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绿色优质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提升策略已有研究文献的梳理,明确我国绿色优质农产品有效供给的政府规制和农户生产行为规范研究方向,以及提升绿色优质农产品的国家竞争力策略。
关键词:绿色优质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提升策略
一、绿色优质农产品
(一)绿色优质农产品国外研究
①农户发生道德风险的动机解释。增加农户道德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原因,首先是农户对于政府制定的投入品使用标准过于保守的主观看法;其次是由于农业生产所需的各种投入品之间可以相互替代,在农户无法控制一些投入品的使用量时,则会以增加农药、化肥的投入来替代其他投入品;最后是天气、土壤特征等不确定性外部环境容易使偏好于风险规避和风险中立的农户增加化肥、农药等投入(Sheriff,2005)。农产品市场供求双方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使得消费者很难得知农产品真实的质量安全状况,并且即使消费者借助于抽样检查传递的信息来识别,也难免有一些不安全的农产品逃脱检查,激发了道德风险发生的可能性(Starbird,2005;Bontems,et al.,2006)。
②农户道德风险的影响因素。影响农户道德风险的因素有保险契约的完备程度、农户风险偏好类型及技术的可获性(Ramaswami,1993)。采用委托-代理模型框架对农户服从安全生产意愿行为进行分析,认为降低安全技术的采用成本、提高对安全生产监控的审查频率、加大违规处罚金额有助于减少农户道德风险的发生。发达国家农产品达到的农产品最低标准相当于我国的绿色食品标准,这些研究所强调的农户道德风险防范并不是基于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的角度,更多关注的是农户道德风险发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③政府规制的研究。一是以合约机制激励农户采取有助于社会福利最大化行为。获得农业保险的农户相对于没有农业保险的农户来说,其过量投入化肥、农药的道德风险较少发生,因此政府规制农户安全生产行为的一个有效手段是提供农业保险(Smith et al.,1996)。美国政府在权衡农户收益、环境收益、税收损失等因素的基础上,与农户签订合同,承诺对有利于环境的农业生产给予直接支付,以激励农户的环境友好生产行为(Wu et al.,1996)。二是通过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对农户生产行为进行规制,确立农业部门组织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主导地位,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制定实施一整套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构建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和监管体系,全面开展和规范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工作,加强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知识技术创新与研发,充分发挥信息对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工作的支撑服务功能。
(二)绿色优质农产品国内研究
农户所拥有的土地面积越大、获得技术指导越容易、销售渠道越畅通以及预期收益率越高,农户从事绿色农产品生产的意愿越强(吕美晔等,2004)。农户生产規模的扩大以及教育程度的提高有利于农户减少农药使用,降低农户生产道德风险(徐翔等,2004)。农户的人口和耕地特征、农户能力特征、农户对农药的认识、农户与涉农企业和农业专业技术协会的联系是影响农户采用无公害及绿色农药的主要因素(张耀钢等,2004)。弥补市场失灵的主要责任在于政府,应充分发挥政府的功能以抵消由农产品质量不确定性所带来的影响(李功奎,2004)。
二、绿色优质农产品国际竞争力
(一)绿色优质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国外研究
农产品市场一直被传统经济学视作生产同质商品的完全竞争市场,但随着消费者收入增长,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越来越多进入“中产阶层”的消费者开始关注产品的成分、安全性、制作流程与营养等问题,不同食品间的垂直差异与水平差异成为满足消费者需求偏好的必要条件(Grunert,2005)。农产品不再是同质性产品,消费者对食品质量特性的需求已从口味、外观和便利性等扩展到食品生产过程及其对环境和食品安全的影响,以及饮食与健康之间的联系(Sexton,2013)。关于出口多样性,Dennis and Shepherd(2007)将其定义为国家出口产品范围的增加。但是,根据出口结构,还可以将出口多样性分为水平多样性和垂直多样性(Herzer and Nowak-Lehnmann,2006)。
(二)绿色优质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国内研究
农产品的品质结构与居民的消费需求存在差距,低档次的大宗农产品供过于求、销售不畅,农产品优质化、多样化和专用化程度不高,无法满足消费需求的变化(吴海峰,2017)。尽快支撑农业生产系统生产无农药残留、无有害添加剂、符合较高食用要求的优质农产品、优质畜产品、优质林果、优质农业加工品,进一步促进农业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地理标志产品特色化(于法稳,2016)。绿色农产品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差异性方面,绿色农产品具有比普通农产品更高或普通农产品所没有的生态、安全、优质、健康、营养等质量特征(如绿色食品质量标准整体上达到了发达国家食品卫生安全标准),具有品牌优势和质量安全保障,具有较高的绿色效用和产品附加值(靳明,2006)。农产品的价格竞争力正在下降,而与质量安全相关的标准、生产过程控制和认证以及追溯性等成为农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来源(董银果等,2014)。