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合一的世界

来源 :海外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超人类主义指的是以利用科技强化人类的智力、体力、内心力量为目的而发起的一种运动。为了达成这一目的,科学家们动员开发了从脑移植、利用生物工程学制作眼睛到干细胞技术、外骨骼装备等多种多样的技术。超人类主义的基本原则就在于相信科技的发展能够革新人类的智力。
  一天早上,居住在美国纽约的Hip-Hop艺术家梅特雷耶·袁戴着墨镜和棒球帽,从一辆到达亚拉巴马州蒙哥马利的高速大巴上下车,看向我这边。
  袁是我所认识的为数不多的超人类主义者(主张让超越人类的新人类登场)之一。在20世纪60年代初,他拼死反对带有种族歧视的法律条文,并来到“自由乘车者”运动的发起地亚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参与换乘大巴活动,以抗议政府在公共区域实行的种族隔离制度。为响应激进的科学和超人类主义者,他们在活动上改造乘坐的大巴外形,使其看起来犹如葬礼上的棺材。这辆大巴是连接民权运动的过去和未来的象征,因此被称为“不朽的大巴”。
面包和机械融合在一起就可以成为强大的人类吗?使用机械手切面包的画面。

  和其他超人类主义运动的参与者一样,袁也渐渐在活动中获得了力量,之后他开始支持人类成为电子人(和机械结合的人类)。
  对想要成为新物种,甚至成为机械的超人类主义者来说,新的民权运动时期到来了。例如,在去年4月科学家没有选用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而是以人类受精卵为对象,通过编辑人类胚胎基因成功矫正遗传基因,并就此研究成果正式发表了论文。但这样的研究引来了质疑的声音,要求被中断。斗争的序幕也就此拉开。
  但是还有很多问题远比重新塑造人类胚胎基因困难得多。人类能和机器人结婚吗?应该给予人工智能人格吗?在虚拟世界犯了罪是否应该处以拘留处罚?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
  我们难以展望超人类主义的未来。虽然在55年前为了抗议种族歧视政策而发起的“自由乘车者”运动至今已带来巨大的变化,并改善了种族歧视现象,但是偏见、狭隘、保守主义者依然存在,保守主义者的思考方式很可能会拖着我们倒退。
  “在不对别人造成危害的范围内,我们应当拥有随心所欲对待我们的身体的自由和权利,”袁说道,“不能区别对待新创意,而应实行公平、冷静、正义的政策。”
  我们坐着“不朽的大巴”前往亚拉巴马市中心的“自由乘车者的灰狗长途巴士停车场”。现在这儿不再是长途客运站,而是展现民权运动历史的博物馆。博物馆的外墙上贴着珍贵的历史照片,展现着过去美国南部的白人们(其中一部分隶属于白人优越主义的秘密结社KKK)攻击那些反对在大巴车内、长途客运站内分别设立黑人白人座位的乘客的场景。
  我问袁,为什么他认为超人类主义民权运动也只能暴力得如同当年的民权运动一样,他说:“我非常不希望回到半个世纪前的那段黑暗时期,让人难以置信那样的悲剧仅是因为黑人想和白人并排坐着,太荒谬。”
  虽然我也同意,但是谁也不能保证因为社会的发展,未来的民权运动就能不为暴力所束缚。我作为不信仰宗教、只信仰科技的超人类主义党的总统候选人去了南部,人们起初亲切而又充满好奇地接待了我,但他们中的大多数很快就转变了态度。
  那些参加选举运动的选民一听到我公开表示在自己手上植入了芯片,眼神瞬间就变了。信教的人对会让他们联想起圣经、启示录或者兽类标识的科技深恶痛绝,而科技正是超人类主义的象征代表,也正因如此,芯片移植这一科技才引发选民这般反应。
  虽然很遗憾,但是超人类主义的主旨就在于用科学克服死亡;人体与机械相融合;通过科技,最大程度地去变强,因此为了完成超人类主义而付诸的一系列行动,势必会和基督教的圣经、保守主义发生摩擦。“超人类主义”,意即“超越人类”,大多数超人类主义者就是以此为目标。而这一目标对很多信仰神圣的自然人体和传统人类体验的人来说,是完全不能够接受的。
  如同过往那些促使社会变化的新运动一样,超人类主义为了在未来的民权中占一席之地,势必要克服大量的困难。从前,我们对人格的定义非常简单。但是最近,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已经可以胜任保姆和厨师的工作,如此往后,法院可能就不得不对这样的创意能够被允许实行到何种程度做出判决。
