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教育部2001年5月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为我们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一线教师们带来了许多全新的理念。它为我们明确了语文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目标。
如何致力于全面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如何切实的落实和体现教学理念,语文材料的阅读是实现语文教学的最好的途径,我想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一谈我在阅读教学及课外阅读方面的几点不成熟的想法。
一、 阅读教学,语言和精神的协同发展。
阅读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实践的教学。阅读教学的紧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因此,阅读教学要以指导学生的读书活动为“经”,以对学生的字词句训练为“纬”,构成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为核心的整体框架结构。
说到底学生在用情感领悟语言的同时,语言也在同时熏染着学生的情感,学生用智慧融化着文本的同时,语言也在同时提升着学生的智慧,学生用心灵品味文本的同时,文本也在同时雕啄着学生的心灵。
阅读教学的实现,以朗读指导为核心,引导学生品味语文,首先要做到设境激趣,触发情感,充分诵读激活情感,潜心品读,领悟语感。多元解读,积淀语感。抒情达意,丰富语感。提高语言综合素养一个重要的基础就是养成语感。在文本不同的诵读阶段落实相应的语感训练任务,对语感培养的客观规律做了有益的探索。教师在品悟的阶段要抓住重点引导学生在精读欣赏之后,使文本烂熟于心。并因此而潜在于心,成为其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内在功底。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依据教材,抓住重点有感情地范读,有目的地指导朗读,不但能使学生从正确的朗读(含声调、节奏等方面)去理解课文,感受课文的思想感情,而且能唤起学生的读书热情,调节课堂气氛。让学生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使学生的学习壮态达到“课伊始,情已生;课正行,情已浓;课已毕,情犹浓”。
二、 课外阅读,积累和丰富的潜在世界。
如果说很好的阅读教学课,总是让学生多元的各有所获。在文本的品味中,基奠着丰富的语感和潜在的语体精神世界那么,课外阅读就可以称之为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丰盛的大餐了。对于课外阅读的指导,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一说。
(一)更新观念
教师首先要正确的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及其切实的实效性,老师应该打破有已经的定势思维模势,对课外阅读从观念的更新上有这样几个想法。
1课外阅读不是可为可不为的“个人行为”,而是非为不可的国家要求。2课外阅读不是可有可无的额外负担。而是与课内学习平起平坐的份内任务。3课外阅读不是可“正餐”可“快餐”的随意阅读,而是让经典书籍先入为主的重要阅读。4课外阅读不是可今天读可明天读,可此生读可彼的阅读,而是每个学生必须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直至终身。5课外阅读不仅是扩大学生知识面的阅读,而是适时储蓄童年精神的阅读。6课外阅读不但是学生自主的课外更是以教师指导为主体的课堂内的阅读。
(二)指导有法
1、 打好基础 形成习惯
低年级,拼音教学完毕后,就要不容置疑的开始引导学生阅读注音读物/如有趣的童话等,读完后要引导学生汇报你都读懂了什么。不论学生汇报的怎么样,都要运用正强化使学生感到读有所获。达到很好的激了兴趣的效果。
2、坚持阅读,日积月累
想要坚持,就要舍得时间学生有了好的习惯后学生就是在阅读上深深受益。当学生感受到读书的快乐时自然而然就拥有了热爱阅读的好习惯。要舍得放弃课文,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勇于割舍,敢于替换。更要舍得时间。给学生丰富的大量的语文材料。从各种书籍和网络上寻找适合学生阅读的文章及书目,印发给学生,引导学生充分的阅读,加大阅读的量。
3、 开展活动,丰富学生的阅读生活
用不同的形式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读书活动。
4、阅读链接
(1)、以课文为基点,向整篇原著扩展(2)、以作者为起点,向这位作家的其他作品扩展(3)、以文本为基点,向同类题材扩展 (4)、以内容为基点,向其他作者、不同文本扩展 。比如学过《月光曲》这篇课文,就围绕月光曲这个话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古今中外有哪些作家的文章涉及月亮的,顺势引导学生归纳出李白的《静夜思》、白居易的《琵琶行》、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等一大批描写月光的优秀佳作。然后顺势引导学生去思考不同作者怎样从不同的角度去赞美、描写月光,这样,学生又会带着浓厚的兴趣走进阅读的天地。
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大语文”观为理念,立足于课堂,着眼于课外,结合教材的特点,寻找合适的教材的“延伸点”,利用《课外补充阅读》等课外读物,引导学生进一步运用课堂教学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训练,以此来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在兴趣盎然的课外阅读中提高语文素养。如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后,可让学生读《安徒生童话选》;学了《泊船瓜洲》后,让学生去阅读一些描写江南美景的诗,通过阅读感悟积累,体会诗人对江南的喜爱和依恋;学了《狼和鹿》之后,让学生去阅读《十万个为什么》等书中有关食物链及生态平衡的知识……当然,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之后,在语文活动课上应恰当安排阅读训练的内容,及时反馈。
5、读整本书
大量的阅读拓展着学生的视野,牵动着学生的情感,雕塑着学生的心灵,发展着学生的思维, 训练着学生的表达,而这些都将在日积月累中转化为学生的语言背景,进入其潜意识之中,以后,一旦有相似的情境诱发就会自然地渗透期中,成为直觉的天成,天成的直觉。这是语感境界的达到。
三、 语文环境:芬芳生命的成长的甘甜雨露
语文是每个人伴随终身的学科,作为一种学习语文潜在而自觉的语文阅读活动,将一直伴随在学生整个求学生涯,乃至一生。新课程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要学生多读书,会读书。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但是面对课内外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学生该读什么书,如何课内外结合去读书呢?
