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炒”=“红”

来源 :商业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guof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颇受争议的新版《红楼梦》日前在上海、青岛等地方频道率先播出后,板砖惊“梦”,争议四起。此剧在开拍之前,就有全国性的演员选秀活动先声夺人,继而又在拍摄制作过程中使用若干迥异于原著小说、老版电视剧审美趣味的手法,一再触碰“红迷”观众和红学专家的心理底线。虽说引来不少非议,但在整个过程中却并不缺乏眼球的关注。从宣传炒作和商业运作意义上讲,新版红楼剧组总算还是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视点一:红楼选秀,
  在“选”还是在“秀”?
  
  2006年8月21日晚,以“江中亮嗓”独家冠名的“红楼梦中人”选秀活动宣布启动。作为一部电视剧的演员选拔,新版红楼的投资方之所以能够搬请到北京卫视及互联网络等强势媒体资源来为之宣传,实际上是利用了这部作品在国人心目当中的巨大影响力。
  声势浩大的全国选秀,沸沸扬扬的短信投票,选秀活动为新版红楼增添无限遐想。
  有道是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新版红楼投资方与北京卫视和有关网络一拍即合,给红楼选秀提供平台,还有另外三家赞助商和一家特约播映商为其提供赞助和播放渠道,其中的利益关切世人皆知。
  新版红楼投资方需要电视、网络等现代传媒为其造势张扬,“未成曲调先有情”,红楼还未开拍就让无数红楼粉丝和红学究们心里痒痒的,必欲先睹为快,看剧中的人物扮演者与老版红楼有何区别,便于进一步追捧或探究。而媒体则借助红楼选秀吸引观众和网民的眼球提高收视率或点击率。赞助商和特约播映商当然也有利润不小的蛋糕。各有各的小算盘,大家是一个利益共同体,捆绑在“红楼梦中人”旗下。
  事实也是如此,选秀期间,近乎疯狂的红楼粉丝们喧嚣着投入他们的满腔激情,有关新版红楼猜想的文章铺天盖地,新版红楼俨然成了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但曾经轰动一时的新版红楼全国海选最终不了了之。公众投入了关注,付出了表情,也许最初他们真的以为自己能够成为此剧的决策者,左右新版红楼的演员阵容。然而最终事与愿违,演员的目标角色与剧组的最终决定相去甚远。就连当初海选时确定的“宝黛钗”这样的重要人物,到了开机时也是变来变去,扑朔迷离。甚至在海选过程中上演了“宝黛私奔”的闹剧。曲终人散时,如醉如痴的红楼粉丝们才惊呼“上当”,原来他们都是为新版红楼剧组抬轿子的车夫,而且还倒贴上数百万元短信费。
  纵观历时10个月的选秀活动,浓重的商业味道已经掩盖了原本应有的文化气息。第一任导演胡玫当时曾对选出来的演员甚为不满,“选秀是选秀,拍剧是拍剧。我的原则是你选你的,我拍我的。”或许就是因为胡玫的坚持,最后她不得不离开了红楼剧组。
  一场大“选”即刻转化为一场大“秀”,是“选”的旗号,“秀”的闹剧。
  “红楼梦中人”集脱口秀、模仿秀、真人秀之大成,无数少男少女为了一“秀”成名,不愿意埋没自己,想借助于红楼选秀的公共空间张扬个性、展示自我,极尽夸张、炫耀之能事,“秀”足魅力,“秀”够热情。
  不过,尽管众多帅哥靓妹如痴如狂,粉墨登场,矫揉造作,但凭几分青春姿色和临阵磨枪的功夫,没有长期的文化积淀和严格的舞台磨砺,靠着做几个忸怩作态的造型,说几句半文半白的即兴台词,即使通过海选侥幸过关,也难以胜任红楼角色。
  他们无法揣摩曹雪芹“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人生心境,无法演绎“情切切良宵花解语,意绵绵静日玉生香”的婉约情致,无法体味“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的世态炎凉,无法承载“忽喇喇似大厦倾”的悲壮情感。
  处于一个开放的现代社会,心浮气躁的年轻人想借助于传媒搭建的选秀平台,实现其成名成家的梦想,公众似乎能给予充分的理解。然而,投资方大造声势,制作方高调介入,心安理得地借助祖宗遗产来炒作自己,把严肃的名著改编演变成浮躁的商业行为,把“秀”的个人行为变成了透过名著“秀”剧组的群体行为。以自身占有的媒介资源为平台,从“秀”演员到“秀”剧组,实现了“秀”的角色转换,却是“秀”出了低俗,“秀”出了平庸。
  《红楼梦》作为中国最具影响力之一的文学名著,虽有87版红楼在先的成功尝试,但对它的重拍仍然是一个十分敏感且颇具风险的举动。想借助于商业化炒作,以达到吸引眼球、未拍先火的商业目的,这固然可以赚足一时的人气,用吊足的胃口透支观众的热情和信任,可一旦广大观众发现这是一场骗局,就会瞬间转而变成愤怒和唾弃。从这点上看,新版红楼从一开始就先天不足。
  因此,红楼选秀的结果只能是:“秀”出泡沫却“秀” 不出华彩。事实也证明,新版红楼无论在对原著精髓的把握上,还是在人物形象塑造上,或者在事件演绎创新上,都无法与87版红楼抗衡,更不用说超越了。
  
