学校、社会、学生足够的重视。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无论是社会,还是学校仍然把应试教育作为首选。与考试无关的美术课,被不少人视为“鸡肋”,弃之不能,食之无味。尽管上级一再强调必须开齐上好各门课程,教育部也签发了《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但还有相当多的农村学校至今未按国家规定的中小学课程开齐开足美术课,更别提投入充足的教育教学资源,家长和学生也极少甚至一点也不把时间花在美术学习上,这就决定了农村美术教育陷入了尴尬的境地。其次是在传统美术教育过程中,教师使用的方法太单一,只是一味地灌输,说教或强制,这样只会让学生产生反感心理,只能收到事倍功半乃至相反的效果。曾经看过有一篇调查报告中陈述一个调查结果是:学生在课堂上所“赞许”的,同他们在闲暇时间中所热衷的大有出入,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就出在教师使用的方法上。其实教师可以通过一些趣味故事,动人、通俗的陈述使学生对艺术品和艺术家先有一个深刻的了解,然后用分数或其它奖惩方法使学生按课本大纲或教师的要求来对艺术品做出真实的评价。相信在理解基础上的评价会来得真实,而并非弄虚作假,这样才能真正养成比较高的艺术品味。另外随着时代的发展,方式也不能一成不变,它还需要不断更新,不断完善,不断发展。在现代,老师还可以在教学中融入幻灯片的欣赏、多媒体制作的课件、亲身绘制的图片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再次是教材内容安排方面较少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倾向和心理水平,没有针对农村孩子心理发展水平和个性的艺术活动,农村孩子知识文化水平的不及与教材的内容出现了断层。有针对性的组织安排教材内容,造成了揠苗助长与停滞不前的后果。教材内容简单划一,强求一致,存在明显的成人化倾向;传统美术教材过多地引入中国古代,本民族的艺术作品,排斥了中国现代的,以及外国的艺术作品;没有将美术与农村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机会,去体验美术,工艺和设计的不同方法。
除了以上的问题,我认为还有一下两个方面大的问题:一方面是农村美术教育的环境在环境条件上的三个制约:1.教育管理者教育意识落后,他们往往只是为了任务而任务,特别是山村学校,为了各自学校的语、数质量在中心学校的排名,几乎都是语、数教师包班上课,完全剥夺了学生上美术课的权利;2.农村师资队伍力量不足,大部分担任美术课都由语数老师兼任,缺乏相应的美术学科的教学培训,所以也缺少这方面的观念,更没有及时开展美术学科的教研探索;3.相应的教学设施欠缺及交通、信息等方面的闭塞,特别是在信息时代下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相对缺乏,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与城市中小学美术教育的距离。另一方面教学方式落后,美术教学不只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还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并努力使学生对美术产生持久的兴趣。而在农村小学的美术课堂中呈现出来的现象却是,教师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仍然只重视单纯的技能与技巧的训练,而且轻视美术文化的学习,只重视教师的示范演习,轻视了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过程。
1.2 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优势。农村孩子虽然在经济条件等方面不及城市孩子,但农村美术教育也存在着许多优势。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资源和独具特色的民间文化资源,让农村美术教育有着无限地就地取材的机会,例如:蓝天白云、山川河流、奇峰秀岭、红花绿叶、水中的鱼、空中的鸟、天上的彩虹,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激发人们无限的美感;端午节、元宵节、七夕等千百年的农家文化,农家风情富有强劲的艺术生命力,这些都给农村美术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作为农村美术教育的执行者,我们就应积极引导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在熟悉的家乡寻美,在取材中欣赏美,在绘画中创造美,认识并体验这片质朴的可爱的土地,摄取身边的画面,让学生尽情去描绘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及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并以此来激发学生感受美术的活力与趣味,只有这样,农村美术教育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以上我们主要从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分析了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优势及出现的问题,到这里我们需要分析一下小学美术教材,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更能有效的把握课堂教学。通过分析,我发现,以江西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美术教材为例,可以看出,教材里有关农村题材的内容比以往都有明显的增多,这些情况的出现,为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因地制宜的讲授提供了前提。 1.2.1 乡村题材增多。从整体结构上看,江西美术出版社新版教材里乡村题材的内容明显增多,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扩充了有关农村内容的题材。如《云南少数民族建筑》展示了云南千姿百态、独具风格的各种民族建筑,这些既美观又实用的建筑,显示出云南各民族人民的聪明才智,为家乡的风光增添了美丽的光彩。再比如,《农民大叔的喜事》,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说,几乎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可以把自己家或者街坊邻居家的“喜事”通过绘画的方式表述出来,还有《家乡的文物古迹》,可以结合不同地域特色经行讲述,同时起到了认识文物古迹、保护文物古迹的作用。有的则可以把“课堂”延伸到校园里、田野里,比如《二月的风筝》,我想这课在城市里是不太好上的,但在农村,到处都可以作为“课堂”,让学生自己制作风筝的同时了解风筝的结构和飞翔原理,让学生放飞风筝的同时,完成了教学任务。
