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霍光,字子孟,票骑将军去病弟也,河东平阳人。票骑将军击匈奴,道出河东,还,乃将光西至长安,时年十余岁,任光为郎,稍迁诸曹侍中。去病死后,光为奉车都尉光禄大夫,出则奉车,入侍左右。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上年老察群臣唯光任大重可属社稷乃使黄门画者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以赐光 上病笃,光涕泣问曰:“如有不讳,谁当嗣者?”上曰:“君未谕前画意邪?立少子,君行周公之事。”武帝崩,太子袭尊号,是为孝昭皇帝。帝年八岁,政事壹决于光。光与左将军上官桀结婚相亲,光长女为桀子安妻,有女年与帝相配。桀因帝姊盖主内安女后宫为倢伃,数月,立为皇后。光时休沐出,桀辄入代光决事。桀父子既尊盛,而德长公主。公主近幸河间丁外人。桀、安欲为外人求封,光不许。又为外人求光禄大夫,又不许。长主大以是怨光。而桀、安数为外人求官爵弗能得,亦惭。由是与光争权。燕王旦自以昭帝兄,常怀怨望。御史大夫桑弘羊欲为子弟得官,亦怨恨光。于是皆与燕王通谋,诈令人为燕王上书,言光专权自恣,疑有非常。候司光出沐日奏之。桀欲从中下其事,桑弘羊当与诸大臣共执退光。书奏,帝不肯下。明旦,光闻之,止画室中不入。有诏召大将军。光入,免冠顿首谢,上曰:“将军冠。朕知是书诈也,将军亡罪。”而上书者果亡,捕之甚急。后桀党与有谮光者,上辄怒曰:“大将军忠臣,先帝所属以辅朕身,敢有毁者坐之。”自是桀等不敢复言,乃谋令长公主置酒请光,伏兵格杀之,因废帝,迎立燕王为天子。事发觉,光尽诛桀、安、弘羊、外人宗族,燕王、盖主皆自杀。光威震海内。
(节选自《汉书·霍光传》,有删改)
答题诊断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上年老察群臣/唯光任大重可属社稷/乃使黄门画者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以赐光/
B.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上年老察群臣/唯光任大重/可屬社稷/乃使黄门画者/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以赐光/
C.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上年老/察群臣/唯光任大重/可属社稷/乃使黄门画者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以赐光/
D.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上年老/察群臣/唯光任大重/可属社稷/乃使黄门画者/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以赐光/
答案 C(3分)
解析 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文言文,尤其是理解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断句题,全国卷近几年的设错方式一般都是这样的:除正确选项外,有两个选项各错一处,还有一个选项兼错两处。2019年改变了一下——三个选项各错一处,但是这种设错方式有漏洞,考生只要比对出其中的差异,完全不用看原文,就可以直接选出正确选项。所以2020年全国卷和山东卷断句题的设错方式从“歧途”归来,依然采用原来的设错方式,这次联考试题也不例外。对于考生来说,把握住这个设错规律,采用排除法,适当联系上下文,应该能很快选出正确选项。考试时切忌不看选项,自行断句,白白浪费时间。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不讳,字面意义是指不可隐讳,又常常用作对尊长者死亡的一种委婉的代称。
B.结婚,文中指男方女方两家之间结成婚姻关系,现代指男性与女性结为夫妇。
C.休沐,字面意思是休息沐浴,古代官员每隔一段时间休沐,也就是请假休息。
D.发觉,文中指败露,现代指发现、觉察,败露也可以理解为被发现、被觉察。
答案 C(3分)
解析 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文言实词中文化意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通常情况下,这类题的错误点设置非常小,规律性不强,判断其正误往往跟日常积累有关,而且涉及的词语意思可能与文本本身并无多大关联。比如这道题的错误选项C中的“休沐”一词,仅依据文本基本无从判断,只能靠日常积累。所以建议考生在日常复习中要适当记诵相关文学常识的词汇。从D选项“发觉”一词的考查来看,后期备考还应适当关注古今异义词。解答这一类型的题目一旦遇阻,建议考生不要耽误时间思来想去,基本就是跟着感觉走,当机立断先选定一个,因为当你判断不出正误时,看多少眼也是做无用功。
