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打工人”一词备受关注,一时间,不论是外卖小哥还是流水线上的工人,亦或是办公室里的白领,甚至网红明星都自称为“打工人”,大家不亦乐乎地在各个软件平台上打卡。早上起来,一句气势磅礴、元气满满的“早安,打工人”瞬间给所有“打工人”打了一针鸡血,再配一张欢快的表情包,展现出“打工人”对新的一天的期待与憧憬。
网络用语“打工人”是很多上班族的自称。只要不是老板,都自称为“打工人”。网上关于“打工人”的说法是这样的:他们起早贪黑,拿着微薄的工资,做着辛苦的工作,平凡中透露着追求,委屈里表现出倔强。
“没有困难的工作,只有勇敢的打工人”“说上班,就感觉是为生活所迫。说打工,就像是带着美好的憧憬,用努力和汗水去创造未来”……工作顺利的话,“打工人”会说“我工作,我快乐,我拥有钢铁般的意志”,如果遭到挫折与委屈,“打工人”会说“累吗,累就对了,舒服是留给有钱人的”,然后在自我安慰与嘲讽中坚持工作。
“打工人”备受关注
“打工”一词最早出现于香港,指“受雇于人”,改革开放初期,在南方开始流行,随着南下打工热潮把全国各地的劳动者送往异乡,“打工”这个说法便在全国通用起来,随之诞生了许多新词:“打工妹”“打工仔”到现在的“打工人”。但“打工人”一词真正在网上引起热议是因为95后网红“抽象带篮子”发布的一条视频。他是一个专科毕业的小镇青年,也是一名短视频博主。在他发布的这条视频中,他做出要出门打工的样子,对着镜头说:“勤劳的人已经奔上了塔吊,你却在被窝里伸了伸懒腰,你根本没把自己的生活当回事儿。早安,打工人!”此后他又发了几条“打工人”语录视频,这种自嘲式语录迅速被网友转发和模仿。
“打工人”为何受到这么多人的关注和模仿?是因为它戳中了上班族的痛点,年轻人的职业压力无处遁形。快节奏时代,社会发展迅速,稍不留意就会被时代落下,这使上班族不得不加快步伐,职场人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今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人们措手不及,这场无硝烟的战争波及了各行各业,失业率增加、就业困难等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接踵而至:房贷、车贷、份子钱、孩子的学费、老人的医疗费……
一些失业者不断陷人职业焦虑,一边是理想,一边是现实,不断后移的发际线和微薄的工资让“打工人”身心俱疲,于是麻木和无奈逐渐战胜了勇气和梦想。“打工人”这个词精准地说出了上班族的心声,“沒有进电子厂之前我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而今我在厂里上着班,零件和零件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晚安,打工人”。“打工人”流行的背后,是大家对无法改变现状的“躺平式”自嘲和对平凡人生的不甘。
除了职业焦虑,“打工人”的流行更在于它背后所传达的乐观态度。在被生活无情蹂躏之后,“打工人”引起了所有为生活奔波忙碌的人的情感共鸣,他们仿佛一下认清了自己——为别人的幸福生活努力奋斗。于是,他们每天发各种段子来调侃自己的工作,通过这种方式来报团取暖,寻求安慰,“打工人”语录成为他们调节情绪的方式,成为他们对生活重担、梦想无望的情绪宣泄。尽管自嘲中暗藏着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但他们依然在吐槽中互相鼓劲,不慌不忙地努力前行。
有人说,这些人很矫情,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精神困境、事业瓶颈或者生活压力,“打工人”只不过是传播“丧文化”的另一种形式,是悲观主义的延续,但仔细揣摩,“打工人”并不是真正放弃自我接受平庸,只是对眼下无法改变现状的一种无奈,他们需要一个出口,这种“黑色幽默”是对职场压力的一种集体释放。相比那些自我放弃的人来说,“打工人”传递的是另一种精神面貌——生活不止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远方。我们看到,“打工人”的调侃是对生活有清醒的认知之后对未来依然怀有希望。
自嘲背后的正能量
不分年龄、地域、性别、薪资,我们都是“打工人”,不论是办公楼里的白领,还是工地上的蓝领,本质上,我们都在为了生活而奔波,为了未来而奋斗。“打工人”带着冷静清醒的眼光审视生活:名牌豪车不属于自己,豪宅游艇不属于自己,只有脚踏实地地努力,凭借自己的双手才能有自己想要的未来。
罗曼罗兰说过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相比“社畜”“加班狗”“程序猿”来说,“打工人”更多了一份平和,他们不卑不亢,活在当下也不放弃未来。这是人生态度的转变,少了几分浮躁,多了几分顺从与踏实。工作很辛苦,起早贪黑,挣的不多,压力不小,但“打工人”依然铿锵有力地喊出“世界上有两种最耀眼的光芒,一种是太阳,一种是打工人努力的模样”。
