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权利、意愿和选择,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课堂上允许学生插话插嘴,质疑问难,并有意识地鼓励学生敢于猜测、敢于求异、敢于创新。
【关键词】透析;小学语文;创新教育;能力
【Abstract】Language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s,teachers must respect students of personality,rights,wishes and choices,love and the curiosity of students,thirst for knowledge.Chipped in the classroom allows students to interrupt,Zhiyiwennan,and dare to consciously encourage students to guess,dare requesting different,dare to innovate.
【Key words】Dialysis; primary language; innovative education; capacity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1)06-0071-02
小学语文教学是学生创新教育的重要阵地,我们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这一阵地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培养有创新意识的人才,教师首先必须有创新意识,敢于向传统的教学方法挑战。教学要有创新,教法要有创新,教学手段要有创新。小学语文教育只有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上有所突破,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教育。在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品质、知识结构、认知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目标的制定、方法的选择、过程的安排、氛围的创设。
新课程标准突出“以人为本”的价值观,着眼于“开放创新”,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们语文老师的任务就是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语文的主角,并且帮助他们进入学习语文的角色中。下面我就谈谈我在语文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起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努力将自己的心理调适到符合儿童特点,符合教学内容需要的状态,将激情和微笑、趣味和爱心带进课堂,这样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减少学生因学习紧张引起的心理压力,而且还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到知识,激发了学习兴趣。学生敢于说话,敢于争辩,无所顾忌,往往迸发出智慧的火花,透露出创造的萌芽。
教师与学生平等、和谐的相处,感情上会更融洽,心里上会更沟通,气氛会更宽松,也就会更愉快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师生共同思考研究的合作中,学生主动地探求知识,获得知识,运用知识,让学生创造性地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将进一步得到培养。
二、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培养创新能力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活动。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例如《穷人》一课,最后一段写桑娜怀着不安的心情,把西蒙死去的消息告诉丈夫,试探丈夫的态度。渔夫表示要把孩子抱回来抚养,并催桑娜快去。这时,桑娜拉开帐子。西蒙的两个孩子怎样?善良的渔夫怎样做?以后又是怎样?这些作者都没有写,故意留下想像的空间。我利用这一能够创造想像的因素,引导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合理想像“拉开帐子以后”的情景和“孩子在桑娜家生活”的情景。学生各抒已见,纷纷说出了自己设想,既丰富了想象力,又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帮助他人的美好品质。
三、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促进创新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中,通过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题,教师可以清清楚楚地知道学生有哪些地方不明白,难点在什么地方,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减少无效劳动。对于学生来说,则能够起到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促进主动探索,激活创新思维的作用。 如我在教学《草船借箭》一文时,有个学生质疑说:“诸葛亮草船借箭的计划并非天衣无缝。”全班不少同学一哄而笑,而这时我用信任的目光鼓励他,在我的鼓励下,那位学生自信地说:“如果用‘火攻’,也就是用带火的箭射向诸葛亮的草船,诸葛亮的计划就会落空了。”我立即带头鼓掌,称他是个能改变历史的伟大人物,同学们立即向他投去赞赏的目光……如果我不问青红皂白当头一棒,这闪烁着智慧光芒的创见就会被“砸”灭了。
再如:在《赤壁之战》教学过程中,谈到曹操用“铁索连船”这一决策的利弊时,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弊大于利”,无形在感到“曹操很笨”。这时候站起了几个学生,大胆地提出质疑,认为曹操是个有雄才大略的军事家,原先的分析太片面,提出了“利大于弊”的观点。由此,一场小型的课堂辩论展开了。反方的理由主要有三:(1)铁索连船是根据曹军的实际情况作出的决策,不连船,曹军会晕船,永远过不了长江;(2)冬天东南风罕见,火攻机会很小;(3)铁索连船可以增加曹军战斗力。经过一番面红耳赤的争辩后,大家终于达成一个“新”的共识:铁索连船有利也有弊,是利大还是弊大,关键在于曹操能否小心谨慎,注意方向,扬长避短。显然,在语文教学中注重求异思维训练,能促使学生跳出通常定式的思维圈子,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达到培养创新思维的目的。
