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校园作为城市组成部分,合理规划校园绿化,发掘学校环境美化育人能力,推动环境育人,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本文以都市中心区域校园面积不大、学生多的小校园环境绿化建设为依托,围绕着绿色集约化学校绿化设计营造良好环境促进育人能力,探索绿色校园设计与建设在教育教学中承载的育人功效。
关键词:环境育人 校园绿化 环境建设
对教育的重视促使人们对校园环境也有了更高的需求,中小学校园环境设计与建设成为关注的焦点。优质校园环境应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以环境育人为出发点,确立学校环境发展方向,构建校园环境建设方向,营造一个集优美、雅致、舒适和欢乐的环境,让学生乐享童年时光,健康快乐地成长。
1 环境育人的价值
对校园优质环境的需求,使得中小学绿化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当前我校绿化秉持怡情、舒心、护目宗旨的基础上,又融入"环境育人"的理念。对品格、情操的培养,首先依托于知识传授,同时依赖于环境起到的育人作用。传统私塾、书院注重校园环境的构成,既能悦学生之雅兴,又能培养学生立修身治国之大志,展示出校园环境在教育人方面的积极作用。
学校里的育人环境是一门潜在的“隐蔽课程”,富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价值,较之于传道授业解惑的课堂,育人环境更加真实自然,更具有亲和力,对于正处于人生塑造重要阶段的青少年来说,也更容易被其所感染。校园中的每一片绿色植物不仅体现了生命的价值,同时也是教育思想的传递,更是生活态度的表达。
2 校园的整体环境建设
我校地处东城区长安街南侧台基厂地区,校园占地面积小,学生较多,如何在现有条件下优化校园绿化环境,是当下亟需尝试探索的。首先,明确优化校园环境的原则和方法,通过对环境的优化改造,使学校资源利用最大化;其次,从校园内部环境着手,先分片式循序渐进的进行优化改造;最后,优化改造不合理环境,营造适应教书育人的校园氛围。
2.1 充分利用有限空间进行绿化
学校非常重视绿化建设,多次请专业人员来校指导,对校园绿化建设进行合理地布局与实施。绿化空间有限,是我校面临的问题,我校室外部分大部分为塑胶场地,为提高绿化率,合理利用校园的每处角落,校园门口、教学楼后等这些待绿化的地方进行了整翻和移栽,在学校教学楼楼前楼后栽种月季(向阳)、玉簪(背阴),使教学楼前后绿起来,做到立体绿化。
为了最大限度的增加绿化率,结合校园布局调整,在原来围挡的位置上,换掉渗水砖,改建成宽40厘米的绿化带,栽种竹子,既发挥了围挡的作用,又大面积的增加了学校的绿化,让冬日里的校园也充满了绿色,可谓是一举双得。
2.2 呈现优美的绿化效果
为更好地绿化、美化校园,经过反复商议研究,在有限的校园空间里合理配置植物,营造出有益师生学习、生活的校园绿化景观,推动校园绿化环境建设,在学校的楼前楼后,栽种月季等花草,到了春夏季节,学校内变成花的海洋。同时,对已有树木进行了修剪,精心养护,清除影响校园环境绿化的枯枝败叶,力争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香,冬有绿”。
3 环境绿化融入教育教学
在整个绿化美化工作中,充分利用现有地形、地貌和学校发展等要求的实际,走一条有利于教育教学工作,陶冶师生情怀,节约资金的道路,真正营造出紧凑、活泼、美丽的环境,集教育、游憩于一体的活动空间,做到班班有绿化、层层有绿化,在每楼层的窗台、楼道摆放绿植,最大效能的提升绿植率。
4 环境育人融入德育工作
1.开展“自主自发,创建绿色校园”主题班会,引导文明绿色和谐生活理念。在德育处的精心筹备下,利用主题班会,讨论在如何从自身出发创建绿色校园,同时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如何落实到实际的行动中?以班为单位将班会讨论后建议形成文字资料,有班委报送德育处。
2.开展如何建设“绿色校园”征集活动,营造“绿色校园”氛围。利用全体会时间,向全体教职工如何建设“绿色校园”征求意见和建议,由德育处整理成文字资料,报行政会进行会商;利用主题班会时间,让学生就创建绿色校园整体策划建言献策,围绕学生视角,各班汇总合理、优化建设“绿色校园”的建议、建言,各班形成文字资料,报送德育处。
3.开展“创建绿色校园,我在行动”国旗下讲话,增强文明意识、环保意识。紧密围绕着“创建绿色校园,我在行动”为主题的演讲,营造创建绿色文明学校活动营造良好的氛围,推动创建绿色校园活动稳步向前发展。
4.行政领导、学生代表和教师代表组成创建绿色校园验收小组,进行评估验收,总结经验,对表现突出的班级授予“绿色创优班级”称号,增强班级之间的交流与研讨,先进学生授予“绿色文明学生”称号,引导更多学生欣赏绿色,创造绿色,享受绿色。
5 结语
提升校园绿化,建立绿色校园建设长效机制,使校园环境更优美,发挥环境育人的积极效用,发挥环境培养人、熏陶人、造就人、改造人的功能,使师生领悟绿色和谐的文化内涵。优美的育人环境,应立足学校实际,突出学校特色,契合师生健康的审美情趣,着眼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習惯,合理高效塑造学生高雅的情操与追求,使师生在良好的环境中愉快的学习和工作,使学校环境朝着富有人文色彩的绿化、美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钱建国.环境育人[J].江苏教育,2020,(15):6.
