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势

来源 :领导文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0世紀70年代,美国得克萨斯州发现了一块储量丰富的油田,政府决定公开拍卖油田的开采权。石油大亨们听到消息后,纷纷筹措资金,准备在拍卖会上争夺油田的开采权。
  谟克石油公司老板道格拉斯也对这块“肥肉”垂涎欲滴,可他知道仅凭自己100万美元的资产,很难竞争过那些石油大亨们。他不甘心放弃,苦思数日后终于有了主意。他找到有过生意来往的美国花旗银行总裁瑞斯顿,请他出面替自己竞拍。瑞斯顿答应了请求,但得知道格拉斯最高只能出到100万美元时,不禁瞠目结舌:“怎么可能?还是放弃吧!”道格拉斯对着瑞斯顿耳语一番,瑞斯顿听了,狐疑道:
其他文献
在明朝的将军中,有一个最有本事的人,这个人其实是一个肩不能担担、手不能提篮的文人,一个进士,他就是明末大将袁崇焕。  袁崇焕这个人太厉害了。我们可以看到,后金和大清的两位大汗和皇帝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爱新觉罗·皇太极及其手下的几十万八旗将士,几十年如一日,面对着一座孤城宁远,面对着一个文臣袁崇焕,那就叫完全没有办法。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在范文程手下,却走不了三个回合——范文程三言两语就能让袁
01  1917年1月4日,一辆马车行至北京大学门口,骤然刹住,蔡元培健步走下车来。校工们分立两侧,齐刷刷地向新校长鞠躬致敬。蔡元培摘下礼帽,回敬以深深一躬。  这在北大是前所未有的事情。北大是官办大学,校长是内阁大臣待遇,从不把校工们放眼里。  1868年出生的蔡元培,7岁中秀才,22岁中举人,24岁中进士,26岁成为翰林院编修。就在前途无量时,他却辞官回绍兴办起了学堂。  1912年,受孙中山
豁达是那种彻悟,那种远眺的悠然,那种顽强,那种精神的自主和自由。而不是欲说还休的吞吐,麻木不仁的傻气,自吹自擂的醉态。  豁达是对私欲私利的恬淡。是海水深处的平静。是大河的稳重。是大山的岿然。是天空的無言。是悲天悯人的鸟瞰。  豁达不是目的,不是结局,而是准备。是帮手。淡化的目的是那浓重的进击。豁达的后面才是强力。  (摘自《广州日报》)
《历史从未走远》  王立群著 大象出版社 2017年1月出版  本書分为道德品性、情感百态、人生际遇、治国理政、历史阐释五个章节,收录王立群先生的读史札记八十余篇,历史跨度从先秦至宋,人物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市井贤人,内容丰富、趣味性强。全书保留了王立群先生一贯的通俗幽默、娓娓道来的文风。王立群先生于讲史读史的十年节点上推出精选的心得集,既是对自己十年人生路、十年讲史路、十年推广中国传统文化路的小结
笔者调研发现,一些项目工程中,政府投入越大,基层治理效能越低,资源进村遭遇“最后一公里困境”,亟待破解。政府投入越大,基层治理效能越低  这些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已经达到了相当水平,且国家还在加快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融合发展。然而,不少地方都面临着“最后一公里困境”:国家投入是不少,效率却极低;更有甚者,政府投入越大,基层治理效能反而越低。问题出在哪里?  直接原因是政府投入体系有
1948年,毛泽东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际,始终不忘用世界的眼光,密切注视美国对华政策的演变,时刻警惕美国出兵干涉中国的可能性。  美国不可能出兵援蒋  实际上,此时的美国,在中国问题上正面临左右为难的困境。一方面,美苏在欧洲的对抗愈演愈烈,美国的战略重心无法东移;另一方面,为了防止中共成为这个国家的新主人,美国政府又继续援助大势渐去的国民党政府。  经过反复权衡,美国国务院于1948年4月通过了
从中央反复强调政令畅通,足见其重要性。然而,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出当前确实存在政令不畅的问题。  国务院日前启动第三次大督查,从2016年9月18日起,20个督查组分赴各地各部门。这次大督查旨在着力推动各地区各部門切实履行职责,推动重大政策举措、重点投资项目、重要民生工程加快落地。  对于政令不畅这个沉疴顽疾,2013年1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就直言,要防止和克服地方和部门
“9·13”事件后,林彪的四大金刚很快便遭到政治清算。其余“红人”在“文革”结束之后,权力很快遭到剥夺。而这些“红人”的后人生活又将如何?  林 彪  夫人叶群和儿子林立果在折戟沉沙中丧命,留下两个女儿。  大女儿林晓霖。一直随生母张梅生活,“文革”中曾经是哈军工“八八战斗团”造反派头头,林彪曾宣称她的行为与林彪没有关系,并脱离父女关系。林晓霖在生母改嫁后随林彪生活,“文革”后一面声称与林彪的儿女
约翰·甘布士是美国伊利诺伊州的百货业大王,他是一个敢于冒险的胜利者。  1957年,美国发生了经济危机,不少工厂和商店都倒闭了,商人们纷纷开始贱卖自己堆积如山的存货,结果物价一降再降,最后一美元甚至可以买到100双袜子,50美元就可以从二手车市场买到一辆八成新的汽车。当时甘布士只有35歲,在一家机械厂当工程师,他看到这个情形马上拿出自己的所有积蓄,同时借来200万美元全部买进这些被低价抛售的商品。
塑像背后是英国人的价值观。广场上、建筑前,大庭广众之下、人烟稠密之所,选择将谁立在那里被看到、被铭记、被缅怀,也是一个民族对善与美标准的选择。  中国人讲究“三不朽”,认为有三种方式能传承思想、延续生命,即“立德、立功、立言”。英国人则认为“立大功者得立像”,立一座塑像就是最高褒奖。  英国人喜欢立像。在伦敦街头走一走,各种塑像让人目不暇接——文人的、艺人的、哲人的、匠人的,国王的、政客的、探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