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灵与神灵的联盟

来源 :经济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zihao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海德格尔认为现代科技起源于形而上学思维。然而海德格尔始终未能道说出技术背后的资本巨人,导致其对技术座驾的批判“雷声大,雨点小”。但他对技术本质的追问却又为我们开启了一个呼唤人性化技术的新时代。
  关键词:形而上学;技术;资本;海德格尔;马克思
  中图分类号:B08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8-01192-02
  
  由于海德格尔未能道说出技术背后的资本巨人,而单纯批判形而上学与技术之“座驾”,结果只能空喊回归生活世界,落得“只还有一个上帝能救我们”的境地。但是他对于科技与形而上学关系的探析,对于我们正确理解科技的本质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形而上学与科技的“共谋”
  海德格尔认为,“现代技术对古代来说是完全陌生的, 但它的本质起源却仍然是在古代。”[1]57在他看来历史上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千丝万缕的勾连,形而上学为现代科技筑起了坚实的基础。海德格尔从当代技术的奴役状态着手,探究了技术与科学的关系,科技与形而上学的关系。
  海德格尔对现代技术是现代科学的产物的观点嗤之以鼻,在海德格尔看来,科技的发展与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密切相关。近代以来,形而上学思维方式达到了“登封造极”的地步,“‘我’成了一个别具一格的主体, 其他的物都根据‘我’这个主体才作为其本身而得到规定。”[1]882借助于形而上学中的数学因素,他们都行进在主体对自然客体进行计算、算计、谋划的道路上。“真正重要的外部世界是一个僵硬、冷酷、无色无声的死寂的世界; 一个量的世界, 一个可以数学计算的按照力学规律运动的世界。”[2]
  科学的发展离不开数学的计算、谋划本性,而数学因素“并不是以经验方式从物那里抽取出来的, 它却是对物的一切规定的基础, 使后者成为可能并为之创造了空间。”[1]868这导致了科学的根基已不在于生活世界,而是在于数学的“前定”,科学也开始了其谋划自然的历史。技术作为科学的应用也已失去了其合乎人类目的的工具性的一面;科学与技术都丧失了为生民立命的本质。“我们的一切发现和进步, 似乎结果是使物质力量具有理智生命, 而人的生命则化为愚钝的物质力量。”[3]因此,海德格尔认为科技与形而上学的发展过程也就是一个“遗忘存在”的过程,“人们越是强烈地想用理论概念和技术成就去把握各类本质,就越是会遗忘根本的东西。”[4]86
  从古希腊的形而上学思维到中世纪的神学思维再到近代的机械思维,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如同幽灵一般伴随人类历史而行,“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5]14总之,海德格尔认为,自从形而上学的“幽灵”发迹之日起,人就渐趋远离了自己本真的存在,所有这一切都是由形而上学与科技的联盟造成的。
  二、技术座驾与“权杖”
  在海德格尔看来,现实的技术仍然是游离于生活世界之外而统治着生活世界,技术的本质乃是一种“座驾”,“座驾乃是那种摆置的聚集,这种摆置摆弄人,使人以订造方式把现实事物作为持存物而解蔽出来。作为如此这般受促逼的东西,人处于座驾的本质领域之中。”[1]943
  技术的座驾是一种促逼式的解蔽方式,科学和技术都是为了“竭泽而渔”式地索取自然。技术的“座驾”不仅把存在者贬低为了“持存物”,而且“座驾”作为一种“技术意志”与人的“本性的丰富性、微妙性、多样性和多面性”[6]20处于紧张的对立之中;在技术“座驾”之下人的本质被架空了,“人被其背后宏大、深刻的技术‘座驾’所框定, 以一种非本源、源发性的技术性目光去看待一切, 专一于单一技术性的展现活动, 在技术的‘受命’下无止境地开发、发掘、剥削、掠夺自然。”[10]945技术“座驾”俨然已经成为了人们的生存方式,但“技术的胜利, 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随着人类愈益控制自然, 个人却似乎愈益成为别人的奴隶或自身的卑劣行为的奴隶。”[3]
  在考察了技术的“座驾”本质之后,海德格尔进一步对技术进行了分类。在传统的“工场手工业和手工业中, 是工人利用工具, 在工厂中, 是工人服侍机器……在工场手工业中, 工人是一个活机构的肢体。在工厂中, 死机构独立于工人而存在, 工人被当做活的附属物并入死机构。”[7]463“在现代技术中起支配作用的解蔽乃是一种促逼, 此种促逼向自然提出蛮横要求, 要求自然提供本身能够被开采和贮藏的能量。”[1]932“耕作农业成了机械化的食物工业。空气为着氮料的出产而摆置,铀为着原子能而被摆置, 而原子能则可为毁灭或者和平利用的目的而被释放出来。”[8] 78
  在海德格尔看来人与技术之间的“主奴关系”已经颠倒,为了拯救“单向度的人”,海德格尔诉诸于“思之虔诚”。
  三、拯救之路与思之虔诚
