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自古地大物博、幅员辽阔,从历时纵向上看,其本身就有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从共时横向上看,中国文化包含了不同地域、民族间的文化差异。从音乐文化上看,中国各地、各民族的音乐文化也由于历史、经济、政治等原因的影响发展出各自的特色。本文所指的岭南文化其实就是广东文化,通过对岭南文化、岭南音乐的概念梳理,结合广东高校已经开设岭南音乐文化相关课程的现状,以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为例对岭南音乐相关课程在广东高校开设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一步分析,最后对开设岭南音乐课程的难度进行总结。
关键词:岭南文化 开设相关课程 广东高校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06-0129-03
一、岭南音乐是什么
对于“岭南”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岭南”是指五岭①之南,历史上属于百越,地理范围一度涵盖了今天的广西、广东、海南及越南中北部地区;狭义的“岭南”则在今天专指广东一省。
嶺南音乐文化根植于岭南文化的沃土,千百年来,河南、山西、陕西等移民涌入,相互融合,根据民族、语言、文化、历史背景等不同,最终形成了广府、客家、福佬等三大民系,在文化上又可细分为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等,共同构成了岭南文化以及岭南音乐文化的主体。由于地处一隅,在经历了几次民族大迁徙之后,各代移民、各地文化加之少数民族文化齐聚于此,在近现代时期,由于南邻南海的地理优势,广东地区开放较早,其文化中吸收、融合了部分海外文化,最终形成既与中原文化紧密相连、又具有地方特色的独特内涵。田可文曾这么评价:“岭南历史悠久、民族与人口众多,其音乐文化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始终保持或绝大部分保持着地域的独特性、文化的差异性与音乐的多样特征”②。
对于岭南音乐来说,顾名思义,主要指在岭南地区流传已久的传统音乐,其内容涵盖广泛,包括民歌、器乐、说唱、戏曲、宗教音乐等,根据人员主体构成、内容、音乐表现形式、功能等侧重点不同,有多种分类方式。以民系来说,由于不同文化背景和审美情趣的人员构成差异,直接造成了音乐形态和音乐内容的巨大差别,例如广府民系,操粤语,形成了粤乐(广东音乐)、粤剧、粤曲、粤讴等;客家民系,操客家方言,形成广东汉乐、客家山歌等;福佬民系,使用闽南话或潮汕方言,形成了潮州大锣鼓、潮阳笛套乐、潮剧、潮州民歌、庙堂乐等;也有按传统音乐五大分类的框架来归纳,将岭南传统音乐划分为岭南民歌与歌舞音乐、岭南说唱音乐、岭南戏曲音乐、岭南民间器乐与乐种③。马达则认为:“岭南传统音乐包含了各种乐种、歌种、剧种、曲种,粤乐(广东音乐)、广东汉乐、潮州音乐是岭南音乐的三大乐种,还有咸水歌、渔歌、高棠歌、茶歌等广府民歌;客家民歌,潮汕民歌,黎苗瑶壮侗畲等少数民宿民歌;春牛调、马灯调、彩船调等歌舞音乐;粤剧、广东汉剧、潮剧、雷剧、客家山歌等戏曲音乐;木鱼、龙舟、南音、粤讴等曲艺音乐;佛教与道教等宗教音乐;由此构成了岭南传统音乐独有的音乐风格”。④
由上可见,岭南音乐历史悠久,涵盖的乐种异常多样,是在跨地区、跨族群的基础上形成的既有联系又各自具有鲜明差异的多样音乐形态,目前学界对于岭南音乐的分类也并没有完全统一的说法,但是整体来看,不管怎么分类都显示出岭南音乐丰富多样的总体特征。
二、广东高校开设岭南音乐文化相关课程的现状
最近几年,国家和地方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针对中小学和高校艺术教育的政策,重点在于通过各个阶段的学校教育对地方传统文化起到更好地保护和弘扬作用,岭南传统音乐文化作为广东地方文化的代表,也被广东多所高校引入到课程教学当中,其中就包括星海音乐学院、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广州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嘉应学院、韩山师范学院、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等,这既符合地方高校特色办学的需要,也发挥了地方高校在传统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传播方面的重要作用。例如广州大学在其丰厚的理论研究基础上,运用多学科视角,引导本科和硕士学生在各类比赛及研究选题方面更多地向岭南传统音乐文化倾斜,同时不忘理论联系实践,将活态传承嵌入课堂,邀请岭南传统音乐传承人到校开设诸如《潮州大锣鼓演奏》⑤《岭南派古琴艺术公益体验课》等课程,让学生直接感受传统音乐的魅力和艺术特点。此外,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主要教授广东音乐理论和演奏课程;嘉应学院有客家文化的相关课程;韩山师范学院有潮州歌册课程等。
