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进化理论为理论基础,通过分析不同情境下的记忆效果,探讨了生命有机体记忆机能性信息的机制。124名大学生分别参与3个实验,实验材料为无关联的词汇。实验1和实验2分别采用组间实验设计与组内实验设计。实验1和实验2的研究结果都显示记忆具有求生评价优势,评价生存有关的信息可以提高记忆效果。实验3通过混合实验设计再次验证了记忆的求生评价优势。实验3也发现不同实验材料的评价时间能够影响记忆的评价优势,因此,求生评价的记忆优势可能与认知加工程度有关。
关键词生存,记忆,再认,适应。
分类号B842.3
1 前言
心理学对人类的记忆能力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但是现有关于记忆的研究多以记忆的结构为研究目的。比如,信息的视觉编码可有助于提高人类记忆能力,信息的意义加工也可以提高信息保持。图像编码与意义加工通过精细化(elaboration)、情景编码(contextual coding)机制等,影响信息的识记与保持。这些研究多从记忆的结构人手,但是为什么图像编码或意义加工可以提高记忆效果?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多数的研究记忆的心理学家像化学家分析化合物一样把记忆分解成很多的成份。记忆结构是理解记忆活动的直接原因,但是结构都是与特定的功能联系一起的,结构反应机能性。自然选择的一个重要结果是结构与功能达到吻合,比如肾的生理结构与其排毒功能相适应,而心脏的结构与其血液输送功能相适应。分析生理或身体结构没有考虑到它们的功能是不可思议的,然而,机能性的分析方法在记忆研究中还较为少见。直到近期。研究者才开始使用机能性分析方法来探讨记忆。
记忆作为一种心理系统,担负着处理、存储与生存有关信息的任务。记忆的机能性分析一般记忆活动能够解决的进化适应性问题人手。从进化角度来讲,生存及繁衍是人类祖先面临的主要任务,生存问题的解决是人类繁衍后代的前提条件。所以。大自然给人类记忆系统设计的一项重要机能就是记住与生存有关的一些信息。与其他信息相比。人类更能够记住与生存有关的适宜性信息。研究者大致提出了两种方法来检验适宜性记忆有关的生存假设。一种方法是选出与适宜性有内在关系的一些材料。寻找一些被试评价他们记忆单词的能力。这种方法可以探讨诸如稻谷、肉类与狗熊等词汇是否与控制词汇相比能够更好地被记住。然而,记住材料的生存意义也与情景有关。比如。裘皮大衣在北极比在赤道附近更能影响人们的生存。因此,从这个角度看,与生存背景相关的情景性评价更有可能影响适宜性信息的记忆。这是检验适宜性信息记忆的第二种方法。这种方法也可让研究者与视觉编码以及意义加工对记忆力的影响进行比较。Naime等人采用了评价实验材料与生存情景相关性的方法对生存情景影响记忆机能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由于生存情景的评价加工需要深度的意义加工,因此,控制性的评价情景也应该反应深度意义加工。Nairne等人选择了同样可以产生深度加工的“迁徙(moving)”评价和“愉悦”评价作为对照组。比较不同的实验评价情境后,Naime等人发现求生评价情境中被试的记忆效果最好。Naime等人的实验证明了记忆机能存在求生评价的优势,但实验只对情境变量进行研究。并没有考虑词语评定时间等其它相关变量对记忆的影响。
本研究采用Nairne等人的研究范式,在验证已有的研究结果的基础上,试图从实验方法上提高Naime等人的研究效度,最终找到更充分的依据来证明中国大学生的记忆也存在求生情景评价优势。首先本文重复了Naime等人的两个实验,实验材料为中文双字词,由Naime等人的英文实验材料翻译而来,尽量与原英文单词保持相同涵义;如有不能转换成双字的汉语词汇。用意思相近的双字词汇代替。在实验1与实验2的基础上。本文探讨了材料评价的时间因素是否会影响求生评价条件下的记忆效果,以便更好探讨影响记忆的直接因素(记忆加工时间)与间接因素的关系。
2 实验1
实验1为组间设计。被试在一种情景中评价30个与实验情境毫无相关的词汇。实验情景采用指导语进行控制,第一种情景是在求生情景评价,第二种评价情景是迁徙性评价条件,第三种评价情景是愉悦情景评价。完成词汇等级评定的任务后。被试进行数字记忆的分心任务。完成分心任务后,被试自由地回忆自己所评定的词汇。
2.1 方法
2.1.1 被试与实验设备
被试30名河北大学本科生,男女各半,被试的年龄M=19.3岁(SD=1.3),被试完成实验后得到一份小礼物。每位被试需要大约30分钟完成实验,实验材料由笔记本电脑控制和呈现,实验程序为Inquisit 3.0。
2.1.2 实验步骤