  海德格尔认为,在技术的“座驾”之中人并非是无助的,“我们可以利用技术对象,却在所有切合实际的利用的同时,保留自身独立于技术对象的位置,我们时刻可以摆脱它们。”[1]239由此,海德格尔开始了其“思之虔诚”的拯救之路。然而海德格尔“是一位信守苏格拉底传统的哲学家, 善于提出问题, 而不提供答案。”[9]93
  与海德格尔相同,马克思也看到了现代科技与形而上学的联盟,但是马克思最终把科技与形而上学统一于资本的“座驾”。马克思认为,现代史“乃是资本之物质力量与形而上学之理性力量的汇流。正是这两股相互激荡的全球化力量, 造就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通过联合长于抽象化、形式化、合理化和数量控制的理性形而上学, 尤其是借助于科技, 资本得以将形而上学的理性力量转化为空前巨大的生产力。”[10]“而借助资本的惊人物质力量, 理性形而上学得以冲出书斋和实验室, 成为资本的知识要素。”[10]资本与形而上学的联盟,使“它不仅将资本改造为由理性形而上学武装起来的现代资本, 还将形而上学重塑为凭借资本力量而不断繁殖的现代形而上学。”[10]海德格尔只知道批判技术座驾和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而不去批判为其提供了养分的资本,只有马克思看到了资本与形而上学的联盟,“宗教、家庭、国家、法、道德、科学、艺术等等, 都不过是生产的一些特殊的方式, 并且受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11]298并看到了扬弃技术异化的关键在于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
  海德格尔认为,“真正莫测高深的不是世界变成彻头彻尾的技术世界。更为可怕的是人对这场世界变化毫无准备, 我们还没有能力沉思, 去实事求事地辨析在这个时代中真正到来的是什么。”[1]1238而为了辨析真正到来的是什么,就必须执着于“思之虔诚”,海德格尔最终在艺术中找到了生命的表达,“艺术作品以自己的方式开启存在者之存在。”[1]295
  在马克思看来,“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 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 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 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12]79而技术又是人们进行物质生产的必不可少的现实生产力,因此工业技术不仅是人们的工具而且还是人们的生存方式。马克思认为,“全部人的活动迄今都是劳动, 也就是工业,就是自身异化的活动。”[13]127所以在当代出现了技术异化的现象,但这并不是技术的本质所固有的,“这些矛盾和对抗不是从机器本身产生的, 而是从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产生的!”[14]483-484
  因此,在马克思看只要打破资本与形而上学的联盟,就可以扬弃技术的异化。到那时“自然科学将失去它的抽象物质的方向或者不如说是唯心主义的方向, 并且将成为人的科学的基础。”[11]307
  由于海德格尔不能直面资本本身,而单纯批判形而上学与技术之”座驾“,结果只能空喊回归生活世界,落得“只还有一个上帝能救我们”的境地。但是他对于科技与形而上学关系的探析,对于我们正确理解科技的本质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参考文献:
  [1] 海德格尔.海德格尔选集[M].孙周兴,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6.
  [2] 郭晓晖.试论一种可能的技术本质观——海德格尔德启示[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8,(11).
  [3] 陈志刚.马克思和海德格尔的技术批判思想之比教[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2).
  [4] G 希尔贝克,N 伊耶.西方哲学史——从古西腊到二十世纪[M]. 童世俊,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5] 恩格斯.反杜林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6] 恩斯特·卡西尔.人论[M]. 甘阳,译.北京:西苑出版社,2003.
  [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
  [8] 江天骥,等.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的社会理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9] 冈特·绍伊博尔德.海德格尔分析新时代的技术[M].宋祖良,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10] 王善平.资本与理性形而上学的联姻[J].哲学研究,2006,(1).
