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满族鞑子秧歌是一种满族独有的,具备鲜明风格的诙谐、热情舞蹈类型。但受历史原因和当代社会现状影响,目前满族鞑子秧歌艺术在继承与发展中,面临传统继承途径失效而新途径尚未建立,及宣传思路不清晰的问题。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国各地政府和艺术工作者,可通过将鞑子秧歌改编为健身舞、广场舞,联系清宫选材电视剧摄制组将舞蹈植入剧目的方式,实现本类艺术的有效传承发展。
【关键词】:满族秧歌;鞑子秧歌;民族舞传承
满族鞑子秧歌,又称老鞑子秧歌、满族秧歌。本类舞蹈形式诞生于满族传统文化中,在清代时期凭借清政府的军事、政治和文化力量支持逐渐发扬光大。但在辛亥革命之后的一百年间,由于满族和汉族的新仇旧恨、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种种社会原因,满族的城市精英阶层被汉族同化,很多北京的满族人已经不再喜爱传统的满族鞑子秧歌。而分散生活在河北、黑龙江、吉林、辽宁的满族群众,其民俗文化又在中国当代社会发展中遭到撼动。因此近年来,我国的满族鞑子秧歌艺术面临严重的继承发展问题。下面笔者将分析解读鞑子秧歌的概念、表现形式,及本种舞蹈在当代遭遇的继承发展问题。再此之后,笔者将分两点解读实现鞑子秧歌有效继承发展的可行方式。
一、鞑子秧歌概念和表现形式
满族鞑子秧歌舞蹈形式的概念,本身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看,满族的民族秧歌都可被称作鞑子秧歌。广义的鞑子秧歌,又可被划分为灯伞秧歌、花棍秧歌、跷秧歌等类型。而狭义的鞑子秧歌,则意指由饰演鞑子官、克里吐、老百姓、神话传说人物、动物的秧歌演员,通过摇摆、蹲跃、摇扇、挥扇、舞动兵器、摆动烟袋锅等动作在节庆日展示的满族伞灯秧歌艺术形式。本文中提到的满族鞑子秧歌,即狭义的满族伞灯秧歌。在展现本类舞蹈时,扮演不同角色的舞蹈演员列出长方阵、正方阵、环形阵、一字长蛇阵并陆续上场,在锣、鼓、唢呐等乐器的伴奏中做出活泼、热情、诙谐,风格与我国汉族秧歌具备一定相似性,而又表现出满族粗犷奔放舞蹈审美的动作[1]。在秧歌表演的过程中,舞蹈阵型会逐渐从规则队列变换为不规则队列形式。而饰演鞑子官、克里吐等角色的秧歌演员,还会通过梗脖、挥手等动作与无角色群舞者进行交流。鞑子秧歌中舞者的交流互动,提升了舞蹈的欢快、奔放、幽默风情。
二、当代鞑子秧歌的继承发展问题
在当代环境中,满族鞑子秧歌正遭遇着严重的继承发展问题。
(一)传统继承途径失效而新途径尚未建立
传统的鞑子秧歌传承模式已经失效,而新的传承途径还未建立,可以被看作鞑子秧歌面临的首要继承发展问题。在辛亥革命之前,满族鞑子秧歌主要依靠清政府的文化号召力实现传播。我国很多文献记载,清代时每到春节,清政府就会以各种正面和侧面方式,支持满族艺人在北京庙会乃至重大场合展示鞑子秧歌。此外在本阶段中,每逢节庆日,满族民众也会在其所在居住区积极召集参与秧歌舞蹈。但辛亥革命后,鞑子秧歌不能继续依靠清政府势力实现继承传播。且由于满族和汉族存在一定的积怨,因此在清政权覆灭后,很多满族精英阶层的生活状态比较尴尬,更无法继续继承传播满族文化。而我国北京以外的满族群众,所集中居住的地区比较分散。且自清中期起,各地满族群众的民俗文化逐渐被其他民族同化。因此近一百年来,很多满族群众不再喜爱本民族的鞑子秧歌艺术[2]。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进入了文化艺术大发展阶段。在此后的30年间,各民族艺术工作者都在为本民族舞蹈寻求合适的传承发展途径。当代的傣族孔雀舞、藏族锅庄舞等民族舞蹈类型,都已经寻找到了适合自身的发展继承方式。但受艺术知名度不高,本民族舞蹈艺术工作者人数少等情况影响,鞑子秧歌在数十年中依然只能活跃在东北三省及河北的乡间,及少数的民族文化活动场所中。可以说本类舞蹈还没有找到适合时代也适合自身情况的继承途径。
