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组教学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中的应用及作用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bywf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部分,作为初中学生而言,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但是还不能够从理性到感性的全面把握阅读理解,所以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采用适当的方式方法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够调动全部情感与精力进行活动,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阅读的真正意义是从根本上理解生活中的事件,从而进行情感的自我认同,在内化的过程中由于学生个人经历的不同,导致学生对阅读材料的认识也不同,由于学生个体的共性与个性差异,对阅读材料的理解也存在一定的偏差,这就要求运用适当形式来进行教学,以便实现阅读的真正目的。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所掌握的阅读材料很少,由于我校学生基本上是来自周边农村,他们的家庭环境和父母的文化水平制约了他们所接触的阅读材料在丰富性。为此,要想真正意上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要使他们能够接触到更为丰富的书籍。所以建立班级图书角和丰富学校图书馆以及让学生个人拥有更多的图书就成为必须。学校购置了大量知识类、文学类书籍,建立了规范的借阅制度;由学生自己建立本班的图书角;学生自主购买中学生必读名著十八本。学校设立了阅读课,有专门的语文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有了这样的准备,进行阅读教学就有了可行之处。
   我们选择了分组进行阅读教学。
   分组教学是一种积极调动学生心理,让学生思维活跃的很好的一种途径,它能够让学生在相互讨论中达到认识的融合,达到多种经历与情感的共享。所以我认为在阅读中要运用分组的教学方式来实现阅读的目的。
   一、合理分组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前提
   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对生活认知的不同,所以在分组中要考虑到这一情况,把不同生活经历,不同学习程度,不同个性心理,不同生活地域的学生分在一起,这样就对形成对知识的最大分享。合理分组能够使学生更多一些兴趣,更多一种尝试,更多一些互动。它有利于学生自我心理的满足。一般情况下以八个人一组为宜。
   二、阅读材料的选择也是分组进行阅读学习是应该重视的问题
   由于初中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还不是太多,也不能形式系统化,同时,情感体验又不是很全面,所缺失的历史知识、社会常识、人文知识等又是不同的,所以在选择阅读材料时要认真的进行,要从浅显的入手,从学生身边的入手,从学生易于理解的入手,形成一定的体系,不断的深入这些阅读材料,从而更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也有利于学生对社会整体认知能力的发展,更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三、在进行分组阅读时,要能够给予学生适当的学法指导,要能够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可以思考解决的问题,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必做题、可做题、选做题型的设计
   在这一方面,要求我们的教师要事先准备的东西是很多的,事先备好课,出好题,对所提供的材料要能够从整体上进行把握,以便对学生能进行一定的指导。教师要对阅读不同的文体给出一定的答题方式,对于一些固定的答题技巧更应当在指导时水到渠成的教给学生。教师是指挥员,要能够高瞻远瞩的进行全面的认知,要能给予学生各个方面的指导,使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有足够的信心去面对,但绝不是要我们的教师包办代替,而是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同时,对于小组内每一个成员都要有明确的分工,每一名成员都要轮流组织本组成员进行设计问题、讨论问题并解决问题,也就是说每一个成员都要在自我阅读的感悟中引领其他成员进行共享。
   四、分组阅读的最终目的是学生拓展知识面,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增强
   那么就要求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中,多进行一定形式的鼓励,也就是说要有一定的评价体系,各个小组间进行比赛,评出优秀者进行奖励。为了推动活动的纵深发展,可以不定期的开展各种形式的语文活动,演讲比赛、征文比赛、讲故事比赛、朗诵比赛等活动将更大程度的调动各小组的阅读积极性,同时也要求教师能够把握分组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乱”现象,要有一定的组织管理形式,组长与组员之间的合理分工,有效配合,能使得这一活动收放有度,从而实现分组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
   五、分组阅读还可以每个小组阅读不同体裁的文章,然后开展小组间的讲说活动,利用学生自我表现的心理需求来实现他们对文章的深度理解
   同时,学生各组之间的交流形式以阅读材料为牵引,也会促进他们对不同成员的了解。
   六、开展创作活动
   这是阅读活动成果的展示,学生通过自己对材料的掌握,对文章的分析,对知识点的把握己经能基本上学会了阅读,这是由浅入深的阅读,是从感性到理性,再从理性到感性的过程,学生通过自我创作,对生活有了更好的认识,对语言文字的把握己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在这时,各小组开展创作比赛,或办班级、小组的手抄报或杂志,学生的语文能力就会明显得到提高。
其他文献
