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章修订的故事

来源 :晚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me00verg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三大开始,对党章进行局部修改,成了一个惯例。党章修订的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不断修正方向,带领中国人民走向真理的过程。
  最初的三次修订
  1923年召开的中共三大的中心议题是讨论与国民党合作问题。经过热烈讨论,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采取党内合作的形式,同国民党建立联合战线,以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任务。大会通过了七个文件,其中之一就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修正章程》。但三大不是重新制定党章,而是对二大制定的党章进行局部修改,所以标题是“修正章程”。其章节体例完全保留不变,仍然是黨员、组织、会议、纪律、经费和附则六章。在基本保持二大党章内容的基础上,三大所做的主要变动,一是严格入党手续,二是发挥地方委员会一级组织的作用,三是调整召开各类会议的时间。还首次规定党员可以“自请出党”,即后来所说的自愿退党。三大的最后一天,全体代表来到黄花岗烈士陵园,由瞿秋白、张太雷教唱《国际歌》。在雄壮有力的歌声中,三大胜利闭幕。在党代会闭幕式上唱《国际歌》的惯例,也由此开始。
  1925年1月,党的四大在上海召开。四大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对民主革命的内容作了比较完整的规定,对职工、农民、青年、妇女等各项群众运动进行了部署。大会一共通过了11个决议案。同时,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修正章程》。
  1927年4至5月,中共五大在武汉召开。大会委托中央政治局在会后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修正章程决案》。
  唯一在国外修改通过的党章
  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共六大在莫斯科郊区纳罗法明斯克地区五一村(现称五一镇)一座称为“银色别墅”的贵族庄园召开。
  中国共产党迄今唯一一次在国外召开的党代会,就是六大。唯一一个在国外修改通过的党章,就是六大通过的党章。
  修改后的党章,比起五大党章,章数增加了,条数减少了,体例和内容都有较大的变化。第一,统一界定党的名称。党章第一句话就很特别:“定名中国共产党为共产国际之一部分,命名为‘中国共产党’,为共产国际支部。”对党的名称作统一的规范化界定,实际上就把党更加严格地定位在共产国际的范围和领导之下了。第二,加强共产国际的领导。第三,更加明确地规定民主集中制原则。第四,更加明确地规定和增加了中央委员会的职权。六大党章明确规定:“中央委员会在党的全国大会期间内,是党的最高机关。”第五,对党的组织机构进行了若干调整。
  六大章程首次设立了“党的全国会议”制度,并为此专设了一章,规定它的权力小于中央委员会。此外,六大党章对党员、基层组织、会议制度、纪律处分等也作了一些新的调整和规定。
  第一个独立制定的党章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此前的1943年,共产国际已经宣告解散,我们党结束了与共产国际的组织关系。因而,1945年的七大,是在没有共产国际指导或干预的情况下召开的。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章》,也就成为第一部完全由我党独立自主修改制定的党章。
  1944年2月24日,中央书记处讨论七大议程时,正式决定由刘少奇向大会作组织问题的报告和进行党章的修改。1945年3月31日,刘少奇将修改完成的党章草案提交七中全会讨论,并就修改中的主要问题作了简要的说明。在七大上,刘少奇对这些问题作了更详细的论述。修改后的《中国共产党党章》获得一致通过。
  七大党章是我们党第一个独立制定的党章,反映了当时中国共产党的理念,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独立自主道路上迈出的重大步伐。(摘编自《党章内外的故事》,作者系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来源:《党史纵览》)
其他文献
一  南下西进干部已经把根深情地扎在了第二故乡的土壤里。他们与贵州人民同命运、共患难,一起走过峥嵘岁月,一起走上辉煌之路……  1950年初,南下西进干部陆续接管贵州旧政权,摆在新政府面前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  当时的贵州省会贵阳市,城市不大,二三十万人口,而国民党潜伏特务有900人,散兵悍匪9800多人,而我党的接管干部仅110人。此外,贵阳市有1000多家烟馆、几百家妓院。全市516