(二)宣传思路不清晰
除此以外,在当代环境中,满族鞑子秧歌也表现出了宣传思路不清晰的问题。目前我国的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舞蹈,已经形成了通过旅游业带动艺术发展的模式。而西北地区的很多舞蹈如青海藏族锅庄舞,已经成为了省区内群众都认同喜爱的健身舞和广场舞。但目前我国的鞑子秧歌舞蹈艺人,还在凭借“走穴”形式,在各类民族文化节和春节庙会中参与演出。但在这类非常热闹的节日里展示的鞑子秧歌,很难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至今为止,我国的满族鞑子秧歌知名度仍然非常有限。
三、鞑子秧歌的未来传承发展方式
(一)将鞑子秧歌转化为地域性健身舞
笔者认为,将鞑子秧歌转化为东三省及河北省内重要的健身舞、广场舞类型,可被看做推进鞑子秧歌在未来有效传承发展的有效方式。目前,向地域健身舞方向发展、走舞台舞蹈艺术路线、通过民族旅游业带动舞蹈知名度,是各地少数民族舞蹈的三类最有效传承发展方式。由于鞑子秧歌是一种风格幽默热情,表现难度不高,观感相对热闹的露天群舞,因此本类舞蹈不适合走舞台舞蹈路线。而受本地地缘情况、近年来经济情况影响,东三省和河北等地又不太适合被系统规划为民族风情旅游目的地,因此鞑子秧歌也很难借助旅游业推动实现发展。但本类秧歌入门简单,不需要舞者具备专业舞蹈功底。且作为一种有氧运动,动率紧凑、动作活泼奔放的鞑子秧歌,很适合被改编成健身舞蹈或广场舞。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国各地满族居住区政府,应牵头请本地高校师生对满族鞑子秧歌动作进行整理改良,并创作出具备美感,符合有氧运动条件的鞑子秧歌健身舞蹈,并在本地区推广此类舞蹈。
(二)通过影视媒体提升舞蹈艺术知名度
此外,我国满族鞑子秧歌艺术工作者,还可通过影视媒体提升本类舞蹈的艺术知名度。近年来,我国正处于电视剧产业大发展阶段。而清宫戏又在电视剧产业选题中占据很大的份额。举例而言,2012到2014年间我国本土拍摄的《步步惊心》、《甄嬛传》等热播剧目,都属于清宫题材电视剧,而这类电视剧中又都有舞蹈展示情节。很可惜的是,以上电视剧制作方都选择将现代舞或汉族古典舞加入电视剧中。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国满族居住区政府可和剧团、高校联手,参考软性广告植入的合作手法,着手联系各地的清宫电视剧制作方,在拍摄中将鞑子秧歌加入舞蹈的表现段落里,以此提升满族鞑子秧歌的知名度。
结语:
通过本论文的分析可以看到,满族鞑子秧歌是一种满族独有的,具备自身风格的诙谐、热情舞蹈类型。但受历史原因和当代社会现状影响,目前满族鞑子秧歌艺术的继承与发展状况不容乐观。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国各地政府和艺术工作者,可通过将鞑子秧歌改编为健身舞、广场舞,联系清宫选材电视剧摄制组将舞蹈植入剧目的方式,实现本类艺术的有效传承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满族鞑子秧歌的艺术个性和独特风格,必将被更多的中国本土受众所知晓。
注释:
[1]冯微.制约满族舞蹈传承与发展因素的研究[J].文艺争鸣,2015(02):1-2.
[2]肖雪.浅谈满族舞蹈文化的发展与传承[J].科技展望,2014(12):2.
参考文献:
[1]冯微.制约满族舞蹈传承与发展因素的研究[J].文艺争鸣,2015(02).