另外,这道题的选项设置存在一些表述上的问题。A选项的“不讳”,原意不能解释为“不可隐讳”,而应为“不避讳”,但是从命题人的角度考虑,一般不会在原意解释上设错。D选项后半句“败露也可以理解为被发现、被觉察”,纯属画蛇添足,似乎只是为凑够选项字数而追加的解释,但恰恰也能看出命题人不想在这里设错。这道题的错误选项C,错在“请假休息”的表达上,因为“休沐”属于我们现在所谓的“公众假期”,是无须请假的。这个选项的表述也存在很大漏洞,即使你不知道“休沐”的意思,也应该能选出来,因为前一句说“古代官员每隔一段时间休沐”,等于透露出“休沐”属于“公众假期”的信息,紧接着又说“请假休息”,前后自相矛盾。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霍光得到提携,又受武帝重托。他由兄长去病带至长安,仕途上屡获升迁,直到侍奉皇上;武帝临终,将少子托付给他,要他行周公辅佐之事。
B.霍光主持大局,得罪一干权贵。他秉公处事,拒绝权臣的无理请求,因此遭到怨恨,以致后来受到上官桀父子、桑弘羊等皇亲国戚的抱团诬告。 C.霍光遭到陷害,昭帝主持公道。政敌想扳倒他,让人假托替燕王上书,说霍光专权放纵,或将发生意外之变;昭帝却不予理会,表示霍光无罪。
D.霍光挫败政敌,威名天下传扬。昭帝力挺霍光,政敌再也不敢发声,于是转而暗中谋杀霍光,结果弄巧成拙,被一举铲除,霍光因而威震海内。
答案 B(3分)
解析 本题是对阅读材料相关内容综合分析的考查,重点在于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C级。
考场上,解答文言文阅读题,应从文意理解题入手。因为正常情况下,这道题的题干要求“选择不正确的一项”,而且错误选项的错误点往往非常小,所以此题等于给考生提供了超过75%的正确信息。文意理解题的选项设置有其固定范式:总括+分述。通常情况下,总括句都是概述传主的品行、业绩及文本中提及的与传主有关的主要事件等,而且基本都是整齐统一的句式。给出的四个选项实际上是把文本中与传主有关的事迹做了分类概述,看过这几个选项,对文本内容基本就了然于胸了。然后再回到文本中进行细细梳理,一般就能发现错误选项的问题或者说错误点之所在。需要补充说明的一点是,从近几年全国卷试题的设错方式来看,文意理解题的错误点一般不会出现在总括部分,通常出现在分述部分。
很多模拟题错误点的设置常常是比较套路化的,但全国卷这些年在这道题上的设错方式是非常灵活的。梳理一下,大概有以下几种错误类型:施受对象颠倒、曲解原文、无中生有、随意推测、称谓混淆、施受范围扩大、事件顺序颠倒等。这些类型并不能囊括近几年高考卷中此类试题的设错种类,希望考生能够在做题过程中学会自行总结。需要特别强调的一点是,考生若要总结命题规律,一定要从高考试题入手,因为你最终要面对的还是高考试题。
这道题有的考生选C。的确,C选项的表述确实存在一些问题,“让人假托替燕王上书”这里“假托”和“替”意思重复且矛盾,属于表意不清;后面的“表示”一词因主语不清,导致语意含混:到底是昭帝认为霍光无罪呢(“表示”一词可以理解为“认为”),还是“昭帝不予理会”的行为表示霍光无罪?但从揣摩命题者意图的角度来说,正常情况下不该选C,因为一般来说命题人不会在词语歧义上设错,所以这个选项应该算是试题的漏洞。
还有的考生选D,因为原文说“光尽诛桀、安、弘羊、外人宗族”,而“燕王、盖主皆自杀”,所以觉得D选项“被一举铲除”这个说法不太恰当。的确,这个表述容易让人产生误解,但是通常情况下,考生看到后面第14题的题干“文末说到霍光最终一举清除政敌”这句的表述,应该能立刻排除D选项,因为这个题干明确表示命题人认为霍光一举铲除了政敌,不管他们是当场被诛杀还是事后自杀。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桀因帝姊盖主内安女后宫为倢伃,数月,立为皇后。
答案 上官桀通过昭帝的姐姐盖主把上官安的女儿送进后宫当上倢伃,几个月以后,立为皇后。(4分。译出大意给2分;“因”“内”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上辄怒曰:“大将军忠臣,先帝所属以辅朕身,敢有毁者坐之。”
答案 昭帝就发怒说:“大将军是忠臣,先帝嘱托他辅佐我,有谁敢诽谤就治谁的罪。”(4分。译出大意给2分;“属”“坐”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理解是文言文翻译的基础,而对文意的理解又取决于对文中关键词语的理解。
第(1)句的关键词语有“因”“内”两处。“因”是介词,“经由,通过”的意思。这个词在这里的意义和用法与《廉颇蔺相如列传》“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一句中的“因”完全一致。“内”是通假字,同“纳”,接纳的意思,句中翻译为“把……送进”。此意义和用法在《鸿门宴》“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句中出现过。所以这两个词都属于课内所学,難度并不是太大。这句话中的难点在于两个人名“盖主”和“安”,这两个人名属于比较熟悉的字,有非常明确的实词意义,所以在翻译时如果没看出是人名,就会给翻译带来很大困难。“安”这个名字在前后文都有出现,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难度不算太大。更难的是“盖主”,它所指的人,在下文三次出现,分别冠以“长公主”“公主”“长主”三个不同的称呼,直到文段最后才再次出现“盖主”这一称呼。如果这两个人名没看出来,夹在其中的“内”就很容易翻译错误。这句话的翻译提醒考生:做题的时候不可急躁,文本一定要从头到尾地通读一遍,而且要养成边读边勾画的习惯,尤其是文中的人名、地名等。
第(2)句的关键词语有“属”“坐”两处。“属”是通假字,同“嘱”,非常常见,课文中多次出现,比如《岳阳楼记》中“属予作文以记之”。“坐”在史传类作品中也很常见,平时多翻译为“因犯……罪”,而课文《苏武传》“副有罪,当相坐”一句中的“坐”恰与这句翻译一致,都译为“治罪”。除此之外,这句话中的“辄”“毁”两个词以及“大将军忠臣”这个判断句,也都应视为得分的关键点。这些关键点,对于中等水平以上的考生来说难度都不大。