期刊
『详细规定』  第一,将充分运用全面参保登记库、持卡人员数据库、就医结算数据库等已有监测数据,按月比对,分析判断领取人资格。  同时和公安、民政、卫生健康等部门联系,在人口管理、就医、殡葬信息等方面进行合作,以及乘坐飞机、高铁的实名场景共享,通过大数据分析来进行资格认证。  这样可以解决大多数人的认证问题,各地不得要求参保人员在规定时间段到规定地点认证。  第二,通过服务进行信息核实。  通过信息
期刊
我与冀鲁豫南下干部一起走过的岁月,是与党和贵州人民同心、时代同步的岁月,是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岁月,是心底无私、成就卓著的岁月,是弘扬传统、启迪未来的岁月,是终身难忘的岁月。  请缨南下  1928年正月十四,我出生在山东省菏泽地区曹县韩集镇向庄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我的家乡是老革命根据地。1948年11月,鲁西南解放了,组织上任命我当保宁区的组织干事。调保宁区不久,组织上派我去地委(曹县城里)
期刊
这是一个红色团队伟大奉献精神的一个缩影。  69年前,1.5万名菏泽干部胸怀一腔热血,毅然放弃业已到来的和平生活,义无反顾地奔向百废待兴的异域他乡,完成挺进贵州、建设贵州的历史使命。  在祖国的西南边陲,菏泽干部留下了青春年华,留下了赫赫功绩,留下了子孙后代……  一  1948年,冀鲁豫区党委驻扎在菏泽,辖区为太行山以东、泰山以西,河北、山东、河南三省及苏北、皖北的结合部。  这年12月,中共中
期刊
这些共同称为“南下干部”的老人们,仿佛已被时光带进历史的深处,而成为一种老毕节记忆,所以,我要追忆他们,缅怀他们。  “南下干部”是一个具有时代烙印的名词。随着时间的流逝,它仿佛已龟缩进历史记忆的深处,可它却承载着老毕节发展中一段不可抹去的历史记忆。  第一次听到“南下干部”这个词汇,要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初,这一晃已是45年前的事情了。  我童年的一个小伙伴名叫刘向东,乳名为小鲁阳,他不是南方人
期刊
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语言虽朴实无华,却饱含着人生哲理,写尽了人生。  万事只求半称心,意味着常常要知足常乐、随遇而安。林语堂先生说,这是“中国人所发现的最健全的生活理想”。  “半称心”并非消极无奈,而是一种人到中年后的豁达与智慧。“半”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種心灵状态,一种人生智慧,一种处世哲学。  假如事事尽如人意,那有什么努力和辉煌精彩可言呢?人生不存在十全十美,有遗憾才显出生活本色
期刊
“南下干部”纵队是解放战争后期和建国初期,随着政治军事形势发展的历史语境产生的一个特殊而耀眼的历史革命群体。  在人民解放军解放全中国的滚滚洪流中,为了接管、巩固新中国政权,支援南方广大新解放区建设,各省根据中共中央决议,纷纷抽调大批党政干部随各路人民解放军南下。于是,数以万计的党政干部、共青团员冒着没有散尽的硝烟,别妻离子,远离家乡,远赴长江以南的新解放区,在新的“战场”上为新中国政权创建作出了
期刊
166所中学、90余所大学、40多所小学、约20所专业学校及幼儿园……有这样一位老者,把自己总资产的80%都用于慈善事业,在中国捐献了300多所学校,他就是田家炳。7月10日上午,这位备受尊敬的“中国百校之父”安详辞世,享年99岁。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田家炳就以捐办公益为业。1982年,他捐出价值10多亿元的4栋工业大厦,成立纯公益性质的“田家炳基金会”,并将每年几千万元的租金收入用于公益;
期刊
为进一步推动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形成广泛的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中国政局向前发展,1978年邓小平在结束对朝鲜的访问后,于9月13日至20日到本溪、大庆、哈尔滨、长春、沈阳、鞍山、唐山、天津等地视察,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谈话。  理论界将这些重要谈话与邓小平1992年春发表的“南方谈话”相对应,称之为“北方谈话”。有专家认为,邓小平1978年东北之行讲话是开辟新道路的先声,集中反映了他在历史转折前夕和邓
期刊
军旅生涯五十六载,他征战大江南北,把心血与汗水洒在祖国的山山水水;戎马一生一甲子,他从西北边陲到东南前线,从普通士兵到铁血将军,把生命与忠诚奉献给了他深爱的党和人民。  他就是曾感动无数人的抗洪老将军董万瑞。  担当如山:责任扛得起来关键豁得出去  1998年8月7日,长江九江城防大堤被撕开一个5米多宽的决口,很快就扩大到40米、60米,狂泻的洪水以4米高的落差直扑九江城,全城42万人民群众即将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