  视点二:集体拍砖,更“黑”还是更“红”?
  
  新版红楼的造型一出,便被广大网友和观众所热议,其中不乏抨击之声。妆容太“戏曲化”是人们意见最集中的一点。一些戏曲圈内人士对新版红楼的造型也表示难以接受,普遍反映“够难看的”,“这不是戏曲妆,只是借用了戏曲的贴片子而已”。
  许多网友认为新版黛玉少了哀怨的气质,王熙凤少了性格的“辣”多了许多的“做作”,刘姥姥少了农家老妇的形象和气质,贾政少了那种严厉,薛宝钗少了几分的气质,薛姨妈说话没有大家风范,薛蟠少了“呆”。总之,李少红把红楼活生生地拍成了青楼。
  而此剧片花的公布更招致了众多非议。剧组公布的4分钟最新剧情片花,将曹雪芹笔下贾府兴衰的瞬间大致勾勒。如往常一样,任何新版红楼资料的公开都引起网友不小的争议。对新版片花,有网友指很唯美浪漫,有网友指有恐怖片风范,也有人说什么都好就是不像《红楼梦》。
  在中国电视剧市场上,似乎还没有哪部作品在未播之先即引来如此广泛的关注。这也许正是新版红楼编导所期待的效果。
  但新版红楼自开播以来,除了制作精良、画面唯美被观众称赞外,该剧从造型到旁白再到演员均饱受争议。有个网民调查,76.1%的网民认为“无法接受,与原著相差太远了,坚决抵制”,19.8%的网民感觉“对新版很失望,不想关心了”。
  各地媒体纷纷“围剿”导演,李少红觉得自己很冤枉。7月3日,针对有些失控的媒体声音,李少红站出来发表声明,称不断出现的关于她回应质疑的各种版本报道“断章取义”、“牵强附会”甚至“凭空杜撰”,造成观众困惑,给她个人也带来负面影响。
  于是乎又引出了新版红楼“黑”与“红”的问题,究竟是媒体刻意在“黑”新版红楼,还是新版红楼自身先天不足而被“黑”?
  在上海某电视媒体作嘉宾访谈节目时,李少红大吐苦水,甚至有点怨恨,她说,“我认为《红楼梦》播出以来媒体一直以挑刺的眼光来看待我们,从不写我们好的地方,只写负面报道,这是什么心态?反复黑《红楼梦》,这太武断了。或许你们这么做是为了追求发行量,但请想一想这样对我们主创人员是否公平?我今天说的这些话,你们节目可以剪掉,但我一定要说。”事态发展到如此境地,录制现场一度冷场,主持人赶紧救场。
  但客观上,骂的人越多,看的人也就越多,新版红楼也就越“红”。怀着各种心态的观众都想一睹为快。不熟悉红楼原著的观众,会抱着猎奇的心理,看看是不是像外界批评的那么烂;非常深爱红楼的观众,很多也会去看看到底有多烂,为的是接茬儿再骂;而更多的观众则是为了通过现代声光传媒手段复习《红楼梦》这部经典著作,至于新版红楼烂与不烂,与己无关,不去瞎操那份心。
  不过,新版红楼在青岛电视台首播后,一开始火爆,后来收视率不断下滑。由于收视率太低,江西地面频道在播出新版红楼几天后,便改播新剧《活佛济公》。
  有人甚至说,新版红楼是被剧组选秀捧“红”,到头来又被观众抹“黑”而遭抛弃。总而言之,如果要统计出新版红楼在全国范围内的收视率的话,则需要等到该剧在各个卫星频道播出之后——甚至于要在播出几轮之后,方能得出定论。然而不可否认,这一番“炒”与“闹”确是“秀”出了花样。众网友和各路媒体的广泛拍砖至少在客观上为新版红楼捧了场。
  