14.文末说到霍光最终一举清除政敌,其政敌最为严重的罪行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密谋废黜汉昭帝(或:迎立燕王刘旦为帝)。(3分,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 这道题考查考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分析和概括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这道题只有3分的分值,就是一道简答题,答案一般不会太复杂。尤其是题干中的“最”字,更是表明霍光的政敌有很多罪行,但这里只要求回答其中“最”为严重的“一桩”。考生在回答此类题目时,务求在读懂文本的基础之上,注意提炼概括,表达则应力求简洁通顺。
考生答题及判分
生1:上官桀因为皇帝的姐姐掩饰皇上对内安排女后宫为倢伃,几个月以后,立了皇后。(0分)
生2:上官桀依靠昭帝的姐姐盖主纳了上官安的女儿入后宫,成为倢伃,几个月以后,立为皇后。(2分)
失分点
第(1)题的失分点主要在第一句。①大多数考生没有准确翻译出“因”字。“因”是“经由,通过”的意思,翻译成“依靠”“凭借”都不恰当。②没有弄清楚句中的人名。考生大多被“盖主内安”四个字困住,所以“桀因帝姊盖主内安女后宫为倢伃”这句被翻译得支离破碎。
考生答题及判分
生1:皇上就愤怒地说:“大将军是忠诚的大臣,先帝嘱托他来辅佐我,敢有毁坏的就连坐。”(2分)
生2:皇上于是大怒说:“大将军是忠义之臣,先帝嘱托他来辅佐我,胆敢有诋毁诬陷他的人,定要治罪。”(3分)
失分点
第(2)题的失分点主要在“辄”和“敢有毁者坐之”两处。①“辄”翻译为“于是”不够恰当。②个别考生“毁”字翻译不当,将其译成“毁坏”;“坐”大多翻译不准确,比如翻译成“连坐”。③个别考生做不到直译,还有翻译的句子不通顺,甚至是病句。
考生答题及判分
生1:谋反:计划杀死霍光,废除昭帝,拥立燕王。(3分)
生2:他们密谋让长公主置酒席邀请霍光来,埋伏士兵暗杀他,趁机废除皇帝,让燕王当皇帝。(2分)
生3:意图诬陷、杀害霍光的同时,想谋朝篡位,改立燕王为太子。(1分)
生4:①外戚干政;②预谋让长公主设宴席邀请霍光,趁机埋伏士兵格杀他;③废除皇帝后立燕王为天子。(1分)
失分点
很多考生审题失误,忽略了题干中的“最”字,导致答题时不止答了一点,而是把这些人的所有罪行或过错全都答上了。
专家处方
史传里的人物传记一直以来都是全国卷文言文阅读命题的首选文本类型,而且这些文本大多出自“二十四史”,去年山东卷的命题无疑是承袭了全国卷的这一传统。这与一些独立命题省份的高考试题选材差别可能比较大,这些省份的考生对此要格外注意。
要做好这类文本的阅读题,首先应该了解一下这类文本的特点,然后再去研究试题的设置。
这类文本多以记叙为主,而且所选人物多为良臣循吏,即便是历史上有争议的人物,比如商鞅、吴起之类,也大多选择讲述其正面事例和主要功绩的语段,尽量回避其负面事例。这类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文本,故事性较强,阅读难度较低,属于浅易的文言文。
高考命题所用文本,多为节选或者摘选的人物传记,选文部分一般分为三个层次:简介人物的基本情况、人物的主要事迹、人物的结局。
(1)开头对传主做简单介绍,通常会包括如下内容中的一项或多项:①姓名、字号;②籍贯;③家庭背景,包括家庭经济状况及父亲或祖辈等的学识、为人、性格、仕途和是否健在等情况;④学识;⑤性情;⑥被举荐或科举功名的情况;⑦最初任职情况等。如果写到事件,多与其家庭、学识、性情有关。
(2)中间是传主生平履历和主要事迹,一般从读书或习武、进入仕途写起,围绕官职变迁介绍其相应的功业事迹,反映人物的道德品质、才干能力等。
(3)结尾往往交代人物的结局,包括传主生前和死后受到的封赏等,有时候还包括子孙得到的荫庇等情况。
在考场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如何能快速读懂文本,顺利解答试题呢?
借题读文,理清脉络
试卷第12题,也就是文言文阅读中的文意理解題,可以作为考生解读文章、理清文章脉络的一把钥匙。比如此次联考所选的讲述霍光事迹的这个语段,借助第12题所给的提示,考生能够很快梳理出文本所叙事件的大致脉络:霍光得到兄长霍去病的提携,后又受汉武帝器重及托孤;霍光辅政掌权,秉公处事,得罪权贵,遭到怨恨;霍光被政敌陷害,幸得昭帝主持公道;最后霍光挫败政敌,扬名天下。
理清文章脉络之后,最好用自己认为合适的符号把各个层次或事件断开,以便做题的时候能够快速定位。
锁定关键,勾画圈点
高考奉行因文设题的原则,所以对于文本材料,考生必须从头到尾至少读一遍。读的时候,不能走马观花只图快,也不能字斟句酌,逐字细抠,因为考试是有时间限制的。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考生要学会勾画圈点关键词句、重要信息。根据经验,一般文言文中出现的时间、地点、人物、官职及官职升迁变化的词语,经常会在不同题型的考查中涉及,所以在阅读文本过程中要学会用不同符号做出标记,以便更好地理解文本。
在读懂文本的前提下再去做题,相信一定是事半功倍的。
前面通过逐题分析,考生对基本题型的命制特点和解题思路应该很清晰了。那么,在后期备考中,文言文阅读该如何复习呢?
