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理念被提出与落实,高考亦在革新。新高考背景下,学业质量标准作为依据和参考,应当被高中阶段的学科教学所重视。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本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表现水平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表现的总体刻画。其明确了学生完成本学科学习任务后,学科核心素养应该达到的水平。因此,核心素养应当作为学科教学所围绕的核心。基于此,本文便结合高中语文教学,对新高考背景下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做了探讨,主要包括教学场所向大自然转移、教学内容向生活拓展、教学方式创新三方面。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语文;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18-0106-02
新高考背景下的教学质量是以学科核心素养的实现程度为主要衡量依据的,因此,学科核心素养应当作为教学的大目标与核心宗旨。落实至语文教学,则是向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理解与传承此四维素养靠拢。基于素质教育与新高考的灵活、开放特征,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尝试建构新的高中语文教学模式。
一、教学场所向大自然转移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室是专门用来开展教学活动的空间,这里的氛围安静又严肃,能够使学生定心、定性。但是,封闭的教室有时会限制学生的思维与情感,尤其对于语文这种描摹自然、世界与生活的学科而言,会使学生的感知力和感悟力降低,不利于学生语言、思维、审美与文化等核心素养的培育。因此,根据素质教育理念与核心素养的要求,教师可将教学空间适时转移至广阔的自然天地中,这与语文学科的性质及学生需求相契合[1]。
如著名诗人徐志摩在当教师时,他的课堂便不局限在小小的教室里。1930年春天,学生征得徐志摩的同意,逢他上课时,就把课堂改在光华大学校园内的一座古墓前,墓前刚好有棵古槐树。上课时,徐志摩身靠古槐,学生则分坐于树荫下两旁的石条上。头顶是满天的绿叶,小鸟儿在鸣唱。试问,这样的教学环境,如何能不让学生心生几分浪漫的诗意呢?而在这种环境中通过文本陶冶学生的情操自然是水到渠成。笔者借鉴这种方法,在《再别康桥》一诗的教学中,引领学生走出教室,来到校园的一潭湖水旁,让学生围绕笔者站立或者坐在石凳上。先给学生讲了徐志摩的生平,然后朗诵与解析此诗。当笔者讲到“西天的云彩”“河畔的金柳”“波光里的艳影”“软泥上的青荇”“榆荫下的一潭”等意象及由此建构的意境时,在广阔的自然天地中,学生对此便能够有更为生动的想象与鲜明的感知。这样能升华其语文性灵,提升其语言、审美、思维等语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向生活拓展
除却教学空间,教学内容则切切实实对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在传统应试思想的影响下,教师和学生的视野普遍局限于教材,而不知“教材只是个例子”,限制了眼界、思维,相应的,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也就难以得到提升。反之,若突破教材,将教学内容向更广阔的文学海洋、生活世界扩展,这个缺陷便能得到真正的弥补,同时也将丰富语文课程内容,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2]。
如在教学《祝福》一文时,笔者并未将教学视野局限在这篇文章,而是围绕着“反封建”的主题,介绍中国20世纪20年代的社会状况,引入了鲁迅其余以反封建思想为主题的文学作品,如《孔乙己》《阿Q正传》等来让学生了解历史环境、社会思潮、作品内涵,从而使其初步获得思维水平与文学素养上的进步。此外,笔者还从文学创作的角度,联系鲁迅的思想,引出知识分子应当具备能够跃居时代之上、以旁观视角看待时代特征的能力,应当肩负反映时代、促进时代进步的责任。并联系当今时代,提出问题“你认为当今时代的特征是什么,若你是一名作家,你会在创作中着重反映哪类问题?”。如此,结合对《祝福》的相关文学知识的解析,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将得到
提升。
三、教学方式的创新
除教学空间与教学内容外,在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中,还应重点考虑的因素之一便是教学方式。在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模式下,教学方式大多囿于单纯的“老师讲,学生听”。这种方式无法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亦无益于其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因此,应当大胆创新教学方式[3]。
如在教学《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时,除运用语言对其进行分析,笔者组织学生进行了角色扮演和情景演绎,以使其对文本、人物、语言有最大程度的理解,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科核心素养。此外,笔者还结合文学评论,让学生探究《红楼梦》的相关主题。除革新课内文本阅读的教学方式之外,笔者还会在平常的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辩论赛、演讲、古诗词探讨等活动,在丰富语文课程内容和形式、吸引学生兴趣的同时,促进其口语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文化素养的提升,全面升华其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总之,新高考背景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高中阶段学科教学的目标与旨归。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将培育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置于优先位置。具体的培育思路可遵循教学空间、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逻辑,并在每一个逻辑节点贯彻素质教育理念灵活、开放的原则。教师要尽可能地拓宽语文教育眼界,契合语文呈现自然、世界与生命本质的特点,最大限度地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黄朝辉.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養的培养策略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52).
