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时代的变迁,小学教育教学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能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教育教学需要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依赖创新型教师,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教师的素质培养成了教育改革和教育研究的重点。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素质教育教学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培养创新型教师的重要性,可以说,任何课程改革都会伴随着教育体制、课程观念方面的改革,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创新型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动力和主体。为此我市立项《创新型教师培养研究》(编号:2014C513)这一课题的研究,并且总结出以下经验:没有创新性教师就不会有创新型的学生,要想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教师需要将每一次的教学实践当作研究对象,不断总结经验,为此提出培养创新型教学是时代的需要。
一、创新型教师成长的制约因素分析
纵观我国当前创新型教師的培养工作和创新型教育的发展情况,阻碍创新型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因素有很多,不管是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观念,还是教师对教育制度的理解,再加上社会大环境下的诸多因素都会成为培养创新型教师的绊脚石。
1.传统教学观念不利于教师实施创新教学
学校在成立之初的教育理念体现出了工业化的特点,着重提高人才数量,而现代教学需要教师做的是人才的复制培养,创建更加科学化的小学课堂,用具体人性化的管理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在教育现代化发展历程中,教师肩负着复制人才的使命和责任,从而使得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设计的工作时,不能真实地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忽略了学生的个人学习经历和学习能力的现状。可悲的是,功利性的认知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很多人以为这样的教育教学可以最大效率地培养创新型人才,教师的工作只是重复教学目标对课堂教学的要求,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执行即可。这样的教学忽视了学生作为一个人的培养和发展,创新不被接受和认可,就无法培养出创新素质的学生,学生的潜能也就不能充分激发出来。在固定的学习模式下,学生作为知识的被动接收者,课堂氛围沉重,学生不能在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中进行学习和提高,更没有教学效率可言。教育教学的过程本来是灵活多变的,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教师将课程的设计和教学实践当作是一种技术手段,只强调向学生们灌输一定的知识,不注重学生素质和心理的培养,严重阻碍了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发育极为不利。当代小学的教育应当是在学生个体的基础上发掘其潜能的教育教学过程,教师把学生当作是学习工具的观念,使学生在没有学习动力和学习热情的环境中丧失了对知识的渴望,学生的主动性大大降低,学生的思想观念得不到交流碰撞,教学效率只会降低,不会提高。
2.学校文化对教师创新意识的制约
学校文化作为教师团队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思想,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根深蒂固,形成一种固定的行为模式。中国的教育教学活动相较于西方的学校,在教育教学观念中存在着诸多不足,教师所讲述的知识就是真理,学生们不会质疑、不会反驳,在一定道德观念的约束下,这种意识被一代又一代地传承,逐渐形成一种教师就是权威的代表的观念。这种情况同时也对教师自身产生一定的影响,在权威意识的引导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时间是自己在向学生们灌输知识,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中树立权威成了每一个教师都会做的工作。在这样的教育教学环境中,无法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质疑精神,教师所讲即为真理,既阻碍了创新性教师的培养,使得教师自身素质无法提高,又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极为不利。教师站在课堂教学金字塔的顶端,不仅压抑了教师的创新性,也压抑了学生对于突破教师思想局限性的可能。教师自身的创新潜能受到阻碍,在教学中对教学方式的把握也会出现问题,对学生的认识和处理师生关系方面都会出现不和谐的现象。制约教师在课堂上主体性发挥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中国的应试文化制度。考试本是达到教育教学目标的一种手段,同时也是评价学生对学习内容掌握程度的考查方式,考试制度本身是为了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但是许多教师将考试作为一种教学目标,把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建立在提升学生考试成绩的基础上,只教学考试内容,非考试内容一带而过,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3.烦琐的教育制度限制了创新型教师的发展
我国小学进行的正规管理总体上呈现出较为繁杂和严格的环境,管理制度不仅对学生的行为做出严格的规范,还包括对文化和知识的认知做出规范,在这种个人与教育制度之间不存在辩证关系的文化制度下,否认了教育制度与发展之间的关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创新型教师的成长。教育的制度化和结构化对教师的行为准则和伦理规范提出强制性的要求,标准化的制度使教师处于规训之中,无论是教学课堂中还是日常生活中,都充斥着各种各样的限制压抑个性的情况,不仅在学生身上有所体现,在教师方面也非常明显。在体制的制约下,教师的创新活力和热情总被条条框框所限制。