建议考生多研究高考试题和经典语段。千万不要总抱着押题的想法去做一些新的文言文语段。很多新鲜的文本,新则新矣,可能艰深晦涩,试题也命制得不够规范。如此练习,不但不能提高解题能力,还会偏离备考方向,误入歧途。建议考生把一些经典语段和高考试题好好研究一下,一是因为这些经典试题选材质量高,题型相对规范;二是从目前高考命题来看,并不回避一些陈题用过的语料。 对可能出现的题型变化,考生要有心理准备。目前来看,自2017年新高考改革以来,从全国统一命题的试卷到山东卷,文言文阅读命题,一直没有太大的改动。除了2020年山东卷增加了一道3分的简答题,其他题型属于整套试卷稳定时间最久的题型,所以不排除今年题型发生微调的情况。此次联考,第11题对“发觉”一词的考查,可以看作这类题微调的一个信号。另外,就整套试卷来看,不少题型与2020年山东卷相比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那是不是意味着未来的高考,各种题型还会有变化呢?毕竟,新高考改革以来,语文全国卷的变化这几年一直没停过,而2020年山东卷是新高考试卷第一次面世,即便是赶上疫情需要考虑维稳,在题型上也没有和全国卷保持完全相同,而是别有创新。在没有考纲的情况下,高考命题遵循《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理念,课标命题原则中就强调:“试卷结构和测试形式不应固化,以避免形成新的应试模式。”还需要加以说明的是,即使出现新题型,大家也不必过于慌张。一般情况下,近几年变化的题型难度系数都偏低,因为命题人把陌生化算作一种影响难度系数的因素考虑其中了,如果你提前有了心理准备,自会见怪不怪,那么其怪必然就自败了。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对于文言文阅读题来说,唯有平时多加练习,解题能力才会不断提高。
译文
霍光,字子孟,是骠骑将军霍去病的弟弟,河东郡平阳县人。骠骑将军出击匈奴,路经河东郡,回来时,就带着霍光西行到了长安,当时霍光年纪才十几岁,任他为郎官,不久又升到诸曹侍中。霍去病死后,霍光任奉车都尉、光禄大夫,武帝出行他就照管车马,回宫就侍奉在左右。出入宫门二十多年,小心谨慎,未曾有什么过错,很受武帝亲近和信任。武帝年老,仔细观察众大臣,只有霍光能负此重任,可以把国家大事托付给他。武帝就叫黄门画工画了一幅周公抱着成王接受诸侯朝见的图画赐给霍光。武帝病重,霍光流泪抽泣问道:“如果您有了意外,该谁继承皇位?”武帝说:“你不明白上次那幅画的意思吗?立小儿子,你担当周公的职务。”武帝逝世,太子繼承天子的尊号,就是孝昭皇帝。昭帝年方八岁,国家大事全由霍光决断。霍光跟左将军上官桀是缔结婚姻的亲家,霍光的长女是上官桀的儿子上官安的妻子,有个女儿年纪跟昭帝正相配。上官桀通过昭帝的姐姐盖主把上官安的女儿送进后宫当上倢伃,几个月以后,立为皇后。霍光有时休假离开朝廷,上官桀往往进宫代替霍光决定政务。上官桀父子位尊势盛以后,颇感长公主的恩德。公主亲近宠幸河间郡的丁外人。上官桀、上官安想替丁外人求个封爵,霍光不同意。又为丁外人求光禄大夫之职(想让他能得到皇帝召见),霍光也不同意。长公主为此对霍光大为怨恨。而上官桀、上官安多次为丁外人求官爵未能求得,也感到惭愧。从此(上官父子)跟霍光争起权来。燕王刘旦自以为是昭帝兄长(却不能继承皇位),常怀着怨意。御史大夫桑弘羊想为儿子、兄弟弄个官做,也怨恨霍光。于是他们都和燕王刘旦勾结密谋,叫人冒充燕王的使臣给皇帝上书,说霍光专权,想怎样就怎样,恐怕有些不正常。他们趁霍光休假的日子上书。上官桀想通过昭帝把这事批复下来,桑弘羊就可以跟其他大臣一起把霍光抓起来送走。奏书送上去,昭帝不肯批复。第二天早上,霍光听说这件事,停留在画室中不进宫。昭帝下诏召大将军。霍光进宫,脱下帽子叩头谢罪,昭帝说:“将军戴上帽子。我知道这奏书是假的,将军无罪。”而上奏书的人果然失踪了,皇帝下令追捕得很紧。这以后上官桀的党羽有说霍光坏话的,昭帝就发怒说:“大将军是忠臣,先帝嘱托他辅佐我,有谁敢诽谤就治谁的罪。”从此上官桀等人不敢再讲了,就计划让长公主摆宴席请霍光,埋伏兵士击杀他,乘机废昭帝,迎立燕王做天子。事情败露,霍光将上官桀、上官安、桑弘羊、丁外人的宗族全部诛灭,燕王、盖主都自杀了。霍光威震天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霍光,字子孟,票骑将军去病弟也,河东平阳人。票骑将军击匈奴,道出河东,还,乃将光西至长安,时年十余岁,任光为郎,稍迁诸曹侍中。去病死后,光为奉车都尉光禄大夫,出则奉车,入侍左右。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上年老察群臣唯光任大重可属社稷乃使黄门画者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以赐光 上病笃,光涕泣问曰:“如有不讳,谁当嗣者?”上曰:“君未谕前画意邪?立少子,君行周公之事。”武帝崩,太子袭尊号,是为孝昭皇帝。帝年八岁,政事壹决于光。光与左将军上官桀结婚相亲,光长女为桀子安妻,有女年与帝相配。桀因帝姊盖主内安女后宫为倢伃,数月,立为皇后。光时休沐出,桀辄入代光决事。桀父子既尊盛,而德长公主。公主近幸河间丁外人。桀、安欲为外人求封,光不许。又为外人求光禄大夫,又不许。长主大以是怨光。而桀、安数为外人求官爵弗能得,亦惭。由是与光争权。燕王旦自以昭帝兄,常怀怨望。御史大夫桑弘羊欲为子弟得官,亦怨恨光。于是皆与燕王通谋,诈令人为燕王上书,言光专权自恣,疑有非常。候司光出沐日奏之。桀欲从中下其事,桑弘羊当与诸大臣共执退光。书奏,帝不肯下。明旦,光闻之,止画室中不入。有诏召大将军。光入,免冠顿首谢,上曰:“将军冠。朕知是书诈也,将军亡罪。”而上书者果亡,捕之甚急。后桀党与有谮光者,上辄怒曰:“大将军忠臣,先帝所属以辅朕身,敢有毁者坐之。”自是桀等不敢复言,乃谋令长公主置酒请光,伏兵格杀之,因废帝,迎立燕王为天子。事发觉,光尽诛桀、安、弘羊、外人宗族,燕王、盖主皆自杀。光威震海内。
