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光伏产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单晶硅的质量要求也逐渐增高。经过多年的探索,单晶硅生长技术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良。本文首先分析了单晶硅生长技术,包括区熔法与直拉法,接着对单晶硅生长过程中氧缺陷控制方法做了简单的介绍。
[关键词]单晶硅;区熔法;直拉法;氧缺陷控制
中图分类号:O7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9)11-0103-01
引言
现阶段,以大规模集成电路为代表的半导体器件越来越完善,因而单晶硅的制作方法必须更加精良,才能满足光伏生产的要求。因此,在单晶硅制备过程中,单晶硅生长技术和氧缺陷控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单晶硅生长技术
目前,业内单晶硅的生产主要采用两种技术。采用这两种方法制备的单晶硅具有不同的特性,同时应用领域也有差异。利用区熔法制备的单晶硅,主要应用于大功率器件;而利用直拉法制备的单晶硅,主要用于微电子集成电路和太阳能电池。目前来看,我国的大多数单晶硅是通过直拉法制备的,以满足半导体和光伏产业的需求。两种方法制备单晶硅的对比情况见表1。
1.1区熔法
区域熔融方法在高温氢气氛和诸如热场,电磁场和流场的多场相互作用环境中在硅熔体的固-液界面中产生一定程度的过冷。结晶的硅原子在籽晶方向上形成,以形成具有确定的原子级的单晶。
生长单晶硅的过程遵循这样的凝固过程:通过生长速率保持固液界面的过冷度,在固液界面处建立一定的温差,整个生长过程处于过冷和凝固的动态平衡状态,确保区域熔化状态并保持晶体的平滑生长。
晶体生长的质量与界面的形状,熔体中的流动效应,热输出和质量传递密切相关。单晶硅的生长受宏观物理量的控制,例如热场温度和生长速率,根据其法则和过程。获得“完美”单晶的过程,没有位错,缺陷,形状均匀,杂质含量和电阻率。其生长过程见图1。由于分区单晶尺寸的加大,在其生长过程中,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
第一,单晶硅生长中必须建立满足生长过程要求的热系统,以实现所需的热场分布。然而,大尺寸,高质量单晶硅的生长必须是处于不均匀热场的环境中。在电磁场、重力场及各种机械运动的影响下,硅熔体产生各种对流。在这场多场动态灾害中,熔体的对流形态以及演化过程非常复杂,所以,对热场温度的分布很难描述。
第二,存在难以建立模型并且难以准确控制的问题。对单晶硅生长中出现缺陷的原因,杂质的迁移机理、以及关键变量的检测进行分析是十分必要的。晶体生长过程与控制技术相结合,以获得有效的控制方法。以上这些,对于大尺寸,高质量单晶硅生长的研究是关键点。
1.2直拉法
直拉工艺技术精湛,可以满足大口径单晶硅的增长,并能保证更高的拉拔速度;在工业生产中,利用直拉法可以减少能源的消耗,同时可以节约一定的生产时间,减少成本的投入;虽然通过区域熔融法制备的单相硅具有高纯度并且不与柑橘罐接触,晶体没有被污染,但是生产过程非常苛刻。该过程繁琐,伴随着较高的生产成本并且很难实现大规模的生产。具体的生产工艺如下:
(1)装料:在底层中,铺设散装材料,并且中间层用大块材料铺展。
(2)引晶:根据工艺要求,将上轴速度调节至12r/min,将下轴调节至8r/min。将晶种的位置减小到液面上方20mm,并在预热时间为2min后,与液体表面接触。在播种过程中需要注意两个关键因素:柑塌的位置和液面温度。当柑橘灾害的位置過高时,拉动速度提高得很高,不容易排出位错,放大后很快就会出现破边现象;当锅的位置太低时,提拉速度不易提升,容易破碎,难以控制生长,温度反应慢,热惯性差。当晶种温度过高时,柑橘边缘的熔化物会频繁地爬上柑橘的壁上并再次下落,液体表面剧烈波动;当晶种温度太低时,液位太平静。因此,在接种过程中,需要将籽晶快速滴下10-15mm,几分钟后,将其冷却至液面以进行焊接,并观察孔径。
(3)放肩:接种完成后,拉动速度降至0.5毫米/分钟,降低功率以启动肩部。要求肩角处于140?-160?之间。注意肩部过程中边缘的对称性和连续性;要求平面平坦、光亮。应及时测量肩部直径,以避免因误操作而造成的直径过大,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4)等径:当达到肩部直到晶体直径达到规定值时,晶体提拉速率增加,确保稳定的拉伸速度,并且晶体以固定的直径生长。(等径速率一般控制在60mm/h)
