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美是人的天性,而美术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是培养全面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以及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可缺少的学科。正如马克思所说:“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
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今的教育改革已由从前的应试教育,成功的转型为素质教育。美术教育也由原来的只重传授知识,转为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素质教育的重点。新修订的美术教学大纲指出:美术学科的特点和功能决定了它具有激发和强化人的创造冲动,培养和发展人的审美知觉和想象力的独特作用。美术教学过程的情趣性、表现活动的自由性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提供了创造活动最适宜的环境。通过美术课程培养的创新精神,将会对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活动中,培养学生艺术创造能力、创新精神是学科重要的内容和目标。为此,作为美术教育的我们,应充分认识美术学科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切实发挥其培养学生个体创造心理品质、形成和谐健全的个性人格方面具有的独特的教育功能,成为我们在美术学科教学中应达成的重要目标。而如何把握好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和重点,怎样发挥美术教学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作用,我们必须进行认真地思考与探讨。
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低年级的学生比高年级的学生思维更大胆,想象更丰富。究其原因,素质教育虽在我国推行多年,但较为严重的“应试”倾向仍影响部分教育工作者,教师往往会忽视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再加上教师对课程资源缺乏创新内容的挖掘、教学思想的滞后、教学方法的死板、评价方式的单一及传统文化的负面影响等,都成为抑制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创新精神培养的重要因素。
面对以上原因,应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的培养,本人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个人的几点认识。
(一)深挖教材,找创新。
现行美术教材有别于其他学科,所给出的内容是非常有限的。但所涉及的信息量却是丰富而多面的。教师只有深刻的认识教材、深挖教材,才能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只有当学习的兴趣被充分的调动起来的时候,我们才能谈及创新精神的培养。
正如《指导意见》中所说:正如美术教学指导意见中所要求的那样,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充分利用学科本身在创新方面的优势,扩展创新的因素和可操作的方面,如媒材创新、技法创新、形式創新、理念创新等,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美术创造活动的引导,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内在因素充分发掘出来。
玩泥巴是农村孩子喜欢和擅长的游戏,在进行土与火的艺术一课教学时我重新制定教学方案。结合农村学校特点,以农村常见的胶泥代替陶泥,以着色代替上釉。在造型上不做严格要求,让学生自由想象,同时在教材介绍的手捏成型、盘条成型、泥板成型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大胆创新,寻找不同的成型方法。让学生在培养兴趣的基础上同时糅进学生自己对生活、对美的理解,自由创意,尽情想象,巧妙制作,大胆创新,总结出艺术源于创新的道理。
如在社区环境美化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先让学生亲身走进社区,通过自己的细心观察、认真总结,向大家介绍出自己居住的小区环境,尝试找出教材布置得基本答案。在此基础之上我们还可以再由本课教材内容联系到其他知识点,象社区楼房之间间距的合理距离、购买住房时我们应注意哪些地方等问题,这些都是和我们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使教材内容得以深化,学生的知识面的地拓展。
再如,在美术鉴赏内容的学习中,如果我们只停留在对教材中作品的内容进行单一的讲解介绍,虽也能完成教学任务,但学生却处于被动的接受位置,学习兴趣及创造思维得不到培养与加强。针对这一现象,可以先安排学生在课前利用网络等各种手段了解、收集作者的生平事迹、艺术风格、代表作品等相关内容,然后在课堂中将信息进行共享。这样一来,不但培养了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学习的兴趣,而且增强了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然后再以,“如果让我完成同名作品,我会这么做。”为题收尾,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才能可以得到更好的培养与提高。
(二)营造氛围,育创新。
营造民主教学氛围,形成创新环境的温床。陶行知先生说过:“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使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而要想确立民主化的课堂氛围,就应先从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观念出发,营造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形成课堂教学中师生、生生之间信息、情感交流的平等、和谐的情境和氛围。可见,教学氛围民主、师生关系平等是作为学生能主动参与的关键。
美术教学因其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更适合在实验、探索、讨论、活动和实际操作中进行,而要采用这些方式完成教学任务,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相互尊重的讨论研究、生动活泼的组织形式、鼓励质疑与善于启迪、热情帮助和耐心辅导,才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活跃与创造才能的发挥。
1、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