(节选自《汉书·霍光传》,有删改)
答题诊断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上年老察群臣/唯光任大重可属社稷/乃使黄门画者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以赐光/
B.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上年老察群臣/唯光任大重/可屬社稷/乃使黄门画者/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以赐光/
C.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上年老/察群臣/唯光任大重/可属社稷/乃使黄门画者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以赐光/
D.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上年老/察群臣/唯光任大重/可属社稷/乃使黄门画者/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以赐光/
答案 C(3分)
解析 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文言文,尤其是理解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断句题,全国卷近几年的设错方式一般都是这样的:除正确选项外,有两个选项各错一处,还有一个选项兼错两处。2019年改变了一下——三个选项各错一处,但是这种设错方式有漏洞,考生只要比对出其中的差异,完全不用看原文,就可以直接选出正确选项。所以2020年全国卷和山东卷断句题的设错方式从“歧途”归来,依然采用原来的设错方式,这次联考试题也不例外。对于考生来说,把握住这个设错规律,采用排除法,适当联系上下文,应该能很快选出正确选项。考试时切忌不看选项,自行断句,白白浪费时间。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不讳,字面意义是指不可隐讳,又常常用作对尊长者死亡的一种委婉的代称。
B.结婚,文中指男方女方两家之间结成婚姻关系,现代指男性与女性结为夫妇。
C.休沐,字面意思是休息沐浴,古代官员每隔一段时间休沐,也就是请假休息。
D.发觉,文中指败露,现代指发现、觉察,败露也可以理解为被发现、被觉察。
答案 C(3分)
解析 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文言实词中文化意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通常情况下,这类题的错误点设置非常小,规律性不强,判断其正误往往跟日常积累有关,而且涉及的词语意思可能与文本本身并无多大关联。比如这道题的错误选项C中的“休沐”一词,仅依据文本基本无从判断,只能靠日常积累。所以建议考生在日常复习中要适当记诵相关文学常识的词汇。从D选项“发觉”一词的考查来看,后期备考还应适当关注古今异义词。解答这一类型的题目一旦遇阻,建议考生不要耽误时间思来想去,基本就是跟着感觉走,当机立断先选定一个,因为当你判断不出正误时,看多少眼也是做无用功。
另外,这道题的选项设置存在一些表述上的问题。A选项的“不讳”,原意不能解释为“不可隐讳”,而应为“不避讳”,但是从命题人的角度考虑,一般不会在原意解释上设错。D选项后半句“败露也可以理解为被发现、被觉察”,纯属画蛇添足,似乎只是为凑够选项字数而追加的解释,但恰恰也能看出命题人不想在这里设错。这道题的错误选项C,错在“请假休息”的表达上,因为“休沐”属于我们现在所谓的“公众假期”,是无须请假的。这个选项的表述也存在很大漏洞,即使你不知道“休沐”的意思,也应该能选出来,因为前一句说“古代官员每隔一段时间休沐”,等于透露出“休沐”属于“公众假期”的信息,紧接着又说“请假休息”,前后自相矛盾。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霍光得到提携,又受武帝重托。他由兄长去病带至长安,仕途上屡获升迁,直到侍奉皇上;武帝临终,将少子托付给他,要他行周公辅佐之事。
B.霍光主持大局,得罪一干权贵。他秉公处事,拒绝权臣的无理请求,因此遭到怨恨,以致后来受到上官桀父子、桑弘羊等皇亲国戚的抱团诬告。 C.霍光遭到陷害,昭帝主持公道。政敌想扳倒他,让人假托替燕王上书,说霍光专权放纵,或将发生意外之变;昭帝却不予理会,表示霍光无罪。
