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在悬崖边上进清华

来源 :传奇故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ilei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编叨叨叨:微信后台@冻柠茶少甜同学跟小编说,超级努力的哥哥今年考崩了,所有人都认为他可以上名牌,但今年高考离二本线还差一分,而努力了一个月的她自己,成绩也没有起色,这让她开始怀疑努力的意义了。
  人生就是这样,努力了不一定成功,但是不努力一定會失败啊。清华的刘一帆用行动证明,越努力是一定会越幸运的。亲爱的,冻柠茶少甜同学,小编相信你和哥哥的努力一定不会被辜负。
  —微信小白
  1
  2013年8月,我以全县中考第150名的成绩被县一高录取。
  初入一高,发现这里与初中的学校大不相同。我在镇上读的初中,那时已经有些坐在后排的同学吊儿郎当不读书,老师也不管。
  而高中,哪怕高一刚开始,目之能及的每一位同学,都在很努力地学习。晚上回寝室的时候,每一个人都带着书。很多同学甚至早上四点半就起床了,看得我胆战心惊。
  好多次,老师上课讲的内容我没有听懂,或者自以为听懂了,结果练习做得惨不忍睹。会时时刻刻被同学们吓到,因为老师上课提的问题,周围的同学好像都知道,配合得特别好。我也不算小肚鸡肠的男生,但是每次老师提了一个问题,班上又有一个同学冒出来答对的时候,我就心惊肉跳一下,心里直想:完了完了,这个人怎么也这么厉害!
  自始至终,我都认为自己是一个很普通的人—就是不会鸡血满满卧薪尝胆闻鸡起舞立志考清华北大的人。只是进入了一个新的环境,接触了更优秀的人,自己也会自然发生改变而已。
  我无法四点半起床,天天咬碎了牙也只能六点起,只好逃掉早操,带着早饭去教室吃,一边吃一边看昨天做错的题。
  那时候心思非常纯正,一点私心杂念都没有,除了有点怕,有点自卑,剩下的就是把自己没懂的题目想明白,跟着MP3背英语课文,努力体会文言文和诗词的含义,仅此而已。
  就这样一点一滴,多归纳一类题型,多问老师一个疑点,每天充实地度过,也有一种平静的快乐。
  第一次期中考试,成绩发下来的时候我简直不敢相信—我考了全班第三名,年级78名。
  县一高两个星期休息一次,成绩发下来的时候我还不能回家。晚上偷偷用手机给父母打电话,故作冷静地说“我考了班里第三名”,忽然有一种巨大的欢喜炸裂开来。
  有的时候,你没有做出战斗力爆表的样子给任何人看,就是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学习,在努力,在思考,在提高自己,这就是真真正正努力了。
  2
  不久之后就文理分科了。我选择了理科。我是个军迷,很想成为一名国防科技工程师。
  期末的时候,我考了班里第10名,但并不觉得难过。因为直到现在,我才可以确定,上一次的成功并不全是运气。我的付出,的确是有回报的。
  说来奇怪,努力也可以上瘾,就是那种思考—学习—掌握技能—做题更快正确率更高—成就感爆棚—继续学习的美妙循环。
  寒假我根本不想玩了,就沉浸在这种努力的快乐里,无法自拔。
  高一下学期的时候,我从年级七八十名左右,一直稳定上升,高二开学的时候已经在20名左右了。
  此时此刻,我还没有想过考清华,因为我们县中大约三四年能出一个清华北大,每年考的最好的学长学姐,大多也是去了中科大、交大。
  高二时,我遇到了高中阶段最大的一个瓶颈:物理电学部分学得一塌糊涂。
  整本物理选修3-1,我几乎都是懵的。为什么电子放在一个所谓的“场”里面就要受力,怎么判断电流的方向,电场线磁感线到底怎么分布……做选择题的时候真的到了10个错8个的地步,让人欲哭无泪。
  后来高考结束,跟学弟学妹分享交流的时候,大家问我怎么办?