1.2.2 农村题材的内容比过去更具有趣味性。由于贴近了农村的实际,贴近农村孩子的生活,因而教材更具有趣味性,因而有可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做到“老师乐于教,学生乐于学”,从不同层面都进行教学设计。实践证明,快乐的课堂学习(以学生的活动为主)配合新教材的内容展开教学,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融洽了师生的感情,解放了教师的思想,再现了真实的教学。教材提供给老师更广阔的创造空间和更多的自由度。
1.2.3 教材内容多元化。教材内容也有有关城市题材的,这样既可以让农村的学生更加了解自己的家乡,同时也能学到其他的美术知识,因而教材内容多元化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教材在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与情感发展的同时,也追求必要的美术知识、技能的培养,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设计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强化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在继承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美术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充分体现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以及多元文化,突出时代感和地方特色。想要熊掌与鱼翅皆得,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寻求一个以学生的发展与需要为优先的合理性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尽可能地顾及每位学生的不同需求与发展,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寻找美、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让学生快乐地学、主动地学,真正贯彻新课标的理念。
2.针对当前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改进措施
通过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随着教材里越来越多有关农村的题材,农村小学美术课就可以结合自身的特色逐渐开展了,在实际的教学中,应该怎样结合农村的实际进行有效的教学呢?
2.1 结合不同年龄段授课。小学生身心素质处于懵懂阶段,对社会上的事物既好奇又一知半解,有很强的求知欲,美术课程更多的是要去动手去做的,而由于小学六个年级,时间跨度比较大,而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有不同的心理特征,对于中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主要侧重于对于一些美术概念的简单练习,使其了解这种概念传达出来的具体形式,例如对“对比色”这个概念的学习,对于中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主要是侧重于把对比色运用到实际的现实生活中。例如运用对比色来穿衣服、装饰自己的小房间等等,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自然可以针对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深入,补充对比色如果运用不好,也会产生色彩搭配不和谐等,这样做到区别对待,更有针对性了。再比如制作房子,对于中低年级的学生的讲课的时候让学生直接去用彩纸、胶带和小刀直接制作,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适当的引导学生在制作之前先在脑子里想想你要制作什么样的房子,可以在纸上画出草图,然后根据草图选择适合的材料,进行制作。
2.2 结合不同类型的学生授课。同一个班级的学生也有不同的类型,教师要对这些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有效的掌握,以提高教学效率。农村小学生有的由于家里条件不好,往往有自卑心理和叛逆心理,有的学生因此故意捣乱或者故意沉默,这些需要老师有耐心去辅导学生。有的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也有不同的特点,这就需要老师更好的把握,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例如我在批改学生作业的时候有一个有趣的发现:多数的女同学画出来的作品的很细腻但缺乏创意,而多数的男同学有很好的创意但往往设计出来的图形粗枝大叶。我掌握这样一种情况后就开始针对性的辅导,对于作图细腻但缺乏创意的同学,将一些有创意的作品给他们看,以启发他们在这方面的问题,而对于有创意但不够细腻的同学,我在班里举办一次小小的画展,把作图细腻的作品展出来,这样他们也受到了启发,知道了不足,从而促进了教学。
2.3 增添农村题材让教材内容更丰富多彩。每个区域都有着自己特有的艺术历史文化,都可以进入地方中小学美术教学的“课堂”,基础美术教育都应该从这些本土美术资源入手,使教学更加的直观。
2.4 结合农村的实际授课。农村教育的发展相对于城市教育的发展还是滞后的,农村艺术教育更是如此。然而农村却又自己独特的优势,教师更要结合这种优势安排教学内容。我记得小学美术课本上有一篇课文是让学生去航天城看航天模型,这个显然不适合农村小学是实际,但老师可以根据农村的特点,农村有什么,泥巴呀,可以用泥巴制作航天器和航天模型,并鼓励学生在泥塑的航天器上染上喜欢的颜色,这样既结合了课本又结合了农村的实际,同时完成了教学,并且学生在做泥塑的航天器的时候肯定是兴趣十足。再比如有一篇课文是要求学生做一个城市的旅游路线图的,这个也不适合农村的实际,我记得我是这么讲课的。由于我任教的学校附近有阿庐古洞,我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爱好去做一个“阿庐古洞旅游路线图”,怎么样让游人既观赏到阿庐古洞,又观赏到火把节的表演,又能吃上附近彝家饭,结果学生们想的很认真,做的很用功,有的同学设计出来的路线很合理,这就是结合农村的实际安排教学内容。还有就是如果要让学生用石膏去制作东西花费太大,这也是不现实的,不如让每个学生花一两元钱买一盒橡皮泥,这样就可以满足制作课的需要,又可以重复利用,提高了利用效率。