D.霍光挫败政敌,威名天下传扬。昭帝力挺霍光,政敌再也不敢发声,于是转而暗中谋杀霍光,结果弄巧成拙,被一举铲除,霍光因而威震海内。
答案 B(3分)
解析 本题是对阅读材料相关内容综合分析的考查,重点在于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C级。
考场上,解答文言文阅读题,应从文意理解题入手。因为正常情况下,这道题的题干要求“选择不正确的一项”,而且错误选项的错误点往往非常小,所以此题等于给考生提供了超过75%的正确信息。文意理解题的选项设置有其固定范式:总括+分述。通常情况下,总括句都是概述传主的品行、业绩及文本中提及的与传主有关的主要事件等,而且基本都是整齐统一的句式。给出的四个选项实际上是把文本中与传主有关的事迹做了分类概述,看过这几个选项,对文本内容基本就了然于胸了。然后再回到文本中进行细细梳理,一般就能发现错误选项的问题或者说错误点之所在。需要补充说明的一点是,从近几年全国卷试题的设错方式来看,文意理解题的错误点一般不会出现在总括部分,通常出现在分述部分。
很多模拟题错误点的设置常常是比较套路化的,但全国卷这些年在这道题上的设错方式是非常灵活的。梳理一下,大概有以下几种错误类型:施受对象颠倒、曲解原文、无中生有、随意推测、称谓混淆、施受范围扩大、事件顺序颠倒等。这些类型并不能囊括近几年高考卷中此类试题的设错种类,希望考生能够在做题过程中学会自行总结。需要特别强调的一点是,考生若要总结命题规律,一定要从高考试题入手,因为你最终要面对的还是高考试题。
这道题有的考生选C。的确,C选项的表述确实存在一些问题,“让人假托替燕王上书”这里“假托”和“替”意思重复且矛盾,属于表意不清;后面的“表示”一词因主语不清,导致语意含混:到底是昭帝认为霍光无罪呢(“表示”一词可以理解为“认为”),还是“昭帝不予理会”的行为表示霍光无罪?但从揣摩命题者意图的角度来说,正常情况下不该选C,因为一般来说命题人不会在词语歧义上设错,所以这个选项应该算是试题的漏洞。
还有的考生选D,因为原文说“光尽诛桀、安、弘羊、外人宗族”,而“燕王、盖主皆自杀”,所以觉得D选项“被一举铲除”这个说法不太恰当。的确,这个表述容易让人产生误解,但是通常情况下,考生看到后面第14题的题干“文末说到霍光最终一举清除政敌”这句的表述,应该能立刻排除D选项,因为这个题干明确表示命题人认为霍光一举铲除了政敌,不管他们是当场被诛杀还是事后自杀。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桀因帝姊盖主内安女后宫为倢伃,数月,立为皇后。
答案 上官桀通过昭帝的姐姐盖主把上官安的女儿送进后宫当上倢伃,几个月以后,立为皇后。(4分。译出大意给2分;“因”“内”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上辄怒曰:“大将军忠臣,先帝所属以辅朕身,敢有毁者坐之。”
答案 昭帝就发怒说:“大将军是忠臣,先帝嘱托他辅佐我,有谁敢诽谤就治谁的罪。”(4分。译出大意给2分;“属”“坐”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理解是文言文翻译的基础,而对文意的理解又取决于对文中关键词语的理解。
第(1)句的关键词语有“因”“内”两处。“因”是介词,“经由,通过”的意思。这个词在这里的意义和用法与《廉颇蔺相如列传》“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一句中的“因”完全一致。“内”是通假字,同“纳”,接纳的意思,句中翻译为“把……送进”。此意义和用法在《鸿门宴》“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句中出现过。所以这两个词都属于课内所学,難度并不是太大。这句话中的难点在于两个人名“盖主”和“安”,这两个人名属于比较熟悉的字,有非常明确的实词意义,所以在翻译时如果没看出是人名,就会给翻译带来很大困难。“安”这个名字在前后文都有出现,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难度不算太大。更难的是“盖主”,它所指的人,在下文三次出现,分别冠以“长公主”“公主”“长主”三个不同的称呼,直到文段最后才再次出现“盖主”这一称呼。如果这两个人名没看出来,夹在其中的“内”就很容易翻译错误。这句话的翻译提醒考生:做题的时候不可急躁,文本一定要从头到尾地通读一遍,而且要养成边读边勾画的习惯,尤其是文中的人名、地名等。
第(2)句的关键词语有“属”“坐”两处。“属”是通假字,同“嘱”,非常常见,课文中多次出现,比如《岳阳楼记》中“属予作文以记之”。“坐”在史传类作品中也很常见,平时多翻译为“因犯……罪”,而课文《苏武传》“副有罪,当相坐”一句中的“坐”恰与这句翻译一致,都译为“治罪”。除此之外,这句话中的“辄”“毁”两个词以及“大将军忠臣”这个判断句,也都应视为得分的关键点。这些关键点,对于中等水平以上的考生来说难度都不大。
