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之人

来源 :中国国家旅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ovedw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在山里已经住了整整五年零两个月,也渐渐能分辨每个人的长相。认识的人变多了,相互间的来往自然也比从前多了起来。
  因为我非常喜欢山里的生活,所以无论对这里的自然景观,还是住在这里的人,都有着难以言喻的亲切感。刚搬过来的时候,也不是没有过不习惯。那时,总觉得只有自己与这里格格不入,努力融入周围人群的自己仿佛变成了大家的负担。那是战争刚结束的时候,我们这类人被世人视为“疏散人群”,自己也有点这样觉得。“疏散人群”指的是那些居住的城市遭遇了战难,暂时转移到别的地方生活的人。等返回的准备工作做好了,再回到原来的地方居住。所以刚来山里的时候,我觉得村民们为我建的屋子只要能支撑两三年就够了。屋子很小,建得也比较粗糙,像是给登山者休息的山间小屋。最开始的时候,屋子的四周只用茅草束围着,屋顶也是草草用茅草堆起来的。因为太简陋了,我又恰好知道山林深处有一间废弃的矿山工棚,就准备把它搬过来做我的家。村民们知道以后,协力把工棚的柱子和横梁一根根扛在肩上,从约一里远的地方搬了过来,再把它们重新组装成原来的样子。我们又粉刷毛坯墙,把杉树皮盖在房顶上,在外面掘井——总算是建好了一间能住人的小屋。我一个素未谋面的疏散者,村民们也能这样齐心协力地帮助我,还对我说“村子会负责养活你的,就在这儿安心待着吧”。
  毕竟还是战后,食物十分短缺,连配给的米都很难拿到。在这样的时代里,我总担忧自己要怎么活下去。让我到这儿来的是分校的一位老师,他接纳了我的一切,而且为了不让我感到困扰,总对我照顾有加。给我准备了3张榻榻米,借给我被子,给我拿食物,把我引荐给村里的人——事事都热情地关照我。多亏了这些,我才能在来这儿的第一个寒冬里,好歹挨过严寒和大雪,活了下来。一个人坐在空荡荡的6平米小屋中间,点起地炉的火,看着窗外积雪三尺的景色,便不由得想起了从前的高僧被流放到佐渡岛,在塚原的一间庵室里被雪掩埋的故事。
  村里的人们知道我住在这里以后都很担心,总是踏雪来看我。有时带着米,有时带着萝卜、土豆,有时准备了许多咸菜,让小孩子带过来。孩子们说“先生,这个给您”的时候语速很快,一开始我总听不明白。
  现在回想起那时发生的一切,以及那以后两三年间粮食短缺的日子,自己竟也能健健康康地过来了,一定是因为我生活在这样热情、温暖的一群人中间的缘故吧。
  这个村子叫山口村,顾名思义,它位于田野的尽头、山的入口处。从这往后便全是山了。北面是稍高的山口山,山上树木繁茂;西面是連绵的奥羽山脉,一山连着一山;东面和南面是广阔的旷野,一直延伸到远方的邻郡。这两片原野被称作清水野和后藤野,有河流经过。五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原,长满了芒草和杜鹃花。我们的村子在山口山前面,不到四十户的农家静静地沿山坐落。一户户看去,你会发现每一户都很宽敞,每家的建筑风格也很相似——长在十间以上,纵深在六间以上,拥有足以承受积雪的坚固构造。屋顶是用茅草葺成的,坡度很大。因为大家都向南而居,为了使西面的屋顶能够承受大风,将其修成了斜坡式,东面则建成了“人”字形。有的屋子会有凸出来的部分,从东面向北面呈直角弯曲,拐弯的部分是大家用来供马匹休息的马厩。人们把这种构造的屋子称作“南部L形房屋”。