在无数自我调侃的“打工人”的中间,有很多没有太高学历、没有所谓背景的普通打工者,他们怀揣着梦想来到城市,辛勤地工作、一步一步地奋斗,他们的目标并不远大,梦想可能也很微小,只是普通人油盐酱醋、针头线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但他们依然坚定、踏实地选择以自己的方式实现自我价值。
环卫工人凌晨的辛苦才有了干净整洁的街道;外卖小哥的风吹雨淋换来了大家的便利生活;医生的超负荷工作守护了更多的生命;工地上的工人用双手筑起了高楼大厦。打工不仅仅是生活的手段,更成为了一种自我价值实现的途径,是人生的宝贵财富。这个世界最不缺的就是为生活奔波忙碌的人,也许努力也没能换来收获,或许奋斗也无法实现梦想,但他们没有因为生活的重压而懈怠,相反,他们在打工中找到了工作的另一种意义,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坚守。
“360”的创始周鸿讳曾说过:“不论是在方正还是雅虎,我从来不觉得自己是给他们打工……我一直觉得是在为自己干……干任何一件事,我首先考虑的是通过这件事我要学到什么东西。”
在芸芸“打工人”中,也有更多年轻人开始重新思考工作的意义和价值,像周鸿讳一样为自己打工,在磨炼中学习、成长,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并没有仅仅为谋生而工作,而是将工作当成了自己的事业来做,有了一种“主人翁意识”。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每种工作都有存在的意义,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都在为社会创造财富,正是因为有了形形色色的劳动者,社会才能正常运转,世界才更加绚丽多彩。
对于生活重压下的人们来说,“打工人”语录更像是一剂解药,几代人的彷徨迷失、焦虑无助找到了共鸣,他们疲惫不堪却苦中作乐,在自嘲中自我激励,表现出永远不可能被打败的昂扬精神,是一种对未来有所期待的乐观信号。成年人的生活里没有容易二字,但“打工人”依然热爱生活并为之奋斗,正如那句话所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打工人”拥有新时代的奋斗气质,他们所传递出的正能量不可否认,当然也应看到“打工人”自我调侃背后的心酸与无奈,给予他们更多的生活关怀,让“打工魂”熊熊燃烧,让“打工人”真正觉得未来可期。
网络用语“打工人”是很多上班族的自称。只要不是老板,都自称为“打工人”。网上关于“打工人”的说法是这样的:他们起早贪黑,拿着微薄的工资,做着辛苦的工作,平凡中透露着追求,委屈里表现出倔强。
“没有困难的工作,只有勇敢的打工人”“说上班,就感觉是为生活所迫。说打工,就像是带着美好的憧憬,用努力和汗水去创造未来”……工作顺利的话,“打工人”会说“我工作,我快乐,我拥有钢铁般的意志”,如果遭到挫折与委屈,“打工人”会说“累吗,累就对了,舒服是留给有钱人的”,然后在自我安慰与嘲讽中坚持工作。
“打工人”备受关注
“打工”一词最早出现于香港,指“受雇于人”,改革开放初期,在南方开始流行,随着南下打工热潮把全国各地的劳动者送往异乡,“打工”这个说法便在全国通用起来,随之诞生了许多新词:“打工妹”“打工仔”到现在的“打工人”。但“打工人”一词真正在网上引起热议是因为95后网红“抽象带篮子”发布的一条视频。他是一个专科毕业的小镇青年,也是一名短视频博主。在他发布的这条视频中,他做出要出门打工的样子,对着镜头说:“勤劳的人已经奔上了塔吊,你却在被窝里伸了伸懒腰,你根本没把自己的生活当回事儿。早安,打工人!”此后他又发了几条“打工人”语录视频,这种自嘲式语录迅速被网友转发和模仿。
“打工人”为何受到这么多人的关注和模仿?是因为它戳中了上班族的痛点,年轻人的职业压力无处遁形。快节奏时代,社会发展迅速,稍不留意就会被时代落下,这使上班族不得不加快步伐,职场人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今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人们措手不及,这场无硝烟的战争波及了各行各业,失业率增加、就业困难等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接踵而至:房贷、车贷、份子钱、孩子的学费、老人的医疗费……
一些失业者不断陷人职业焦虑,一边是理想,一边是现实,不断后移的发际线和微薄的工资让“打工人”身心俱疲,于是麻木和无奈逐渐战胜了勇气和梦想。“打工人”这个词精准地说出了上班族的心声,“沒有进电子厂之前我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而今我在厂里上着班,零件和零件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晚安,打工人”。“打工人”流行的背后,是大家对无法改变现状的“躺平式”自嘲和对平凡人生的不甘。