[2]刘丽芳.新高考与语文核心素养建构[J].中学语文教学
参考,2018(3).
[3]张海碧.浅谈新高考改革中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9(44).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语文;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18-0106-02
新高考背景下的教学质量是以学科核心素养的实现程度为主要衡量依据的,因此,学科核心素养应当作为教学的大目标与核心宗旨。落实至语文教学,则是向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理解与传承此四维素养靠拢。基于素质教育与新高考的灵活、开放特征,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尝试建构新的高中语文教学模式。
一、教学场所向大自然转移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室是专门用来开展教学活动的空间,这里的氛围安静又严肃,能够使学生定心、定性。但是,封闭的教室有时会限制学生的思维与情感,尤其对于语文这种描摹自然、世界与生活的学科而言,会使学生的感知力和感悟力降低,不利于学生语言、思维、审美与文化等核心素养的培育。因此,根据素质教育理念与核心素养的要求,教师可将教学空间适时转移至广阔的自然天地中,这与语文学科的性质及学生需求相契合[1]。
如著名诗人徐志摩在当教师时,他的课堂便不局限在小小的教室里。1930年春天,学生征得徐志摩的同意,逢他上课时,就把课堂改在光华大学校园内的一座古墓前,墓前刚好有棵古槐树。上课时,徐志摩身靠古槐,学生则分坐于树荫下两旁的石条上。头顶是满天的绿叶,小鸟儿在鸣唱。试问,这样的教学环境,如何能不让学生心生几分浪漫的诗意呢?而在这种环境中通过文本陶冶学生的情操自然是水到渠成。笔者借鉴这种方法,在《再别康桥》一诗的教学中,引领学生走出教室,来到校园的一潭湖水旁,让学生围绕笔者站立或者坐在石凳上。先给学生讲了徐志摩的生平,然后朗诵与解析此诗。当笔者讲到“西天的云彩”“河畔的金柳”“波光里的艳影”“软泥上的青荇”“榆荫下的一潭”等意象及由此建构的意境时,在广阔的自然天地中,学生对此便能够有更为生动的想象与鲜明的感知。这样能升华其语文性灵,提升其语言、审美、思维等语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向生活拓展
除却教学空间,教学内容则切切实实对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在传统应试思想的影响下,教师和学生的视野普遍局限于教材,而不知“教材只是个例子”,限制了眼界、思维,相应的,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也就难以得到提升。反之,若突破教材,将教学内容向更广阔的文学海洋、生活世界扩展,这个缺陷便能得到真正的弥补,同时也将丰富语文课程内容,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2]。
如在教学《祝福》一文时,笔者并未将教学视野局限在这篇文章,而是围绕着“反封建”的主题,介绍中国20世纪20年代的社会状况,引入了鲁迅其余以反封建思想为主题的文学作品,如《孔乙己》《阿Q正传》等来让学生了解历史环境、社会思潮、作品内涵,从而使其初步获得思维水平与文学素养上的进步。此外,笔者还从文学创作的角度,联系鲁迅的思想,引出知识分子应当具备能够跃居时代之上、以旁观视角看待时代特征的能力,应当肩负反映时代、促进时代进步的责任。并联系当今时代,提出问题“你认为当今时代的特征是什么,若你是一名作家,你会在创作中着重反映哪类问题?”。如此,结合对《祝福》的相关文学知识的解析,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将得到
提升。
三、教学方式的创新
除教学空间与教学内容外,在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中,还应重点考虑的因素之一便是教学方式。在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模式下,教学方式大多囿于单纯的“老师讲,学生听”。这种方式无法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亦无益于其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因此,应当大胆创新教学方式[3]。
如在教学《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时,除运用语言对其进行分析,笔者组织学生进行了角色扮演和情景演绎,以使其对文本、人物、语言有最大程度的理解,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科核心素养。此外,笔者还结合文学评论,让学生探究《红楼梦》的相关主题。除革新课内文本阅读的教学方式之外,笔者还会在平常的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辩论赛、演讲、古诗词探讨等活动,在丰富语文课程内容和形式、吸引学生兴趣的同时,促进其口语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文化素养的提升,全面升华其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总之,新高考背景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高中阶段学科教学的目标与旨归。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将培育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置于优先位置。具体的培育思路可遵循教学空间、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逻辑,并在每一个逻辑节点贯彻素质教育理念灵活、开放的原则。教师要尽可能地拓宽语文教育眼界,契合语文呈现自然、世界与生命本质的特点,最大限度地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黄朝辉.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養的培养策略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52).
[2]刘丽芳.新高考与语文核心素养建构[J].中学语文教学
参考,2018(3).
[3]张海碧.浅谈新高考改革中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