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僧冠峰的吸引
看到僧冠峰之名时,我已快走到僧冠峰景区的门口了。涵洞、仿古建大门、拱门上方按现代书写方式刻下的额题“僧冠峰”、僧冠峰景区简介牌……
我不能不动心,僧冠峰的名字是陌生的,但这名字上是含着观察力想象力的,而且是乾隆皇帝的观察力、想象力。简介中说:景区内主峰顶端是圆形,上小下大,状似僧帽,故乾隆皇帝在清乾隆三十九年(1744年)赐名“僧冠峰”。
景区因僧冠峰而得名,峰是承德十大名山之一,也是承德市的最高点,海拔653.98米。景区就在眼面前儿了,叉不是没时间,又是专程出来玩儿的,不去拜访拜访能对得住自己吗?
遛弯儿似的往里溜达。这是山之上,这山上极为平坦,山地平旷,过涵洞后有大型停车场,还有楼。林立的楼舍前一片红枫林,林景儿、树景儿、楼景儿催生出心态上的狂喜与热望。红顶楼傍着大白楼,错落成群。
景区大门寒酸了点,简简单单的,售票和收票都一勺烩了。公路通进去,门内沿路架着葡萄架,形成葡萄架的长廊,夏天成景,这深秋天气,差不多只看架子了,若不是架上吊着些红藤叶,真的了无趣味。路一长,缺景,走着就觉着累,长路漫漫,怎么走都看不到希望的感觉有点折磨人。终于见山了,像是个山口,植被繁密起来。左手是个小花园,立有刻写着“樱花园”三字的石碑。樱花只在早春有,但山脚的秋叶却闹腾得紧,橘黄、棕褐、赤红地一通铺排,把柏的青苍、杂树的衰绿挤得没着没落的,一任色谱的斑斓。
在园子里看到僧冠峰了,正南方向,距离很近似的,略略被烟岚笼罩,但并不影响它的亲切和平易近人。是因它和园中的绿林紧贴在一起的缘故吧。绿林之绿有浅有深,杂糅着淡黄色,些许绽出点儿棕色,呈长屏状簇拥着它。不过在此处望它,它不像僧帽?不好说它像什么,东边峰际陡直,一条斜线从崖顶斜上去,上部出现曲线,两个凸出的小山包让中部的山梁略呈弯弧状,再向下又一个弯弧,整体是条躬屈着脊背的卧兽状。
这时候,我是猜正南方的这道山这条岭是僧冠山的,没有比它更高的山了。
春季里这里热闹的只有樱花吧?樱花树好多好多的,樱花的狂欢节是樱树樱花的一统天下,而在这秋季,它们不仅是寂寞着,还凄凉哀伤着,树树瘦枝残叶。
僧冠峰风景区有滑道,滑道全长1600米,提升道长500米,下滑道1100米,管状。滑道的提升道站台在入山口。入山口是我的叫法,脚下的平阔大山坪在这里又开始抬升了,公路沿山坡曲拐上去,两侧密林相夹,形成一条杂树浓荫之廊,廊道形成上山之口,纵望口内就像遮天蔽日的行树街,树下有长棚也有房子,滑道站的房子就在树荫廊的左手边,建筑比较简陋。我想滑道是上山的一个途径,直线距离就是500米。而山路是另一条上山的途径,要曲折悠长得多了,至少在1100米以上。初来乍到的游客是不会选择乘滑道車上山的,总要知道这山是怎么回事吧。
有坡度的上山之路比平路要难走得多,但游人已感觉不出累来,一路都是景。光顾着看景了,谁还想着走得累不累!山景即是树景林景。树的品种多,随地势的起伏,景色的变化也大。地势低时,有一片枫林,叶为黄色。黄色本为暖色调,在这里感觉却有点冷,是与绿有点纠缠不清还是阳光之纱较少较薄?白杨树林贴着山脚成卫兵侍立状,撒下满地落叶,撒出凄凉。植被叶色一红,即便在背阴处呈墨色了,也是暖暖的明媚绚丽的感觉。滑道也是一景呢,很有特色的一景。拉着护网的圆环管一管一管地支在架子上,滑道随道铺在管底架子上,嵌在花里胡哨的叶色丛中,斑驳出白的孤傲。滑道并不是都有网,不需护持处就只现白色长轨,曲线优美。