被试到达实验室后。随机接受一种实验条件:(1)求生情景评价;(2)迁徙情景评价;(3)愉悦情景评价。每个词汇在电脑屏幕上出现5000毫秒,被试在5点量表上评定词汇(1=代表完全不相关;2=代表不相关;3=代表不能确定是否相关;4=代表相关;5=代表完全相关),词汇评定的等级在被评定词汇的下方列出,被试只需用鼠标点击他们认为最恰当的选项即可。实验程序自动记录被试对词汇的评定等级和所用时间。指导语提示被试需要在5000毫秒内进行评定,但是并不对稍后进行的记忆测验有所提示。评定词汇以15个词一组的形式出现。共分为2组。正式实验前,被试进行一个词汇数量为6个双字词的3种实验条件的评定练习,以确保被试理解明白词语评级过程。
当最后一个词汇被等级评定完毕后,会有0至9中的7个数字组成的不同数字串连续出现,每个数字串呈现3000毫秒,被试需要把这些数字按顺序写在旁边的纸上,该任务大约持续2分钟。
被试完成数字记忆任务后,计算机提示被试在旁边准备好的纸上写下之前进行等级评定的词汇,顺序不限,该任务大约持续10分钟,过时停止被试的回忆。实验结束。实验过程中,有详细的指导语对被试进行提示。
2.2 结果和讨论
被试在限定的时间内评定了超过95%的词汇,未被分类的词汇对整个实验的影响不大。三种假定的评价条件下,记忆力的正确记忆比率,也就是被试在规定时间内回忆词汇的平均个数,在不同的评价情景条件下有显著的差异,F(2,21)=11.149,MSE=181.833。p=O.001,在生存评价条件下的被试的记忆力最好,这与已有的实验结论是一致的。迁徙评价情景和愉悦评价情景的记忆效果没有什么区别,F(1,14)=0.049,MSE=34.438,P=0.828。但都与求生评价的记忆效果产生了显著性差异,F(1,13)=11.072,MSE=135.73,p=0.05;F(1,15)=16.797,MSE=145.765,p=O.01。求生评价情景的记忆效果(M=15.38,SD=7.34)显著地高于迁徙评 价情景(M=11.29,SD=4.41)与愉悦评价情景的记忆效果(M=11.11,SD=3.86)。
词语在求生评价、愉悦评价和迁徙评价的实验条件中,F(2,715)=9.79,MSE=1245.472,p=0.376。不存在显著差异。同时词汇的平均评定时间也没有显著差异,F(2,715)=0.326,MSE=7.4E+008,p=0.722。不同的评价情景中词语评定情况分别是求生评价(M=3.01,SD=1.588),迁移评价(M=3.08,SD=I.845),愉悦评价(M=3.21,SD=1.784)。不同的评价情景中词语评定的时间分别是,求生评价(M=2708.80,SD=975.55),迁移评价(M=2636.06,SD=1181.38)愉悦评价(M=2667.51。$D=862.09)。
实验1的结果显示了求生评价情景有记忆优势。尽管事实上这三种方法都有可能导致深度加工。当然,从进化的角度来看,人类对于加工与生存有关的信息存在优势。实验1没有从根本上证明求生评价可以促进记忆。也没有找到求生评价优势的生理基础,但是对这种优势的效果进行了验证:3种情境下需要记忆的信息是相同的、且随机的,但求生情境中评价词汇是可以增强记忆力的,即回忆出了更多的词汇。接下来本文重复了Naime的另一个实验,以进一步验证求生评价情景中的记忆优势现象。
3 实验2
实验2使用组内设计的方法来验证实验1的结果。用这种实验设计验证求生评价情景中的记忆优势可以控制词频效应。此外,组内设计还有助于控制被试的特质,避免被试的差异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此外,组内设计实验也可以探讨不同被试实验效应的大小和一致性。
3.1 方法
3.1.1 被试和实验设备
被试为河北大学30名在校本科生。年龄M=19.7(SD=I.6),完成实验后他们得到一份小礼物。被试单独地进行持续时间约为30分钟的实验,实验材料由电脑呈现和控制,实验程序用Inquist 2.0软件编制。
3.1.2 材料和实验设计
实验材料与实验1相同,双词化翻译原实验词汇。被评定的32个词汇分成4组,每组8个,被试随机接受词汇。在这一组内设计实验中,被试首先在求生情景评价条件下评定16个词汇,然后,在迁徙评价情景条件下对另外的16个词汇进行情景相关性评定。词汇分为8个一组,共4组,并以SMSM或MSMS方式呈现,s=求生情景,M=迁徙情景。
3.1.3 实验步骤
实验2与实验1在词汇评定时间和评定内容上相同。实验开始,给被试呈现具体的指导语,指导语与实验1相同。这些指导语要求被试根据不同的实验情境来评定词汇。在每一组实验开始,提示被试求生评价或迁徙评价的指导语出现。与实验1类似.被试首先进行一个4个词汇的练习实验,以确保被试理解这两种评价的情境。被试完成词汇评定任务后,进行约两分钟的数字记忆任务。最后,被试在10分钟内回忆刚才评定过的词汇。
3.2 结果和讨论
实验结果再次证明,大部分被试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词汇评定任务。数据显示被试的错误率小于3%.并且这两种评定方案错误率没有明显差异。