(5)收尾:当晶体长到一定长度时,它将进入精加工阶段。精加工效果是在晶体生长的最后阶段逐渐减小直径的过程,以防止热冲击在单晶的等腰部分中引起滑移线。整理过程一般采用提高拉速和提高温度的组合。
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与工业生产中硅晶片的质量密切相关。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分析和探索硅晶片生产中的杂质。
今天,光电转换效率引起了很多关注。二是太阳能电池的后处理,主要因素包括电池材料的能带宽度,温度,光生载流子复合寿命,光强度,发射极掺杂浓度和分布分布,表面复合速度,金属网格线等。
2、单晶硅氧缺陷控制方法
(1)对热场设计进行优化,减少氧气的引入。根据氧气引入的特点,对加热部件的设计进行优化,实现了改善熔体中热对流的目的,并减少了氧气的引入。
(2)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减少氧气的引入。试验表明,当直拉法工艺制成单晶硅时,对炉内的真空压力进行调节,从而获得不同的氧含量。因此,适当的炉压将为氧含量的改善带来显着的益处。
(3)改变晶体以降低氧含量。单晶硅中,头部氧含量高,而尾部含氧量低,然而在实际生产中,尾氧含量的抗翘曲更加严重。当达到30%的时候,尾部的氧含量则会高于头部。
单晶硅的杂质浓度系数小,并且杂质主要集中在尾部。所以,降低单晶硅尾部的含杂质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单晶硅的整体质量。
随着溶液液面的减少,晶体尾部氧含量逐渐上升。随着溶液蒸发面积的逐渐减小,石英坩埚中的SiO能够及时挥发。研究表明,当液面逐渐降低到坩埚R部分以下时,可以更多地溶解在熔体中。采用改变捻度的方法,增加焓以促进熔体的对流,从而及时带走挥发性物质,减少尾部的氧含量。
3、结语
总之,超大规模、超高速集成电路的迅速发展对单晶硅材料提出了愈来愈严格的要求,“大尺寸、高质量”成为目前单晶硅材料的发展趋势。半个多世纪以来,直拉法作为最常用的晶体生长方法,其显著优势是可以生产出高质量、大尺寸的半导体级或太阳能级单晶硅片,在制备单晶硅过程中被广泛使用。
参考文献
[1]李进,张洪岩,高忙忙,等.氩气流速对400mm大直径磁场直拉单晶硅固液界面、热应力及氧含量的影响[J].人工晶体学报,2014(5):1193-1198,1211.
[关键词]单晶硅;区熔法;直拉法;氧缺陷控制
中图分类号:O7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9)11-0103-01
引言
现阶段,以大规模集成电路为代表的半导体器件越来越完善,因而单晶硅的制作方法必须更加精良,才能满足光伏生产的要求。因此,在单晶硅制备过程中,单晶硅生长技术和氧缺陷控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单晶硅生长技术
目前,业内单晶硅的生产主要采用两种技术。采用这两种方法制备的单晶硅具有不同的特性,同时应用领域也有差异。利用区熔法制备的单晶硅,主要应用于大功率器件;而利用直拉法制备的单晶硅,主要用于微电子集成电路和太阳能电池。目前来看,我国的大多数单晶硅是通过直拉法制备的,以满足半导体和光伏产业的需求。两种方法制备单晶硅的对比情况见表1。
1.1区熔法
区域熔融方法在高温氢气氛和诸如热场,电磁场和流场的多场相互作用环境中在硅熔体的固-液界面中产生一定程度的过冷。结晶的硅原子在籽晶方向上形成,以形成具有确定的原子级的单晶。
生长单晶硅的过程遵循这样的凝固过程:通过生长速率保持固液界面的过冷度,在固液界面处建立一定的温差,整个生长过程处于过冷和凝固的动态平衡状态,确保区域熔化状态并保持晶体的平滑生长。
晶体生长的质量与界面的形状,熔体中的流动效应,热输出和质量传递密切相关。单晶硅的生长受宏观物理量的控制,例如热场温度和生长速率,根据其法则和过程。获得“完美”单晶的过程,没有位错,缺陷,形状均匀,杂质含量和电阻率。其生长过程见图1。由于分区单晶尺寸的加大,在其生长过程中,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
第一,单晶硅生长中必须建立满足生长过程要求的热系统,以实现所需的热场分布。然而,大尺寸,高质量单晶硅的生长必须是处于不均匀热场的环境中。在电磁场、重力场及各种机械运动的影响下,硅熔体产生各种对流。在这场多场动态灾害中,熔体的对流形态以及演化过程非常复杂,所以,对热场温度的分布很难描述。