二、促进创新型教师成长的对策构想
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结合我国小学教育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对如何培养创新性教师和提升教师的创新教学水平进行了研究,提出几点可行的建议。
1.创设有利于创新教育的民主文化环境
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既包括接受教育和知识的机会,对学生个人潜力的激发和培养,还有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生活的条件进行保障,在师生之间建立一种平等友善的关系,帮助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学习到真正的内容,开发他们的潜能,从而培养出创新型教师,再由创新型教师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化技术在社会的生产和生活中占有相当高的比重,学生个体的成长表现需要追求更高的个性化和多元化发展,这就需要教师注重个人创造能力的培养。时代的发展也让人们有了更多的机会和平台展示自己,教师可以利用闲暇时间自由发展,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全面提升自身能力。创新型教师的成长和发展需要良好的民主自由环境,以此促进创新型教师的发展。历史上的科学发展都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而这个过程中表现出了对自由民主环境极强的诉求,自由、理性与良心是人的天赋。在创新型教师的培养过程中,教师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创新性活动注重每个学生个体的主动参与,在进行一系列教学活动时,实现参与主体创造力的共同提高,不断发展和丰富自身资质。对于教师个体所培养的创新性,注重为其提供民主与和谐的环境,促进其发展,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促进教师对传授知识和对学生个体能力的培养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教学活动的不断创新,加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引导性,同时提升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2.形成民主自由与开放的校园环境
以学校为依托的校园文化也属于社会文化的一部分,校园文化体现了学校的个性因素,作为一种精神,引领着学校的进步和发展,对于学校的发展意义重大,有利于促进创新型教师培养工作的开展。学校文化不仅可以通过办学特色和精神面貌表现出来,还能通过教师和学生在学校的日常生活中体现出来,师生之间友好的交往和互动都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因素,因此学校文化具有动态性和持续性的发展特点。对于学校来说,使学校文化所体现出来的精神为民主与自由、开放与包容,需要教师培养创新型意识。教师是学校文化的传播者和创设者,具有创新意识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从而影响创新教育。文化环境对于创新型教师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能够用清晰的眼光和清醒的头脑去看待和思考问题,结合日常的教学实践,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总结。教师只有在民主和包容的环境中才能够言论自由,重视对教师个体的时间解放,不要使他们被沉重的教学工作压倒,在工作之余注重娱乐活动,创设民主自由、宽松和谐、追求真理的精神环境,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创新型教师才能自由开展创新教育活动。
3.营造有利于创新型教师成长的制度环境
教师资格证的改革正式实施后,打破了教师终身制的现状,教师职业不再是“铁饭碗”。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提升自身专业化程度。在复杂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管理方式是影响教师成长的重要因素,教师管理制度的改革应着眼于发挥教師的主体作用,相较于传统的教师成长来说,教师的主体性逐渐具备精湛的教学技术,不再只限于教室和讲台。树立正确的教师管理理念,对传统的教师观进行转变和解放,使人们管理的理念得以代替,体现教师的主体地位,使教师明确认识到对学校和学生的责任心。学校的教学制度可以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刻板的学校制度会直接影响到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不利于教师开展创新型的教育教学活动,教师感受不到创新的激励就会放弃创新,因此对教育管理制度新概念的创建,对教育改革和培养创新型教师都有重要作用。通过制度的改善,既要培养教师的知识素养,提升教师的认知,还要注重创新意识的加强,制定出一套合理的、科学的教学方法,从而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随机应变,灵活变换教学策略。教师的评价制度同样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体系,以更好地促进创新型教师的培养,发展性教师评价机制注重教师对评价标准的理解,以教师个体发展为导向,为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制定切实可行的行为目标、采用评价的方法,使教师追求良好的评价过程以及结果,为教师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三、结语
创新型教师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实施创新型教育的关键,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培养创新型教师不仅是学校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责任,结合个人、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由学校自身实际展开培养工作,在学校制度的推动下,为小学教师团队的建设做出贡献。