  芭蕉曾写过这样的俳句:“宿在马厩中,蚤虱蚊闹入梦乡,马尿在枕旁。”恐怕就是他留宿在这种构造的农舍时写下的吧。总之人们对待牛和马就像对待家人一样,和它们同住在一个屋檐下。无论是哪里的房子,入口大多都设在马厩旁,那里有一块没铺地板的区域,它的左边是铺了地板的房门口,通常在这里都会有一个生着火的大地炉,家里人平时就聚集在这里。这间大屋子旁边也有一块没有铺地板的区域,这里有灶台和厨房。再往西边,又是一排相连的房间,隔墙是用带花纹的纸做成的。最里面的是客房。南边完全是空着的,从院子过来,沿着檐廊,无论从哪儿都能进屋,但我们一般在靠近客房的檐廊招呼客人们进来。客房很大,里面铺着榻榻米,房间尽头有很大的佛坛和壁龛。这里没有地炉,但是置备了火盆。要招待一百多位客人的时候,就把用花纹纸做的隔墙拆下来,使许多小房间连通成一个大房间,在那里招待他们。在农村,通常还在下雪的时候就会举办祈福仪式,会邀请表演者来跳插秧舞。这种活动也可以在这间大屋子里进行。虽然打谷子以外的农活是在别的仓库或是院子里做的,但晒烟草啦、捆扎啦,还有制作谷制品这些活儿还是在这间大屋子里进行。
  本来住在这里的人们的主业就是制炭,农活做得少,只为了满足基本生活需求。近些年,稗子和粟米好像也变成经常吃的东西了,但饮食结构中稗子和大米大致还是一半一半。每年的这个时候人们还是会在水田里干活。12月末的时候,会举行叫做“庭拂”的庆祝活动,代表着农忙阶段的结束。这以后大家就进到山林里,冬天专职在山里制炭。制炭的山每年都不同。每个人的任务分配好以后,就各自顾着自己的炭窑了。一般的炭窑大概能烧制出二十五到三十袋炭,也有人能一次烧制五六十袋。在山里砍树,把木材装进窑子里,再点上火,这样过上一周左右炭就做好了。把做好的炭装进草袋里,一次背三四袋运走,一天要这样来来回回好多次。我本来觉得可以用雪橇来运送这些成炭,但在山路上好像连雪橇也用不了。一想到制炭是件这么辛苦的事,我就觉得使用炭火的时候也不能马虎大意了。大家把运出来的成炭全放在一个叫“共同炭库”的仓库里,并让成炭在那里接受质量检查,再卖到镇上去。制炭好像确实是山里最挣钱的工作了。虽然大家也做了很多薪材卖到镇上,但因为最近几年伐木过度,现在反而又种起树来了。
  可以说,山里的人们生活是相当不自由的。但正因为这种不自由的存在,才有了村民间互帮互助的习惯,反而让我觉得很有意思。比如,每年村里都会为一户人家修理或是重新盖茅草屋顶。决定了今年轮到哪家以后,一整村的人们就拿着工具到那户人家免费为他们修理。那家人则负责招待他们的饮食。像修路、建桥这种事,也是大伙儿一起做。遇到力所不能及的事,大家就相互帮助着共同解决——这些都是真实发生着的事。   山里的人们对生活总是很有信心,他们大多是佛教净土真宗的信徒。村子正中央有一块供奉祖师的石碑,以前大家似乎每个月都要在那里集会并供奉经文。这里还存在着一种民间独有的信仰,到现在仍然奉行着。小孩一出生就要被母亲抱到高僧那里接受指引,并在佛坛前许下誓言。孩子长到五六岁的时候,还要在高僧的指导下进行严格的修行。不这样做的人就会被认为是不求上进的懒汉。也许正因有了这种约束,才形成了人们善良、热心、正直、懂礼的品质。如果在路上遇到了别人,无论对方是谁,都会跟他寒暄几句。从东京来看望我的朋友们,有时在路上遇见了村里的孩子,孩子们总会对他们恭敬地行礼,并道以“再见”。这总让我的朋友们感到惊讶。不知何故,在孩子们眼里,对外来者说“再见”似乎就是“你好”的意思。如果碰上的是大人,他们就会说“谢谢您”,最初我也不明白其中的缘由。村民们不喜欢杀生,所以既不抓野兔,也不捕鸟。一般只有职业猎人和镇上的狩猎者才会打野鸡。我的小屋附近就有很多野鸡和山鸟,但我也从没见村民们捕杀过。战争刚结束那会儿,抢军队仓库这种事儿也时有发生,但这里的人从不这样做。总之,这里的风气就是这样,人们不愿意做违背良心的事。
  这里土地贫瘠,难以生长农作物,村民们就要比别的地方的人花更多力气耕耘。从夏天到秋天,大家都是早上天还没亮的时候就进山里割草了。在背篓里背着小山那么高的草回家,再吃早饭。这些草是牛和马的饲料。一年四季各有应时的农活,大家也都得心应手。春天是在水田上劳作的季节,从种烟草、马铃薯,还有除野草、插秧的时节开始,到了给萝卜播种的时候差不多就是盛夏了。之后是盂兰盆会。这里的人都习惯用旧历,这一点是永远不会改变的。这是由于从很早以前开始,每个季节该做的农活就已经根据阴历固定下来了。盂兰盆会期间大约有六天的农休时间。每到这时,村里的人们全都放下手里的农活,跳起盂兰盆舞。每个月的农休时间也是固定的,大概会有一天两天。那刚好是农忙告一段落的时候。大家整理好心情,全都开始休息。说到休息日或者是祭祀,年糕是必不可少的。这里的人都非常喜欢吃年糕,會做点红豆年糕、核桃饼之类的,做好以后一家人一起吃。我也经常收到村民们送的年糕。这边用来捣年糕的捣杵和东京的有所不同,像是月亮里的玉兔拿的棍子似的。四五个人拿着捣杵,一边吆喝着,一边交替着捣年糕。