四、联系实际,培养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即“培养学生再次发现知识的探索精神,培养重新组合知识的综合能力,准备首创前所未有事物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教师在教学中,积极鼓励学生通过动口、动手、动脑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实践过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重要意义。学习“完璧归赵”时,我让学生把这个故事改编为课本剧来演,由学生自由结合组成剧组,并安排好编剧、导演、演员、剧务等,做到人人参与。表演时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秦宫献壁“这段戏,小演员演得十分逼真,面对秦王绝口不提换城之事,饰蔺相如的学生,手捧玉壁,理直气壮斥责秦王,他的语言、动作将蔺相如的随机应变、勇敢机智、不畏强暴充分表现了出来;而饰演秦王的学生的表演,也生动地再现了秦王理屈词穷、无可奈何地放回蔺相如的尴尬丑态。这一形式,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现实的训练中,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改善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实现认识能力的飞跃和突破,让他们的创新思维更符合现实。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后,我以《我与小女孩比童年》为题,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童年进行“说话”训练。经过这样联系现实的训练,唤起了学生丰富的想象,改善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实现认识能力的飞跃和突破。
五、及时评价,鼓励学生创新
学生需要体验成就感,满足他们的表现欲。他们总希望自己的知识技能得到表现,得到认可。为了及时鼓励学生的积极性,我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活动做出评价,相互鉴赏活动成果。在这过程中,我特别重视对学生富有创新的作品给予热情的肯定、评价;对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要加以保护;对学生点点滴滴的创新都要给予重视。教师肯定的评价,对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创新信心,有着不可估量的力量。在赞扬声中使学生不仅得到极大的喜悦与满足,还能无形地鼓励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下一次的创新活动中。如此良性循环,学生的创新精神定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权利、意愿和选择,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课堂上允许学生插话插嘴,质疑问难,并有意识地鼓励学生敢于猜测、敢于求异、敢于创新。教师用激励性的评价帮助学生相信自我,充满自信。让学生如沐春风,敢想敢问,敢讲敢做。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能充满生命的活力,学生的创新意识才会逐步得到发展,学生的个性才能充分展现,学生的创造、创新火花才能迸发、闪烁。
【关键词】透析;小学语文;创新教育;能力
【Abstract】Language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s,teachers must respect students of personality,rights,wishes and choices,love and the curiosity of students,thirst for knowledge.Chipped in the classroom allows students to interrupt,Zhiyiwennan,and dare to consciously encourage students to guess,dare requesting different,dare to innovate.
【Key words】Dialysis; primary language; innovative education; capacity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1)06-0071-02
小学语文教学是学生创新教育的重要阵地,我们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这一阵地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培养有创新意识的人才,教师首先必须有创新意识,敢于向传统的教学方法挑战。教学要有创新,教法要有创新,教学手段要有创新。小学语文教育只有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上有所突破,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教育。在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品质、知识结构、认知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目标的制定、方法的选择、过程的安排、氛围的创设。
新课程标准突出“以人为本”的价值观,着眼于“开放创新”,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们语文老师的任务就是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语文的主角,并且帮助他们进入学习语文的角色中。下面我就谈谈我在语文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起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努力将自己的心理调适到符合儿童特点,符合教学内容需要的状态,将激情和微笑、趣味和爱心带进课堂,这样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减少学生因学习紧张引起的心理压力,而且还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到知识,激发了学习兴趣。学生敢于说话,敢于争辩,无所顾忌,往往迸发出智慧的火花,透露出创造的萌芽。
教师与学生平等、和谐的相处,感情上会更融洽,心里上会更沟通,气氛会更宽松,也就会更愉快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师生共同思考研究的合作中,学生主动地探求知识,获得知识,运用知识,让学生创造性地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将进一步得到培养。