  [1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1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1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1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其他文献
摘要:在老子思想中“无为”这两个字,基本上可以涵盖老子思想的实质和精华。在很多人眼里,无为就是老子和老子思想的代名词。一提到老子,人们都会很快地想起“无为”这两个字。老子的无为之论,可以讲是对人类所有想象和行为以及一切有为的超越、制衡和批判。就这一点,无为之论就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而且老子的“无为而治”并不是无所作为,其实质是一种不违背自然规律的积极有为的思想,是一种在何时“有为”、在何
期刊
高光谱遥感影像“图谱合一”,为精准实现地物识别与分类提供了可能。但是,较高的光谱分辨率致使其波段数多、数据复杂,从而造成“维数灾难”。故而,如何在降低数据冗余的同时尽可能地保留原始数据中的有效信息,是目前高光谱遥感影像地物分类研究中的关键。
  特征提取是解决“维数灾难”的有效途径,通过特征提取,可降低数据冗余,获得更有解释性的特征,改善分类效果。针对大多传统算法均假设高光谱数据分布于单流形结构而未考虑复杂的多流形特性以及仅依赖光谱信息而忽略空间信息的不足,本文以高光谱影像数据的内在结构为视点,结合
摘要:在《麦当劳梦魇——社会的麦当劳化》中,乔治·瑞泽尔运用马科斯·韦伯理性化理论分析当今社会中的快餐文化是如何渗透并影响人们的工作与生活的,并对这种“理性的非理性化”潮流予以批判。基于该书内容,联系相关社会学理论进行评述,对“麦当劳化”概念进行思维拓展,具有很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麦当劳化;工具理性;理性化;非理性;生活世界殖民化  中图分类号:C91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
期刊
摘要:新疆高校大学生学术型社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平台,在提高学生专业素养、促进优良学风、丰富校园文化、完善新疆高校社团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拟以新疆农业大学为例,探讨新疆高校大学生学术型社团的定位、功能、意义,并针对社团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建议。  关键词:学术型社团;新疆农业大学;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8-01
期刊
高光谱遥感影像通常由几十到数百个光谱波段组成,这些光谱波段的反射比值一起组成了每个像元的光谱曲线。相同类型的像元一般具有相似的光谱曲线,而不同类型的像元的光谱曲线通常存在差异。利用这一点,可以区分不同的像元所属的地物种类,揭示像元对应的地面目标的内在属性。高光谱遥感影像既可以用于对不同物体进行分类,也可以用来帮助观察矿物含量、土壤湿度、植被健康、建筑组成以及其它肉眼不可见的细节。但是,较高的光谱维数,在带来丰富信息的同时,也存在休斯现象。因此,对高光谱遥感影像进行分类处理时,怎样从高维数据中提取出有效特征
MEMS压电薄膜超声换能器(PMUT)作为高端超声检测仪器的核心传感部件,是推动工业制造、能源化工、医疗卫生和国防军事等应用领域的典型检测仪器发展的关键。其研究可为水下声学探测和智能互联中语音识别等领域的声压传感器应用提供共性技术支撑,可促进高精度声学检测设备技术的发展。相较于其它超声换能器,基于AlN压电薄膜的MEMS压电薄膜超声换能器与CMOS工艺兼容良好,制备过程绿色环保,声匹配性相对较好,具备较高性能表现以及较低的能量损耗,可以应用在极端工作环境中,但其技术壁垒相对较高、研发难度较大。本文开展了以
摘要:近年来,中等职业教育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推动了社会对职业人才的需求与重视。目前的形势是,一方面,为我国的职业教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的规模逐渐发展壮大;另一方面,由于多年来高中、高校都在大规模扩招,导致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质量普遍下降。面对新形势,如何构建教学质量控制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成为中等职业学校面临的新问题。为此,拟以平顶山市卫生学校为例进行探讨。  
期刊
摘要:群体性纠纷是近年困扰我国各级政府的一大难题,虽然很多群体性纠纷最终得到了化解,但是却历经很多周折,面对化解群体性纠纷存在的诸多困境,必须寻找有效的应对策略,减少群体性纠纷的发生,提高化解纠纷的效率。  关键词:群体性纠纷;困境;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8-0208-04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社会已进入转型时期,各
期刊
摘要:加强和改进社区党建,成为时代赋予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新课题。临洮县各级党组织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利益格局的新变化,高度重视社区党建工作,但在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结合临洮县洮阳镇社区党建工作实际,要把社区党建作为重要的基础工程来抓,加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的报道力度,把服务群众的工作做深做细,不断探索和创新服务群众的有效途径,切实提高为群众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要不断增强党组织的
期刊
随着图像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目标检测与语义分割逐渐成为研究的重点对象。室内场景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室内场景下目标检测与分割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现实应用前景。在目标检测与语义分割研究中,结合彩色和深度图像能更全面地整合场景中有效信息,具有一定优势。因此,本文从深度估计和多尺度特征融合角度出发,开展了室内场景下目标检测与语义分割的相关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在深度估计方面,针对立体匹配中不适定区域难以找到精确匹配点的问题,提出一种融合多尺度局部特征与深度特征的立体匹配方法。其中,特征融合阶段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