1、以课程标准为准绳,把握阅读方向
《语文课程标准》推荐学生背诵的优秀诗文有120篇(段),推荐学生阅读的材料涵盖了童话、寓言、故事、诗歌散文、长篇文学名著等,还建议教师向学生推荐科普科幻读物和政治、历史、文化读物。这给教师和学生很大的选择空间。对于这些内容,我们可用朗读、欣赏等形式使学生感受到课外阅读的魅力,激发学生课内外阅读的强烈愿望。每学期制定必读书目及选读书目。
2、 以教材为平台,拓展阅读渠道
语文教材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内容富有开放性和弹性。教师可依据教材内容,进行深层渗透,指导学生选择课外阅读物。在教学《丑小鸭》后,教师可建议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教师还可依据教材内容,进行平行迁移,指导学生选择课外阅读物。如教学朱自清的《春》,可将《自读课本》中林斤澜的《春风》进行比较阅读或引导学生阅读朱自清的《绿》、《匆匆》等风格相近的优美散文。选择经典名著进行阅读。
教师还应兼顾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如向喜欢探险的学生推荐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向喜欢旅游的学生推荐余秋雨的《心中之旅》、《文化苦旅》,向喜欢幻想的学生推荐科普科幻读物等等。
如何致力于全面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如何切实的落实和体现教学理念,语文材料的阅读是实现语文教学的最好的途径,我想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一谈我在阅读教学及课外阅读方面的几点不成熟的想法。
一、 阅读教学,语言和精神的协同发展。
阅读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实践的教学。阅读教学的紧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因此,阅读教学要以指导学生的读书活动为“经”,以对学生的字词句训练为“纬”,构成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为核心的整体框架结构。
说到底学生在用情感领悟语言的同时,语言也在同时熏染着学生的情感,学生用智慧融化着文本的同时,语言也在同时提升着学生的智慧,学生用心灵品味文本的同时,文本也在同时雕啄着学生的心灵。
阅读教学的实现,以朗读指导为核心,引导学生品味语文,首先要做到设境激趣,触发情感,充分诵读激活情感,潜心品读,领悟语感。多元解读,积淀语感。抒情达意,丰富语感。提高语言综合素养一个重要的基础就是养成语感。在文本不同的诵读阶段落实相应的语感训练任务,对语感培养的客观规律做了有益的探索。教师在品悟的阶段要抓住重点引导学生在精读欣赏之后,使文本烂熟于心。并因此而潜在于心,成为其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内在功底。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依据教材,抓住重点有感情地范读,有目的地指导朗读,不但能使学生从正确的朗读(含声调、节奏等方面)去理解课文,感受课文的思想感情,而且能唤起学生的读书热情,调节课堂气氛。让学生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使学生的学习壮态达到“课伊始,情已生;课正行,情已浓;课已毕,情犹浓”。
二、 课外阅读,积累和丰富的潜在世界。
如果说很好的阅读教学课,总是让学生多元的各有所获。在文本的品味中,基奠着丰富的语感和潜在的语体精神世界那么,课外阅读就可以称之为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丰盛的大餐了。对于课外阅读的指导,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一说。
(一)更新观念
教师首先要正确的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及其切实的实效性,老师应该打破有已经的定势思维模势,对课外阅读从观念的更新上有这样几个想法。
1课外阅读不是可为可不为的“个人行为”,而是非为不可的国家要求。2课外阅读不是可有可无的额外负担。而是与课内学习平起平坐的份内任务。3课外阅读不是可“正餐”可“快餐”的随意阅读,而是让经典书籍先入为主的重要阅读。4课外阅读不是可今天读可明天读,可此生读可彼的阅读,而是每个学生必须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直至终身。5课外阅读不仅是扩大学生知识面的阅读,而是适时储蓄童年精神的阅读。6课外阅读不但是学生自主的课外更是以教师指导为主体的课堂内的阅读。
(二)指导有法
1、 打好基础 形成习惯
