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幼儿阶段,正处于教育的黄金阶段,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幼儿教育备受重视。幼儿阶段,既是教育的启蒙阶段,也也是幼小衔接的关键时期。为了让幼儿能够更好的适应小学生活,幼儿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帮助幼儿养成较好的行为习惯,让幼儿能够在未来更好的适应小学生活。本文将针对幼小衔接之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策略进行论述,希望本文的探讨,能够给广大的幼儿教师们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幼小衔接;幼儿;行为习惯;养成
引言:
幼儿时期,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至关重要。在幼儿时期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就犹如高楼的地基一般,只有地基足够稳固,高楼才可能稳固,同理,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为幼儿日后的学习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这就需要幼儿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提高对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视程度,注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并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及时的改掉幼儿身上的不良习惯,为幼儿更好的适应小学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1、幼儿园阶段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内容
受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的影响,以往部分幼儿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更加关注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知识习得,忽视了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对于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教师的重视程度明显不足[1]。因此,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首先,幼儿教师应在日常的教學以及生活中,培养幼儿有条有理的生活习惯。如在每次玩玩具之后,应保持玩具区域的整洁,改变以往一片狼藉的情况,教师应引导幼儿将玩具放回在之前的地方,主动收拾玩具区域的卫生,保持玩具区域的整洁。同时,教师也应引导幼儿,午睡后准点起床,按时上课,按时活动,形成一定的程序。其次,应培养幼儿讲卫生的好习惯,教师应引导幼儿在饭前饭后都要认真洗手,自觉爱护教室卫生,不随地乱扔垃圾,保持桌面和地面整洁,如不小心掉落的垃圾,要积极拾起,放进垃圾箱。最后,教师也要培养幼儿讲文明讲礼貌以及热爱劳动的行为习惯,教师要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尊敬父母,尊敬长辈,主动与他人问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主动帮父母分担家务等。关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内容还有很多,如独立自理能力、喜爱阅读的习惯等等,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和生活中,从各个方面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2、幼小衔接之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
2.1提高生活能力,使幼儿更好地融入校园
为做好幼小衔接,让幼儿更好地融入校园生活,教师应重视对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现阶段,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提升,加之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2]。因此,很多父母对于幼儿都会过度宠爱,在家庭之中,不让幼儿做任何的家务,幼儿的衣食住行等等都被父母安排的妥妥当当,导致,幼儿的动手能力较弱,对于生活中以及学习中的一些小事,幼儿都无法自行解决,还需寻求其他小朋友的帮助。因此,幼儿教师需重视幼儿园中的常识教育,为幼儿创造更多动手的机会,以切实的提升幼儿生活能力,让幼儿能够更好的适应小学生活。
例如:为了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提高幼儿的生活能力,教师应为幼儿提供动手的机会,教师可以对幼儿进行分组,让幼儿到食堂中“帮厨”,主动帮助他人打饭,主动为他人提供服务等。亦或是午餐后、吃完水果帮保育员阿姨一同整理餐盘、做好垃圾分类,增加幼儿的生活常识。在进行户外活动时,教师可以鼓励和引导幼儿帮助教师一同布置场地,做好场地的布置和装饰工作,然后整理好户外活动所需要的工具。同时,教师也应提高幼儿的自主意识,注重引导幼儿在学习生活中,自行整理桌面、整理书包,准备好学习所需的用品,遇到下雨天气,主动自己打伞,每天起床自己穿衣服,中午天气变热时,能够自己脱掉外套,叠放整齐,放到指定区域。
2.2家园合作,共建督导机制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不仅需要教师的努力,更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和支持。俗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幼儿的行为和思想。因此,幼儿教师应充分意识到家长对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作用,积极的与幼儿家长合作,共建督导机制,与家长一起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3]。
例如:幼儿教师可以引导家长,在日常的生活之中应严格要求幼儿的起居,帮助幼儿形成早睡早起的良好习惯;不晚睡,不赖床,每天按时入睡,按时起床。同时在家中,家长也应每日与幼儿一起按时阅读,以培养幼儿热爱阅读的好习惯,让幼儿能够每天积极的开展阅读,也能在阅读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同时,幼儿家长也应培养幼儿善于倾听的习惯,以便于幼儿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之中,能够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也能够快速的抓住重点,家长可以每天给幼儿讲一个故事,在讲完之后,让幼儿复述故事的大概意思,并谈谈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总之,幼儿家长应在家庭教育中注重开发幼儿的兴趣,并积极带动幼儿满怀兴趣地去认识更多的新事物、新知识,在亲子教育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2.3制定相应的行为规范制度
步入小学阶段之后,按时上学、按时休息都是小学生应该遵守的最基本的行为规范。可是在幼儿园里,很多家长都是临近上课才把孩子慌慌张张送来,有的幼儿甚至经常迟到。很多孩子因为情绪不好、身体不好、家里有事等原因就帮幼儿请假,幼儿就不上幼儿园,殊不知这样的行为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幼儿的思想。所以,幼儿园教师要给幼儿制定严格的作息时间,让幼儿早睡早起,尽量少迟到 ;午睡时,早点入睡不要玩耍等。每天中午挑选一名午睡好的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值日,督促他们午睡。
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幼儿的一生都大有裨益,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培养幼儿各个方面的能力,也能够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让幼儿能够更好的适应小学生活。这就要求幼儿教师能够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以及生活中,注重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并采取有效的策略,从生活和学习中的小事做起,循序渐进的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更好的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为幼儿日后的学习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虞天枭 . 浅谈幼小衔接中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 [J].读与写 ( 教育教学刊 ),2016,(5):268.