自由回忆的词汇数量和实验1一样,求生评价的记忆效果(M=7.0,SD=3.29)好于迁移评价(M=5.1,SD=3.24),F(1,58)=16.298,MSE=246.850,p<0.001。此外,由于在实验设计时运用了SMSM的呈现方式,所以产生了第一组为求生评价和第一组为迁徙评价的两种顺序实验。在这两类实验中同样得到了求生评价存在记忆优势的实验结果,第一组为求生评价:求生评价的记忆效果(M=7.07,SD=3.40)好于迁移评价(M=4.73,SD=3.41)F(1,28)=11.224,MSE=142.700,p=0.02;第一组为迁徙评价:求生评价的记忆效果(m=6.93,SD=3.129)好于迁移评价(M=5.47,SD=3.173),F(1,28)=5.212,MSE=102.800,p=0.030。
实验2为组内实验,可以直接得到每位被试在求生评价——迁徙评价情境中的不同表现:30个人中,有24人在求生评价条件下会想起更多的词汇,3人在迁徙评价条件下回想起更多的词汇,其余的被试在两种实验条件下回忆的词汇数量相同。在两种实验评价情境下,词汇评定的平均等级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第一组为求生评价,求生评价(M=2.746,SD=I.868),迁移评价(M=2.812,SD=1.826);第一组为迁徙评价,求生评价(M=3.010,SD=I.985),迁移评价(M=2.912,SD=1.841)。而词汇评定的反应时间同样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第一组为求生评价,求生评价(M=2313.52,SD=862.82),迁移评价(11//--2239.08,SD=915.38);第一组为迁徙评价,求生评价(M=2231.71,SD=812.45),迁移评价(M=2234.18,SD=916.78)。
4 实验3
实验1和实验2是从词汇回忆效果的角度进行研究,但是记忆效果包括两个方面——回忆和再认。下面采用2x2的混合实验设计,对求生状态下的记忆优势进行再认实验,以验证求生评价是否在再认中同样存在优势,同时验证实际生活中求生评价是否存在记忆优势,此外在这一实验设计中,还要探讨求生评价的记忆优势与认知加工程度的关系。
4.1 方法
4.1.1 被试和实验设备
被试为64名在校本科生,男女各半,被试的M=19.4(SD=1.1)。实验结束后他们得到一份小礼物。每位被试进行大约10分钟一次的单独测试,实验材料由个人电脑控制和呈现,实验程序用In-quist 2.0软件编制。
4.1.2 材料和实验设计
双词化翻译原实验所用的英文词汇。被试评定的64个词汇被分成4组。每组16个。每组中的8个词汇作为目标词汇,需要记忆,剩余词汇为干扰词汇。64位被试分为4组,每组16人,分别在每个词汇的评定时间为1000毫秒的求生评价组、评定时间为5000毫秒的求生评价组、评定时间为1000毫秒的迁徙评价组和评定时间为5000毫秒的迁徙评价组进行实验,每组呈现的词汇是相同的,但每组词汇呈现的顺序是随机的。
4.1.3 实验步骤
实验3参照实验1和实验2的实验细节,包括测时、评定结构等。在词汇再认的实验程序中。每个词汇的再认时间为3000毫秒,过时自动转至下一词汇的判断。该词汇评定的时间记为3000毫秒、词汇评定等级记为0。评定结构为两点量表1、2,是刚才评定过的词汇,用鼠标点击1,不是则点击2。
实验过程中有详细的指导语说明,但并不对随 后的词汇再认进行提示。每个被试实验前会进行一个词汇评定部分的小练习。以确保被试理解实验程序。
被试在实验开始前随机分为4组,到达实验室后,开始实验。在仔细阅读提示语。并按要求对每组8个词汇进行等级评定后,被试随即大声读出电脑屏幕上呈现的与实验1相同的数字串,持续时间为90秒。被试从一一呈现的词汇中判断出词汇是否被评定过。被试共进行4个相似的实验部分。在实验过程中,有详细的指导语对被试进行提示。
4.2 结果和讨论
实验所得数据包括求生评价和迁徙评价两种情境状态下共4组词汇再认的结果,此外,被试对于词汇的评定等级和评定时间的数据仍然存在,但由于先前的实验验证了已有的研究结果,所以这里不再进行分析。
被试在词汇评定时间为1000毫秒的实验中虽然并没有对大量的词汇进行评定,但结果显示:在求生状态下词汇的错误再认个数(M=1.76,SD=0.623)显著地比迁徙评价状态下的错误再认个数要少(M=4.28,SD---0.820),F(1,30)=14.344,MSE=139.500,p--O.001。评定时间为5000毫秒的实验中被试评定了超过90%的词汇,词汇再认的结果的词汇评定时间为1000毫秒的实验相同,在求生状态下词汇的错误再认个数(M=0.82,SD=0.211)显著地比迁徙评价状态下的错误再认个数要少(M=1.73,SD=0.316),F(1,30)=6.677,MSE=61.969,p=0.015。