通过上文对广东几所高校开设岭南音乐文化相关课程的介绍,体现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第一,普及率不高。各高校开设的岭南音乐文化相关课程基本都作为专业必修课或选修课存在,没有成为全校性的公选课,因此课程只涉及音乐学、音乐表演等少数几个专业的学生,并没有普及到整个音乐系,更别说全校了。
第二,内容不统一。各高校开设的课程并不统一,教授内容、考核形式各不相同,教师授课水平也参差不齐。例如有些学校偏向于岭南音乐文化理论,有的学校侧重于掌握广东音乐具体技能的演奏技巧,也有学校把重点放在岭南音乐的普及和欣赏上。
三、岭南音乐相关课程在广东高校开设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
(一)可行性分析
对于岭南音乐相关课程在校的整体构建,其可行性分析如下:
第一,在理论研究方面,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下称“学院”)已有一定的理论研究基础,近几年有多个基于岭南文化艺术的国家级、省级课题立项,例如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岭南舞蹈史研究》《岭南民俗舞蹈文化研究》《岭南舞蹈的传承与发展研究》、广东省高职教育质量工程《艺术类高职英语教学中岭南文化的开发与设计——以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为例》等,积极发挥高校在传承和保护、研究与发扬传统文化方面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第二,在岭南音乐师资方面,学院本身就有大量的粤剧、广东音乐、舞蹈方面的专门人才,本校教师苏学成是佛山(顺德)地区锣鼓柜第三代传人之一,其領衔的“佛山锣鼓柜”传统组合在中国民族器乐民间乐种组合展演中获得二等奖的优异名次。学院还有很多具备丰富经验的粤剧音乐教师以及广东音乐教师,除此之外,还会定期邀请粤剧名角来校任课教习。本学期,戏剧系还与海丰县西秦戏艺术传承中心、韶关市粤北采茶戏保护传承中心合作,联合培养西秦戏、采茶戏专门人才,体现了该校在粤剧之外逐渐拓宽教习视野,打破原有的单一教学维度,更好地促进戏曲传承发展。
第三,在课程开设方面,音乐系、戏剧系正在或曾经开设过广东音乐、粤剧演唱、广东民谣作品演唱等课程,由此可见,该校在岭南音乐相关课程的构建上有一定的基础,但是缺乏大文化背景下的统一理论支撑,也没有形成体系,教学对象主要针对的是粤剧表演、音乐表演等个别专业的一小部分学生,并没有达到全校普及。
(二)必要性分析
学院在校大专生95%以上都是广东本省人,按民系划分包含广府人、潮汕人和客家人,同时还有极少部分少数民族的同学,据调查,这些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基本没有上过岭南文化的相关课程,对本地区的特有文化一知半解,对传统音乐更是知之甚少。由于近现代音乐教育“全盘西化”的影响,学生对钢琴、小提琴、简谱、五线谱相对熟悉,对传统音乐中的锣鼓、曲牌、唱腔、工尺谱、二四谱了解的较少,普遍认为当地民间传统音乐比较土,不“洋气”,缺乏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传统音乐的态度。习近平总书记自十八大以来,多次强调我们要建立“文化自信”,如果我们把“自信”的根基建立在西方文化之上,简直贻笑大方。广东本就是地域文化交流频繁的地方,孕育出了独具特色的岭南文化,如果我们继续“视而不见”岂不可惜。岭南音乐相关课程的开设可以加深学生对地方传统音乐的了解和认识(感知),更加理解传统文化和岭南音乐的价值,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1.从面到点,岭南文化全覆盖
针对上述问题,不论是从文化传承的视角还是高校教育中课程整体构建的视角来看,思考如何把岭南文化相关课程在全校范围内开设起来,并做到有的放矢,可以从两个层面进行考量:首先,面向全校学生,需要开设岭南文化概论、岭南音乐欣赏、岭南舞蹈欣赏、岭南美术欣赏等通识、体验课程,增进学生对自己本地区文化的初步认识;其次,针对音乐、舞蹈、戏曲、美术专业的学生则开设与专业相对应的岭南音乐、岭南舞蹈、粤剧史、岭南美术等针对性强的专业课程,从面到点,从文化概论到专业知识再到结合作品实践全方位提升对于岭南文化、岭南艺术的深层次感知能力。
2.做岭南文化传承人