更加注重产品品质,加强研发投入,选择以品质提升为核心的竞争策略,获得更高的贸易利益(李坤望等,2014)。与食品安全、动植物健康和环境安全密切相关的卫生与植物检疫(SPS)措施成为中国农产品出口的主要障碍。提升农产品质量、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是中国农业发展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董银果等,2016)。农作物优良品种的选择和培育,是农业技术进步的重要方面,也是农业转型升级的技术支撑之一。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在收集和积累农作物种质资源,尤其是含有特质性状的优异种质和野生资源方面存在明显差距(翁鸣,2017)。在农产品出口结构中,应该尽量发展那些出口普遍性较低的农产品,这类农产品的种类越多,越能促进中国农业增长(叶初升等,2016)。
三、总结与展望
已有研究缺乏对引发绿色优质农产品市场失灵的农户生产行为的深入研究,不能为政府参与解决绿色优质农产品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提供规制的侧重点和依据。需要从生产和监管两端发力,探究绿色农产品规制的公共政策,提出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施规范性、激励性、服务性多重规制与政策建议。
有关绿色优质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提升,部分学者仅关注工业品或者所有产业产品的出口多样性,而忽视了作为国民生活必需品的农产品的出口多样性问题,应聚焦于提高优质农产品有效供给、优化农产品出口结构、农产品出口多样性与优质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之间的关系,为我国农业绿色发展与优质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提升策略提供新思路。
参考文献:
[1]Grunert,K. G.: Food Quality and Safety : Consumer Perception and Demand,European Review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32(3): 369-391,2005.
[2]Sexton,R.: Market Power,Misconceptions,and Modern Agricultural Markets,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95(2): 209-219,2013.
[3]王华书等.微观主体行为与农产品安全[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1).
[4]董银果等.中国出口农产品质量测度——基于嵌套Logit模型[J].中国农村经济,2016(11).
作者简介:范远江(1963—),男,重庆忠县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三农问题研究;袁淑清(1967—),女,重庆忠县人,副教授。主要从事经济贸易研究。
关键词:绿色优质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提升策略
一、绿色优质农产品
(一)绿色优质农产品国外研究
①农户发生道德风险的动机解释。增加农户道德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原因,首先是农户对于政府制定的投入品使用标准过于保守的主观看法;其次是由于农业生产所需的各种投入品之间可以相互替代,在农户无法控制一些投入品的使用量时,则会以增加农药、化肥的投入来替代其他投入品;最后是天气、土壤特征等不确定性外部环境容易使偏好于风险规避和风险中立的农户增加化肥、农药等投入(Sheriff,2005)。农产品市场供求双方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使得消费者很难得知农产品真实的质量安全状况,并且即使消费者借助于抽样检查传递的信息来识别,也难免有一些不安全的农产品逃脱检查,激发了道德风险发生的可能性(Starbird,2005;Bontems,et al.,2006)。
②农户道德风险的影响因素。影响农户道德风险的因素有保险契约的完备程度、农户风险偏好类型及技术的可获性(Ramaswami,1993)。采用委托-代理模型框架对农户服从安全生产意愿行为进行分析,认为降低安全技术的采用成本、提高对安全生产监控的审查频率、加大违规处罚金额有助于减少农户道德风险的发生。发达国家农产品达到的农产品最低标准相当于我国的绿色食品标准,这些研究所强调的农户道德风险防范并不是基于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的角度,更多关注的是农户道德风险发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③政府规制的研究。一是以合约机制激励农户采取有助于社会福利最大化行为。获得农业保险的农户相对于没有农业保险的农户来说,其过量投入化肥、农药的道德风险较少发生,因此政府规制农户安全生产行为的一个有效手段是提供农业保险(Smith et al.,1996)。美国政府在权衡农户收益、环境收益、税收损失等因素的基础上,与农户签订合同,承诺对有利于环境的农业生产给予直接支付,以激励农户的环境友好生产行为(Wu et al.,1996)。二是通过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对农户生产行为进行规制,确立农业部门组织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主导地位,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制定实施一整套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构建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和监管体系,全面开展和规范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工作,加强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知识技术创新与研发,充分发挥信息对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工作的支撑服务功能。