二、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培养创新能力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活动。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例如《穷人》一课,最后一段写桑娜怀着不安的心情,把西蒙死去的消息告诉丈夫,试探丈夫的态度。渔夫表示要把孩子抱回来抚养,并催桑娜快去。这时,桑娜拉开帐子。西蒙的两个孩子怎样?善良的渔夫怎样做?以后又是怎样?这些作者都没有写,故意留下想像的空间。我利用这一能够创造想像的因素,引导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合理想像“拉开帐子以后”的情景和“孩子在桑娜家生活”的情景。学生各抒已见,纷纷说出了自己设想,既丰富了想象力,又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帮助他人的美好品质。
三、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促进创新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中,通过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题,教师可以清清楚楚地知道学生有哪些地方不明白,难点在什么地方,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减少无效劳动。对于学生来说,则能够起到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促进主动探索,激活创新思维的作用。 如我在教学《草船借箭》一文时,有个学生质疑说:“诸葛亮草船借箭的计划并非天衣无缝。”全班不少同学一哄而笑,而这时我用信任的目光鼓励他,在我的鼓励下,那位学生自信地说:“如果用‘火攻’,也就是用带火的箭射向诸葛亮的草船,诸葛亮的计划就会落空了。”我立即带头鼓掌,称他是个能改变历史的伟大人物,同学们立即向他投去赞赏的目光……如果我不问青红皂白当头一棒,这闪烁着智慧光芒的创见就会被“砸”灭了。
再如:在《赤壁之战》教学过程中,谈到曹操用“铁索连船”这一决策的利弊时,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弊大于利”,无形在感到“曹操很笨”。这时候站起了几个学生,大胆地提出质疑,认为曹操是个有雄才大略的军事家,原先的分析太片面,提出了“利大于弊”的观点。由此,一场小型的课堂辩论展开了。反方的理由主要有三:(1)铁索连船是根据曹军的实际情况作出的决策,不连船,曹军会晕船,永远过不了长江;(2)冬天东南风罕见,火攻机会很小;(3)铁索连船可以增加曹军战斗力。经过一番面红耳赤的争辩后,大家终于达成一个“新”的共识:铁索连船有利也有弊,是利大还是弊大,关键在于曹操能否小心谨慎,注意方向,扬长避短。显然,在语文教学中注重求异思维训练,能促使学生跳出通常定式的思维圈子,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达到培养创新思维的目的。
四、联系实际,培养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即“培养学生再次发现知识的探索精神,培养重新组合知识的综合能力,准备首创前所未有事物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教师在教学中,积极鼓励学生通过动口、动手、动脑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实践过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重要意义。学习“完璧归赵”时,我让学生把这个故事改编为课本剧来演,由学生自由结合组成剧组,并安排好编剧、导演、演员、剧务等,做到人人参与。表演时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秦宫献壁“这段戏,小演员演得十分逼真,面对秦王绝口不提换城之事,饰蔺相如的学生,手捧玉壁,理直气壮斥责秦王,他的语言、动作将蔺相如的随机应变、勇敢机智、不畏强暴充分表现了出来;而饰演秦王的学生的表演,也生动地再现了秦王理屈词穷、无可奈何地放回蔺相如的尴尬丑态。这一形式,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现实的训练中,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改善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实现认识能力的飞跃和突破,让他们的创新思维更符合现实。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后,我以《我与小女孩比童年》为题,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童年进行“说话”训练。经过这样联系现实的训练,唤起了学生丰富的想象,改善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实现认识能力的飞跃和突破。
五、及时评价,鼓励学生创新
学生需要体验成就感,满足他们的表现欲。他们总希望自己的知识技能得到表现,得到认可。为了及时鼓励学生的积极性,我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活动做出评价,相互鉴赏活动成果。在这过程中,我特别重视对学生富有创新的作品给予热情的肯定、评价;对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要加以保护;对学生点点滴滴的创新都要给予重视。教师肯定的评价,对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创新信心,有着不可估量的力量。在赞扬声中使学生不仅得到极大的喜悦与满足,还能无形地鼓励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下一次的创新活动中。如此良性循环,学生的创新精神定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权利、意愿和选择,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课堂上允许学生插话插嘴,质疑问难,并有意识地鼓励学生敢于猜测、敢于求异、敢于创新。教师用激励性的评价帮助学生相信自我,充满自信。让学生如沐春风,敢想敢问,敢讲敢做。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能充满生命的活力,学生的创新意识才会逐步得到发展,学生的个性才能充分展现,学生的创造、创新火花才能迸发、闪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