[2]肖雪.浅谈满族舞蹈文化的发展与传承[J].科技展望,2014(12).
[3]邬诺娃.满族舞蹈的创新与传承[J].通俗歌曲,2014(04).
【关键词】:满族秧歌;鞑子秧歌;民族舞传承
满族鞑子秧歌,又称老鞑子秧歌、满族秧歌。本类舞蹈形式诞生于满族传统文化中,在清代时期凭借清政府的军事、政治和文化力量支持逐渐发扬光大。但在辛亥革命之后的一百年间,由于满族和汉族的新仇旧恨、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种种社会原因,满族的城市精英阶层被汉族同化,很多北京的满族人已经不再喜爱传统的满族鞑子秧歌。而分散生活在河北、黑龙江、吉林、辽宁的满族群众,其民俗文化又在中国当代社会发展中遭到撼动。因此近年来,我国的满族鞑子秧歌艺术面临严重的继承发展问题。下面笔者将分析解读鞑子秧歌的概念、表现形式,及本种舞蹈在当代遭遇的继承发展问题。再此之后,笔者将分两点解读实现鞑子秧歌有效继承发展的可行方式。
一、鞑子秧歌概念和表现形式
满族鞑子秧歌舞蹈形式的概念,本身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看,满族的民族秧歌都可被称作鞑子秧歌。广义的鞑子秧歌,又可被划分为灯伞秧歌、花棍秧歌、跷秧歌等类型。而狭义的鞑子秧歌,则意指由饰演鞑子官、克里吐、老百姓、神话传说人物、动物的秧歌演员,通过摇摆、蹲跃、摇扇、挥扇、舞动兵器、摆动烟袋锅等动作在节庆日展示的满族伞灯秧歌艺术形式。本文中提到的满族鞑子秧歌,即狭义的满族伞灯秧歌。在展现本类舞蹈时,扮演不同角色的舞蹈演员列出长方阵、正方阵、环形阵、一字长蛇阵并陆续上场,在锣、鼓、唢呐等乐器的伴奏中做出活泼、热情、诙谐,风格与我国汉族秧歌具备一定相似性,而又表现出满族粗犷奔放舞蹈审美的动作[1]。在秧歌表演的过程中,舞蹈阵型会逐渐从规则队列变换为不规则队列形式。而饰演鞑子官、克里吐等角色的秧歌演员,还会通过梗脖、挥手等动作与无角色群舞者进行交流。鞑子秧歌中舞者的交流互动,提升了舞蹈的欢快、奔放、幽默风情。
二、当代鞑子秧歌的继承发展问题
在当代环境中,满族鞑子秧歌正遭遇着严重的继承发展问题。
(一)传统继承途径失效而新途径尚未建立
传统的鞑子秧歌传承模式已经失效,而新的传承途径还未建立,可以被看作鞑子秧歌面临的首要继承发展问题。在辛亥革命之前,满族鞑子秧歌主要依靠清政府的文化号召力实现传播。我国很多文献记载,清代时每到春节,清政府就会以各种正面和侧面方式,支持满族艺人在北京庙会乃至重大场合展示鞑子秧歌。此外在本阶段中,每逢节庆日,满族民众也会在其所在居住区积极召集参与秧歌舞蹈。但辛亥革命后,鞑子秧歌不能继续依靠清政府势力实现继承传播。且由于满族和汉族存在一定的积怨,因此在清政权覆灭后,很多满族精英阶层的生活状态比较尴尬,更无法继续继承传播满族文化。而我国北京以外的满族群众,所集中居住的地区比较分散。且自清中期起,各地满族群众的民俗文化逐渐被其他民族同化。因此近一百年来,很多满族群众不再喜爱本民族的鞑子秧歌艺术[2]。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进入了文化艺术大发展阶段。在此后的30年间,各民族艺术工作者都在为本民族舞蹈寻求合适的传承发展途径。当代的傣族孔雀舞、藏族锅庄舞等民族舞蹈类型,都已经寻找到了适合自身的发展继承方式。但受艺术知名度不高,本民族舞蹈艺术工作者人数少等情况影响,鞑子秧歌在数十年中依然只能活跃在东北三省及河北的乡间,及少数的民族文化活动场所中。可以说本类舞蹈还没有找到适合时代也适合自身情况的继承途径。
(二)宣传思路不清晰