  我能怎么办?如果学习是一出真人秀,那这时候估计会有观众心疼我。如果我父母事业有成,都住在城里,那他们也可以时时刻刻开导我,随时注射鸡血,定期熬制鸡汤。
  可惜,这些我都没有。我只是一个普通的男孩子,家在六线县城的乡镇,除了时间和头脑,一无所有。生活永远是一个人的修行,我无权脆弱,无处逃避,无法放弃,只能向前,只能做题,只能努力。
  那会儿我睡觉的时候脑子里都是电磁场。上课听不懂就记下来,走路、吃饭、洗衣服,全都在想。10个选择题错8个?很好,幸亏是现在错了,还有时间,还能弥补。死活想不通?去问老师。去高二物理组办公室,逮不到我们班的物理老师,别班的物理老师也行。脸皮薄?不好意思问?怕老师笑话?
  我不怕。我从来都不是一个聪明人,也不指望别人像膜拜天才一样膜拜我。有的人用我一半的用功程度就可以考第一、拿状元、去清北,我不能。我只是一个努力的人。我的努力没有别人的回报那么高,但依然会带给我巨大的改变。
  大概过了一个多月,有一天晚饭时间,我在教室一边啃饼干一边翻看错题的时候,忽然有一种异样的感觉。好像有一层窗户纸,突然被捅破了。之前模模糊糊的地方,一个接一个地敞亮起来。我一题一题地看下去,迎刃而解,流畅自然,融会贯通。
  不知道过了多久,我把一摞物理错题集翻完,抬头一看,周围的同学已经吃完晚饭回来,第一节晚自习已经开始半个小时了。
  咬了一半的饼干,还拿在手里。
  3
  高二暑假的时候,我申请了在学校自习,每天还是按照平日里的作息时间,自己去教室做题、背书,累了就看会儿小说散文,揣摩大作家的笔力。
  暑假过了一半,年级主任找到我,说有一个清华大学夏令营的名额,问我愿不愿意去。当时我很惊讶,学校居然先考虑我。因为我那时的成绩在年级10名左右徘徊,还不算最拔尖的。
  后来才知道,在我前面的同学,男生不是跟爸妈出去旅游了,就是在家歇着;而从河南去北京,学校也不放心让女孩子一个人去。所以找到了最放心、最方便的我—也许是因为我每天在学校出没?
  我想,或许我一辈子都见不到清华的样子了。我决定去。   怎么来形容在清华园的7天呢?
  每一分每一秒都沉醉,都被震撼。
  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这么美的学校,花草掩映,树木葱茏。神采飞扬的学生们在路上讨论问题,白发苍苍的老教授骑着自行车穿梭,民国时期的老图书馆好像《哈利波特》里面的建筑,高高的穹顶,翠绿的爬山虎,安静学习的年轻人。
  有一天晚上,我们在紫荆操场联欢,结束后已经十一点了。我不想睡觉,一个人在校园里转,昏黄的路灯下,这所学校有一种温柔朦胧的美。信步走到电子系的系馆,抬头一看,整座大楼,依然灯火通明。
  那一刻,一种难以名状的情绪抓住了我,不知不觉,已经泪流满面。
  这就是我的归宿,我的理想。我要来这所大学。不是为了什么光宗耀祖,锣鼓喧天。我只想在这里继续努力下去,跟这些深夜依然在工作的家伙们一起。
  4
  高三一开始,就有了倒計时的牌子,但是在我心里,已经没有什么300多天,永远都只剩3天了。我要再多学一点,多练两道题。
  整个高三上学期,我没有回过家,一直在学校,可是中间有几次考试特别差。到现在我都记得,高三上学期期中,我考了619分,创历史新低—离清华分数线有70分的距离,而洛阳市第一名是649分。这也意味着,就算我考洛阳市第一,也还有30分的差距才能读清华。
  理想之所以是理想,不是因为我们踮一踮脚尖就能触碰,而是哪怕最后也无法到达彼岸,也会为了它奋力向前。
  清华于我而言,正是如此。我始终相信,越努力,越幸运,不必焦头烂额,不必心急如焚,有因必有果,种瓜决不会得豆。
  我制订了一个自己的一轮复习计划,有的地方跟老师的重合,有的地方完全针对我的情况。我数学的排列组合比较弱,需要大幅度提高;我的化学非常好,但还可以进一步掌握顶尖题,这些题在高考中是有区分度的,完全可以成为我的突出优势。其他科目,我也逐一分析,弥补短板,强化优势,从各个角度变得更强。
  后来高考结束,跟很多同学聊天的时候,我很惊讶地发现,许多同学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根本没有总体的把握,更没有具体的认知,只知道跟着老师的计划一轮二轮三轮,考试又考了几分,跟同学比是个什么位置。其实这些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自己—你到底有没有掌握这一类题目,会不会写某种题材的作文,英语听力哪个场景让你懵得不行—这才是高中正确的度过方式啊!