  过了盂兰盆会,渐渐就到收割的季节。按照顺序逐个收获,最后是割稻和脱谷。挖萝卜大约是在秋末春初,把洗干净的白萝卜晒成一片,那景色是很美的。在农村,腌菜是必不可少的食物。每到这个时节,大家总要做许多像蕨菜、胡瓜、长茄子这样的腌菜,作为接下来一年的储备。村里人还喜欢腌制一种叫做“银茸”的蘑菇。萝卜的话,当然就是做成萝卜干或者盐渍萝卜。这时候人们还会做些味噌。做味噌需要花很多工夫,常常让我感到惊讶。
  从夏天到秋天的这段时间,人们起得都很早,劳作也十分辛苦,因此,午饭后的一小时,大家都用来睡午觉。每天的这个时候,无论去哪户人家,家里都没有一点人声。田野也睡着了,山也睡着了。这有点像南洋那边的午睡,对健康是大有助益的。
  收获结束以后,就要开始割山野的杂草了。收拾过的山野就像是理过发一样,看着十分清爽。这以后不久,到了11月末就要开始下雪了,也要捡些树枝来烧柴。每天,人们都背着很大一捆柴,多到要抬起头才能看见的程度。上至大人,下至小孩,都在劳动着。这项工作结束以后,一年的劳作就算结束了。人们会举行一种叫做“庭拂”的祭祀活动,表示今年农事的结束,到来年春天之前都要在雪中烧炭。
  山里的人都既能唱歌又能跳舞。祭祀的时候大家聚在一起,打着太鼓,边唱边跳。《祭祀歌》是这种场合的正式曲目,大家齐唱完这首歌以后再唱别的歌。曲子的音调悠扬而高雅。阴历的正月十五那天,孩子们会成群聚在一起,一边跳着一种叫做“稼舞”的舞蹈,一边排成队绕着各户人家的房子行进。有时候还能收到农家送的年糕,这让他们兴奋不已。秋天的时候,小学会举行一年一度的学艺会,村里的青年男女将在那里进行各种才艺展示。
  冬天的时候大多数小孩都喜欢滑雪,但大人们就不怎么参与这种活动。积雪将小屋覆盖时,孩子们喜欢过来这边滑雪,在后山的斜坡上玩耍然后回家。这个村子的人以前似乎十分擅长滑雪,还曾参加过全国滑雪大赛,但现在好像已经不怎么从事这项运动了。
  山里的孩子们都很招人喜欢,他们既淳朴善良,又充满活力。我总觉得是不是要自然地养育孩子才能成为像他们一样。虽然他们衣着朴素,但我不怎么在意这些。孩子们经常在学校的操场里打棒球,所以脑子很机灵。棒球似乎是年轻人最喜欢的娱乐活动,在农休的时候也一定会打。有时,一记本垒打会让球飞到菜地里,然后就消失不见了,怎么也找不着,真是怪事。
  人类的生活就像网眼一样一举铺开。如果对待文化也只是囫囵吞枣般地只对其中的一部分倾注全力,反而不太好。在这种古老而有历史底蕴的地方缓慢前行,则不失为一种良策。
其他文献
老挝!我确定了自己的下一个目的地。同时,我又一次想到了couchsurfing——沙发冲浪。为什么不呢?现在我每次旅行都会首先想到它。6年前,偶然在杂志上看到关于这种新型旅行方式的报道,什么?到一个陌生城市、一个陌生人的家里去住?还不要钱?这个人一定是疯了,我摔下杂志,大声说:『这也太不靠谱了吧!』不过,我天性好奇,半信半疑地注册了『沙发冲浪』的网站,当时我正计划去喜马拉雅的另一边——尼泊尔徒步,
必然的 结果  有一座僧院戒规森严。按照静默誓言,任何人都不允许说只言片语。但这条戒规也有一个例外,每隔十年,许可僧侣们说两个字。一位僧侣在这座僧院度过了他的第一个十年之后,来到主持僧侣面前。“已经十年了,”主持僧侣说,“你想说的两个字是什么?”  “床……硬……”这个僧侣说道。  “我知道了!”主持僧侣回答道。  十年之后,这个僧侣再次来到主持僧侣的面前。“又过了十年,”主持僧侣说道,“你想说的
