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荆楚文化是博大精深的,荆楚舞蹈同荆楚文化一样,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本文就荆楚文化中的舞蹈形态作一些剖析和探讨。
关键词:荆楚文化;舞蹈形态;解析
中图分类号:J7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09-90-2
概述:
在漫长的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荆楚文化毫无疑问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仅仅楚文化就有800多年的历史,如果“荆”、“楚”放在一起,那么时间轴就延长了,可延伸至2000多年,影响深远。舞蹈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华五千年的文明之路,每走一步,都留下了舞蹈的足迹。其中,荆楚舞蹈艺术更是我国古代乐舞艺术的一朵奇葩。在春秋战国时期,楚族先民们在其历史发展进程中,以长江中游地区为摇篮,混融中原华夏礼制史官文化和南方蛮夷巫风传统而形成的一种地方性乐舞艺术体系,它既不同于中原华夏的传统乐舞风格,与同时期的巴蜀、吴越等长江流域巫祀乐舞也截然有别;它既吸纳了中原传统的理性文明,又融汇有南方蛮夷艺术的原始活力。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艺术特征,才是能够与中原文化相庭抗峙的,并受到后人千百年咏叹的浪漫主义文化风格。
一、荆楚舞蹈的种类
(一)巫舞
最早的舞蹈演员就是神职人员——巫。“舞”字是手持旌羽的巫者的象。《说文》释巫为:“以舞降神者也。”在古代,巫掌握着神权,兼通医著。楚地之巫“实以歌舞为职”,目的是“乐诸神”,其功能如《国语·楚语下》记王孙圈所云,在于“上下说于鬼神,顺道其欲恶”。由于楚人崇巫,于是巫舞在楚国就十分盛行了,楚避舞以南方为盛。楚巫舞的重要特征就是“偃蹇”和“连蜷”,以借曲线之美来表现个性张力的艺术精神。
(二)宫廷乐舞
如果说祭祀乐舞是村野之俗,那么宫廷乐舞可登得上大雅之堂了。楚国宫廷乐舞不同于祭祀乐舞,表现场面要壮观得多。从本质上看祭祀乐舞是用来拜祭神灵“以舞降神者也”,以愉悦神灵为主要目的,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由于“礼崩乐坏” 打乱了正统雅乐系统,那些地方妖冶绮靡的歌舞盛行起来,冲击着正统雅乐的地位。舞蹈艺术从祭祀礼仪的地位转降为娱人的地位,供统治者宴饮豪享之用,以“娱人”为主要目的。所以乐舞的表现场面要豪华壮丽得多。
二、荆楚舞蹈的特征剖析
舞蹈是人体造型上“动的艺术”,是一种肢体语言,通过人肢体造型的来表达内心的感受。所谓“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摇荡性情,形诸舞咏。”舞蹈上人体的动作和姿态在一定的形象内必须通过线条和色彩去表现出来。荆楚舞蹈以不绝运动、起伏、翻飞、翱翔之美,一种轻盈、婉转、流动而又不萎靡、软弱、柔媚之美,即鲜明地体现流观的审美意识以及宇宙意识的生命之美。
(一)芊芊细腰、长袖善舞
荆楚舞蹈强调人体在运动线路中的画圆动作以及反向发力,重视身体作为人体运动的力源,突出以腰为轴的发力特征。这样,舞姿的拧倾、延展、交叉、旋转以及弯曲,就更为流畅,更为自然,更好地构成所谓的曲线艺术。借此可以推断,荆楚舞蹈已经强调了身体的柔韧性训练和腰部训练,讲究以腰为轴,以腰为操纵上下身的总枢纽。腰肢细软柔美直接关系到舞蹈的艺术效果,是形成舞蹈轻柔之美的艺术特征的最佳手段。
(二)有风来仪
在原始乐舞活动中,原始先民们常把自己打扮成狩猎的对象或氏族的图腾。荆楚舞蹈中也明显地带有原始乐舞的遗风。在汉代鼓舞画也最常见到拟凤的舞姿。女舞者在腾跃中蹋鼓,“纵轻躯以迅赴”,动作矫健。同时,作出各种舞袖姿态,“似飞鸟之迅疾”。左边舞者双足蹈鼓,向后下腰,同时甩袖,技艺高招,令人赞叹不已。
三、荆楚舞蹈的启示与传承
(一)荆楚舞蹈对现代设计的启示
