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生活教育”、“创造教育”与职教语文教学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aitong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陶行知“生活教育”、“创造教育”理念内涵
  在新旧教育理念更迭、国内外先进教育理论不断涌现的今天,陶行知的教育教学理念始终保持“源头活水”的状态,在新的时期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各级各类学校、各个学科提供理论引领与实践指导。而在陶行知诸多教育理念中,又以“生活教育”、“创造教育”最为著名。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最根本的教育思想,其本意是从教育这种社会现象所具有的作用和范围来阐述的。而“创造教育”则可以看作是“生活教育”理念最强有力的分支。陶行知认为创造教育就是要采取启发的、自动的、手脑并用的、教学做合一的方法,以取代主观的、填鸭的、被动的教学方法。他不否认书本知识,他认为书虽也是求知之一种工具,但生活中随处是工具,都是教育。只有以生活为内容的教育,才是创造的教育,才能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聪明才智。而且强调教学做合一,指出创造的“教育非但要教,并且要学要做”,“做的最高境界就是创造”。
  二、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现状及落实“生活教育”、“创造教育”的意义
  众所周知,职业教育不同于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其培养目标是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其办学宗旨也是突出人才的实用型特点,为人才进入用人单位打下坚实基础。但是,职业教育是兼具有职业性与教育性两种特点的教育,职业教育应落脚在职业性,但更应回归在教育性。
  而面对日益增长的就业压力,许多职业学校只顾眼前利益,过分强调职业技能素质的培养,而忽略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其做法是把学生在校学习的大量时间运用在专业技能课程的学习上,而对提高人文素养的学科如语文课则采取边缘教化的态度,形成了一种自上而下的学校、学生都不重视的态度,使得现在大部分职业学校的语文课堂,“语文味”完全丧失,教学效果差。
  三、“生活教育”、“创造教育”在职教语文中的实施策略
  陶行知强调教学做合一,指出“教育非但要教,而且要学要做”,凡是“行动的教育”都是“创造教育”。
  所以,在职教语文课堂中,我们应该废弃以教师为主的灌输式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采用以学生为主的发展式教学方法,注意学生的个性特点,采用启发、情景教学等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一)充分关注课堂本身,不断提高学生参与程度
  传统的职教语文课堂,学生的参与程度是十分低的,加上部分学生学习习惯较差,学生在课堂上往往会出现只记笔记不思考,或只对老师在讲课外知识时进行听讲的情况,这显然违背陶行知“生活教育”的原则的,要想学生加入进课堂并成为课堂的主导,教师应充分发挥作用,在课堂的每一个环节下足功夫。
  要想学生真正参与进来,对于课文的预习十分重要,笔者将预习作为常态确定了下来,学生通过书面作业的形式呈现出预习的成果,预习题目包括教师定题与学生选题两个方面,教师定题为教师精心选择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预习题,一方面帮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另一个方面,也便于教师检验预习成果;而学生选题则由学生自主进行,任意谈谈对文章的见解,可以是宏观的,也可以是细致到某个段落或某个句子。在学生完成好预习作业后,笔者会认真批改并进行反馈。而其实陶行知先生早在多年前就已经开始了这样的教学模式:在晓庄师范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帮助学生定计划、选题目、列参考书、作自学笔记,教师检查作业成绩,解答疑难。
  除了在预习上动脑筋外,课堂教学本身更是实现“生活教育”、“创造教育”的主阵地。职教学生感性思维较强,容易受到情境的感染,并且不容易受到常规应试教育之囿,因此在教学时,笔者常采用情境教学法,在学习内容与学生体验间建立联系,使新学内容能较快地纳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达到真正理解。再现课文内容,使学生如临其境,激起了学习的乐趣。
  (二)充分挖掘课堂外延,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语文的影响不仅仅只在课堂短短的40分钟,而应该不断挖掘课堂的外延,生活中任意之处都可以是我们学习语文的场所。笔者结合本校实际,在上课前引入“课前三分钟”的活动,要求学生在课前准备好三分钟左右的美文节选、童话故事、哲理励志故事进行分享;而到了高年级,则进行三分演讲活动,在三分钟分享或演讲结束后,教师进行点评,同学进行打分,学期结束后也作为一项成绩计入总分。这样的活动开展后,发现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兴趣明显增强了,对于这三分钟的准备不亚于考试,学生也在这样的活动中提高了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心理素质,同时更提升了学生对于材料的选择与加工能力,这也是创造性学习与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一种有效途径。正如陶行知所说,语文并不是活在冷冰冰的课文里,生活即语文。
  除课前三分钟,更应在全校营造对于语文学习的热烈氛围,可通过一些常态的活动来进行不断推进。笔者学校就在不同的年级开展一些不同的语文活动。在低年级开展“文学常识知识竞赛”的活动,将初中所必须掌握的文学常识进行和梳理与整合,通过竞赛的形式推动学生对于文学常识的学习热情。而在中高年级,则举行“经典诗文诵读大赛”、“三话比赛”、“儿童故事讲述大赛”、“美文展示”等活动,另外邀请骨干语文老师进行专题讲座等。既结合学校特色,又通过这样多种形式的活动,不断提高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热情。
  (三)创新转变评价模式,实现多元化评价标准
  陶行知在《创造宣言》中说过,“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而如何创造出这样的人,其评价标准必须是多元化的,一张试卷定乾坤实在不可取,考试固然重要,但试卷的命题要改革,不能唯书本知识,试题要联系生活实际,更应该对学生的能力进行重点考察。
  同时,更要建立激励自觉和发展的评价机制:重过程、重发展。笔者对于学生的考察就采取了“一个成绩,多项组成”的模式。期末的总评成绩中既包括期中、期末的卷面成绩,更包括上文提到的预习作业、课前三分钟活动、课堂表现以及参与学校重大语文活动的表现等,这样丰富的组成,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多方面的成就和问题,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信心和热情,以取得积极的、有活力的效果。
  在陶行知“生活教育”、“创造教育”理念的引领下,通过提高学生学习参与度,扩大语文学习外延,转变创新评价模式等方法,职教的语文课堂应重新焕发生机,她应是具有大语文观、充满“语文味”的。陶行知的教育理念是一股清泉,更是一泓源头活水,在新时期的语文教学中,我们期待学生爱语文,懂语文,更会用语文,并将这种可持续性一直迁移,不断提升!
  (作者简介: 潘伟斌(1985.7-),男,文学硕士,讲师,苏州高等幼儿师范学校,研究方向:语文教学、对外汉语教学。)
其他文献
许多年了,总想要回到那个地方去看一看,一遍一遍地想,可是,一直沒有机缘,又没有单独成行的勇气。有时在梦里回去了,见到熟悉的街道、熟悉的脸,醒来,枕上总是湿的,心里怀着深深的怅惘。  重阳节后的某个日子,项班长忽然打电话给我,提议来一场怀旧之旅,“五矿、六矿,都去看看。”  便再也按捺不住。  我对自己说,既然思之切,又何必总是遥遥望着?  相聚的那天是个好天,有阳光,有风,天上飘着秋天的云,特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