(二)绿色优质农产品国内研究
农户所拥有的土地面积越大、获得技术指导越容易、销售渠道越畅通以及预期收益率越高,农户从事绿色农产品生产的意愿越强(吕美晔等,2004)。农户生产規模的扩大以及教育程度的提高有利于农户减少农药使用,降低农户生产道德风险(徐翔等,2004)。农户的人口和耕地特征、农户能力特征、农户对农药的认识、农户与涉农企业和农业专业技术协会的联系是影响农户采用无公害及绿色农药的主要因素(张耀钢等,2004)。弥补市场失灵的主要责任在于政府,应充分发挥政府的功能以抵消由农产品质量不确定性所带来的影响(李功奎,2004)。
二、绿色优质农产品国际竞争力
(一)绿色优质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国外研究
农产品市场一直被传统经济学视作生产同质商品的完全竞争市场,但随着消费者收入增长,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越来越多进入“中产阶层”的消费者开始关注产品的成分、安全性、制作流程与营养等问题,不同食品间的垂直差异与水平差异成为满足消费者需求偏好的必要条件(Grunert,2005)。农产品不再是同质性产品,消费者对食品质量特性的需求已从口味、外观和便利性等扩展到食品生产过程及其对环境和食品安全的影响,以及饮食与健康之间的联系(Sexton,2013)。关于出口多样性,Dennis and Shepherd(2007)将其定义为国家出口产品范围的增加。但是,根据出口结构,还可以将出口多样性分为水平多样性和垂直多样性(Herzer and Nowak-Lehnmann,2006)。
(二)绿色优质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国内研究
农产品的品质结构与居民的消费需求存在差距,低档次的大宗农产品供过于求、销售不畅,农产品优质化、多样化和专用化程度不高,无法满足消费需求的变化(吴海峰,2017)。尽快支撑农业生产系统生产无农药残留、无有害添加剂、符合较高食用要求的优质农产品、优质畜产品、优质林果、优质农业加工品,进一步促进农业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地理标志产品特色化(于法稳,2016)。绿色农产品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差异性方面,绿色农产品具有比普通农产品更高或普通农产品所没有的生态、安全、优质、健康、营养等质量特征(如绿色食品质量标准整体上达到了发达国家食品卫生安全标准),具有品牌优势和质量安全保障,具有较高的绿色效用和产品附加值(靳明,2006)。农产品的价格竞争力正在下降,而与质量安全相关的标准、生产过程控制和认证以及追溯性等成为农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来源(董银果等,2014)。更加注重产品品质,加强研发投入,选择以品质提升为核心的竞争策略,获得更高的贸易利益(李坤望等,2014)。与食品安全、动植物健康和环境安全密切相关的卫生与植物检疫(SPS)措施成为中国农产品出口的主要障碍。提升农产品质量、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是中国农业发展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董银果等,2016)。农作物优良品种的选择和培育,是农业技术进步的重要方面,也是农业转型升级的技术支撑之一。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在收集和积累农作物种质资源,尤其是含有特质性状的优异种质和野生资源方面存在明显差距(翁鸣,2017)。在农产品出口结构中,应该尽量发展那些出口普遍性较低的农产品,这类农产品的种类越多,越能促进中国农业增长(叶初升等,2016)。
三、总结与展望
已有研究缺乏对引发绿色优质农产品市场失灵的农户生产行为的深入研究,不能为政府参与解决绿色优质农产品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提供规制的侧重点和依据。需要从生产和监管两端发力,探究绿色农产品规制的公共政策,提出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施规范性、激励性、服务性多重规制与政策建议。
有关绿色优质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提升,部分学者仅关注工业品或者所有产业产品的出口多样性,而忽视了作为国民生活必需品的农产品的出口多样性问题,应聚焦于提高优质农产品有效供给、优化农产品出口结构、农产品出口多样性与优质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之间的关系,为我国农业绿色发展与优质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提升策略提供新思路。
参考文献:
[1]Grunert,K. G.: Food Quality and Safety : Consumer Perception and Demand,European Review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32(3): 369-391,2005.
[2]Sexton,R.: Market Power,Misconceptions,and Modern Agricultural Markets,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95(2): 209-219,2013.
[3]王华书等.微观主体行为与农产品安全[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1).
[4]董银果等.中国出口农产品质量测度——基于嵌套Logit模型[J].中国农村经济,2016(11).
作者简介:范远江(1963—),男,重庆忠县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三农问题研究;袁淑清(1967—),女,重庆忠县人,副教授。主要从事经济贸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