  视点三:商业泛滥,
  要“赞”还是要“雷”?
  
  观众理想中期盼着有部重拍的古典名著能够传之久远,这是一种巨大的压力,也是一种催人奋进的激励。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压力并没有推动新版红楼把创作焦点放在创作本身,激励也没有把新版红楼推上通往艺术殿堂的轨道,创作反而被太多商业化运作方式所裹挟。因此,虽然今天出现在观众面前的新版红楼画面精致、服装华丽、演员青春少艾,但是,内容却错漏百出,“雷”点频现,人物设计莫名其妙。只能说,当经典名著遭遇彻底的商业运作,艺术创作行走在荒诞的轨迹上,最终出品的只能是一个怪胎。
  导演李少红肯定也不想辛苦拍摄出的片子被人随意拍砖,新“金陵十二钗”应该也不能接受自己与“天上人间”有可比性的调侃。但事实是:在商品经济泛滥的今天,观众心目中的经典已不可能重现,数票子的人不太可能为艺术埋单。
  在当前影视剧市场不规范的情况下,剧组要为主要演员支付片酬、打点电视台等方面花费大笔资金,真正能用于编剧创作和导演制作的费用其实所占比例已经很小,这样就容易出现粗制滥造的情况。再有,重拍虽然站在原著的高起点上,但多数情况下也只是把力气花在了改善拍摄手法等相对容易实现的技术层面,没有在塑造人物形象,表现原著精神方面下真功夫,拍出来的东西自然显得不伦不类。
  平心而论,在商业氛围异常浓烈的今天,一部由古典名篇改编的影视片没有点商业味是不可能的。问题是如何恰到好处地进行商业运作,在保证尊重名著艺术精髓的基础上适当地进行商业炒作。新版红楼越过了“尊重名著艺术精髓”的底线,所以“骂声”不绝。
  这是创作一方的问题。作为商品消费一方的公众,其实也包括很多媒体,大家在对待名著的改编问题上总是期待很高。并且,消费群体浸淫在泛滥的商业大潮中,他们自身肯定在潜意识里对如此离谱的改编方式早有心理准备。只是浮躁的社会造就了浮躁的人群,浮躁的群体又加剧了社会的浮躁。商品生产者与商品消费者就在这不断拧巴的状态中互相依存,实际上彼此谁也离不开对方。
  对于观众的“骂声”,新版红楼剧组似乎不太买账。骂归骂,雷归雷,我行我素。越是这样,观众越要骂,“雷”的越响,骂的越痛快;而剧组大规模投入,尤其像李少红这样有一定好评的导演,她肯定内心希望你“赞”。当结果适得其反时,她便会出来分辩,结果只能是“赞”处无人问,“雷”声反复鸣。借着一片骂声,收视率一路上扬,李少红便可以暂息怒气,与投资方一块点钞了。
  编导的心路是宁愿在“骂声”中数钱,也不希望有人“赞”却无“钱”景。这正是新版红楼过度商业化运作的“命门”。
  
