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技巧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T6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是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在这场教学改革中,阅读教学也是急需改革的重点部分,并且呼声越来越高。斯卡特金曾经说过:“虽然建立了合理、符合逻辑的教学过程,但是往往缺少积极的情感投入,从而引发学生的消极、懈怠情绪,不能全力以赴的投入到学习中。”这就表达了目前阅读教学的现状,而造就这种现状的原因往往是由于老师在语文教学中只关心学科内容,而忽略学生本身的情感。
  那么怎样摆脱这种语文阅读教学的缺陷呢?我们又该怎样更好的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呢?新课标中指出:“所谓阅读就是搜集各种信息,并进行处理,从而认识这个世界,不断发展思维,是一种审美体验的有效途径。而阅读教学就是老师、学生、文字三者之间进行对话的过程。”根据新课标对语文阅读的要求,在教学时,老师一定要倍加注重学生无法替代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自身的感受和认知体验。下面从几个方面提出些阅读方面的小技巧:
  一、建立氛圍
  “言为心声”。每一篇文本都会是作者心灵最真实的独白,而语文阅读教学中往往都会将一篇文质兼美的篇章分解的体无完肤、支离破碎,重点放在讲解互不相干的词语或者句子上,把个性鲜明、感情丰富的艺术形式变的干巴巴、枯燥无味,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老师经常忽视感情投入和情感上的交流。
  语文阅读的教学应该理解为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是个体情感之间的互动交流,思维结果之间的碰撞过程。然而想要充分激发学生个体的情感,老师就需要首先将自己情感投入,创设整体氛围,使得学生轻松进入状态,自然融入文章内容中,逐渐进入作者的感情世界,读懂其心灵的真实告白,把握文章蕴含的内涵。
  二、巧读文本
  “熟能生巧”。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时,首先要保障学生拥有充分的阅读时间,才能对文章大概内容有个初步的理解,以便更深层次的进行熟知。往往教学过程中还没等学生完成熟悉文章,老师已经开始进行讲解,造成的教学效果非常差,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讲解,没有进行思考的时间,并对提出的问题也是一知半解。
  阅读其实是个性化的一种个体行为。在没有充分阅读文章就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行为实际上是对学生个体的不尊重,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化。因此,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应进行自主阅读,发挥自我主观能动性去进行个体体验。老师在学生对文章熟悉之后,有一定感悟基础上再进行引导、教学才是正确的阅读打开方式。
  三、激情讨论
  “一千个读者会产生一千个哈姆雷特”。文章中人物会有很多不同形象,每个形象蕴含的精神也都不是确定的,而每个学生由于观念和经历不同,对角色的解读,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也是大相径庭。因此,老师进行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提问,对多个话题进行讨论。采取激发兴趣和热烈讨论的技巧方式进行阅读教学,可以实现更好的交流互动。更到地提高学生对阅读的学习热情,课堂效果更明显,巩固学习的内容。
  四、咬文嚼字
  所谓咬文嚼字,就是将文章的内容理解提炼,融会贯通,就是提升学生语文阅读、鉴赏能力的过程。老师指导学生阅读,可以采取默读、朗读的多种方式,精心品味文章精彩内容,感悟作者真实创作意图。
  一般我们从三个方面来对文章进行剖析:“抓住准确的文眼、整理清晰的文脉、剖析文章的内涵”。
  “抓住准确的文眼”就是要能用概括性词句把握住文章的大概内容。
  “整理清晰的文脉”就是文章中词句段落之间的结构、关系、意义,整理清晰的文脉可以使文章的内容清楚地呈现于字里行间。
  “剖析文章的内涵”就是读懂作者创作文章的意图,以及文章内容的主旨。经过对文章内容的深入剖析,进一步领会文章主旨。
  这三个方面都需要学生反复进行阅读,老师不断地进行启发,从而准确把握文章主旨,理解文章内涵。
  五、鼓励创新
  创新是学习知识的动力源泉,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它可以概括世界上存在的一切事物。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深度不同,理解问题的方式也各不相同,老师要因人而异,尽量选取能够富于想象的文字来引导学生大胆展开想象力,对文章内容敢于进行质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不断创新的能力。
其他文献
《课标》提出数学知识的教学要注重知识的“生长点”与“延伸点”把每堂课教学知识置于整体知识的体系中,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整体性,注重知识的结构和体系。数学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学习数学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培养,教师能有意识地运用转化思想来设计教学,那将非常有利于学生从不同的侧面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把知识的“生长点”