[2] 钮佳栋.校园环境“浸润”教育进行时[J].基础教育研究,2019,(06):14-15.
关键词:环境育人 校园绿化 环境建设
对教育的重视促使人们对校园环境也有了更高的需求,中小学校园环境设计与建设成为关注的焦点。优质校园环境应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以环境育人为出发点,确立学校环境发展方向,构建校园环境建设方向,营造一个集优美、雅致、舒适和欢乐的环境,让学生乐享童年时光,健康快乐地成长。
1 环境育人的价值
对校园优质环境的需求,使得中小学绿化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当前我校绿化秉持怡情、舒心、护目宗旨的基础上,又融入"环境育人"的理念。对品格、情操的培养,首先依托于知识传授,同时依赖于环境起到的育人作用。传统私塾、书院注重校园环境的构成,既能悦学生之雅兴,又能培养学生立修身治国之大志,展示出校园环境在教育人方面的积极作用。
学校里的育人环境是一门潜在的“隐蔽课程”,富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价值,较之于传道授业解惑的课堂,育人环境更加真实自然,更具有亲和力,对于正处于人生塑造重要阶段的青少年来说,也更容易被其所感染。校园中的每一片绿色植物不仅体现了生命的价值,同时也是教育思想的传递,更是生活态度的表达。
2 校园的整体环境建设
我校地处东城区长安街南侧台基厂地区,校园占地面积小,学生较多,如何在现有条件下优化校园绿化环境,是当下亟需尝试探索的。首先,明确优化校园环境的原则和方法,通过对环境的优化改造,使学校资源利用最大化;其次,从校园内部环境着手,先分片式循序渐进的进行优化改造;最后,优化改造不合理环境,营造适应教书育人的校园氛围。
2.1 充分利用有限空间进行绿化
学校非常重视绿化建设,多次请专业人员来校指导,对校园绿化建设进行合理地布局与实施。绿化空间有限,是我校面临的问题,我校室外部分大部分为塑胶场地,为提高绿化率,合理利用校园的每处角落,校园门口、教学楼后等这些待绿化的地方进行了整翻和移栽,在学校教学楼楼前楼后栽种月季(向阳)、玉簪(背阴),使教学楼前后绿起来,做到立体绿化。
为了最大限度的增加绿化率,结合校园布局调整,在原来围挡的位置上,换掉渗水砖,改建成宽40厘米的绿化带,栽种竹子,既发挥了围挡的作用,又大面积的增加了学校的绿化,让冬日里的校园也充满了绿色,可谓是一举双得。
2.2 呈现优美的绿化效果
为更好地绿化、美化校园,经过反复商议研究,在有限的校园空间里合理配置植物,营造出有益师生学习、生活的校园绿化景观,推动校园绿化环境建设,在学校的楼前楼后,栽种月季等花草,到了春夏季节,学校内变成花的海洋。同时,对已有树木进行了修剪,精心养护,清除影响校园环境绿化的枯枝败叶,力争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香,冬有绿”。
3 环境绿化融入教育教学
在整个绿化美化工作中,充分利用现有地形、地貌和学校发展等要求的实际,走一条有利于教育教学工作,陶冶师生情怀,节约资金的道路,真正营造出紧凑、活泼、美丽的环境,集教育、游憩于一体的活动空间,做到班班有绿化、层层有绿化,在每楼层的窗台、楼道摆放绿植,最大效能的提升绿植率。
4 环境育人融入德育工作
1.开展“自主自发,创建绿色校园”主题班会,引导文明绿色和谐生活理念。在德育处的精心筹备下,利用主题班会,讨论在如何从自身出发创建绿色校园,同时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如何落实到实际的行动中?以班为单位将班会讨论后建议形成文字资料,有班委报送德育处。
2.开展如何建设“绿色校园”征集活动,营造“绿色校园”氛围。利用全体会时间,向全体教职工如何建设“绿色校园”征求意见和建议,由德育处整理成文字资料,报行政会进行会商;利用主题班会时间,让学生就创建绿色校园整体策划建言献策,围绕学生视角,各班汇总合理、优化建设“绿色校园”的建议、建言,各班形成文字资料,报送德育处。
3.开展“创建绿色校园,我在行动”国旗下讲话,增强文明意识、环保意识。紧密围绕着“创建绿色校园,我在行动”为主题的演讲,营造创建绿色文明学校活动营造良好的氛围,推动创建绿色校园活动稳步向前发展。
4.行政领导、学生代表和教师代表组成创建绿色校园验收小组,进行评估验收,总结经验,对表现突出的班级授予“绿色创优班级”称号,增强班级之间的交流与研讨,先进学生授予“绿色文明学生”称号,引导更多学生欣赏绿色,创造绿色,享受绿色。
5 结语
提升校园绿化,建立绿色校园建设长效机制,使校园环境更优美,发挥环境育人的积极效用,发挥环境培养人、熏陶人、造就人、改造人的功能,使师生领悟绿色和谐的文化内涵。优美的育人环境,应立足学校实际,突出学校特色,契合师生健康的审美情趣,着眼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習惯,合理高效塑造学生高雅的情操与追求,使师生在良好的环境中愉快的学习和工作,使学校环境朝着富有人文色彩的绿化、美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钱建国.环境育人[J].江苏教育,2020,(15):6.
[2] 钮佳栋.校园环境“浸润”教育进行时[J].基础教育研究,2019,(06):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