  例如,如果智能机器人赚了钱,是否一定要上缴个人所得税?如果不上缴,那是否一定要将非盈利的独立个体这一身份给予所有机器人?这样的机器人很有可能在2025年之前就能够投入到家庭和职场中使用,因此这些问题并不是发生在遥远的未来,而是近在咫尺的几年后。
  生物学领域的争论已如火如荼地展开:美国多个州曾禁止复制人类基因,许多人非常反感在研究中使用胚胎干细胞,冰冻保存人体在一些国家属于违法行为,大部分超人类主义者支持的LGBT维权运动也随着变性手术越来越易行而遭遇“逆风”。包括我在内的大多数超人类主义者都相信最终我们将通过科学形成一个无性的社会。除此之外,还有许多问题可能会引发争议。例如,如果成功开发人工子宫,人类的母性将会迎来挑战,完全颠覆过去对堕胎的争论,甚至男性也有可能通过子宫移植手术,自己生育孩子。
  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与人权之间的关系引发了巨大的争议:谷歌眼镜起初被禁止在公共场所使用,因此谷歌似乎也并没有积极地去开发这款产品;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最近再次阐明禁止编辑人类胚胎基因的方针;法院正在研讨关于虚拟人格的法律,该法律或将适用于《第二人生(Second Life)》等网络虚拟平台。
  以后超人类主义话题中,最大的争议焦点就聚集在机器人抢走人类工作岗位的现象上。在某些国家,已经有机器人代行狱警的职责。韩国在2011年投资10亿韩元开发了世界上第一台“狱警机器人”,狱警的上班地点危险,巡逻任务又十分重复繁琐,如果用机器人代替执行,就可以在确保人力资源的同时减轻狱警的压力。狱警机器人高1.5米,体重70公斤,底部有四个轮子,能以与人类相同的速度行进,有感知视频和声音的功能,一旦监测到异常行为能够立即通报给中央监控室。狱警机器人于2012年4月起在浦项监狱试运行,但是在夜间巡逻时,因机器发出的噪音、运转故障等,收效甚微。除狱警机器人之外,某些酒店也正在使用机器人。以上所有问题都包括在超人类主义的民权范畴之内。在一个新领域中,没有简单的事情也没有既定的事情。
  反对科技的人和勒德分子(Luddites,反机械化和反自动化的人)呼吁要在技术发展到脱离掌控之前尽快制止这一切。但正相反,像我这样的超人类主义者坚信技术只会帮助地球,而不是带来危害。回顾过往的历史,科学技术让所有人都拥有了更长久的生命和更美好的生活(据世界银行统计,至少在最近的30年是如此)。
  当然,我们还是需要非常慎重。我们迈入的是一个全新的领域,需要通过持久讨论和交换信息去找寻一条最佳之路。非常遗憾的是,在这次美国总统选举中,并没有候选人质疑我们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定制孩子、人工智能的核武器、3D打印制作枪支弹药等等,事实上涉及到伦理和法律的难题堆积如山。
在已作为博物馆使用的“自由乘车者的灰狗长途巴士停车场”外,停靠着“不朽的大巴”。

  我作为美国超人类主义党的总统候选人非常关注此类问题,我们乘坐“不朽的大巴”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传播可以处理那些问题的“超人类主义者权利法案”。但是在选举中,没有胜算的第三党候选人说出这些话,对大多数有权势的人来说只是“对牛弹琴”。
  即便如此,我仍然希望在未来到来之前可以和更多的人讨论那些超人类主义者面临的问题。只有如此,才能在新的民权斗争真正开始之前,让很多人理解超人类主义的可能性,从而避开不必要的暴力。
  超人类主义党创立于2014年,目前正在组织全球超人类主义党。现在25个国家的超人类主义党正在五大洲范围内扩大、增强组织。作者表示,虽然年轻的一代和未来学家们至今为止已经等了一百多年,但是一切并未按着他们期盼的方向变化,变化的速度也不如预期,为了使发展状况与预期相符,作者展开了政党活动。
  [译自韩国《新闻周刊》]
其他文献
在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市郊外的科尔顿小镇上,有8个成年人正对美国人习以为常的家庭结构观念重新进行思考。他们试图通过自己的实践,找到解决现代生活带来的个人生活负担加重的问题,比如:由于忙于全职工作导致个人自由支配时间大为减少的问题,以及在小家庭中抚养孩子所面临的挑战等问题。这四对夫妇其中两对的孩子还小,还有两对的孩子已经十几岁。他们共同拥有位于科尔顿的一处房产,以及一大片长满青草、森林,流着一条小溪的