小学美术教育能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可以改变那种单纯的灌输式学习,主动思考可以改变以前被动学习的习惯,创新能力的培养则体现着时代对“育人”的要求。
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忙于发展经济,文化发展相对滞后。现在的中国面临着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性的改造,并使这种改造在更深的领域内培养出具有现代意义上的公民。我如此重视小学美术课程,也就是希望小学生能在他们人生之初通过对美术课程的学习,拥有他们一生都要具备的能力:主动思考的能力、创新思维的能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并通过对这种能力的学习,能够培养出具有现代意义上的学生,这也就是我写这篇论文的目的。
最后我想用 余秋雨先生在《千年庭院》里的一句话作为结束:“教育是一种世代性的积累,改变民族素质是一种历时久远的磨砺”,希望部分老师不要太急功近利,要知道,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在这条路上,任重而道远。
收稿日期:2012-11-19
农村小学开展美术活动课的目的在于适应当前的教育形势,扩展学生的学习知识面,帮助农村小学生学习形象的思维和认识形象,指导他们的头脑用多元化的方式思考,通过形式多样地美术活动,使学生借助他们自己的实际活动对视觉语言进行更深一步的探究,阐述他们自身所能理解的艺术语言以及他们所运用的个人方式,进而逐步提高他们对于事物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还应当注重乡土化的特点给学生带来的影响,挖掘学生认识农村日常生活所具备的特点,培养他们对于农村生活的关心和热爱,逐步提高他们个人对于美的修养,尽管我们清楚的认识到,通过美术活动的教育并不能使他们将来成为艺术家,但由这些美术活动而产生的影响将对他们的终身产生积极的作用。
1.当前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
当前农村小学面临这诸多的问题,相比较城市小学而言,条件上有很大的限制,这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同时农村小学美术教育也有自己的优势,要善于利用这些优势,把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办的更有特色。
1.1 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问题。当前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制约着农村美术教育的发展。首先是主观认识不足。由于升学的压力,美术教学没有引起学校、社会、学生足够的重视。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无论是社会,还是学校仍然把应试教育作为首选。与考试无关的美术课,被不少人视为“鸡肋”,弃之不能,食之无味。尽管上级一再强调必须开齐上好各门课程,教育部也签发了《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但还有相当多的农村学校至今未按国家规定的中小学课程开齐开足美术课,更别提投入充足的教育教学资源,家长和学生也极少甚至一点也不把时间花在美术学习上,这就决定了农村美术教育陷入了尴尬的境地。其次是在传统美术教育过程中,教师使用的方法太单一,只是一味地灌输,说教或强制,这样只会让学生产生反感心理,只能收到事倍功半乃至相反的效果。曾经看过有一篇调查报告中陈述一个调查结果是:学生在课堂上所“赞许”的,同他们在闲暇时间中所热衷的大有出入,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就出在教师使用的方法上。其实教师可以通过一些趣味故事,动人、通俗的陈述使学生对艺术品和艺术家先有一个深刻的了解,然后用分数或其它奖惩方法使学生按课本大纲或教师的要求来对艺术品做出真实的评价。相信在理解基础上的评价会来得真实,而并非弄虚作假,这样才能真正养成比较高的艺术品味。另外随着时代的发展,方式也不能一成不变,它还需要不断更新,不断完善,不断发展。在现代,老师还可以在教学中融入幻灯片的欣赏、多媒体制作的课件、亲身绘制的图片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再次是教材内容安排方面较少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倾向和心理水平,没有针对农村孩子心理发展水平和个性的艺术活动,农村孩子知识文化水平的不及与教材的内容出现了断层。有针对性的组织安排教材内容,造成了揠苗助长与停滞不前的后果。教材内容简单划一,强求一致,存在明显的成人化倾向;传统美术教材过多地引入中国古代,本民族的艺术作品,排斥了中国现代的,以及外国的艺术作品;没有将美术与农村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机会,去体验美术,工艺和设计的不同方法。
除了以上的问题,我认为还有一下两个方面大的问题:一方面是农村美术教育的环境在环境条件上的三个制约:1.教育管理者教育意识落后,他们往往只是为了任务而任务,特别是山村学校,为了各自学校的语、数质量在中心学校的排名,几乎都是语、数教师包班上课,完全剥夺了学生上美术课的权利;2.农村师资队伍力量不足,大部分担任美术课都由语数老师兼任,缺乏相应的美术学科的教学培训,所以也缺少这方面的观念,更没有及时开展美术学科的教研探索;3.相应的教学设施欠缺及交通、信息等方面的闭塞,特别是在信息时代下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相对缺乏,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与城市中小学美术教育的距离。另一方面教学方式落后,美术教学不只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还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并努力使学生对美术产生持久的兴趣。而在农村小学的美术课堂中呈现出来的现象却是,教师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仍然只重视单纯的技能与技巧的训练,而且轻视美术文化的学习,只重视教师的示范演习,轻视了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过程。