除此以外,在当代环境中,满族鞑子秧歌也表现出了宣传思路不清晰的问题。目前我国的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舞蹈,已经形成了通过旅游业带动艺术发展的模式。而西北地区的很多舞蹈如青海藏族锅庄舞,已经成为了省区内群众都认同喜爱的健身舞和广场舞。但目前我国的鞑子秧歌舞蹈艺人,还在凭借“走穴”形式,在各类民族文化节和春节庙会中参与演出。但在这类非常热闹的节日里展示的鞑子秧歌,很难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至今为止,我国的满族鞑子秧歌知名度仍然非常有限。
三、鞑子秧歌的未来传承发展方式
(一)将鞑子秧歌转化为地域性健身舞
笔者认为,将鞑子秧歌转化为东三省及河北省内重要的健身舞、广场舞类型,可被看做推进鞑子秧歌在未来有效传承发展的有效方式。目前,向地域健身舞方向发展、走舞台舞蹈艺术路线、通过民族旅游业带动舞蹈知名度,是各地少数民族舞蹈的三类最有效传承发展方式。由于鞑子秧歌是一种风格幽默热情,表现难度不高,观感相对热闹的露天群舞,因此本类舞蹈不适合走舞台舞蹈路线。而受本地地缘情况、近年来经济情况影响,东三省和河北等地又不太适合被系统规划为民族风情旅游目的地,因此鞑子秧歌也很难借助旅游业推动实现发展。但本类秧歌入门简单,不需要舞者具备专业舞蹈功底。且作为一种有氧运动,动率紧凑、动作活泼奔放的鞑子秧歌,很适合被改编成健身舞蹈或广场舞。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国各地满族居住区政府,应牵头请本地高校师生对满族鞑子秧歌动作进行整理改良,并创作出具备美感,符合有氧运动条件的鞑子秧歌健身舞蹈,并在本地区推广此类舞蹈。
(二)通过影视媒体提升舞蹈艺术知名度
此外,我国满族鞑子秧歌艺术工作者,还可通过影视媒体提升本类舞蹈的艺术知名度。近年来,我国正处于电视剧产业大发展阶段。而清宫戏又在电视剧产业选题中占据很大的份额。举例而言,2012到2014年间我国本土拍摄的《步步惊心》、《甄嬛传》等热播剧目,都属于清宫题材电视剧,而这类电视剧中又都有舞蹈展示情节。很可惜的是,以上电视剧制作方都选择将现代舞或汉族古典舞加入电视剧中。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国满族居住区政府可和剧团、高校联手,参考软性广告植入的合作手法,着手联系各地的清宫电视剧制作方,在拍摄中将鞑子秧歌加入舞蹈的表现段落里,以此提升满族鞑子秧歌的知名度。
结语:
通过本论文的分析可以看到,满族鞑子秧歌是一种满族独有的,具备自身风格的诙谐、热情舞蹈类型。但受历史原因和当代社会现状影响,目前满族鞑子秧歌艺术的继承与发展状况不容乐观。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国各地政府和艺术工作者,可通过将鞑子秧歌改编为健身舞、广场舞,联系清宫选材电视剧摄制组将舞蹈植入剧目的方式,实现本类艺术的有效传承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满族鞑子秧歌的艺术个性和独特风格,必将被更多的中国本土受众所知晓。
注释:
[1]冯微.制约满族舞蹈传承与发展因素的研究[J].文艺争鸣,2015(02):1-2.
[2]肖雪.浅谈满族舞蹈文化的发展与传承[J].科技展望,2014(12):2.
参考文献:
[1]冯微.制约满族舞蹈传承与发展因素的研究[J].文艺争鸣,2015(02).
[2]肖雪.浅谈满族舞蹈文化的发展与传承[J].科技展望,2014(12).
[3]邬诺娃.满族舞蹈的创新与传承[J].通俗歌曲,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