  高三寒假里,我报了清华大学自主招生考试。我不知道自己实力几何,但我一定要抓住每一个机会。好在自招在高考之后考试,也不会影响我高考的心情。
  5
  6月8号下午,高考结束。我走出考场,还没来得及放松,就收拾出之前学校发的自主招生培训资料,坐车前往郑州。
  在郑州,我接受了整整一天的自主招生考试培训(主要讲了讲注意事项和一些流程问题),10号上午参加考试。当时我觉得题目并没有想象中的难,会做的大概有2/3,而我原本以为能做1/4就不错了。
  13号上午,接到年级主任电话,告知我自主招生笔试通过,校长将带我前往北京面试。在路上,校长告诉我,我的卷子答得最好的是物理,接近满分。
  不知道为什么,我想起了很多东西。那天晚上吃了一半的饼干,清华园里灯火通明的大楼,刚上高中时紧张自卑的心情。
  千难万险,我走过来了。
  6
  6月24号出成绩,历史最佳,比清华分数线低13分。1天后接到自招面试成绩,通过了清华最低的一档(但是也很开心啊~),降10分。如果以国防生的身份进入清华,政策再降5分。我等于一路踩在悬崖边上,进了清华园。
  我是一个普通人,不是从年级倒数逆袭清北的热血少年,不是始终第一未尝败绩的高中传奇。我以中不溜的成绩起步,在学习的道路上品尝过成功的喜悦,也遭遇过数不清的挫折。
  唯一让我自豪的是,无论面对着多少失败,多少不可能,我始终没有放弃,一直独自努力,就这样坚持下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就是这样的努力,为我赢得了宝贵的机会—去清华夏令营的机会,去自主招生考试的机会,跟招生老师面对面商谈的机会。
  就是这样的努力,让我踩准了每一级跳板,最后以不可思议的成绩和运气,走进我梦想中的殿堂。
  越努力,越幸运。
其他文献
美国心理学家Robert K. Merton提出过这样一个理论:  我们所抱有的信念和期待会影响我们的行动,使行动变得更积极或消极,从而使我们的期待成真。这个理论,被叫做“自我实现的预言”。  举个例子,你出门去参加准备了很久的一场面试,刚出门就被飞驰而过的汽车溅了一身泥水,你立刻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上天给你的暗示,你今天出门不利,面试肯定会出问题。抱着这样的想法,你在面试中非常紧张,连很多准备过的
期刊
小编叨叨叨:本期“最榜样”的定稿可以说相当冒险了,小编婉拒了韩东君、赵丽颖、吴亦凡等一众大咖,选择了最终无缘“火箭少女队”的“菊姐”。仿佛听到了小蝴蝶Mr_凌先生心碎的声音:我家吴亦凡完爆她好吗?是,她不符合偶像标准,她也没有站上C位,但她让人pick的从来不是这些,她的思想,她的勇敢,使她无可替代。—林木木  “视觉灾难”的逆旅  “女团”、“偶像”、“出道”,这些词组合在一起的时候你会想到什么
期刊
很长一段时间都在单曲循环《纸短情长》,关于那些年少的回忆似乎总离不开一个在我们眼里闪闪发光的人,你有想写信的人吗?你有收到过别人的信吗?见字如面,我们却再也不会相见。  亲爱的R君:  我忘记了你具体是什么时候走进我的生活的,但我很清楚地记得,高二我们重新分班,为了能够和你进入同一个班,我付出了很多努力。那段时间我很压抑,但也很快乐,每次做题做到想要放弃时,只要想到你,就会强迫自己调整状态。那是我
期刊
拜托了,学姐:不论你是处在一个重点高中还是处在一个你眼里的垃圾学校,如果你现在就在好好学习,那希望你坚持下去,坚持你们的梦想也坚持努力;如果你们现在仍处于玩乐之中,请你想想你的梦想,然后放下你的手机。所有的一切都不算晚,你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努力学习。—王霞  同所有人的高三一样,我的高三也带着暗黑的色彩。从高一高二逃课上网打架无恶不作的我,到了高三仿佛顿悟,逐渐开始由一个学渣向着学霸转变。  相信很