1.2 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优势。农村孩子虽然在经济条件等方面不及城市孩子,但农村美术教育也存在着许多优势。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资源和独具特色的民间文化资源,让农村美术教育有着无限地就地取材的机会,例如:蓝天白云、山川河流、奇峰秀岭、红花绿叶、水中的鱼、空中的鸟、天上的彩虹,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激发人们无限的美感;端午节、元宵节、七夕等千百年的农家文化,农家风情富有强劲的艺术生命力,这些都给农村美术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作为农村美术教育的执行者,我们就应积极引导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在熟悉的家乡寻美,在取材中欣赏美,在绘画中创造美,认识并体验这片质朴的可爱的土地,摄取身边的画面,让学生尽情去描绘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及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并以此来激发学生感受美术的活力与趣味,只有这样,农村美术教育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以上我们主要从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分析了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优势及出现的问题,到这里我们需要分析一下小学美术教材,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更能有效的把握课堂教学。通过分析,我发现,以江西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美术教材为例,可以看出,教材里有关农村题材的内容比以往都有明显的增多,这些情况的出现,为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因地制宜的讲授提供了前提。 1.2.1 乡村题材增多。从整体结构上看,江西美术出版社新版教材里乡村题材的内容明显增多,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扩充了有关农村内容的题材。如《云南少数民族建筑》展示了云南千姿百态、独具风格的各种民族建筑,这些既美观又实用的建筑,显示出云南各民族人民的聪明才智,为家乡的风光增添了美丽的光彩。再比如,《农民大叔的喜事》,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说,几乎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可以把自己家或者街坊邻居家的“喜事”通过绘画的方式表述出来,还有《家乡的文物古迹》,可以结合不同地域特色经行讲述,同时起到了认识文物古迹、保护文物古迹的作用。有的则可以把“课堂”延伸到校园里、田野里,比如《二月的风筝》,我想这课在城市里是不太好上的,但在农村,到处都可以作为“课堂”,让学生自己制作风筝的同时了解风筝的结构和飞翔原理,让学生放飞风筝的同时,完成了教学任务。
1.2.2 农村题材的内容比过去更具有趣味性。由于贴近了农村的实际,贴近农村孩子的生活,因而教材更具有趣味性,因而有可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做到“老师乐于教,学生乐于学”,从不同层面都进行教学设计。实践证明,快乐的课堂学习(以学生的活动为主)配合新教材的内容展开教学,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融洽了师生的感情,解放了教师的思想,再现了真实的教学。教材提供给老师更广阔的创造空间和更多的自由度。
1.2.3 教材内容多元化。教材内容也有有关城市题材的,这样既可以让农村的学生更加了解自己的家乡,同时也能学到其他的美术知识,因而教材内容多元化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教材在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与情感发展的同时,也追求必要的美术知识、技能的培养,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设计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强化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在继承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美术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充分体现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以及多元文化,突出时代感和地方特色。想要熊掌与鱼翅皆得,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寻求一个以学生的发展与需要为优先的合理性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尽可能地顾及每位学生的不同需求与发展,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寻找美、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让学生快乐地学、主动地学,真正贯彻新课标的理念。
2.针对当前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改进措施
通过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随着教材里越来越多有关农村的题材,农村小学美术课就可以结合自身的特色逐渐开展了,在实际的教学中,应该怎样结合农村的实际进行有效的教学呢?