已有的实验大多数是从回忆的角度对求生评价进行研究的,但是该实验的实验结果显示,求生评价在记忆的再认方面同样存在优势,或者可以说在实验室的评价情境中。求生评价比迁徙评价条件的实验情境更有利于记忆再认。记忆的两个方面存在同样的实际应用价值,求生评价条件并非只在记忆的回忆方面存在优势,求生评价条件在记忆的再认方面同样存在优势,更能够说明求生评价条件能够提高人们的记忆力。
在已有的结果中,两类时间评价情境的词汇再认的错误个数存在显著差异。时间因素是该实验中的一个自变量,较短时间条件下(1000毫秒)词汇再认的错误个数较多。实验材料与实验程序相同的两种实验情境中,发现较短的时间(1000毫秒)内词汇再认的错误个数更多,,(1,30)=10.623.MSE=154.875,p=0.003;F(1,30)=8.829.MSE=39.719,p=0.006。个体对信息的加工受制于其对信息的注意、认知加工程度,而时间的长短同样会影响信息的认知加工。在实际生活中,对特定信息的加工往往会由于认知加工的时间不同而产生不同程度的记忆效果。在该实验中,实验结果显示出时间变量对信息求生评价的效果起到重要作用。所以,记忆的求生优势可能与认知加工相关。也就是说,求生评价条件下的记忆效果更多体现的是长时记忆的效果,与短时记忆或工作记忆的关系不大。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生存有关的信息或适宜性有关的信息多在长时记忆中得到保存。
5 讨论
Naime等人所进行的一系列求生情景评价促进记忆的实验从进化观点的角度探讨了记忆的机能。记忆具有生存适应性,记住生存有关的信息以便提高人类的生存与繁衍机能是记忆进化的一个根源。辨别进化系统的模块性是一件困难的任务,尤其是对于记忆的适应性,但是一个人可以用进化论的框架去建立记忆功能的性的假设。记忆功能依赖于外界的相关环境,也就是说,人们的记忆系统通过调整自身来帮助记忆更多的信息。在求生评价的情境下,从求生的角度来说,记住适宜性的信息比记住其他的信息更为重要。
求生评价是提高记忆能力的一个有效方法。在3个实验中。求生评价信息都产生了最好的记忆效果。实验1的结果在实验2中再次验证,同时这一实验结果考虑到了几个深度加工的控制条件,如迁徙的计划等。从实验设计来看,研究尽最大可能排除了几种记忆优势解释求生促进记忆的可能性:在组内设计和组间设计实验中,记忆和再认的效果保持同一优势,被试的实验结果没有变化。考虑到所有的控制条件,接近80%的被试在求生评价下的记忆力和其他两种假设条件的结果相比显示出明显差别。即在求生评价的情境下记忆的效果更好。
实验3采取了相同的词汇评价情境。但是缩短了词汇评定的时间,本文发现结果的显著性差异会随着词汇评定时间的缩短而变小。时间因素的差异会影响被试的认知加工水平。在词汇评定时间足够的情况下,刺激对象会进入到被试的短时加工,而时间较短的情况下刺激对象只能进人被试的感觉加工,此时加工深度较小、认知水平较低,记忆效果就会降低。实验3的数据也证明了上述观点,5000毫秒评定时间的实验条件中,求生评价的词汇错误再认个数比迁徙评价的错误再认个数显著地减少,产生了更显著的生存记忆优势,在1000毫秒评定时间的实验条件中,两种实验评价情境下词汇再认错误个数的差异显著地降低。如果继续减小词汇的评定时间,直至被试没有或几乎没有进行记忆加工。那么实验结果可能会产生另外一种结论。也就是在更短词汇评定时间内,会得到两种实验评价情境下不存在差异的结果。这反而证明了进化来的记忆优势与加工程度存在显著相关。从以上的实验中可以得出:加工程度与求生评价存在高度的相关,但是由于实验采用特定情境的局限性、和缺少生理基础的证明,所以并不能简单地把二者解释为因果关系。但至少可以认定词汇评定时间会影响词汇的记忆效果。
当然。本文没有将求生评价同所有的影响记忆的条件进行比较,只是将其与迁徙评价和愉悦评价进行了比较。但是其他评价情境可能会与求生评价也显著差异。记忆受很多的因素影响,除非这些因素被完全控制,否则断定哪种评价方式一定优于其它的方式是不恰当的。在Nairne等人的研究与本研究,实验所用的刺激材料和实验程序基本上都是相似的。因此,相对地说,生存假设评价相比其它情境能更好地促进记忆。
铅笔与人类的生存没有直接的关系。但它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下可以作为武器或写出求救信号的工具,一块特殊的石头可能与生存没有直接联系,但它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可以作为取火的工具。可以说。人们的记忆系统根据不同的情境对刺激对象进行相关的评价,这些刺激对象在特定情境的作用下有可能会被牢记数十年。
6 结论