[2]严慧子. 幼小衔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J]. 教育界(基础教育),2018,(6):125-126.
[3]胡蝶,芦苇.试析强化理论下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7,(10):96.
关键词:幼小衔接;幼儿;行为习惯;养成
引言:
幼儿时期,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至关重要。在幼儿时期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就犹如高楼的地基一般,只有地基足够稳固,高楼才可能稳固,同理,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为幼儿日后的学习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这就需要幼儿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提高对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视程度,注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并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及时的改掉幼儿身上的不良习惯,为幼儿更好的适应小学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1、幼儿园阶段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内容
受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的影响,以往部分幼儿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更加关注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知识习得,忽视了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对于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教师的重视程度明显不足[1]。因此,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首先,幼儿教师应在日常的教學以及生活中,培养幼儿有条有理的生活习惯。如在每次玩玩具之后,应保持玩具区域的整洁,改变以往一片狼藉的情况,教师应引导幼儿将玩具放回在之前的地方,主动收拾玩具区域的卫生,保持玩具区域的整洁。同时,教师也应引导幼儿,午睡后准点起床,按时上课,按时活动,形成一定的程序。其次,应培养幼儿讲卫生的好习惯,教师应引导幼儿在饭前饭后都要认真洗手,自觉爱护教室卫生,不随地乱扔垃圾,保持桌面和地面整洁,如不小心掉落的垃圾,要积极拾起,放进垃圾箱。最后,教师也要培养幼儿讲文明讲礼貌以及热爱劳动的行为习惯,教师要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尊敬父母,尊敬长辈,主动与他人问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主动帮父母分担家务等。关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内容还有很多,如独立自理能力、喜爱阅读的习惯等等,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和生活中,从各个方面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2、幼小衔接之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
2.1提高生活能力,使幼儿更好地融入校园
为做好幼小衔接,让幼儿更好地融入校园生活,教师应重视对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现阶段,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提升,加之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2]。因此,很多父母对于幼儿都会过度宠爱,在家庭之中,不让幼儿做任何的家务,幼儿的衣食住行等等都被父母安排的妥妥当当,导致,幼儿的动手能力较弱,对于生活中以及学习中的一些小事,幼儿都无法自行解决,还需寻求其他小朋友的帮助。因此,幼儿教师需重视幼儿园中的常识教育,为幼儿创造更多动手的机会,以切实的提升幼儿生活能力,让幼儿能够更好的适应小学生活。
例如:为了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提高幼儿的生活能力,教师应为幼儿提供动手的机会,教师可以对幼儿进行分组,让幼儿到食堂中“帮厨”,主动帮助他人打饭,主动为他人提供服务等。亦或是午餐后、吃完水果帮保育员阿姨一同整理餐盘、做好垃圾分类,增加幼儿的生活常识。在进行户外活动时,教师可以鼓励和引导幼儿帮助教师一同布置场地,做好场地的布置和装饰工作,然后整理好户外活动所需要的工具。同时,教师也应提高幼儿的自主意识,注重引导幼儿在学习生活中,自行整理桌面、整理书包,准备好学习所需的用品,遇到下雨天气,主动自己打伞,每天起床自己穿衣服,中午天气变热时,能够自己脱掉外套,叠放整齐,放到指定区域。
2.2家园合作,共建督导机制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不仅需要教师的努力,更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和支持。俗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幼儿的行为和思想。因此,幼儿教师应充分意识到家长对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作用,积极的与幼儿家长合作,共建督导机制,与家长一起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3]。
例如:幼儿教师可以引导家长,在日常的生活之中应严格要求幼儿的起居,帮助幼儿形成早睡早起的良好习惯;不晚睡,不赖床,每天按时入睡,按时起床。同时在家中,家长也应每日与幼儿一起按时阅读,以培养幼儿热爱阅读的好习惯,让幼儿能够每天积极的开展阅读,也能在阅读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同时,幼儿家长也应培养幼儿善于倾听的习惯,以便于幼儿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之中,能够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也能够快速的抓住重点,家长可以每天给幼儿讲一个故事,在讲完之后,让幼儿复述故事的大概意思,并谈谈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总之,幼儿家长应在家庭教育中注重开发幼儿的兴趣,并积极带动幼儿满怀兴趣地去认识更多的新事物、新知识,在亲子教育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2.3制定相应的行为规范制度
步入小学阶段之后,按时上学、按时休息都是小学生应该遵守的最基本的行为规范。可是在幼儿园里,很多家长都是临近上课才把孩子慌慌张张送来,有的幼儿甚至经常迟到。很多孩子因为情绪不好、身体不好、家里有事等原因就帮幼儿请假,幼儿就不上幼儿园,殊不知这样的行为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幼儿的思想。所以,幼儿园教师要给幼儿制定严格的作息时间,让幼儿早睡早起,尽量少迟到 ;午睡时,早点入睡不要玩耍等。每天中午挑选一名午睡好的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值日,督促他们午睡。
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幼儿的一生都大有裨益,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培养幼儿各个方面的能力,也能够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让幼儿能够更好的适应小学生活。这就要求幼儿教师能够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以及生活中,注重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并采取有效的策略,从生活和学习中的小事做起,循序渐进的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更好的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为幼儿日后的学习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虞天枭 . 浅谈幼小衔接中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 [J].读与写 ( 教育教学刊 ),2016,(5):268.
[2]严慧子. 幼小衔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J]. 教育界(基础教育),2018,(6):125-126.
[3]胡蝶,芦苇.试析强化理论下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7,(1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