期刊
小编叨叨叨:一个看似温柔文静的小姑娘,内心却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她在2016年的高考中一鸣惊人,奪得甘肃省文科状元的头衔。不仅如此,在北京大学的“博雅人才计划”和清华大学的“领军人才计划”两场考试中,她均以出色的表现获得自主招生加分,并于2016年9月成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一名大一新生。—韩十一  我的高三在2016年盛夏的蝉鸣中结束,与艳阳结伴而来的是两个惊喜—一张燕园的录取通知书和一个甘肃省
期刊
小编叨叨叨:读这篇文章你可能会觉得这不是小蝶的风格,但你能感觉到它传达的依然是小蝶的精神,小鈺同学用她细腻的笔触讲述了自己的故事,不鸡血,不套路,温柔却有力量。那个时常关注别人成绩、时常自怨自艾动不动就觉得自己不行的人是你吗?要改变呀!——张小飞  “滴答滴答滴答滴答……”  熟悉的旋律还未响起,我便轻轻按下,时间是五点零五分,尽管高考已结束,但生物钟还是提醒我早于这个点醒来。从窗外天朦胧未亮到现
期刊
学霸背后的“未知世界”  那一年,他中考失利,只考进了实验中学分校。高一,他平平淡淡,没担职务,没进社团,偶尔去网吧打游戏。不争不显的性格,不上不下的成绩,不引人注目,不招人喜欢,放在人群里都看不见。  高二上学期的某次考试,他是班级第四名。期末考试,他是班级第二名。  “那时候啊,大家都觉得我是运气好,被分到的考场好,抄到了,没有人相信我是真的有实力!然后我就用一整个学期的班级第一名来告诉那些人
期刊
小编叨叨叨:近几年关于高考状元的宣传总是让人不自觉陷入恐慌,“寒门难出贵子”的论调让人开始怀疑努力的意义,然而“天道酬勤”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一无所有的时候就跟别人比自己,你敢于付出奋斗就有价值。—韩十一  我是2015年衡中高考文科状元,我的母校,就是天天被批判的衡水中学—“应试教育的集中营”。  我的成长经历也跟你们预料的差不多。出生在一个十八线小城,父母是基层工作者。小时候吃顿肯德基,也得爸妈
期刊
01  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向生活和现实妥协的,我记不清了。  反正印象中最接近梦想的那次是我三年级的时候,我拿着一张用毛笔字写着优异者的烫金奖状站在我爸面前,神气十足地告诉他我的理想就是考上清华大学,去北京天安门合影留念。那时候少不更事,梦想仿佛就是揣在口袋里一颗触手可及的糖果。  在所有人眼中我就是那种邻家小孩,聪明乖巧、独立懂事,从小学到初中成绩永远都是班级前三,直到后来我读初中,读高中,继而
期刊
微信上超过5天的消息便不能查看,  我多希望你傾诉的那些烦恼也可以随之消失。  年轻的你眼里,成绩是天,成绩是地,成绩是你的自尊和骄傲,  你迷茫、无助却又不甘就此沉沦、堕落,你隐忍你的痛苦不发一言,  在心里默默跟自己约定:这一战,我必须要赢。  你倔强向上的样子真好看,像蔚蓝天空中的白云,像逆风而上的飞鸟。  青春里的你啊,会哭会笑会放荡不羁会肆意奔跑,  敢爱敢恨敢从头再来,这样真好。  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