以音乐系来说,音乐系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方向主要是在培训机构和中小学当老师,在生活和工作中会接触到更多的中小学生及家长,了解和掌握岭南音乐的相关知识并把他们运用到日常的教学当中,一方面可以帮助和促进岭南文化的传播,另一方面也做到了对岭南音乐某种意义上的传承。
四、岭南音乐相关课程开设难度分析
通过开设岭南音乐相关课程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目前我们面对的主要难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材缺乏且编写难度大
目前,对于岭南音乐已有的科研成果比较丰厚,例如由周楷模教授主编出版的《岭南音乐文化阐释丛书》⑥、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申报的一系列相关岭南传统音乐文化课题研究成果等,运用人类学、文化生态学、教育学、地理学等多学科视角,对岭南音乐文化进行多角度、深层次、全方位剖析,但是在岭南音乐相关课程的选用教材上,目前市面上可用的教材只有《岭南音乐鉴赏》⑦《岭南传统音乐概论》⑧《岭南音乐识谱即唱》⑨等零星几本,基本没有选择的空间,真正贴合各个高校不同的课程设置且适合学生的优秀教材少之又少。如果要求各个高校根据自身的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标准编写岭南音乐自编教材,则太不现实,教材的编写需要建立在对当地文化的深入了解和对岭南传统音乐的系统性研究上,需要时间、精力的大量投入,难度可想而知。
(二)建立多学科联动
岭南音乐课程体系的建设绝不仅仅是开设岭南音乐概论、岭南音乐欣赏课就可以的,这只能作为整个体系的起步和基础,我们要思考的是除了概论、欣赏类的课程,视唱练耳课、器乐演奏课、唱歌课等课程在训练专业技能的同时是否可以将岭南音乐元素融入进来,让学生在学专业的同时涨知识,进一步了解岭南音乐的具体形态。
(三)涉及内容广泛对教师要求较高
搭建相对完整的岭南音乐课程体系对任课教师要求较高,因为岭南音乐内容广泛,涵盖民歌、器乐、说唱、戏曲、宗教音乐等,这就需要任课教师既有综合全面的知识结构,对岭南文化有整体认识,还要具备较强的音乐专业素养,同时熟悉理论教学、专业教学的不同方法,这不是一个两个教师就可以达到的,需要一个团队共同来完成。
通过上文对岭南文化、岭南音乐的概念梳理,结合广东高校已经开设岭南音乐文化相关课程的现状,以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为例对岭南音乐相关课程在广东高校开设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一步分析,最后对开设岭南音乐课程的难度进行总结,虽然建设相对完整的岭南音乐课程体系有一定难度,但如果广东各高校之间能够展开合作,将已有的资源整合,并发挥到最大化,这并不是遥不可及的。
关键词:岭南文化 开设相关课程 广东高校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06-0129-03
一、岭南音乐是什么
对于“岭南”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岭南”是指五岭①之南,历史上属于百越,地理范围一度涵盖了今天的广西、广东、海南及越南中北部地区;狭义的“岭南”则在今天专指广东一省。
嶺南音乐文化根植于岭南文化的沃土,千百年来,河南、山西、陕西等移民涌入,相互融合,根据民族、语言、文化、历史背景等不同,最终形成了广府、客家、福佬等三大民系,在文化上又可细分为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等,共同构成了岭南文化以及岭南音乐文化的主体。由于地处一隅,在经历了几次民族大迁徙之后,各代移民、各地文化加之少数民族文化齐聚于此,在近现代时期,由于南邻南海的地理优势,广东地区开放较早,其文化中吸收、融合了部分海外文化,最终形成既与中原文化紧密相连、又具有地方特色的独特内涵。田可文曾这么评价:“岭南历史悠久、民族与人口众多,其音乐文化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始终保持或绝大部分保持着地域的独特性、文化的差异性与音乐的多样特征”②。
对于岭南音乐来说,顾名思义,主要指在岭南地区流传已久的传统音乐,其内容涵盖广泛,包括民歌、器乐、说唱、戏曲、宗教音乐等,根据人员主体构成、内容、音乐表现形式、功能等侧重点不同,有多种分类方式。以民系来说,由于不同文化背景和审美情趣的人员构成差异,直接造成了音乐形态和音乐内容的巨大差别,例如广府民系,操粤语,形成了粤乐(广东音乐)、粤剧、粤曲、粤讴等;客家民系,操客家方言,形成广东汉乐、客家山歌等;福佬民系,使用闽南话或潮汕方言,形成了潮州大锣鼓、潮阳笛套乐、潮剧、潮州民歌、庙堂乐等;也有按传统音乐五大分类的框架来归纳,将岭南传统音乐划分为岭南民歌与歌舞音乐、岭南说唱音乐、岭南戏曲音乐、岭南民间器乐与乐种③。马达则认为:“岭南传统音乐包含了各种乐种、歌种、剧种、曲种,粤乐(广东音乐)、广东汉乐、潮州音乐是岭南音乐的三大乐种,还有咸水歌、渔歌、高棠歌、茶歌等广府民歌;客家民歌,潮汕民歌,黎苗瑶壮侗畲等少数民宿民歌;春牛调、马灯调、彩船调等歌舞音乐;粤剧、广东汉剧、潮剧、雷剧、客家山歌等戏曲音乐;木鱼、龙舟、南音、粤讴等曲艺音乐;佛教与道教等宗教音乐;由此构成了岭南传统音乐独有的音乐风格”。④