期刊
一、重视情境创设充分调动学生有效的学习情感  1.情境创设目的明确  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如果是问题情境,提出的问题则要具体、明确,有新意和启发性,不能笼统地提出诸如“你发现了什么
期刊
小学数学课堂逐渐生活化,主要指上课时要结合现有知识面和生活中的经验,引导学生们灵活地、正确地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并用它分析和解决生活中实际发生的问题,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在实际生活中数学知识应用的价值和它的重要性。因此,课堂上,老师不仅要注重变幻教学方式及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以及授课内容的新颖,还要非常注重積极调节学生生活化的学习氛围。  一、将生活知识导入课程  数学老师一般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特
期刊
语文课堂犹如一首美妙的乐曲,课前五分钟便是优美动人的前奏,充分开发利用课前五分钟,巧妙创意,有效训练,就犹如奏响了语文课堂教学主题曲的前奏。  寓庄于谐,寓教于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很大一方面表现为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爱学,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语文学习首先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叫他们从喜闻乐见的小
期刊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情境式的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不同的情境来讲授知识,能够激发和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由情境导入,可以启发学生解题的独特想法与思路,这一过程既是形成数学构思的过程,也是展开合理解题思路的思维过程。在情境教学模式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展开创新思维,并积极主动地发表对解题思路的见解,在积极参与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期刊
农村由于受经济、体制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相对城区有一定的差距,从而农村小学生的整体生活水平也较城区小学生有一定的差距。在对农村小学生开展的实地调研中,笔者发现,主要存在学习压力大,学习很累,课堂缺少趣味性;很少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表扬,感觉老师不喜欢自己;因为成绩不好而自卑,不敢和同学交往;性格内向,缺少朋友等问题。因此,针对上述问题,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笔者认为,应该用不同于城区学校的
期刊
现在很多学生非常重视议论文资源的积累与开发,但是收集了很多资源之后,资源变得芜杂、繁复,对很多学生来说,这时的资源仍是片段式的、碎片式的,还不能形成写作的素材。这时需要对资源进行分类整理,这既可以梳理资源,熟悉资源,也可以将素材恰当地运用到作文写作中去。  一、材料的分类一  从大的角度来说,可以将材料分为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人与自然等几个角度。将积累的材料进行分类汇总,联系自己掌握的某
期刊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因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在与传统教学比较的基础上,新课标确定了小学语文教育的明确目标,但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兴趣不高,积极性调动不起来,注意力很难集中,教学效果很差。如何探索出一条适合小学生学习认知特点的教学手段,是每个小学语文教师的必修课。在教学中如果能恰当运用情趣化教学,就可以更好
期刊
阅读是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围绕教材选择一些文本让学生阅读积累,反复揣摩、领悟、消化,能使学生将范文中的语言“化为自己的私有物”。别人文章里的养料只有内化成自己的语言,才能在写作时“信手拈来”,为文章锦上添花。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而写作的素材往往又来源于阅读中的间接感受,在阅读中积累语言材料可以实现阅读之于写作的意义。特别是在农村小学,学生获取写作素材的途径非常有限,
期刊
教育部2014年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第一次提出“核心素养体系”这个概念。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分为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部分,审美教育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审美教育又称美感教育,主要是通过现实美与艺术美等形式培养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