【作者单位:兴业县高峰镇新李小学广西】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素质教育教学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培养创新型教师的重要性,可以说,任何课程改革都会伴随着教育体制、课程观念方面的改革,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创新型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动力和主体。为此我市立项《创新型教师培养研究》(编号:2014C513)这一课题的研究,并且总结出以下经验:没有创新性教师就不会有创新型的学生,要想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教师需要将每一次的教学实践当作研究对象,不断总结经验,为此提出培养创新型教学是时代的需要。
一、创新型教师成长的制约因素分析
纵观我国当前创新型教師的培养工作和创新型教育的发展情况,阻碍创新型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因素有很多,不管是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观念,还是教师对教育制度的理解,再加上社会大环境下的诸多因素都会成为培养创新型教师的绊脚石。
1.传统教学观念不利于教师实施创新教学
学校在成立之初的教育理念体现出了工业化的特点,着重提高人才数量,而现代教学需要教师做的是人才的复制培养,创建更加科学化的小学课堂,用具体人性化的管理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在教育现代化发展历程中,教师肩负着复制人才的使命和责任,从而使得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设计的工作时,不能真实地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忽略了学生的个人学习经历和学习能力的现状。可悲的是,功利性的认知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很多人以为这样的教育教学可以最大效率地培养创新型人才,教师的工作只是重复教学目标对课堂教学的要求,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执行即可。这样的教学忽视了学生作为一个人的培养和发展,创新不被接受和认可,就无法培养出创新素质的学生,学生的潜能也就不能充分激发出来。在固定的学习模式下,学生作为知识的被动接收者,课堂氛围沉重,学生不能在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中进行学习和提高,更没有教学效率可言。教育教学的过程本来是灵活多变的,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教师将课程的设计和教学实践当作是一种技术手段,只强调向学生们灌输一定的知识,不注重学生素质和心理的培养,严重阻碍了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发育极为不利。当代小学的教育应当是在学生个体的基础上发掘其潜能的教育教学过程,教师把学生当作是学习工具的观念,使学生在没有学习动力和学习热情的环境中丧失了对知识的渴望,学生的主动性大大降低,学生的思想观念得不到交流碰撞,教学效率只会降低,不会提高。
2.学校文化对教师创新意识的制约
学校文化作为教师团队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思想,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根深蒂固,形成一种固定的行为模式。中国的教育教学活动相较于西方的学校,在教育教学观念中存在着诸多不足,教师所讲述的知识就是真理,学生们不会质疑、不会反驳,在一定道德观念的约束下,这种意识被一代又一代地传承,逐渐形成一种教师就是权威的代表的观念。这种情况同时也对教师自身产生一定的影响,在权威意识的引导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时间是自己在向学生们灌输知识,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中树立权威成了每一个教师都会做的工作。在这样的教育教学环境中,无法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质疑精神,教师所讲即为真理,既阻碍了创新性教师的培养,使得教师自身素质无法提高,又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极为不利。教师站在课堂教学金字塔的顶端,不仅压抑了教师的创新性,也压抑了学生对于突破教师思想局限性的可能。教师自身的创新潜能受到阻碍,在教学中对教学方式的把握也会出现问题,对学生的认识和处理师生关系方面都会出现不和谐的现象。制约教师在课堂上主体性发挥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中国的应试文化制度。考试本是达到教育教学目标的一种手段,同时也是评价学生对学习内容掌握程度的考查方式,考试制度本身是为了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但是许多教师将考试作为一种教学目标,把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建立在提升学生考试成绩的基础上,只教学考试内容,非考试内容一带而过,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3.烦琐的教育制度限制了创新型教师的发展
我国小学进行的正规管理总体上呈现出较为繁杂和严格的环境,管理制度不仅对学生的行为做出严格的规范,还包括对文化和知识的认知做出规范,在这种个人与教育制度之间不存在辩证关系的文化制度下,否认了教育制度与发展之间的关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创新型教师的成长。教育的制度化和结构化对教师的行为准则和伦理规范提出强制性的要求,标准化的制度使教师处于规训之中,无论是教学课堂中还是日常生活中,都充斥着各种各样的限制压抑个性的情况,不仅在学生身上有所体现,在教师方面也非常明显。在体制的制约下,教师的创新活力和热情总被条条框框所限制。
二、促进创新型教师成长的对策构想