由上可见,岭南音乐历史悠久,涵盖的乐种异常多样,是在跨地区、跨族群的基础上形成的既有联系又各自具有鲜明差异的多样音乐形态,目前学界对于岭南音乐的分类也并没有完全统一的说法,但是整体来看,不管怎么分类都显示出岭南音乐丰富多样的总体特征。
二、广东高校开设岭南音乐文化相关课程的现状
最近几年,国家和地方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针对中小学和高校艺术教育的政策,重点在于通过各个阶段的学校教育对地方传统文化起到更好地保护和弘扬作用,岭南传统音乐文化作为广东地方文化的代表,也被广东多所高校引入到课程教学当中,其中就包括星海音乐学院、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广州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嘉应学院、韩山师范学院、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等,这既符合地方高校特色办学的需要,也发挥了地方高校在传统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传播方面的重要作用。例如广州大学在其丰厚的理论研究基础上,运用多学科视角,引导本科和硕士学生在各类比赛及研究选题方面更多地向岭南传统音乐文化倾斜,同时不忘理论联系实践,将活态传承嵌入课堂,邀请岭南传统音乐传承人到校开设诸如《潮州大锣鼓演奏》⑤《岭南派古琴艺术公益体验课》等课程,让学生直接感受传统音乐的魅力和艺术特点。此外,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主要教授广东音乐理论和演奏课程;嘉应学院有客家文化的相关课程;韩山师范学院有潮州歌册课程等。
通过上文对广东几所高校开设岭南音乐文化相关课程的介绍,体现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第一,普及率不高。各高校开设的岭南音乐文化相关课程基本都作为专业必修课或选修课存在,没有成为全校性的公选课,因此课程只涉及音乐学、音乐表演等少数几个专业的学生,并没有普及到整个音乐系,更别说全校了。
第二,内容不统一。各高校开设的课程并不统一,教授内容、考核形式各不相同,教师授课水平也参差不齐。例如有些学校偏向于岭南音乐文化理论,有的学校侧重于掌握广东音乐具体技能的演奏技巧,也有学校把重点放在岭南音乐的普及和欣赏上。
三、岭南音乐相关课程在广东高校开设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
(一)可行性分析
对于岭南音乐相关课程在校的整体构建,其可行性分析如下:
第一,在理论研究方面,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下称“学院”)已有一定的理论研究基础,近几年有多个基于岭南文化艺术的国家级、省级课题立项,例如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岭南舞蹈史研究》《岭南民俗舞蹈文化研究》《岭南舞蹈的传承与发展研究》、广东省高职教育质量工程《艺术类高职英语教学中岭南文化的开发与设计——以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为例》等,积极发挥高校在传承和保护、研究与发扬传统文化方面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第二,在岭南音乐师资方面,学院本身就有大量的粤剧、广东音乐、舞蹈方面的专门人才,本校教师苏学成是佛山(顺德)地区锣鼓柜第三代传人之一,其領衔的“佛山锣鼓柜”传统组合在中国民族器乐民间乐种组合展演中获得二等奖的优异名次。学院还有很多具备丰富经验的粤剧音乐教师以及广东音乐教师,除此之外,还会定期邀请粤剧名角来校任课教习。本学期,戏剧系还与海丰县西秦戏艺术传承中心、韶关市粤北采茶戏保护传承中心合作,联合培养西秦戏、采茶戏专门人才,体现了该校在粤剧之外逐渐拓宽教习视野,打破原有的单一教学维度,更好地促进戏曲传承发展。
第三,在课程开设方面,音乐系、戏剧系正在或曾经开设过广东音乐、粤剧演唱、广东民谣作品演唱等课程,由此可见,该校在岭南音乐相关课程的构建上有一定的基础,但是缺乏大文化背景下的统一理论支撑,也没有形成体系,教学对象主要针对的是粤剧表演、音乐表演等个别专业的一小部分学生,并没有达到全校普及。