14.文末说到霍光最终一举清除政敌,其政敌最为严重的罪行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密谋废黜汉昭帝(或:迎立燕王刘旦为帝)。(3分,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 这道题考查考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分析和概括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这道题只有3分的分值,就是一道简答题,答案一般不会太复杂。尤其是题干中的“最”字,更是表明霍光的政敌有很多罪行,但这里只要求回答其中“最”为严重的“一桩”。考生在回答此类题目时,务求在读懂文本的基础之上,注意提炼概括,表达则应力求简洁通顺。
考生答题及判分
生1:上官桀因为皇帝的姐姐掩饰皇上对内安排女后宫为倢伃,几个月以后,立了皇后。(0分)
生2:上官桀依靠昭帝的姐姐盖主纳了上官安的女儿入后宫,成为倢伃,几个月以后,立为皇后。(2分)
失分点
第(1)题的失分点主要在第一句。①大多数考生没有准确翻译出“因”字。“因”是“经由,通过”的意思,翻译成“依靠”“凭借”都不恰当。②没有弄清楚句中的人名。考生大多被“盖主内安”四个字困住,所以“桀因帝姊盖主内安女后宫为倢伃”这句被翻译得支离破碎。
考生答题及判分
生1:皇上就愤怒地说:“大将军是忠诚的大臣,先帝嘱托他来辅佐我,敢有毁坏的就连坐。”(2分)
生2:皇上于是大怒说:“大将军是忠义之臣,先帝嘱托他来辅佐我,胆敢有诋毁诬陷他的人,定要治罪。”(3分)
失分点
第(2)题的失分点主要在“辄”和“敢有毁者坐之”两处。①“辄”翻译为“于是”不够恰当。②个别考生“毁”字翻译不当,将其译成“毁坏”;“坐”大多翻译不准确,比如翻译成“连坐”。③个别考生做不到直译,还有翻译的句子不通顺,甚至是病句。
考生答题及判分
生1:谋反:计划杀死霍光,废除昭帝,拥立燕王。(3分)
生2:他们密谋让长公主置酒席邀请霍光来,埋伏士兵暗杀他,趁机废除皇帝,让燕王当皇帝。(2分)
生3:意图诬陷、杀害霍光的同时,想谋朝篡位,改立燕王为太子。(1分)
生4:①外戚干政;②预谋让长公主设宴席邀请霍光,趁机埋伏士兵格杀他;③废除皇帝后立燕王为天子。(1分)
失分点
很多考生审题失误,忽略了题干中的“最”字,导致答题时不止答了一点,而是把这些人的所有罪行或过错全都答上了。
专家处方
史传里的人物传记一直以来都是全国卷文言文阅读命题的首选文本类型,而且这些文本大多出自“二十四史”,去年山东卷的命题无疑是承袭了全国卷的这一传统。这与一些独立命题省份的高考试题选材差别可能比较大,这些省份的考生对此要格外注意。
要做好这类文本的阅读题,首先应该了解一下这类文本的特点,然后再去研究试题的设置。
这类文本多以记叙为主,而且所选人物多为良臣循吏,即便是历史上有争议的人物,比如商鞅、吴起之类,也大多选择讲述其正面事例和主要功绩的语段,尽量回避其负面事例。这类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文本,故事性较强,阅读难度较低,属于浅易的文言文。
高考命题所用文本,多为节选或者摘选的人物传记,选文部分一般分为三个层次:简介人物的基本情况、人物的主要事迹、人物的结局。
(1)开头对传主做简单介绍,通常会包括如下内容中的一项或多项:①姓名、字号;②籍贯;③家庭背景,包括家庭经济状况及父亲或祖辈等的学识、为人、性格、仕途和是否健在等情况;④学识;⑤性情;⑥被举荐或科举功名的情况;⑦最初任职情况等。如果写到事件,多与其家庭、学识、性情有关。
(2)中间是传主生平履历和主要事迹,一般从读书或习武、进入仕途写起,围绕官职变迁介绍其相应的功业事迹,反映人物的道德品质、才干能力等。
(3)结尾往往交代人物的结局,包括传主生前和死后受到的封赏等,有时候还包括子孙得到的荫庇等情况。
在考场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如何能快速读懂文本,顺利解答试题呢?
借题读文,理清脉络
试卷第12题,也就是文言文阅读中的文意理解題,可以作为考生解读文章、理清文章脉络的一把钥匙。比如此次联考所选的讲述霍光事迹的这个语段,借助第12题所给的提示,考生能够很快梳理出文本所叙事件的大致脉络:霍光得到兄长霍去病的提携,后又受汉武帝器重及托孤;霍光辅政掌权,秉公处事,得罪权贵,遭到怨恨;霍光被政敌陷害,幸得昭帝主持公道;最后霍光挫败政敌,扬名天下。
理清文章脉络之后,最好用自己认为合适的符号把各个层次或事件断开,以便做题的时候能够快速定位。
锁定关键,勾画圈点
高考奉行因文设题的原则,所以对于文本材料,考生必须从头到尾至少读一遍。读的时候,不能走马观花只图快,也不能字斟句酌,逐字细抠,因为考试是有时间限制的。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考生要学会勾画圈点关键词句、重要信息。根据经验,一般文言文中出现的时间、地点、人物、官职及官职升迁变化的词语,经常会在不同题型的考查中涉及,所以在阅读文本过程中要学会用不同符号做出标记,以便更好地理解文本。
在读懂文本的前提下再去做题,相信一定是事半功倍的。
前面通过逐题分析,考生对基本题型的命制特点和解题思路应该很清晰了。那么,在后期备考中,文言文阅读该如何复习呢?