课堂随文练习的方式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也能通过随文练习的方式让学生的思维开拓度更好,并能通过合理的刻画方式,让学生的写作手法日益娴熟,进而学生能在游刃有余的过程中,在5-10分钟的时间内完成一个短篇的小短文,让水平一般的学生也能写出一篇像模像样的文字。  一、留白处想象练笔  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要一味的进行知识内容的讲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做好留白,这样才能让文章的韵味无穷,特别是学生在
期刊
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小学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语文是小学教育中的基础学科,阅读教学是其中重要的内容。在语文教材中有很大内含生命教育的元素,每一篇阅读教材都犹如美丽的图画或者一曲动听的乐曲。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融入生命教育,可以使学生通过品读文字感受生命和思想的意义,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触摸春天》为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材阅读文章之一,该单元主题为“热爱生命”。主要讲的是一个盲童女
期刊
关于写作,《语文课程标准》总是把兴趣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但是回顾以往,学生基本上是被迫写作的:老师让写,不得不写;老师让怎样写,就怎样写……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充分发挥其习作自主性?教师的批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恰到好处的习作批语会让学生明确写作的要领,发现新的自我,产生努力向上的动力,激发其写作的兴趣。  一、呼应
期刊
《现代汉语词典》把语感定义为:“言语交流中指人对词语表达的直觉判断和感受”。我们语文教师将语感理解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直觉感知、领悟和把握的能力,是对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感的透彻理解,是学生语言素质的直接反映。  语感作为一种直觉体验,更多地表现为对语言文字的非凡直觉能力。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具体的教学策略,大体引导学生从以下三方面努力。  一、疏通字词观大略,走进课文  拿到一篇课文,首先第一步,需要
期刊
用教材教,不是教教材。在教学中,要通过学习语言、方法运用、生字教学、课外拓展等环节的巧妙设计,实现教材的“引子”作用。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教材成为学生的向导,靠着它可以节省时间,少犯错误。教师和书本不再是唯一的导师,手、眼睛、耳朵,实际上整个身体都成了知识的源泉,而教师和教科书分别成为发起者和检验者。”在教学中如何通过巧设教学环节,实现教材的“引子”作用呢?下面从《小毛虫》《蜘蛛开店》两则课例
期刊
谈起有效语文教学,一些教师总会提到:求全、求满、求精的课件、超大的课堂教学容量、多样化的涵盖词语、句子、学法等满满的练习模式……然而,这样的多、精和满,就真的能走向有效吗?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叶澜教授认为,语文课要上得“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其他一些专家或教学第一线的语文教师,也在深入的实践探索之中提出:语文教学应该由“花哨”变为“简单”,由“零碎”变为“整体”,由“封闭”变为“开放”。
期刊
小学中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段,既是低年级看图说话、写话的延续,又是高年级作文训练的准备,因此中年级作为作文教学承上启下的入门阶段显得尤为重要。丰富素材是基础,没有基础,便成无米之炊;激发情感是动力,没有动力便会一筹莫展;开阔思路是关键,没有思路,便是杂乱无章。这三者,是作前指导的三把钥匙,它能开启学生习作的闭锁心理。  小学中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段,既是低年级看图说话、寫话的延续,又是高年级作文训练的
期刊
伟大的诗人惠特曼在诗中写到:“哪里有土,哪里有水,哪里就长着青草”,换句话说,并不是任何地方都能生长出肥美的青草。环境的重要性不仅仅只体现在植物身上,对于小学生而言也是如此,美的环境,自然“哺育”出美的心灵;美的内容,自然能够造出美的眼睛,而美的心灵,美的眼睛又激发学生去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但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正如马克思所说:“必须首先成为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艺术修养是不会贬值的东西,在它
期刊
古诗词是历史悠久的优秀文化遗产,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古诗词有助于帮助他们锻造优良品格、陶冶高尚情操、提高审美水平。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古诗词的教学往往存在一些难点和误区。很多时候,教师单一地要求学生背诵,往往忽略了学生对于古诗词的深入理解,以致学生囫囵吞枣、一知半解,不能深入领悟古诗词的优美意境、精神内涵。这种现象亟需得到改观。   下面笔者介绍几种本人在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方式,希望能抛砖引玉,对大家
期刊
语文,一门本应富有教学个性与文化气息的学科,一块本应最利于孩子文化心理成长的土壤,有时却会归于贫瘠;语文教学,一个本应是最富有情趣的教学领域,却常常会失去了自由的境界。那么,语文教学到底该带给孩子什么?让孩子生长出什么样的心灵呢? 有教育专家提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以共生互学的师生关系和渗透教师的生命体验为前提,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生存智慧,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为宗旨。   下面,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