第二,存在难以建立模型并且难以准确控制的问题。对单晶硅生长中出现缺陷的原因,杂质的迁移机理、以及关键变量的检测进行分析是十分必要的。晶体生长过程与控制技术相结合,以获得有效的控制方法。以上这些,对于大尺寸,高质量单晶硅生长的研究是关键点。
1.2直拉法
直拉工艺技术精湛,可以满足大口径单晶硅的增长,并能保证更高的拉拔速度;在工业生产中,利用直拉法可以减少能源的消耗,同时可以节约一定的生产时间,减少成本的投入;虽然通过区域熔融法制备的单相硅具有高纯度并且不与柑橘罐接触,晶体没有被污染,但是生产过程非常苛刻。该过程繁琐,伴随着较高的生产成本并且很难实现大规模的生产。具体的生产工艺如下:
(1)装料:在底层中,铺设散装材料,并且中间层用大块材料铺展。
(2)引晶:根据工艺要求,将上轴速度调节至12r/min,将下轴调节至8r/min。将晶种的位置减小到液面上方20mm,并在预热时间为2min后,与液体表面接触。在播种过程中需要注意两个关键因素:柑塌的位置和液面温度。当柑橘灾害的位置過高时,拉动速度提高得很高,不容易排出位错,放大后很快就会出现破边现象;当锅的位置太低时,提拉速度不易提升,容易破碎,难以控制生长,温度反应慢,热惯性差。当晶种温度过高时,柑橘边缘的熔化物会频繁地爬上柑橘的壁上并再次下落,液体表面剧烈波动;当晶种温度太低时,液位太平静。因此,在接种过程中,需要将籽晶快速滴下10-15mm,几分钟后,将其冷却至液面以进行焊接,并观察孔径。
(3)放肩:接种完成后,拉动速度降至0.5毫米/分钟,降低功率以启动肩部。要求肩角处于140?-160?之间。注意肩部过程中边缘的对称性和连续性;要求平面平坦、光亮。应及时测量肩部直径,以避免因误操作而造成的直径过大,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4)等径:当达到肩部直到晶体直径达到规定值时,晶体提拉速率增加,确保稳定的拉伸速度,并且晶体以固定的直径生长。(等径速率一般控制在60mm/h)
(5)收尾:当晶体长到一定长度时,它将进入精加工阶段。精加工效果是在晶体生长的最后阶段逐渐减小直径的过程,以防止热冲击在单晶的等腰部分中引起滑移线。整理过程一般采用提高拉速和提高温度的组合。
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与工业生产中硅晶片的质量密切相关。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分析和探索硅晶片生产中的杂质。
今天,光电转换效率引起了很多关注。二是太阳能电池的后处理,主要因素包括电池材料的能带宽度,温度,光生载流子复合寿命,光强度,发射极掺杂浓度和分布分布,表面复合速度,金属网格线等。
2、单晶硅氧缺陷控制方法
(1)对热场设计进行优化,减少氧气的引入。根据氧气引入的特点,对加热部件的设计进行优化,实现了改善熔体中热对流的目的,并减少了氧气的引入。
(2)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减少氧气的引入。试验表明,当直拉法工艺制成单晶硅时,对炉内的真空压力进行调节,从而获得不同的氧含量。因此,适当的炉压将为氧含量的改善带来显着的益处。
(3)改变晶体以降低氧含量。单晶硅中,头部氧含量高,而尾部含氧量低,然而在实际生产中,尾氧含量的抗翘曲更加严重。当达到30%的时候,尾部的氧含量则会高于头部。
单晶硅的杂质浓度系数小,并且杂质主要集中在尾部。所以,降低单晶硅尾部的含杂质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单晶硅的整体质量。
随着溶液液面的减少,晶体尾部氧含量逐渐上升。随着溶液蒸发面积的逐渐减小,石英坩埚中的SiO能够及时挥发。研究表明,当液面逐渐降低到坩埚R部分以下时,可以更多地溶解在熔体中。采用改变捻度的方法,增加焓以促进熔体的对流,从而及时带走挥发性物质,减少尾部的氧含量。
3、结语
总之,超大规模、超高速集成电路的迅速发展对单晶硅材料提出了愈来愈严格的要求,“大尺寸、高质量”成为目前单晶硅材料的发展趋势。半个多世纪以来,直拉法作为最常用的晶体生长方法,其显著优势是可以生产出高质量、大尺寸的半导体级或太阳能级单晶硅片,在制备单晶硅过程中被广泛使用。
参考文献
[1]李进,张洪岩,高忙忙,等.氩气流速对400mm大直径磁场直拉单晶硅固液界面、热应力及氧含量的影响[J].人工晶体学报,2014(5):1193-1198,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