课程标准中指出:“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能力,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著名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处处有创造之事,人人皆创造之才。”也正是这个道理。相信、尊重、爱护每一名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使无论是尖子还是后进生都能参与学习,使所有的学生都有信心,有勇气去探索、去创新。
如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在教学中因材施教,面向全体。问题设计有层次,多设计问题留给暂困生。让其跳一跳,够得到。从而培养了其学习的兴趣,同时也使全体学生积极踊跃得参加到了学习之中。
2、要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每一个人都是社会中的一个个体,而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和谐共处是建立在平等与信任的基础之上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师道尊严”这一陈旧的思想,成为了老师与学生不可逾越的鸿沟。这一现象严重影响到师生之间得良好交流,我的做法是,先做朋友后是师生。尊师固然重要,但实践证明,只有和学生打成一片,才能把学生带进主动学习的氛围。进入了主动学习的氛围,才能谈及创新思维的培养。
再有,正确的引导、适时的鼓励、合理的批评,也不失为良好的方法。
作为教育实施过程中主体的我们,一定要却记,美术教学是一种审美情感交流的活动,师生之间是互动的学习关系。
(三)转变方式,
很长一段时间里,美术教学在内容上是以传授知识为主,注重的是美术知识的传授和技能技巧的掌握,在方法上也以教师讲授为主,如以前在美术课教学中,老师教给学生怎样做,学生只要按照老师的样子做完成作品就行了。而现在应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培养学生艺术创造能力为重要内容和目标。因此作为美术教育者的我们必须要转变传统教学的观念,以现代课程论的理念为指导,强调思维方法、学习方法、研究方法的整体的培养与训练。
首先要学习新知识,接受新思想、新内容的观念,不断的学习。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大胆想象,夸张地进行对美术课的学习和探究。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应做好合理、有效的教学设计活动,给学生提供自学和探究的机会。使学生由要学转为想学,由教师如何教好转为学生如何学好上来。让学生真正实现强化思维方法、研究方法、学习方法的整体培养与训练的全方位性。
如在学习中国画欣赏这一知识内容时,我一改美术教师常用的我来讲、你来听,我展挂图、你来看的形式。充分利用多媒体这一直观教学手段,以极具中国画特色的水墨动画片为引入。学生的兴趣不但被充分的调动起来,而且在后边的动画片类型对比这一环节中,使学生对中国画的认识得到了提高、民族自豪感得到了增强。最为关键的是在后边的问题设计中,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即突出了重点,又攻克了难点,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了培养。
再有,在转变学习方式、重视思维训练方面,我们还应注意学生个性发展的培养。曾记得某电视台的一期节目中邀请一批小“画家”展示他们的作品,同时邀请一些著名的艺术家来猜这些画的内容。结果孩子们丰富的想象里,奇特的构思使老艺术家们惊讶不已,赞不绝口。
可见,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如能进一步消除专业化倾向的影响和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科学的态度研究学生的创造潜能,将能更好地发挥美术教学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作用。
(四)、善用评价,促创新。
作为教师,我们都懂得学习成绩不是衡量一个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而这一观点,在美术教学中应是最应体现出来的。陈旧的美术评价标准只重结果、只求肖似,严重的遏制了学生的创造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美术教学评价要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注重学生在感受艺术美过程中的情感、思维的发展变化,在获取知识过程中的收获和学法的掌握,這才是评价学生美术学习的重要方面。
首先教师应转变评价的观念,不能将“象与不象”作为评价学生学习的标准,更不能将自己的观念与认识强加给学生。如若不然,只会扼杀了学生的艺术灵感、个性潜能、想象力和创造力,形成千人一面的尴尬局面。
其次学生由于所处环境、民族、性格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对美的认识与感受也会产生不同的差异,这种差异产生的现象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只要他们产生差异的出发点正确合理,都是值得提倡与鼓励的。
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学生在学习评价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地参与、积极的思考。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和自尊心,充分肯定其审美的感受也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是大纲中所要求我们做到的。
实践证明,正确的学习评价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他们向创新型人格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五)拓展空间,助创新。
任何事情的发展和形成都是有多方面综合因素造成的,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形成也是这样。
学科动手操作性强是美术教学的另一大特点。如何有效地组织开展美术实践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实践能力,是发展学生兴趣、开发学生潜能、发挥个性特长的有效措施。
如在学习校园环境艺术品设计与模拟制作一课时,我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将学生带出教室,进行实地考察,然后交流讨论、各抒己见。学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一件件富有新意与创造性的艺术品就此诞生。在此基础之上,我又提出了新的任务。以小组为单位,深入到各住宅小区进行实地考察,为自己的家园设计环境艺术作品,并将设计的方案与作品送到社区居委会进行介绍。实践证明,这一拓展教学空间、加强实践的活动,不但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得以培养,而且使学生展示其才华的欲望得以增强。