几个世纪以来,动物学家通过观察和研究发现包括蜘蛛和黑猩猩在内的数百种动物会与同性产生爱恋关系。同性结合中最常见的是鸟类,每20对企鹅中就有1对是同性恋,而且它们的同性关系维持长达6年,雄性灰雁也能与同性生活15年之久。同性恋现象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动物也有同性之爱,甚至更加司空见惯。据统计,至少上百种脊椎动物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同性恋行为或同性性行为。同性爱恋的行为在自然界中到处都存在,但很少有人尝
1816年7月16日,玛丽·雪莱梦见一个面色苍白的科学家在人脸上打造了一个令人作呕的幻象。这一梦境成为小说《弗兰肯斯坦》(又译《科学怪人》)的创作基础。值此第一部科幻小说诞生200周年之际,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还有哪些文艺作品和发明创造源于作者的梦境,现代科学又是如何解释我们做梦的原因以及梦的意义的。《杰基尔博士和海德先生》芭蕾舞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1882-1971),美籍俄国作曲家《春之祭》
近来,社交网站巨头脸书首次为其广大用户提供了60种性别选项——跨性别者、间性人或流性人等。本文对其中10位用户的多样化性别选择进行了介绍。当今社会,由于社会性别复杂多样,并非仅仅局限于传统的男女二元框架内,出现了各色各样的性别概念,为公众造成了一定的混乱和困惑。近来,脸书首次为其用户提供了60种性别选项,这在一定程度上为细化性别类型做出了一定贡献。这些具有非传统性别的人并非区区之众:据估计,德国有
无数种新性别的出现,同性恋运动的风起云涌,留着胡子的女孩,陷入僵局的厕所问题……关于性别的争论开始冲击世界各国的文化。性别和传统的争论不久前,巴勒斯坦的社交网络上发起了一场有趣的辩论。处于舆论中心的是穆罕默德·阿萨夫和塔梅尔·那法尔两人。阿萨夫是来自加沙地带的一位流行歌手,不仅广受巴勒斯坦人欢迎,而且在整个阿拉伯世界都深受喜爱。他得到了巴勒斯坦自治权力机构的支持,被视为巴勒斯坦的文化使者,目前甚
以前,他们被认为是罪人;而现在,他们开始自信地展示自己的美。跨性别者的生活充满悲喜坎坷,但他们都在努力前进。跨性别模特经纪公司跨性别模特佩琪·迪2010年从泰国来到纽约,希望在纽约大学学习英语和电影。一个月后,她赢得了亚洲跨性别小姐选美比赛冠军,希望能够签约,但是这比她想象的要困难得多。“我的简历不错,和布鲁斯·韦伯等著名时尚摄影师合作过。”迪说。尽管她有很多拿得出手的经历,例如登上过《时装lo
美国的城市里充满着噪音:往来的车马声、警笛声、市井的喧嚣声……背景噪音高达70分贝。这无异于把一台真空吸尘器摆在面前。噪音污染不光惹人烦,更会让人焦虑,扰乱人的睡眠,甚至诱发心脏病。密歇根大学的相关研究表明,大约有三分之一的美国人生活在噪音中,承担着噪音带来的健康风险。许多欧洲国家出台了严格政策来控制噪音,而美国,却在制造更多噪音。去年,仅纽约一市就收到了超过34万份噪音投诉。不过,美国民众显然已
互联网的出现带给了人们无限的惊喜,人们一度认为,匿名上网的形式预示着平等主义乌托邦的来临,因为无论你是何种族、国籍和性别,所有网络使用者的权利都是均等的。然而伴随互联网的蔓延和盛行,事态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文章由5段自述组成,时间跨度是1980年代至今,5位互联网用户讲述了他们直接或间接遭遇网络暴力的经过和感想。“那时我才意识到,网络世界并非只有彩虹和独角兽。”——1985年,林赛·凡·盖尔德,记者
“真相都写在了她的脸上,而眼睛是心灵之窗。”从这句谚语来看,人们总认为,自己如同读懂一本翻开的书一般,读懂了面前的这张脸。但事实上呢,读懂一张脸需要的技巧与跳舞和写自白体诗歌一样,人们总高估了自己的能力。有时由于缺乏一些特定的情境线索,人们很难区分出一些表情究竟在传达什么意思。在一场实验中,参与者无法通过观察照片来判断,照片上的人究竟是痛苦的,还是正在体验性快感。在另一场实验中,当人们观看由同一个
克莉丝汀·奥尔蒂斯心目中的大学“没有讲座和教室,不分院系和专业”。学生们共同研讨难题,拥有足够开放的研究空间。如果他们遇到了困难,就在网上寻求思路,而不是一味地请教老师。她对未来大学的憧憬,与传统模式下的大学教育不尽相同。但是,她的愿望正在逐步变为现实:她是一位材料学家,在麻省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当了6年的院长,今年7月,她终于要着手创建一所新型实践大学了。这所大学将于5年后开始招生。她的新型实践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