忽而裸轨、忽而网轨的滑道,与山林之景交相辉映,十分有趣,生动了山景,还让人有一种期待。这是下山滑道,滑车滑下来就是惊险刺激的场面,观赏惊险不也是一乐吗?还真见有滑下来的,只是滑者胆儿太小,滑车速度是可自我调控的,人家不想玩惊险你着急也没用。 僧冠峰又出现了,在左前方÷看过去还不觉得是僧帽,它斜在山岭上,独凸出来,像个覆钵,衬景变幻出浓丽的色形,阳光让变色树种、乔灌木丛红黄出炽烈。最佳的僧冠峰景在山道大拐弯处出现,山道两侧全是红枫林,秋叶在燃烧,僧冠峰在火树的夹缝中,那才是僧尼的帽子呢!恨有路人恰在我的兴奋点上凑过来聊天,不是问道或打听什么事儿,他虽不是承德人,但在承德的一家企业已工作五六年了,常来僧冠峰的,我在人家对我表现出关心和热情时顾自举相机拍景显然是极不礼貌的,他又不肯离我而去,还要结伴同行,拒绝热情表示厌烦就更不礼貌。干着急没办法,那道景就没能进入我的相机镜头。
观景合上的眺望
登僧冠峰的山道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壮美的山城之景总尾随着你,回望就有惊喜。那道大拐弯处,山城展现的是东北方向,近山如屏,白色的高楼大厦错落其间,远山也若屏,是更高的一层屏。山屏是立体的,峰奇岭异,莽莽苍苍。当时看这景,只觉壮美,颇具承德独有的丹霞地貌特色,在承德转悠过10天之后,对承德山水名胜有了粗浅的了解,再从照片上看那景,油然而生出辨识名胜的乐趣,还有小有收获的兴奋。那远处的大屏之山应是夹墙山吧?有点像卧象,但与去实地所感受到的空间感和形象感有差异,夹墙山是在群山之中的,画面中的这山屏身与背也太平直了些,又独耸岭巅。说不是夹墙山,又没有别的山能与它对上号,若真是夹墙山,它怎会凸于岭上独显出大墙似的高峻?中景山梁上的那座土城堡似的凸峰是蛋糕山应该没有问题的,它的形貌与我从实地和图片资料上看到的没有大的差异。从蛋糕山与夹墙山的方位关系上说,其后独挑出山梁的墙式山屏还真就是夹墙山呢。近仰夹墙山、远眺夹墙山有这么大区别?其中隐藏着什么奥秘?困惑!更让我兴奋的是,由于天气晴朗,由僧冠山山道拐弯处看到的蛋糕山比在蛋糕山近处看到的蛋糕山还要清楚些。还有,天桥山也在那个方向上,只是有点儿模糊。夹墙山右的山岭之形也很象形,是九龙聚顶吗?
沿山路再往上走,回望,棒槌山就开始追着了,在视界中,你无法让棒槌山跳出去,除非你不看。再走一小会儿,上到滑道上站了,面前出现山崖,山崖前的地又是平的,面积不小,坪地长草,如草甸。沿山崖向北走,山崖断处出现的山坪更平阔,更敞亮,能开跑马场了,若在上面建一组摩天大楼你都不会觉得这楼群是在山台上,黄草茂密,浓浓的草原味道哦!一道围坪而筑的雉堞破了草原的梦幻,右侧的灌木林绚丽成金红之锦,但你也知道,那是高崖的边缘,穿林如看景得加点儿小心的。
僧冠山实在是奇,层层台地,一层高上一层,在山不是山,在平地不是平地。
大草坪北缘上建的雉堞半人高,是凭堞观景的观景台,望山城景色最好,视野开阔,层峦叠嶂,盆地崇楼、秀河沃丘,大半个山城都在眼前,都在脚下了,心旷神怡自不必说。山城在这里成了僧冠山的借景,天公巧设。
我疑惑我的方向感了。按理说,此处的观景台是面北的,棒槌峰是在山城的东部,向北望望到避暑山庄的舍利塔很正常,避暑山庄的围墙、普宁寺的大佛阁都在视界里也是用不着惊奇的。向右走几步,视线与山城东部的棒槌山拉成直线,它直面着你,空间和方位上能不犯迷糊?是大广角,天开地阔的缘故?你在山城中心了,山城的东西南北诸景都围着你转!