楚人以其浪漫的气质和奔放的才华,不仅创造了独步一时的音乐文化,而且奉献了风格奇特的舞蹈艺术。楚歌楚舞不仅在当时耀眼夺目,而且对后世的影响也是极其深远的,其流行和发展如春江湖水,滟波万里,衣被两汉舞坛四百余年,在盛极一时的唐乐坛上,楚声仍不绝于耳。楚人擅长别出心裁,标新立异,而且对外来文化的态度向来是兼收并蓄,以求创新,因而对外来乐舞不是加以排斥,而是采取积极的态度,使之融汇成为一体,《楚辞》中所描绘的乐舞盛况可足资印证。创新意识是荆楚舞蹈传承至今的保障,也是荆楚舞蹈给予现代设计的启示之精髓。舞蹈是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而发展,它是与生俱有、与时俱进的,同时它又是一种载体,负载着人们的信仰。荆楚舞蹈也必将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而被赋予新的内容,焕发出新的艺术生命力。
(二)荆楚舞蹈的传承
中国古代秦始皇的焚书坑儒,近代百年的战争,建国后的十年文化浩劫,这些对荆楚舞蹈文化的传承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大量历史资料被毁,无形文化遗产流失严重。荆楚舞蹈的传承、保护和发展,已经成为全世界有时代责任感的人们的共同理想和目标。保护和传承荆楚舞蹈文化,是实现民族文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是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重要条件;是复兴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战略措施。它有利于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与创新;也是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迫切需要。保护和传承荆楚舞蹈文化的最终目的,也就是为构建和谐社会搭建一个更有作为的精神文明平台。
参考文献:
[1]罗森.中国古代的艺术与文化——艺术与思想丛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7.
[2]陈静,燕泥.图说中国文化:艺术卷[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6.
[3]吴广平.楚辞图文本——国学经典图文系列[M].长沙:岳麓书社,2006,7.
作者简介:
朱珂苇,长江大学艺术学院。
关键词:荆楚文化;舞蹈形态;解析
中图分类号:J7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09-90-2
概述:
在漫长的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荆楚文化毫无疑问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仅仅楚文化就有800多年的历史,如果“荆”、“楚”放在一起,那么时间轴就延长了,可延伸至2000多年,影响深远。舞蹈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华五千年的文明之路,每走一步,都留下了舞蹈的足迹。其中,荆楚舞蹈艺术更是我国古代乐舞艺术的一朵奇葩。在春秋战国时期,楚族先民们在其历史发展进程中,以长江中游地区为摇篮,混融中原华夏礼制史官文化和南方蛮夷巫风传统而形成的一种地方性乐舞艺术体系,它既不同于中原华夏的传统乐舞风格,与同时期的巴蜀、吴越等长江流域巫祀乐舞也截然有别;它既吸纳了中原传统的理性文明,又融汇有南方蛮夷艺术的原始活力。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艺术特征,才是能够与中原文化相庭抗峙的,并受到后人千百年咏叹的浪漫主义文化风格。
一、荆楚舞蹈的种类
(一)巫舞
最早的舞蹈演员就是神职人员——巫。“舞”字是手持旌羽的巫者的象。《说文》释巫为:“以舞降神者也。”在古代,巫掌握着神权,兼通医著。楚地之巫“实以歌舞为职”,目的是“乐诸神”,其功能如《国语·楚语下》记王孙圈所云,在于“上下说于鬼神,顺道其欲恶”。由于楚人崇巫,于是巫舞在楚国就十分盛行了,楚避舞以南方为盛。楚巫舞的重要特征就是“偃蹇”和“连蜷”,以借曲线之美来表现个性张力的艺术精神。
(二)宫廷乐舞