总之,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美术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重要方面。创新精神的培养,将会对学生未来的生活与工作长生积极的影响。同时,它也是关系到我们的民族、社会,乃至一个国家发展与腾飞的重要环节。
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今的教育改革已由从前的应试教育,成功的转型为素质教育。美术教育也由原来的只重传授知识,转为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素质教育的重点。新修订的美术教学大纲指出:美术学科的特点和功能决定了它具有激发和强化人的创造冲动,培养和发展人的审美知觉和想象力的独特作用。美术教学过程的情趣性、表现活动的自由性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提供了创造活动最适宜的环境。通过美术课程培养的创新精神,将会对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活动中,培养学生艺术创造能力、创新精神是学科重要的内容和目标。为此,作为美术教育的我们,应充分认识美术学科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切实发挥其培养学生个体创造心理品质、形成和谐健全的个性人格方面具有的独特的教育功能,成为我们在美术学科教学中应达成的重要目标。而如何把握好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和重点,怎样发挥美术教学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作用,我们必须进行认真地思考与探讨。
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低年级的学生比高年级的学生思维更大胆,想象更丰富。究其原因,素质教育虽在我国推行多年,但较为严重的“应试”倾向仍影响部分教育工作者,教师往往会忽视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再加上教师对课程资源缺乏创新内容的挖掘、教学思想的滞后、教学方法的死板、评价方式的单一及传统文化的负面影响等,都成为抑制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创新精神培养的重要因素。
面对以上原因,应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的培养,本人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个人的几点认识。
(一)深挖教材,找创新。
现行美术教材有别于其他学科,所给出的内容是非常有限的。但所涉及的信息量却是丰富而多面的。教师只有深刻的认识教材、深挖教材,才能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只有当学习的兴趣被充分的调动起来的时候,我们才能谈及创新精神的培养。
正如《指导意见》中所说:正如美术教学指导意见中所要求的那样,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充分利用学科本身在创新方面的优势,扩展创新的因素和可操作的方面,如媒材创新、技法创新、形式創新、理念创新等,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美术创造活动的引导,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内在因素充分发掘出来。
玩泥巴是农村孩子喜欢和擅长的游戏,在进行土与火的艺术一课教学时我重新制定教学方案。结合农村学校特点,以农村常见的胶泥代替陶泥,以着色代替上釉。在造型上不做严格要求,让学生自由想象,同时在教材介绍的手捏成型、盘条成型、泥板成型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大胆创新,寻找不同的成型方法。让学生在培养兴趣的基础上同时糅进学生自己对生活、对美的理解,自由创意,尽情想象,巧妙制作,大胆创新,总结出艺术源于创新的道理。
如在社区环境美化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先让学生亲身走进社区,通过自己的细心观察、认真总结,向大家介绍出自己居住的小区环境,尝试找出教材布置得基本答案。在此基础之上我们还可以再由本课教材内容联系到其他知识点,象社区楼房之间间距的合理距离、购买住房时我们应注意哪些地方等问题,这些都是和我们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使教材内容得以深化,学生的知识面的地拓展。
再如,在美术鉴赏内容的学习中,如果我们只停留在对教材中作品的内容进行单一的讲解介绍,虽也能完成教学任务,但学生却处于被动的接受位置,学习兴趣及创造思维得不到培养与加强。针对这一现象,可以先安排学生在课前利用网络等各种手段了解、收集作者的生平事迹、艺术风格、代表作品等相关内容,然后在课堂中将信息进行共享。这样一来,不但培养了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学习的兴趣,而且增强了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然后再以,“如果让我完成同名作品,我会这么做。”为题收尾,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才能可以得到更好的培养与提高。
(二)营造氛围,育创新。
营造民主教学氛围,形成创新环境的温床。陶行知先生说过:“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使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而要想确立民主化的课堂氛围,就应先从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观念出发,营造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形成课堂教学中师生、生生之间信息、情感交流的平等、和谐的情境和氛围。可见,教学氛围民主、师生关系平等是作为学生能主动参与的关键。
美术教学因其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更适合在实验、探索、讨论、活动和实际操作中进行,而要采用这些方式完成教学任务,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相互尊重的讨论研究、生动活泼的组织形式、鼓励质疑与善于启迪、热情帮助和耐心辅导,才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活跃与创造才能的发挥。
1、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
课程标准中指出:“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能力,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著名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处处有创造之事,人人皆创造之才。”也正是这个道理。相信、尊重、爱护每一名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使无论是尖子还是后进生都能参与学习,使所有的学生都有信心,有勇气去探索、去创新。