2.1 结合不同年龄段授课。小学生身心素质处于懵懂阶段,对社会上的事物既好奇又一知半解,有很强的求知欲,美术课程更多的是要去动手去做的,而由于小学六个年级,时间跨度比较大,而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有不同的心理特征,对于中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主要侧重于对于一些美术概念的简单练习,使其了解这种概念传达出来的具体形式,例如对“对比色”这个概念的学习,对于中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主要是侧重于把对比色运用到实际的现实生活中。例如运用对比色来穿衣服、装饰自己的小房间等等,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自然可以针对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深入,补充对比色如果运用不好,也会产生色彩搭配不和谐等,这样做到区别对待,更有针对性了。再比如制作房子,对于中低年级的学生的讲课的时候让学生直接去用彩纸、胶带和小刀直接制作,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适当的引导学生在制作之前先在脑子里想想你要制作什么样的房子,可以在纸上画出草图,然后根据草图选择适合的材料,进行制作。
2.2 结合不同类型的学生授课。同一个班级的学生也有不同的类型,教师要对这些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有效的掌握,以提高教学效率。农村小学生有的由于家里条件不好,往往有自卑心理和叛逆心理,有的学生因此故意捣乱或者故意沉默,这些需要老师有耐心去辅导学生。有的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也有不同的特点,这就需要老师更好的把握,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例如我在批改学生作业的时候有一个有趣的发现:多数的女同学画出来的作品的很细腻但缺乏创意,而多数的男同学有很好的创意但往往设计出来的图形粗枝大叶。我掌握这样一种情况后就开始针对性的辅导,对于作图细腻但缺乏创意的同学,将一些有创意的作品给他们看,以启发他们在这方面的问题,而对于有创意但不够细腻的同学,我在班里举办一次小小的画展,把作图细腻的作品展出来,这样他们也受到了启发,知道了不足,从而促进了教学。
2.3 增添农村题材让教材内容更丰富多彩。每个区域都有着自己特有的艺术历史文化,都可以进入地方中小学美术教学的“课堂”,基础美术教育都应该从这些本土美术资源入手,使教学更加的直观。
2.4 结合农村的实际授课。农村教育的发展相对于城市教育的发展还是滞后的,农村艺术教育更是如此。然而农村却又自己独特的优势,教师更要结合这种优势安排教学内容。我记得小学美术课本上有一篇课文是让学生去航天城看航天模型,这个显然不适合农村小学是实际,但老师可以根据农村的特点,农村有什么,泥巴呀,可以用泥巴制作航天器和航天模型,并鼓励学生在泥塑的航天器上染上喜欢的颜色,这样既结合了课本又结合了农村的实际,同时完成了教学,并且学生在做泥塑的航天器的时候肯定是兴趣十足。再比如有一篇课文是要求学生做一个城市的旅游路线图的,这个也不适合农村的实际,我记得我是这么讲课的。由于我任教的学校附近有阿庐古洞,我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爱好去做一个“阿庐古洞旅游路线图”,怎么样让游人既观赏到阿庐古洞,又观赏到火把节的表演,又能吃上附近彝家饭,结果学生们想的很认真,做的很用功,有的同学设计出来的路线很合理,这就是结合农村的实际安排教学内容。还有就是如果要让学生用石膏去制作东西花费太大,这也是不现实的,不如让每个学生花一两元钱买一盒橡皮泥,这样就可以满足制作课的需要,又可以重复利用,提高了利用效率。
小学美术教育能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可以改变那种单纯的灌输式学习,主动思考可以改变以前被动学习的习惯,创新能力的培养则体现着时代对“育人”的要求。
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忙于发展经济,文化发展相对滞后。现在的中国面临着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性的改造,并使这种改造在更深的领域内培养出具有现代意义上的公民。我如此重视小学美术课程,也就是希望小学生能在他们人生之初通过对美术课程的学习,拥有他们一生都要具备的能力:主动思考的能力、创新思维的能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并通过对这种能力的学习,能够培养出具有现代意义上的学生,这也就是我写这篇论文的目的。
最后我想用 余秋雨先生在《千年庭院》里的一句话作为结束:“教育是一种世代性的积累,改变民族素质是一种历时久远的磨砺”,希望部分老师不要太急功近利,要知道,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在这条路上,任重而道远。
收稿日期:2012-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