除了职业焦虑,“打工人”的流行更在于它背后所传达的乐观态度。在被生活无情蹂躏之后,“打工人”引起了所有为生活奔波忙碌的人的情感共鸣,他们仿佛一下认清了自己——为别人的幸福生活努力奋斗。于是,他们每天发各种段子来调侃自己的工作,通过这种方式来报团取暖,寻求安慰,“打工人”语录成为他们调节情绪的方式,成为他们对生活重担、梦想无望的情绪宣泄。尽管自嘲中暗藏着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但他们依然在吐槽中互相鼓劲,不慌不忙地努力前行。
有人说,这些人很矫情,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精神困境、事业瓶颈或者生活压力,“打工人”只不过是传播“丧文化”的另一种形式,是悲观主义的延续,但仔细揣摩,“打工人”并不是真正放弃自我接受平庸,只是对眼下无法改变现状的一种无奈,他们需要一个出口,这种“黑色幽默”是对职场压力的一种集体释放。相比那些自我放弃的人来说,“打工人”传递的是另一种精神面貌——生活不止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远方。我们看到,“打工人”的调侃是对生活有清醒的认知之后对未来依然怀有希望。
自嘲背后的正能量
不分年龄、地域、性别、薪资,我们都是“打工人”,不论是办公楼里的白领,还是工地上的蓝领,本质上,我们都在为了生活而奔波,为了未来而奋斗。“打工人”带着冷静清醒的眼光审视生活:名牌豪车不属于自己,豪宅游艇不属于自己,只有脚踏实地地努力,凭借自己的双手才能有自己想要的未来。
罗曼罗兰说过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相比“社畜”“加班狗”“程序猿”来说,“打工人”更多了一份平和,他们不卑不亢,活在当下也不放弃未来。这是人生态度的转变,少了几分浮躁,多了几分顺从与踏实。工作很辛苦,起早贪黑,挣的不多,压力不小,但“打工人”依然铿锵有力地喊出“世界上有两种最耀眼的光芒,一种是太阳,一种是打工人努力的模样”。
在无数自我调侃的“打工人”的中间,有很多没有太高学历、没有所谓背景的普通打工者,他们怀揣着梦想来到城市,辛勤地工作、一步一步地奋斗,他们的目标并不远大,梦想可能也很微小,只是普通人油盐酱醋、针头线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但他们依然坚定、踏实地选择以自己的方式实现自我价值。
环卫工人凌晨的辛苦才有了干净整洁的街道;外卖小哥的风吹雨淋换来了大家的便利生活;医生的超负荷工作守护了更多的生命;工地上的工人用双手筑起了高楼大厦。打工不仅仅是生活的手段,更成为了一种自我价值实现的途径,是人生的宝贵财富。这个世界最不缺的就是为生活奔波忙碌的人,也许努力也没能换来收获,或许奋斗也无法实现梦想,但他们没有因为生活的重压而懈怠,相反,他们在打工中找到了工作的另一种意义,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坚守。
“360”的创始周鸿讳曾说过:“不论是在方正还是雅虎,我从来不觉得自己是给他们打工……我一直觉得是在为自己干……干任何一件事,我首先考虑的是通过这件事我要学到什么东西。”
在芸芸“打工人”中,也有更多年轻人开始重新思考工作的意义和价值,像周鸿讳一样为自己打工,在磨炼中学习、成长,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们并没有仅仅为谋生而工作,而是将工作当成了自己的事业来做,有了一种“主人翁意识”。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每种工作都有存在的意义,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都在为社会创造财富,正是因为有了形形色色的劳动者,社会才能正常运转,世界才更加绚丽多彩。
对于生活重压下的人们来说,“打工人”语录更像是一剂解药,几代人的彷徨迷失、焦虑无助找到了共鸣,他们疲惫不堪却苦中作乐,在自嘲中自我激励,表现出永远不可能被打败的昂扬精神,是一种对未来有所期待的乐观信号。成年人的生活里没有容易二字,但“打工人”依然热爱生活并为之奋斗,正如那句话所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打工人”拥有新时代的奋斗气质,他们所传递出的正能量不可否认,当然也应看到“打工人”自我调侃背后的心酸与无奈,给予他们更多的生活关怀,让“打工魂”熊熊燃烧,让“打工人”真正觉得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