评价生存有关信息确实可以提高人们的记忆力,至少在实验中产生了这样的结果。同时在实验室中求生评价记忆优势的假说正如实验中所论证过的,可以用进化机能的理论去解释并验证。“为何我们的记忆系统会逐渐发展”是当前研究的着眼点。而实验得到的另一个结论就是求生评价的记忆优势与认知加工存在一定的相关。
关键词生存,记忆,再认,适应。
分类号B842.3
1 前言
心理学对人类的记忆能力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但是现有关于记忆的研究多以记忆的结构为研究目的。比如,信息的视觉编码可有助于提高人类记忆能力,信息的意义加工也可以提高信息保持。图像编码与意义加工通过精细化(elaboration)、情景编码(contextual coding)机制等,影响信息的识记与保持。这些研究多从记忆的结构人手,但是为什么图像编码或意义加工可以提高记忆效果?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多数的研究记忆的心理学家像化学家分析化合物一样把记忆分解成很多的成份。记忆结构是理解记忆活动的直接原因,但是结构都是与特定的功能联系一起的,结构反应机能性。自然选择的一个重要结果是结构与功能达到吻合,比如肾的生理结构与其排毒功能相适应,而心脏的结构与其血液输送功能相适应。分析生理或身体结构没有考虑到它们的功能是不可思议的,然而,机能性的分析方法在记忆研究中还较为少见。直到近期。研究者才开始使用机能性分析方法来探讨记忆。
记忆作为一种心理系统,担负着处理、存储与生存有关信息的任务。记忆的机能性分析一般记忆活动能够解决的进化适应性问题人手。从进化角度来讲,生存及繁衍是人类祖先面临的主要任务,生存问题的解决是人类繁衍后代的前提条件。所以。大自然给人类记忆系统设计的一项重要机能就是记住与生存有关的一些信息。与其他信息相比。人类更能够记住与生存有关的适宜性信息。研究者大致提出了两种方法来检验适宜性记忆有关的生存假设。一种方法是选出与适宜性有内在关系的一些材料。寻找一些被试评价他们记忆单词的能力。这种方法可以探讨诸如稻谷、肉类与狗熊等词汇是否与控制词汇相比能够更好地被记住。然而,记住材料的生存意义也与情景有关。比如。裘皮大衣在北极比在赤道附近更能影响人们的生存。因此,从这个角度看,与生存背景相关的情景性评价更有可能影响适宜性信息的记忆。这是检验适宜性信息记忆的第二种方法。这种方法也可让研究者与视觉编码以及意义加工对记忆力的影响进行比较。Naime等人采用了评价实验材料与生存情景相关性的方法对生存情景影响记忆机能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由于生存情景的评价加工需要深度的意义加工,因此,控制性的评价情景也应该反应深度意义加工。Nairne等人选择了同样可以产生深度加工的“迁徙(moving)”评价和“愉悦”评价作为对照组。比较不同的实验评价情境后,Naime等人发现求生评价情境中被试的记忆效果最好。Naime等人的实验证明了记忆机能存在求生评价的优势,但实验只对情境变量进行研究。并没有考虑词语评定时间等其它相关变量对记忆的影响。
本研究采用Nairne等人的研究范式,在验证已有的研究结果的基础上,试图从实验方法上提高Naime等人的研究效度,最终找到更充分的依据来证明中国大学生的记忆也存在求生情景评价优势。首先本文重复了Naime等人的两个实验,实验材料为中文双字词,由Naime等人的英文实验材料翻译而来,尽量与原英文单词保持相同涵义;如有不能转换成双字的汉语词汇。用意思相近的双字词汇代替。在实验1与实验2的基础上。本文探讨了材料评价的时间因素是否会影响求生评价条件下的记忆效果,以便更好探讨影响记忆的直接因素(记忆加工时间)与间接因素的关系。
2 实验1
实验1为组间设计。被试在一种情景中评价30个与实验情境毫无相关的词汇。实验情景采用指导语进行控制,第一种情景是在求生情景评价,第二种评价情景是迁徙性评价条件,第三种评价情景是愉悦情景评价。完成词汇等级评定的任务后。被试进行数字记忆的分心任务。完成分心任务后,被试自由地回忆自己所评定的词汇。
2.1 方法
2.1.1 被试与实验设备
被试30名河北大学本科生,男女各半,被试的年龄M=19.3岁(SD=1.3),被试完成实验后得到一份小礼物。每位被试需要大约30分钟完成实验,实验材料由笔记本电脑控制和呈现,实验程序为Inquisit 3.0。
2.1.2 实验步骤
被试到达实验室后。随机接受一种实验条件:(1)求生情景评价;(2)迁徙情景评价;(3)愉悦情景评价。每个词汇在电脑屏幕上出现5000毫秒,被试在5点量表上评定词汇(1=代表完全不相关;2=代表不相关;3=代表不能确定是否相关;4=代表相关;5=代表完全相关),词汇评定的等级在被评定词汇的下方列出,被试只需用鼠标点击他们认为最恰当的选项即可。实验程序自动记录被试对词汇的评定等级和所用时间。指导语提示被试需要在5000毫秒内进行评定,但是并不对稍后进行的记忆测验有所提示。评定词汇以15个词一组的形式出现。共分为2组。正式实验前,被试进行一个词汇数量为6个双字词的3种实验条件的评定练习,以确保被试理解明白词语评级过程。
