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肝穿导丝置入与十二指肠镜联合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价值

来源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artdud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胆道支架植入术是解除晚期恶性阻塞性黄疽的有效手段,可解除和预防胆道内压异常升高,改善肝功能及控制胆管炎,解除梗阻性黄疸造成的全身性影响,对延长患者生命、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的作用[1-2]。目前临床上,常规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治疗失败时,通常采取经皮经肝胆道穿刺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PTCD)治疗梗阻性黄疸,但外引流给患者带来诸多不便,同时长期胆汁丢失可能对消化和水电酸碱平衡不利[3]。我院采取经皮肝穿导丝胆管内置入与ERCP联合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疗效良好,报道如下。

其他文献
患者男,26岁,主诉大便带血半月入院。患者3岁时开始出现皮肤、黏膜、牙龈、鼻腔自发性出血,20多年来均在当地医院诊治,经止血处理后出血停止。因出血不严重,未行正规诊治,亦未能明确出血原因。1年前开始出现大关节红肿、疼痛,1个月前检查发现关节腔积液,当地医院诊断为风湿性关节炎,予抗风湿中药(方剂不详)治疗。患者服中药后,关节疼痛症状好转,但半个月后出现便血,呈暗红色,停用中药后,便血停止。患者近1个
期刊
EUS以及EUS-FNA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胃食管、结肠以及胰腺病变的诊断及治疗。在胸腔内既往主要用于发现食管病变及对病变进行分期,此外 EUS还可以发现食管外疾病,如纵隔肿瘤或脓肿、淋巴结肿大、结核等,并对这些疾病行EUS引导下的诊断和治疗。近期我们为1例患者成功实施了EUS引导下纵隔脓肿穿刺冲洗术,现报道如下并结合文献进行回顾。
期刊
目的 :观察不同药物用于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 EVL )的镇静镇痛效果。方法择期行EVL的60例患者随机均分成3组,分别为哌替啶组( A组)、丙泊酚组( B组)和右美托咪定组( C组)。记录患者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变化情况,镇静评分( Ramsay评分),内镜操作和麻醉时间,医生满意度,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术后24 h随访有无术中知晓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B、C组术中Ramsay评分分别
随着内镜诊治技术的发展,目前经内镜息肉切除方法主要包括普通活检钳钳取、热活检或圈套器高频电息肉切除术、EMR以及ESD。冷圈套器切除息肉类似于采用普通活检钳直接钳取切除息肉,与传统息肉切除术区别是切除息肉过程中未使用高频电流。为了进一步评价冷圈套器行内镜下息肉切除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应用特点等问题,现将我院行内镜下冷圈套器肠息肉切除术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期刊
目的 探讨谐波造影增强超声内镜(CH-EUS)在诊断胰腺癌中的作用。方法选择胰腺占位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EUS-FNA)或组织病理学及随访结果作为最终诊断,与CH-EUS诊断比较,评价CH-EUS诊断胰腺癌的准确度,并分析CH-EUS在不同胰腺肿瘤中的图像特点。结果共76例患者入选,平均年龄(53.1±14.2)岁,其中胰腺癌35例,局灶肿块型炎症21例,胰腺神经内分泌肿
目的 :探讨发生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ERCP)术后胰腺炎( PEP)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234例接受ERCP诊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提取患者年龄、性别、手术史、重大疾病史等基本信息以及术前实验室检查、腹部彩超、CT、磁共振胰胆管成像等检查结果,详细录入ERCP术中操作、术中诊断、并发症以及术后处理等情况,运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手段分别寻找PEP发生的危险因素和独立危险因素,并采用矩阵
食管贲门良性狭窄多因腐蚀性损伤、手术后狭窄、食管外器官或肿物压迫、食管炎等原因引起,其中以化学性狭窄最为严重,另外食管癌放疗引起的食管狭窄也越来越受到重视[1]。目前胃镜下探条扩张术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治疗重度狭窄仍有一定困难,稍微操作不当极易引起出血、穿孔,甚至发生纵隔气肿、脓肿等严重并发症。黄斑马亲水导丝在临床上运用于ERCP较多,亦有报道用于疏通输精管狭窄、损伤尿道插管以及动脉造影等
期刊
大肠癌全球发病率在女性和男性分别位列恶性肿瘤第2、3位,在全球范围内2008年新发病例达120万,同期死亡病例超过60万[1]。在我国,大肠癌亦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最新统计发病率为29.44/10万,死亡率为14.23/10万,分别位居恶性肿瘤第3位和第5位,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在一些欧美发达国家及日本,随着大肠癌筛查逐步推行,早期大肠癌及癌前病变得以及早诊断和处理,患者预后有所改善;近年来大肠
期刊
患者女,70岁,因上腹不适数月于当地医院就诊,胃镜检查发现距门齿26 cm见一大小约0.5 cm半球形息肉样隆起,考虑食管黏膜下肿瘤。患者平素无反酸、烧心、恶心、呕吐、呕血、黑便等症状,既往有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史,为进一步明确诊断转我院。入院后检查血肝肾功、肿瘤指标、血细胞分析、甲状腺功能、肝炎抗原抗体、梅毒特异性抗体、HIV抗体均未见明显异常,腹部彩超检查提示肝胆胰脾肾未见异常。复查胃镜(与上
期刊
目的 :评价超声内镜对消化道黏膜下肿物( SMT)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78例胃肠镜检查过程中发现SMT的患者进一步行超声内镜检查,记录超声内镜下病变的形状、数量、起源层次,并对病变进行定性诊断。根据肿物切除术中实际所见统计超声内镜判断SMT形状、数量、起源层次的符合率,以切除标本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检验超声内镜定性诊断SMT的符合率。结果378例SMT中,平滑肌瘤(131例)最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