高配版的私人保护区游猎  每年的7月至9月间,去肯尼亚马赛马拉的游客们好像坐在了非洲动物大迁徙的前排座位上。在大迁徙途中,多达100万头角马,加上数十万只斑马、瞪羚、非洲大羚羊和其他动物将在肯尼亚和坦桑尼亚走上长达1600公里的旅程。狮子、豹子和其他食肉动物则会充分利用这一机会,紧随其后,享受一顿又一顿的饕餮大餐!  虽然狩猎季节的景观令人惊叹,人们的游猎活动却给马赛马拉国家保护区(Masai M
传说中的“世界中心”  藏区有四大神山、八大神山、二十四神山的说法,其中,位于西藏西南部普兰县的冈仁波齐峰堪称翘楚。冈仁波齐是“众山之主”冈底斯山脉的主峰,海拔6721米,它同时被印度教、藏传佛教、雍仲苯教及古耆那教认定为世界的中心,是名副其实的“神山之王”。冈仁波齐峰朝圣是一条传承久远的著名宗教路线,也是西藏最知名的徒步线路之一。  在冈仁波齐峰可以见到大批的印度朝圣者。根据印度创世史诗《罗摩衍
行走于古老的群山中,需要想象力来弥补那些不可能见到的景象。在通往阿富汗边境的卡拉其古山谷的草滩上,除了偶尔遇到羊群与牦牛,最常见的是圆滚滚的旱獭,这种状如小狗的肥胖动物神色安逸地坐在路边,并不惧怕车辆。马可·波罗曾经见到的盘羊,大约在更深的山中,它们像马一样大,巨大的羊角盘旋在头侧。我见过有人家里放置着盘羊的头骨,羊角盘旋数圈,像一个原始的天神形象。偶尔有小孩子站在路边,捧着还挂着冰碴的雪莲售卖,
万里寻一豆 顾沁如  2012年开始,我每年都会数次飞往不同的咖啡产地,包括泰国、墨西哥,危地马拉、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哥斯达黎加、哥伦比亚、巴西、埃塞俄比亚、肯尼亚、乌干达……只为寻找最完美的咖啡豆。我也结识了世界各地的咖啡种植者,他们亲手为我冲的那一杯咖啡,有着独一无二的风情。  进入一个神奇一界  我进入咖啡的世界实属偶然。2012年年底,一个做咖啡生豆生意的澳洲朋友,因为在中国的合作项目出
Salina Joe Hutshel was born in a cabin that had two rooms, one small window, and a dirt floor. Her parents, Shag and Marty Hutshel,1the little house in one day with the help of their families and frie
3月4日,全球知名独立酒店品牌璞富腾酒店及度假村公布2019年度IPrefer会员之选(IPreferMember’sChoiceAwards)获奖名单,并同时启动针对疫情特殊时期的IPrefer2020关爱计划。在2019年度获奖名单中,来自23个国家和地区的40家酒店从四个地区类别中脱颖而出,其中位于菲律宾阿克兰省长滩岛的DiscoveryShoresBoracay被IPrefer会员票选为全
南沙旅游文化品牌的打造  广州市南沙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洪旻琪局长专访  CNT:南沙区地处珠三角几何中心,珠江出海口,独特的地理位置给这里带来了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中国国家旅游》在报道中素来注重旅游的文化内涵,所以想请教您,南沙区是如何整合融汇本地的人文元素,打造出具有鲜明特色的旅游文化品牌的?  洪旻琪:南沙的风景里总能寻到多元文化的痕迹。妈祖文化、岭南文化、水乡文化、海洋文化的內容渗透在南
钢铁德意志最柔软的记忆,都装在它三百岁的肚子里  魏玛是一个人口只有6万的小城,体量上和巴黎、上海完全无法相比,却真正是“小而美”的典范。“古典魏玛”大名鼎鼎,当年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征服的铁流横扫整个欧洲时,这里却是一片宁静祥和,引得群贤毕至,歌德、李斯特、安徒生……让这座大公国的小小国都成了德意志乃至半个西方的精神首都。    从伟大的歌德,到小说艺术从现实到现代的中兴之祖托马斯·曼,再到“包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