如果说祭祀乐舞是村野之俗,那么宫廷乐舞可登得上大雅之堂了。楚国宫廷乐舞不同于祭祀乐舞,表现场面要壮观得多。从本质上看祭祀乐舞是用来拜祭神灵“以舞降神者也”,以愉悦神灵为主要目的,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由于“礼崩乐坏” 打乱了正统雅乐系统,那些地方妖冶绮靡的歌舞盛行起来,冲击着正统雅乐的地位。舞蹈艺术从祭祀礼仪的地位转降为娱人的地位,供统治者宴饮豪享之用,以“娱人”为主要目的。所以乐舞的表现场面要豪华壮丽得多。
二、荆楚舞蹈的特征剖析
舞蹈是人体造型上“动的艺术”,是一种肢体语言,通过人肢体造型的来表达内心的感受。所谓“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摇荡性情,形诸舞咏。”舞蹈上人体的动作和姿态在一定的形象内必须通过线条和色彩去表现出来。荆楚舞蹈以不绝运动、起伏、翻飞、翱翔之美,一种轻盈、婉转、流动而又不萎靡、软弱、柔媚之美,即鲜明地体现流观的审美意识以及宇宙意识的生命之美。
(一)芊芊细腰、长袖善舞
荆楚舞蹈强调人体在运动线路中的画圆动作以及反向发力,重视身体作为人体运动的力源,突出以腰为轴的发力特征。这样,舞姿的拧倾、延展、交叉、旋转以及弯曲,就更为流畅,更为自然,更好地构成所谓的曲线艺术。借此可以推断,荆楚舞蹈已经强调了身体的柔韧性训练和腰部训练,讲究以腰为轴,以腰为操纵上下身的总枢纽。腰肢细软柔美直接关系到舞蹈的艺术效果,是形成舞蹈轻柔之美的艺术特征的最佳手段。
(二)有风来仪
在原始乐舞活动中,原始先民们常把自己打扮成狩猎的对象或氏族的图腾。荆楚舞蹈中也明显地带有原始乐舞的遗风。在汉代鼓舞画也最常见到拟凤的舞姿。女舞者在腾跃中蹋鼓,“纵轻躯以迅赴”,动作矫健。同时,作出各种舞袖姿态,“似飞鸟之迅疾”。左边舞者双足蹈鼓,向后下腰,同时甩袖,技艺高招,令人赞叹不已。
三、荆楚舞蹈的启示与传承
(一)荆楚舞蹈对现代设计的启示
楚人以其浪漫的气质和奔放的才华,不仅创造了独步一时的音乐文化,而且奉献了风格奇特的舞蹈艺术。楚歌楚舞不仅在当时耀眼夺目,而且对后世的影响也是极其深远的,其流行和发展如春江湖水,滟波万里,衣被两汉舞坛四百余年,在盛极一时的唐乐坛上,楚声仍不绝于耳。楚人擅长别出心裁,标新立异,而且对外来文化的态度向来是兼收并蓄,以求创新,因而对外来乐舞不是加以排斥,而是采取积极的态度,使之融汇成为一体,《楚辞》中所描绘的乐舞盛况可足资印证。创新意识是荆楚舞蹈传承至今的保障,也是荆楚舞蹈给予现代设计的启示之精髓。舞蹈是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而发展,它是与生俱有、与时俱进的,同时它又是一种载体,负载着人们的信仰。荆楚舞蹈也必将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而被赋予新的内容,焕发出新的艺术生命力。
(二)荆楚舞蹈的传承
中国古代秦始皇的焚书坑儒,近代百年的战争,建国后的十年文化浩劫,这些对荆楚舞蹈文化的传承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大量历史资料被毁,无形文化遗产流失严重。荆楚舞蹈的传承、保护和发展,已经成为全世界有时代责任感的人们的共同理想和目标。保护和传承荆楚舞蹈文化,是实现民族文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是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重要条件;是复兴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战略措施。它有利于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与创新;也是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迫切需要。保护和传承荆楚舞蹈文化的最终目的,也就是为构建和谐社会搭建一个更有作为的精神文明平台。
参考文献:
[1]罗森.中国古代的艺术与文化——艺术与思想丛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7.
[2]陈静,燕泥.图说中国文化:艺术卷[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6.
[3]吴广平.楚辞图文本——国学经典图文系列[M].长沙:岳麓书社,2006,7.
作者简介:
朱珂苇,长江大学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