当最后一个词汇被等级评定完毕后,会有0至9中的7个数字组成的不同数字串连续出现,每个数字串呈现3000毫秒,被试需要把这些数字按顺序写在旁边的纸上,该任务大约持续2分钟。
被试完成数字记忆任务后,计算机提示被试在旁边准备好的纸上写下之前进行等级评定的词汇,顺序不限,该任务大约持续10分钟,过时停止被试的回忆。实验结束。实验过程中,有详细的指导语对被试进行提示。
2.2 结果和讨论
被试在限定的时间内评定了超过95%的词汇,未被分类的词汇对整个实验的影响不大。三种假定的评价条件下,记忆力的正确记忆比率,也就是被试在规定时间内回忆词汇的平均个数,在不同的评价情景条件下有显著的差异,F(2,21)=11.149,MSE=181.833。p=O.001,在生存评价条件下的被试的记忆力最好,这与已有的实验结论是一致的。迁徙评价情景和愉悦评价情景的记忆效果没有什么区别,F(1,14)=0.049,MSE=34.438,P=0.828。但都与求生评价的记忆效果产生了显著性差异,F(1,13)=11.072,MSE=135.73,p=0.05;F(1,15)=16.797,MSE=145.765,p=O.01。求生评价情景的记忆效果(M=15.38,SD=7.34)显著地高于迁徙评 价情景(M=11.29,SD=4.41)与愉悦评价情景的记忆效果(M=11.11,SD=3.86)。
词语在求生评价、愉悦评价和迁徙评价的实验条件中,F(2,715)=9.79,MSE=1245.472,p=0.376。不存在显著差异。同时词汇的平均评定时间也没有显著差异,F(2,715)=0.326,MSE=7.4E+008,p=0.722。不同的评价情景中词语评定情况分别是求生评价(M=3.01,SD=1.588),迁移评价(M=3.08,SD=I.845),愉悦评价(M=3.21,SD=1.784)。不同的评价情景中词语评定的时间分别是,求生评价(M=2708.80,SD=975.55),迁移评价(M=2636.06,SD=1181.38)愉悦评价(M=2667.51。$D=862.09)。
实验1的结果显示了求生评价情景有记忆优势。尽管事实上这三种方法都有可能导致深度加工。当然,从进化的角度来看,人类对于加工与生存有关的信息存在优势。实验1没有从根本上证明求生评价可以促进记忆。也没有找到求生评价优势的生理基础,但是对这种优势的效果进行了验证:3种情境下需要记忆的信息是相同的、且随机的,但求生情境中评价词汇是可以增强记忆力的,即回忆出了更多的词汇。接下来本文重复了Naime的另一个实验,以进一步验证求生评价情景中的记忆优势现象。
3 实验2
实验2使用组内设计的方法来验证实验1的结果。用这种实验设计验证求生评价情景中的记忆优势可以控制词频效应。此外,组内设计还有助于控制被试的特质,避免被试的差异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此外,组内设计实验也可以探讨不同被试实验效应的大小和一致性。
3.1 方法
3.1.1 被试和实验设备
被试为河北大学30名在校本科生。年龄M=19.7(SD=I.6),完成实验后他们得到一份小礼物。被试单独地进行持续时间约为30分钟的实验,实验材料由电脑呈现和控制,实验程序用Inquist 2.0软件编制。
3.1.2 材料和实验设计
实验材料与实验1相同,双词化翻译原实验词汇。被评定的32个词汇分成4组,每组8个,被试随机接受词汇。在这一组内设计实验中,被试首先在求生情景评价条件下评定16个词汇,然后,在迁徙评价情景条件下对另外的16个词汇进行情景相关性评定。词汇分为8个一组,共4组,并以SMSM或MSMS方式呈现,s=求生情景,M=迁徙情景。
3.1.3 实验步骤
实验2与实验1在词汇评定时间和评定内容上相同。实验开始,给被试呈现具体的指导语,指导语与实验1相同。这些指导语要求被试根据不同的实验情境来评定词汇。在每一组实验开始,提示被试求生评价或迁徙评价的指导语出现。与实验1类似.被试首先进行一个4个词汇的练习实验,以确保被试理解这两种评价的情境。被试完成词汇评定任务后,进行约两分钟的数字记忆任务。最后,被试在10分钟内回忆刚才评定过的词汇。
3.2 结果和讨论
实验结果再次证明,大部分被试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词汇评定任务。数据显示被试的错误率小于3%.并且这两种评定方案错误率没有明显差异。