近距离的半壁山能看到一个大坡面,半壁山的最高点是魁星楼,道庙随坡借势鳞次栉比。环山雉堞呈半圆形,伸向山门的那道雉墙显出陡陡的坡度,若说它是东西向,那魁星楼就只能说是在其北耸峙,坐北朝南。楼右的大山就是鳄鱼山,壁立千仞,峰岩浑莽,层叠赤裸,就是怎么也看不出鳄鱼态来。最贴近楼区的那道浑圆大头长岭倒有点像古猿。嘿嘿!把眼前捕捉到的山城景耐心品嚼去吧!一旦有联想、比拟的收获,那都属于你的独有发现。
站在大草坪之北回身南望僧冠峰,那峰还真是僧冠的样子呢,它是斜扣在山梁上的。
佛之光长廊
我不知道,僧冠峰下耸拔于山坪上的那些山崖山岭,若没有佛之光长廊会不会显得单调、逊色。从山道上走上来或乘滑道车被提升上来,看到滑道上站的小房子时,游客就已进入佛的世界,迎面崖壁上有立佛、坐佛,佛塔、法轮、流云、大菩提寺……崖不算高,山不算大,有凸有凹地一字排开,山山有佛、有菩萨、有佛龛、有佛寺造型、有法器,它们比山夺目。因为是露天,无遮无盖;因为在崖面上,是石刻造型又觉不是石雕石刻;因為造像、建筑、法器造型大多不熟悉,异域风采浓厚;因为数量众多、气场强大、目不暇接,庄严神圣的笼罩中,大有不知该怎么办好了的感觉,是先站定细细地瞻仰瞻仰面前的,还是粗赏一遍再一一细观细赏?是先向左走还是先向右寻?
长廊无廊,山崖就是廊,依偎林带的崖前通道就是廊,天空就是廊顶。大佛坐像,高出崖顶的车轮式法轮,单只的佛手佛眼,力士托举莲台和众佛、莲台上一尊大佛的坐佛佛龛,被小树遮掩着的人形猴面像守护神,大乘佛教神,建筑体上的慈祥佛面、千手观音……向南越走眼越不够使的。佛之光长廊是一个连续性的,既有造像组群又有单尊造像,造像形姿神态多样、异彩纷呈的佛教艺术长廊。是山拐崖拐廊就拐,山直崖直廊就直的佛教艺术世界。山道展向僧冠峰,峰下半山腰上还有佛,沿坡道上去,山坳里又一片佛的世界,阿富汗巴米扬大佛、燃灯佛;爪哇佛、斯里兰卡菩萨造像艺术……还没有赏全又进入了另一地域与类型的佛陀世界。再向上望,还有佛,台地上还有台地,台地上都是平展的山坪,无一山坪是人工,山崖也是纯天然,只有佛国造像是人工艺术,天工人工融为一体,自然艺术与造像艺术有机组合,美不胜收。
有磴道上到僧冠峰,竟顾不上登峰去赏。峰脚峰顶又是怎样一个世界?僧冠峰平观与仰视有何不同?真羡慕当地人,他们有的是时间支配在僧冠山上,而且我发现这是一处很让他们心仪的休闲地,越是临近傍晚上来的人越多。
佛之光长廊是主题公园,因僧冠而生,就像杭州六和塔的百塔苑、北京陶然亭的百亭苑一样,借势添彩生辉。
佛之光长廊在游览标示牌上的名称是世界摩岩石刻。景区简介里说佛之光摩崖雕刻总长300米,模仿了我国佛教四大石窟造像艺术之精华,所有佛像都为赭黄色,与山体颜色和谐匹配,朴拙自然,妙像庄严,气势非凡,去除寺庙纷繁的遮盖,与大自然和谐相融,让人们在这辽远广阔的蓝天白云之下,心生一种从未体验过的空灵之感。几组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造像表现了佛教创立及其流传路线和历史进程,向人们展现了佛国世界精妙绝伦的文化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