建议考生多研究高考试题和经典语段。千万不要总抱着押题的想法去做一些新的文言文语段。很多新鲜的文本,新则新矣,可能艰深晦涩,试题也命制得不够规范。如此练习,不但不能提高解题能力,还会偏离备考方向,误入歧途。建议考生把一些经典语段和高考试题好好研究一下,一是因为这些经典试题选材质量高,题型相对规范;二是从目前高考命题来看,并不回避一些陈题用过的语料。 对可能出现的题型变化,考生要有心理准备。目前来看,自2017年新高考改革以来,从全国统一命题的试卷到山东卷,文言文阅读命题,一直没有太大的改动。除了2020年山东卷增加了一道3分的简答题,其他题型属于整套试卷稳定时间最久的题型,所以不排除今年题型发生微调的情况。此次联考,第11题对“发觉”一词的考查,可以看作这类题微调的一个信号。另外,就整套试卷来看,不少题型与2020年山东卷相比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那是不是意味着未来的高考,各种题型还会有变化呢?毕竟,新高考改革以来,语文全国卷的变化这几年一直没停过,而2020年山东卷是新高考试卷第一次面世,即便是赶上疫情需要考虑维稳,在题型上也没有和全国卷保持完全相同,而是别有创新。在没有考纲的情况下,高考命题遵循《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理念,课标命题原则中就强调:“试卷结构和测试形式不应固化,以避免形成新的应试模式。”还需要加以说明的是,即使出现新题型,大家也不必过于慌张。一般情况下,近几年变化的题型难度系数都偏低,因为命题人把陌生化算作一种影响难度系数的因素考虑其中了,如果你提前有了心理准备,自会见怪不怪,那么其怪必然就自败了。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对于文言文阅读题来说,唯有平时多加练习,解题能力才会不断提高。
译文
霍光,字子孟,是骠骑将军霍去病的弟弟,河东郡平阳县人。骠骑将军出击匈奴,路经河东郡,回来时,就带着霍光西行到了长安,当时霍光年纪才十几岁,任他为郎官,不久又升到诸曹侍中。霍去病死后,霍光任奉车都尉、光禄大夫,武帝出行他就照管车马,回宫就侍奉在左右。出入宫门二十多年,小心谨慎,未曾有什么过错,很受武帝亲近和信任。武帝年老,仔细观察众大臣,只有霍光能负此重任,可以把国家大事托付给他。武帝就叫黄门画工画了一幅周公抱着成王接受诸侯朝见的图画赐给霍光。武帝病重,霍光流泪抽泣问道:“如果您有了意外,该谁继承皇位?”武帝说:“你不明白上次那幅画的意思吗?立小儿子,你担当周公的职务。”武帝逝世,太子繼承天子的尊号,就是孝昭皇帝。昭帝年方八岁,国家大事全由霍光决断。霍光跟左将军上官桀是缔结婚姻的亲家,霍光的长女是上官桀的儿子上官安的妻子,有个女儿年纪跟昭帝正相配。上官桀通过昭帝的姐姐盖主把上官安的女儿送进后宫当上倢伃,几个月以后,立为皇后。霍光有时休假离开朝廷,上官桀往往进宫代替霍光决定政务。上官桀父子位尊势盛以后,颇感长公主的恩德。公主亲近宠幸河间郡的丁外人。上官桀、上官安想替丁外人求个封爵,霍光不同意。又为丁外人求光禄大夫之职(想让他能得到皇帝召见),霍光也不同意。长公主为此对霍光大为怨恨。而上官桀、上官安多次为丁外人求官爵未能求得,也感到惭愧。从此(上官父子)跟霍光争起权来。燕王刘旦自以为是昭帝兄长(却不能继承皇位),常怀着怨意。御史大夫桑弘羊想为儿子、兄弟弄个官做,也怨恨霍光。于是他们都和燕王刘旦勾结密谋,叫人冒充燕王的使臣给皇帝上书,说霍光专权,想怎样就怎样,恐怕有些不正常。他们趁霍光休假的日子上书。上官桀想通过昭帝把这事批复下来,桑弘羊就可以跟其他大臣一起把霍光抓起来送走。奏书送上去,昭帝不肯批复。第二天早上,霍光听说这件事,停留在画室中不进宫。昭帝下诏召大将军。霍光进宫,脱下帽子叩头谢罪,昭帝说:“将军戴上帽子。我知道这奏书是假的,将军无罪。”而上奏书的人果然失踪了,皇帝下令追捕得很紧。这以后上官桀的党羽有说霍光坏话的,昭帝就发怒说:“大将军是忠臣,先帝嘱托他辅佐我,有谁敢诽谤就治谁的罪。”从此上官桀等人不敢再讲了,就计划让长公主摆宴席请霍光,埋伏兵士击杀他,乘机废昭帝,迎立燕王做天子。事情败露,霍光将上官桀、上官安、桑弘羊、丁外人的宗族全部诛灭,燕王、盖主都自杀了。霍光威震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