自由回忆的词汇数量和实验1一样,求生评价的记忆效果(M=7.0,SD=3.29)好于迁移评价(M=5.1,SD=3.24),F(1,58)=16.298,MSE=246.850,p<0.001。此外,由于在实验设计时运用了SMSM的呈现方式,所以产生了第一组为求生评价和第一组为迁徙评价的两种顺序实验。在这两类实验中同样得到了求生评价存在记忆优势的实验结果,第一组为求生评价:求生评价的记忆效果(M=7.07,SD=3.40)好于迁移评价(M=4.73,SD=3.41)F(1,28)=11.224,MSE=142.700,p=0.02;第一组为迁徙评价:求生评价的记忆效果(m=6.93,SD=3.129)好于迁移评价(M=5.47,SD=3.173),F(1,28)=5.212,MSE=102.800,p=0.030。
实验2为组内实验,可以直接得到每位被试在求生评价——迁徙评价情境中的不同表现:30个人中,有24人在求生评价条件下会想起更多的词汇,3人在迁徙评价条件下回想起更多的词汇,其余的被试在两种实验条件下回忆的词汇数量相同。在两种实验评价情境下,词汇评定的平均等级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第一组为求生评价,求生评价(M=2.746,SD=I.868),迁移评价(M=2.812,SD=1.826);第一组为迁徙评价,求生评价(M=3.010,SD=I.985),迁移评价(M=2.912,SD=1.841)。而词汇评定的反应时间同样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第一组为求生评价,求生评价(M=2313.52,SD=862.82),迁移评价(11//--2239.08,SD=915.38);第一组为迁徙评价,求生评价(M=2231.71,SD=812.45),迁移评价(M=2234.18,SD=916.78)。
4 实验3
实验1和实验2是从词汇回忆效果的角度进行研究,但是记忆效果包括两个方面——回忆和再认。下面采用2x2的混合实验设计,对求生状态下的记忆优势进行再认实验,以验证求生评价是否在再认中同样存在优势,同时验证实际生活中求生评价是否存在记忆优势,此外在这一实验设计中,还要探讨求生评价的记忆优势与认知加工程度的关系。
4.1 方法
4.1.1 被试和实验设备
被试为64名在校本科生,男女各半,被试的M=19.4(SD=1.1)。实验结束后他们得到一份小礼物。每位被试进行大约10分钟一次的单独测试,实验材料由个人电脑控制和呈现,实验程序用In-quist 2.0软件编制。
4.1.2 材料和实验设计
双词化翻译原实验所用的英文词汇。被试评定的64个词汇被分成4组。每组16个。每组中的8个词汇作为目标词汇,需要记忆,剩余词汇为干扰词汇。64位被试分为4组,每组16人,分别在每个词汇的评定时间为1000毫秒的求生评价组、评定时间为5000毫秒的求生评价组、评定时间为1000毫秒的迁徙评价组和评定时间为5000毫秒的迁徙评价组进行实验,每组呈现的词汇是相同的,但每组词汇呈现的顺序是随机的。
4.1.3 实验步骤
实验3参照实验1和实验2的实验细节,包括测时、评定结构等。在词汇再认的实验程序中。每个词汇的再认时间为3000毫秒,过时自动转至下一词汇的判断。该词汇评定的时间记为3000毫秒、词汇评定等级记为0。评定结构为两点量表1、2,是刚才评定过的词汇,用鼠标点击1,不是则点击2。
实验过程中有详细的指导语说明,但并不对随 后的词汇再认进行提示。每个被试实验前会进行一个词汇评定部分的小练习。以确保被试理解实验程序。
被试在实验开始前随机分为4组,到达实验室后,开始实验。在仔细阅读提示语。并按要求对每组8个词汇进行等级评定后,被试随即大声读出电脑屏幕上呈现的与实验1相同的数字串,持续时间为90秒。被试从一一呈现的词汇中判断出词汇是否被评定过。被试共进行4个相似的实验部分。在实验过程中,有详细的指导语对被试进行提示。
4.2 结果和讨论
实验所得数据包括求生评价和迁徙评价两种情境状态下共4组词汇再认的结果,此外,被试对于词汇的评定等级和评定时间的数据仍然存在,但由于先前的实验验证了已有的研究结果,所以这里不再进行分析。
被试在词汇评定时间为1000毫秒的实验中虽然并没有对大量的词汇进行评定,但结果显示:在求生状态下词汇的错误再认个数(M=1.76,SD=0.623)显著地比迁徙评价状态下的错误再认个数要少(M=4.28,SD---0.820),F(1,30)=14.344,MSE=139.500,p--O.001。评定时间为5000毫秒的实验中被试评定了超过90%的词汇,词汇再认的结果的词汇评定时间为1000毫秒的实验相同,在求生状态下词汇的错误再认个数(M=0.82,SD=0.211)显著地比迁徙评价状态下的错误再认个数要少(M=1.73,SD=0.316),F(1,30)=6.677,MSE=61.969,p=0.015。
已有的实验大多数是从回忆的角度对求生评价进行研究的,但是该实验的实验结果显示,求生评价在记忆的再认方面同样存在优势,或者可以说在实验室的评价情境中。求生评价比迁徙评价条件的实验情境更有利于记忆再认。记忆的两个方面存在同样的实际应用价值,求生评价条件并非只在记忆的回忆方面存在优势,求生评价条件在记忆的再认方面同样存在优势,更能够说明求生评价条件能够提高人们的记忆力。