(二)必要性分析
学院在校大专生95%以上都是广东本省人,按民系划分包含广府人、潮汕人和客家人,同时还有极少部分少数民族的同学,据调查,这些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基本没有上过岭南文化的相关课程,对本地区的特有文化一知半解,对传统音乐更是知之甚少。由于近现代音乐教育“全盘西化”的影响,学生对钢琴、小提琴、简谱、五线谱相对熟悉,对传统音乐中的锣鼓、曲牌、唱腔、工尺谱、二四谱了解的较少,普遍认为当地民间传统音乐比较土,不“洋气”,缺乏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传统音乐的态度。习近平总书记自十八大以来,多次强调我们要建立“文化自信”,如果我们把“自信”的根基建立在西方文化之上,简直贻笑大方。广东本就是地域文化交流频繁的地方,孕育出了独具特色的岭南文化,如果我们继续“视而不见”岂不可惜。岭南音乐相关课程的开设可以加深学生对地方传统音乐的了解和认识(感知),更加理解传统文化和岭南音乐的价值,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1.从面到点,岭南文化全覆盖
针对上述问题,不论是从文化传承的视角还是高校教育中课程整体构建的视角来看,思考如何把岭南文化相关课程在全校范围内开设起来,并做到有的放矢,可以从两个层面进行考量:首先,面向全校学生,需要开设岭南文化概论、岭南音乐欣赏、岭南舞蹈欣赏、岭南美术欣赏等通识、体验课程,增进学生对自己本地区文化的初步认识;其次,针对音乐、舞蹈、戏曲、美术专业的学生则开设与专业相对应的岭南音乐、岭南舞蹈、粤剧史、岭南美术等针对性强的专业课程,从面到点,从文化概论到专业知识再到结合作品实践全方位提升对于岭南文化、岭南艺术的深层次感知能力。
2.做岭南文化传承人
以音乐系来说,音乐系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方向主要是在培训机构和中小学当老师,在生活和工作中会接触到更多的中小学生及家长,了解和掌握岭南音乐的相关知识并把他们运用到日常的教学当中,一方面可以帮助和促进岭南文化的传播,另一方面也做到了对岭南音乐某种意义上的传承。
四、岭南音乐相关课程开设难度分析
通过开设岭南音乐相关课程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目前我们面对的主要难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材缺乏且编写难度大
目前,对于岭南音乐已有的科研成果比较丰厚,例如由周楷模教授主编出版的《岭南音乐文化阐释丛书》⑥、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申报的一系列相关岭南传统音乐文化课题研究成果等,运用人类学、文化生态学、教育学、地理学等多学科视角,对岭南音乐文化进行多角度、深层次、全方位剖析,但是在岭南音乐相关课程的选用教材上,目前市面上可用的教材只有《岭南音乐鉴赏》⑦《岭南传统音乐概论》⑧《岭南音乐识谱即唱》⑨等零星几本,基本没有选择的空间,真正贴合各个高校不同的课程设置且适合学生的优秀教材少之又少。如果要求各个高校根据自身的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标准编写岭南音乐自编教材,则太不现实,教材的编写需要建立在对当地文化的深入了解和对岭南传统音乐的系统性研究上,需要时间、精力的大量投入,难度可想而知。
(二)建立多学科联动
岭南音乐课程体系的建设绝不仅仅是开设岭南音乐概论、岭南音乐欣赏课就可以的,这只能作为整个体系的起步和基础,我们要思考的是除了概论、欣赏类的课程,视唱练耳课、器乐演奏课、唱歌课等课程在训练专业技能的同时是否可以将岭南音乐元素融入进来,让学生在学专业的同时涨知识,进一步了解岭南音乐的具体形态。
(三)涉及内容广泛对教师要求较高
搭建相对完整的岭南音乐课程体系对任课教师要求较高,因为岭南音乐内容广泛,涵盖民歌、器乐、说唱、戏曲、宗教音乐等,这就需要任课教师既有综合全面的知识结构,对岭南文化有整体认识,还要具备较强的音乐专业素养,同时熟悉理论教学、专业教学的不同方法,这不是一个两个教师就可以达到的,需要一个团队共同来完成。
通过上文对岭南文化、岭南音乐的概念梳理,结合广东高校已经开设岭南音乐文化相关课程的现状,以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为例对岭南音乐相关课程在广东高校开设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一步分析,最后对开设岭南音乐课程的难度进行总结,虽然建设相对完整的岭南音乐课程体系有一定难度,但如果广东各高校之间能够展开合作,将已有的资源整合,并发挥到最大化,这并不是遥不可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