  他们无法揣摩曹雪芹“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人生心境,无法演绎“情切切良宵花解语,意绵绵静日玉生香”的婉约情致,无法体味“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的世态炎凉,无法承载“忽喇喇似大厦倾”的悲壮情感。
  
  “我认为《红楼梦》播出以来媒体一直以挑刺的眼光来看待我们,从不写我们好的地方,只写负面报道,这是什么心态?反复黑《红楼梦》,这太武断了。或许你们这么做是为了追求发行量,但请想一想这样对我们主创人员是否公平?我今天说的这些话,你们节目可以剪掉,但我一定要说。”
  
  赞助商和特约播映商当然也有利润不小的蛋糕。各有各的小算盘,大家是一个利益共同体,捆绑在“红楼梦中人”旗下。
其他文献
我国自然灾害发生比较频繁,传统的巨灾风险管理手段主要有政府财政支持,社会捐助和保险赔偿。本文通过近几年的风险灾害揭示了我国风险管理体系存在的弊病,通过借鉴国外发达
摘 要:企业文化对于促进企业长期保持良好的绩效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在企业核心竞争力中占有核心部分;企业要想将内部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高,以此在长期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培养企业员工的集体学习能力;当前,企业应构建学习型的组织,将内部员工的集体学习能力全面提高;同时,还要全面的培养他们协调一致的竞争观,从而为企业打造良好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企业文化;核心竞争力;适应环境变化;学习型企
"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这首流行歌曲曾经反映了许多普通劳动者的心声,在首旅集团近日召开的表彰大会上,219名工龄在30年以上的"小草"一般的普通职工荣获"
根据《2010年中国地震局部门支出预算表》,机构运行支出2.08亿元,行政运行支出1.79亿元,还有机关服务支出、住房改革支出等项,均是以亿、千万元为单位计。而“地震预测预报”一项,预算支出却只有270万元。  地震预测预报,关系到公众的生活安全感甚至是生命,区区270万元能做好吗?而机构运行、行政运行、机关服务支出是什么?说白了,都是行政成本而已。中国地震局的主业是地震预测预报,可我们看到,养机
摘要:2009年,三部委明确了医改方向——医药分开,这一举措不但会对我国的医药行业起到重大影响,也会影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本文通过利用经济学理论进行了经济效益分析,最终得出新医改将会促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发展,从而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关键词:新医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济效益分析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4-0083-
摘 要:永乐宫壁画是中国重彩绘画中随类赋彩的代表作品,壁画的色彩安排有很强的秩序性,讲究色彩分布的均衡,韵律,节奏关系,最有特色的是画面使用大量的“纯色”,却能让人感到和谐统一。  关键词:壁画;色彩;五色  中图分类号:J21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5-0095-01    中国传统绘画的色彩观总体上是基于中国古代哲学的五行观念,因此有青、黄、赤、白、黑、五
摘 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纷纷推出一系列以环保为主题的“绿色计划”,风靡全球的绿色营销,使企业步入了集企业责任和社会责任为一体的理性化的发展阶段。本文针对我国的中小企业的现状,对中小企业向绿色营销方向发展的前景和措施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绿色生产;中小企业;对策措施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7-0091-01    一、绿
当前我国大学贫困生资助体系不断完善,但是从整体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贫困生精神帮扶方面尤为薄弱。大学贫困生物质帮扶与精神帮扶的失衡,不利于个人、学校、社会和国
在铝合金表面制备化学镀镍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讨论工艺参数对合金镀层微观形貌的影响.通过显微硬度计,确定不同合金镀层的显微硬度.结果表明:温度对合金镀层的微观形貌影
摘 要:管理会计和公司治理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有效的公司治理能够促进管理会计水平的不断提升,而管理会计水平的提升又反过来促进公司治理的有效性。所以对公司治理和管理会计之间的关系进行详尽的探讨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了。本文首先从内部管理、激励机制以及董事会的指责等方面详细分析了有效公司治理的主要表现,然后重点阐述了公司治理中管理会计的重要作用,最后本文提出了实现公司治理和管理会计方法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