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结合我国小学教育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对如何培养创新性教师和提升教师的创新教学水平进行了研究,提出几点可行的建议。
1.创设有利于创新教育的民主文化环境
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既包括接受教育和知识的机会,对学生个人潜力的激发和培养,还有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生活的条件进行保障,在师生之间建立一种平等友善的关系,帮助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学习到真正的内容,开发他们的潜能,从而培养出创新型教师,再由创新型教师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化技术在社会的生产和生活中占有相当高的比重,学生个体的成长表现需要追求更高的个性化和多元化发展,这就需要教师注重个人创造能力的培养。时代的发展也让人们有了更多的机会和平台展示自己,教师可以利用闲暇时间自由发展,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全面提升自身能力。创新型教师的成长和发展需要良好的民主自由环境,以此促进创新型教师的发展。历史上的科学发展都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而这个过程中表现出了对自由民主环境极强的诉求,自由、理性与良心是人的天赋。在创新型教师的培养过程中,教师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创新性活动注重每个学生个体的主动参与,在进行一系列教学活动时,实现参与主体创造力的共同提高,不断发展和丰富自身资质。对于教师个体所培养的创新性,注重为其提供民主与和谐的环境,促进其发展,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促进教师对传授知识和对学生个体能力的培养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教学活动的不断创新,加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引导性,同时提升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2.形成民主自由与开放的校园环境
以学校为依托的校园文化也属于社会文化的一部分,校园文化体现了学校的个性因素,作为一种精神,引领着学校的进步和发展,对于学校的发展意义重大,有利于促进创新型教师培养工作的开展。学校文化不仅可以通过办学特色和精神面貌表现出来,还能通过教师和学生在学校的日常生活中体现出来,师生之间友好的交往和互动都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因素,因此学校文化具有动态性和持续性的发展特点。对于学校来说,使学校文化所体现出来的精神为民主与自由、开放与包容,需要教师培养创新型意识。教师是学校文化的传播者和创设者,具有创新意识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从而影响创新教育。文化环境对于创新型教师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能够用清晰的眼光和清醒的头脑去看待和思考问题,结合日常的教学实践,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总结。教师只有在民主和包容的环境中才能够言论自由,重视对教师个体的时间解放,不要使他们被沉重的教学工作压倒,在工作之余注重娱乐活动,创设民主自由、宽松和谐、追求真理的精神环境,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创新型教师才能自由开展创新教育活动。
3.营造有利于创新型教师成长的制度环境
教师资格证的改革正式实施后,打破了教师终身制的现状,教师职业不再是“铁饭碗”。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提升自身专业化程度。在复杂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管理方式是影响教师成长的重要因素,教师管理制度的改革应着眼于发挥教師的主体作用,相较于传统的教师成长来说,教师的主体性逐渐具备精湛的教学技术,不再只限于教室和讲台。树立正确的教师管理理念,对传统的教师观进行转变和解放,使人们管理的理念得以代替,体现教师的主体地位,使教师明确认识到对学校和学生的责任心。学校的教学制度可以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刻板的学校制度会直接影响到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不利于教师开展创新型的教育教学活动,教师感受不到创新的激励就会放弃创新,因此对教育管理制度新概念的创建,对教育改革和培养创新型教师都有重要作用。通过制度的改善,既要培养教师的知识素养,提升教师的认知,还要注重创新意识的加强,制定出一套合理的、科学的教学方法,从而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随机应变,灵活变换教学策略。教师的评价制度同样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体系,以更好地促进创新型教师的培养,发展性教师评价机制注重教师对评价标准的理解,以教师个体发展为导向,为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制定切实可行的行为目标、采用评价的方法,使教师追求良好的评价过程以及结果,为教师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三、结语
创新型教师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实施创新型教育的关键,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培养创新型教师不仅是学校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责任,结合个人、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由学校自身实际展开培养工作,在学校制度的推动下,为小学教师团队的建设做出贡献。
【作者单位:兴业县高峰镇新李小学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