在已有的结果中,两类时间评价情境的词汇再认的错误个数存在显著差异。时间因素是该实验中的一个自变量,较短时间条件下(1000毫秒)词汇再认的错误个数较多。实验材料与实验程序相同的两种实验情境中,发现较短的时间(1000毫秒)内词汇再认的错误个数更多,,(1,30)=10.623.MSE=154.875,p=0.003;F(1,30)=8.829.MSE=39.719,p=0.006。个体对信息的加工受制于其对信息的注意、认知加工程度,而时间的长短同样会影响信息的认知加工。在实际生活中,对特定信息的加工往往会由于认知加工的时间不同而产生不同程度的记忆效果。在该实验中,实验结果显示出时间变量对信息求生评价的效果起到重要作用。所以,记忆的求生优势可能与认知加工相关。也就是说,求生评价条件下的记忆效果更多体现的是长时记忆的效果,与短时记忆或工作记忆的关系不大。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生存有关的信息或适宜性有关的信息多在长时记忆中得到保存。
5 讨论
Naime等人所进行的一系列求生情景评价促进记忆的实验从进化观点的角度探讨了记忆的机能。记忆具有生存适应性,记住生存有关的信息以便提高人类的生存与繁衍机能是记忆进化的一个根源。辨别进化系统的模块性是一件困难的任务,尤其是对于记忆的适应性,但是一个人可以用进化论的框架去建立记忆功能的性的假设。记忆功能依赖于外界的相关环境,也就是说,人们的记忆系统通过调整自身来帮助记忆更多的信息。在求生评价的情境下,从求生的角度来说,记住适宜性的信息比记住其他的信息更为重要。
求生评价是提高记忆能力的一个有效方法。在3个实验中。求生评价信息都产生了最好的记忆效果。实验1的结果在实验2中再次验证,同时这一实验结果考虑到了几个深度加工的控制条件,如迁徙的计划等。从实验设计来看,研究尽最大可能排除了几种记忆优势解释求生促进记忆的可能性:在组内设计和组间设计实验中,记忆和再认的效果保持同一优势,被试的实验结果没有变化。考虑到所有的控制条件,接近80%的被试在求生评价下的记忆力和其他两种假设条件的结果相比显示出明显差别。即在求生评价的情境下记忆的效果更好。
实验3采取了相同的词汇评价情境。但是缩短了词汇评定的时间,本文发现结果的显著性差异会随着词汇评定时间的缩短而变小。时间因素的差异会影响被试的认知加工水平。在词汇评定时间足够的情况下,刺激对象会进入到被试的短时加工,而时间较短的情况下刺激对象只能进人被试的感觉加工,此时加工深度较小、认知水平较低,记忆效果就会降低。实验3的数据也证明了上述观点,5000毫秒评定时间的实验条件中,求生评价的词汇错误再认个数比迁徙评价的错误再认个数显著地减少,产生了更显著的生存记忆优势,在1000毫秒评定时间的实验条件中,两种实验评价情境下词汇再认错误个数的差异显著地降低。如果继续减小词汇的评定时间,直至被试没有或几乎没有进行记忆加工。那么实验结果可能会产生另外一种结论。也就是在更短词汇评定时间内,会得到两种实验评价情境下不存在差异的结果。这反而证明了进化来的记忆优势与加工程度存在显著相关。从以上的实验中可以得出:加工程度与求生评价存在高度的相关,但是由于实验采用特定情境的局限性、和缺少生理基础的证明,所以并不能简单地把二者解释为因果关系。但至少可以认定词汇评定时间会影响词汇的记忆效果。
当然。本文没有将求生评价同所有的影响记忆的条件进行比较,只是将其与迁徙评价和愉悦评价进行了比较。但是其他评价情境可能会与求生评价也显著差异。记忆受很多的因素影响,除非这些因素被完全控制,否则断定哪种评价方式一定优于其它的方式是不恰当的。在Nairne等人的研究与本研究,实验所用的刺激材料和实验程序基本上都是相似的。因此,相对地说,生存假设评价相比其它情境能更好地促进记忆。
铅笔与人类的生存没有直接的关系。但它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下可以作为武器或写出求救信号的工具,一块特殊的石头可能与生存没有直接联系,但它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可以作为取火的工具。可以说。人们的记忆系统根据不同的情境对刺激对象进行相关的评价,这些刺激对象在特定情境的作用下有可能会被牢记数十年。
6 结论
评价生存有关信息确实可以提高人们的记忆力,至少在实验中产生了这样的结果。同时在实验室中求生评价记忆优势的假说正如实验中所论证过的,可以用进化机能的理论去解释并验证。“为何我们的记忆系统会逐渐发展”是当前研究的着眼点。而实验得到的另一个结论就是求生评价的记忆优势与认知加工存在一定的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