低年级,拼音教学完毕后,就要不容置疑的开始引导学生阅读注音读物/如有趣的童话等,读完后要引导学生汇报你都读懂了什么。不论学生汇报的怎么样,都要运用正强化使学生感到读有所获。达到很好的激了兴趣的效果。
2、坚持阅读,日积月累
想要坚持,就要舍得时间学生有了好的习惯后学生就是在阅读上深深受益。当学生感受到读书的快乐时自然而然就拥有了热爱阅读的好习惯。要舍得放弃课文,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勇于割舍,敢于替换。更要舍得时间。给学生丰富的大量的语文材料。从各种书籍和网络上寻找适合学生阅读的文章及书目,印发给学生,引导学生充分的阅读,加大阅读的量。
3、 开展活动,丰富学生的阅读生活
用不同的形式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读书活动。
4、阅读链接
(1)、以课文为基点,向整篇原著扩展(2)、以作者为起点,向这位作家的其他作品扩展(3)、以文本为基点,向同类题材扩展 (4)、以内容为基点,向其他作者、不同文本扩展 。比如学过《月光曲》这篇课文,就围绕月光曲这个话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古今中外有哪些作家的文章涉及月亮的,顺势引导学生归纳出李白的《静夜思》、白居易的《琵琶行》、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等一大批描写月光的优秀佳作。然后顺势引导学生去思考不同作者怎样从不同的角度去赞美、描写月光,这样,学生又会带着浓厚的兴趣走进阅读的天地。
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大语文”观为理念,立足于课堂,着眼于课外,结合教材的特点,寻找合适的教材的“延伸点”,利用《课外补充阅读》等课外读物,引导学生进一步运用课堂教学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训练,以此来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在兴趣盎然的课外阅读中提高语文素养。如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后,可让学生读《安徒生童话选》;学了《泊船瓜洲》后,让学生去阅读一些描写江南美景的诗,通过阅读感悟积累,体会诗人对江南的喜爱和依恋;学了《狼和鹿》之后,让学生去阅读《十万个为什么》等书中有关食物链及生态平衡的知识……当然,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之后,在语文活动课上应恰当安排阅读训练的内容,及时反馈。
5、读整本书
大量的阅读拓展着学生的视野,牵动着学生的情感,雕塑着学生的心灵,发展着学生的思维, 训练着学生的表达,而这些都将在日积月累中转化为学生的语言背景,进入其潜意识之中,以后,一旦有相似的情境诱发就会自然地渗透期中,成为直觉的天成,天成的直觉。这是语感境界的达到。
三、 语文环境:芬芳生命的成长的甘甜雨露
语文是每个人伴随终身的学科,作为一种学习语文潜在而自觉的语文阅读活动,将一直伴随在学生整个求学生涯,乃至一生。新课程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要学生多读书,会读书。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但是面对课内外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学生该读什么书,如何课内外结合去读书呢?
1、以课程标准为准绳,把握阅读方向
《语文课程标准》推荐学生背诵的优秀诗文有120篇(段),推荐学生阅读的材料涵盖了童话、寓言、故事、诗歌散文、长篇文学名著等,还建议教师向学生推荐科普科幻读物和政治、历史、文化读物。这给教师和学生很大的选择空间。对于这些内容,我们可用朗读、欣赏等形式使学生感受到课外阅读的魅力,激发学生课内外阅读的强烈愿望。每学期制定必读书目及选读书目。
2、 以教材为平台,拓展阅读渠道
语文教材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内容富有开放性和弹性。教师可依据教材内容,进行深层渗透,指导学生选择课外阅读物。在教学《丑小鸭》后,教师可建议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教师还可依据教材内容,进行平行迁移,指导学生选择课外阅读物。如教学朱自清的《春》,可将《自读课本》中林斤澜的《春风》进行比较阅读或引导学生阅读朱自清的《绿》、《匆匆》等风格相近的优美散文。选择经典名著进行阅读。
教师还应兼顾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如向喜欢探险的学生推荐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向喜欢旅游的学生推荐余秋雨的《心中之旅》、《文化苦旅》,向喜欢幻想的学生推荐科普科幻读物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