如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在教学中因材施教,面向全体。问题设计有层次,多设计问题留给暂困生。让其跳一跳,够得到。从而培养了其学习的兴趣,同时也使全体学生积极踊跃得参加到了学习之中。
2、要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每一个人都是社会中的一个个体,而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和谐共处是建立在平等与信任的基础之上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师道尊严”这一陈旧的思想,成为了老师与学生不可逾越的鸿沟。这一现象严重影响到师生之间得良好交流,我的做法是,先做朋友后是师生。尊师固然重要,但实践证明,只有和学生打成一片,才能把学生带进主动学习的氛围。进入了主动学习的氛围,才能谈及创新思维的培养。
再有,正确的引导、适时的鼓励、合理的批评,也不失为良好的方法。
作为教育实施过程中主体的我们,一定要却记,美术教学是一种审美情感交流的活动,师生之间是互动的学习关系。
(三)转变方式,
很长一段时间里,美术教学在内容上是以传授知识为主,注重的是美术知识的传授和技能技巧的掌握,在方法上也以教师讲授为主,如以前在美术课教学中,老师教给学生怎样做,学生只要按照老师的样子做完成作品就行了。而现在应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培养学生艺术创造能力为重要内容和目标。因此作为美术教育者的我们必须要转变传统教学的观念,以现代课程论的理念为指导,强调思维方法、学习方法、研究方法的整体的培养与训练。
首先要学习新知识,接受新思想、新内容的观念,不断的学习。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大胆想象,夸张地进行对美术课的学习和探究。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应做好合理、有效的教学设计活动,给学生提供自学和探究的机会。使学生由要学转为想学,由教师如何教好转为学生如何学好上来。让学生真正实现强化思维方法、研究方法、学习方法的整体培养与训练的全方位性。
如在学习中国画欣赏这一知识内容时,我一改美术教师常用的我来讲、你来听,我展挂图、你来看的形式。充分利用多媒体这一直观教学手段,以极具中国画特色的水墨动画片为引入。学生的兴趣不但被充分的调动起来,而且在后边的动画片类型对比这一环节中,使学生对中国画的认识得到了提高、民族自豪感得到了增强。最为关键的是在后边的问题设计中,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即突出了重点,又攻克了难点,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了培养。
再有,在转变学习方式、重视思维训练方面,我们还应注意学生个性发展的培养。曾记得某电视台的一期节目中邀请一批小“画家”展示他们的作品,同时邀请一些著名的艺术家来猜这些画的内容。结果孩子们丰富的想象里,奇特的构思使老艺术家们惊讶不已,赞不绝口。
可见,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如能进一步消除专业化倾向的影响和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科学的态度研究学生的创造潜能,将能更好地发挥美术教学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作用。
(四)、善用评价,促创新。
作为教师,我们都懂得学习成绩不是衡量一个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而这一观点,在美术教学中应是最应体现出来的。陈旧的美术评价标准只重结果、只求肖似,严重的遏制了学生的创造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美术教学评价要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注重学生在感受艺术美过程中的情感、思维的发展变化,在获取知识过程中的收获和学法的掌握,這才是评价学生美术学习的重要方面。
首先教师应转变评价的观念,不能将“象与不象”作为评价学生学习的标准,更不能将自己的观念与认识强加给学生。如若不然,只会扼杀了学生的艺术灵感、个性潜能、想象力和创造力,形成千人一面的尴尬局面。
其次学生由于所处环境、民族、性格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对美的认识与感受也会产生不同的差异,这种差异产生的现象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只要他们产生差异的出发点正确合理,都是值得提倡与鼓励的。
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学生在学习评价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地参与、积极的思考。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和自尊心,充分肯定其审美的感受也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是大纲中所要求我们做到的。
实践证明,正确的学习评价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他们向创新型人格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五)拓展空间,助创新。
任何事情的发展和形成都是有多方面综合因素造成的,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形成也是这样。
学科动手操作性强是美术教学的另一大特点。如何有效地组织开展美术实践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实践能力,是发展学生兴趣、开发学生潜能、发挥个性特长的有效措施。
如在学习校园环境艺术品设计与模拟制作一课时,我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将学生带出教室,进行实地考察,然后交流讨论、各抒己见。学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一件件富有新意与创造性的艺术品就此诞生。在此基础之上,我又提出了新的任务。以小组为单位,深入到各住宅小区进行实地考察,为自己的家园设计环境艺术作品,并将设计的方案与作品送到社区居委会进行介绍。实践证明,这一拓展教学空间、加强实践的活动,不但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得以培养,而且使学生展示其才华的欲望得以增强。
总之,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美术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重要方面。创新精神的培养,将会对学生未来的生活与工作长生积极的影响。同时,它也是关系到我们的民族、社会,乃至一个国家发展与腾飞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