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飞天”首次揭密

来源 :销售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cf01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神舟五号”载人航天,对于企业来说,一次千载难逢的事件营销机会从天而降。谁占有它,谁就拥有了制高点。
  “神舟五号”载人航天,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一个第三世界的国家,开始问鼎载人航天,吸引了全球的眼睛!数不清的宣传机器将关注它,数不清的人群会谈论它。有什么事件,会调动这么多的媒体?有什么信息,会揪动这么多的人心?用营销的眼光来看,拿广告的尺度来量,这是花几百、几千个亿都没法达到的规模和效力。要是有企业能够“搭上”这趟飞船,脱颖而出的高度何止一千米、一万米?
  也许是历史的巧合,“神舟五号”的发射地在内蒙古,回收地也在内蒙古。当冲天的火焰把“神舟五号”送上蓝天的时候,有人说,草原上升起的飞船不是一艘,而是两艘,另一艘,就是“蒙牛乳业”。
  
  面对机遇 说还是不说
  
  其实在2003年4月,蒙牛已经获得两项殊荣:“航天事业合作伙伴”称号、“航天员专用牛奶”称号。航天员喝的是蒙牛牛奶,这个消息令全体蒙牛人振奋不已!然而,它又像一块沉甸甸的石头,压在大家的心中:这样的好消息,这样的大荣誉,目前却只能“锁在闺中人未识”。而恰在此时,奶源旺季来临,乳业大战打得一塌糊涂:买三赠一、先买后赠……这时候,如果能向世人宣布,蒙牛牛奶被特选为“航天员专用牛奶”,那将是多么有力地回击!谣言不攻自破。然而问题也随之而来。
  2003年7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允许蒙牛就“航天事业合作伙伴”召开新闻发布会。如果将“蒙牛是航天事业的第一家合作伙伴”这样的消息发布出去,无疑是一枚重磅炸弹,能将市场大坝掀开一个大口子。用定位论分析,这叫先声夺人,抢先占位,高端扬旗。
  然而,“航天事业合作伙伴”称号如果过早推出,飞船升空时再推出“航天员专用牛奶”称号会是什么结果?按照无意注意的一般规律,要达到“惊人”的效果,必须是“一鸣”——要不怎么叫“一鸣惊人”呢!而如果先说“航天事业合作伙伴”,几个月后再说“航天员专用牛奶”,太循序渐进了。消费者会想,噢,先抱了只“母鸡”,现在开始“下蛋”了。
  可是,“航天事业合作伙伴”也不只蒙牛一家,如果别人抢先一步呢?说,还是不说?
  最后拍板定案,飞船升空前:上策——大家不动我不动;中策——大家若动我先动。最终,谁也没动。
  
  “飞天”前夜 向广告界借眼
  
  “飞天”成功后的“航天员专用牛奶告知行动”是个巨型策划——“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我们决定一鼓作气,打一套漂亮的组合拳:“神舟五号”甫一落地,四十家核心城市的路牌广告齐刷刷推出,一万家超市惊暴航天人形象,数十家电视台播出30秒长幅广告,数百家报纸自发报道,此外,还要给若干座大楼包上红绸!街上有画,报上有文,店里有像,家里有声……海陆空“三军”齐动,制造一个万马奔腾的大场面,打一场汪洋大海的人民战争!
  蒙牛有一个“全盲定律”:由于我们每个人的视野都是有限的,都不能穷尽所有,总有自己看不到的地方,因此,在决策中,实际上大家全都扮演着“盲人摸象”里盲人的角色。因此,每个人都需要借助别人的眼睛来延长自己的“视线”。我们向全国广告界借“眼睛”。
  2003年6月下旬到7月上旬,我们向全国知名广告公司及知名策划人分别发出《方案征集书》。征集书阐明,“航天员专用牛奶”告知方案共分四个单元:1.电视广告创意方案; 2.户外广告推广方案及终端POP创意方案;3.大型活动策划方案;4.新闻报道推广方案。每个单元都将选择一家优胜者作为合作伙伴。不排斥一个合作伙伴同时执行两个单元的情况;也不排斥两个合作伙伴一起执行同一单元的情况。
  到7月中旬,应征公司已达31家,根据应征公司的实力及提案质量,最终选定15家公司入围比稿。为了确保公正,确保质量,确保不漏掉“千里马”,“伯乐”的选择也颇费心思:12位评委中,公司领导及市场负责人占了6席,其余6席全部为外聘专家。
  有的意见很高明,但太高了。例如主题为“太空奶”,载体是“嫦娥奔月”,我们欣赏创意者的想象力,但是担心这一诉求的亲和力,牛奶就是牛奶,地球牛产的,地球人用的,“太空奶”是个空概念,弄不好,吃不着羊肉还惹一身骚:说你是“概念炒作”。
  有的意见很直白,但太白了。广告画面只有“航天员专用牛奶”单一话语,其余一字不着。是的,诉求点越集中越好,越简单越好,这是常理,但月亮如果不肯与太阳牵手,那它就是黑漆一团。
  有的方案一度让我们动心:飞艇、征歌、宣言等,既有参与性,又有轰动性。但是,其安全性和偏离性令我们心存疑虑。
  与其说这是一次方案比稿会,不如说这是一次英才招募会。四个单元的比稿选出来了,却不以任何一个为定稿,而是将“群鹰”聚集一堂,分别成立影视组、新闻组、户外广告组、媒介规划组、危机管理组等。熬了一个个通宵,一个个点子被“消灭”了,一簇簇火花又喷射了。
  
  为什么用“为中国喝彩、强壮中国人”
  


  户外广告第一版
  绿色背景,身着银色宇航服的消费者,脸上露出灿烂的微笑:颈周对接头盔的金属圆槽清晰锃亮,胸前露出半截头盔,右臂曲举似宣誓状,臂弯竖着一袋蒙牛牛奶,收手处,两行天蓝色大字赫然斜行:“举起你的右手,为中国喝彩”。
  斜行文下,蓝底反白的“标签文”借机诉说:“中国航天员专用牛奶”;左上角,航天员专用产品图标遥相呼应,像一轮镶了蓝边的月亮,挂在天边……
  这一版计划在第一时间发布。“神舟五号”返回舱一落地,“为中国喝彩”就闪亮登场。
  启用“为中国喝彩”,有这样几个背景:一,蒙牛过去一直“为内蒙古喝彩”(户外广告),现在“为中国喝彩”顺理成章,是“蒙牛·中国牛·世界牛”品牌战略的自然延伸。二,中国载人航天是扬国家威风、长民族气节的大事,如何表达国人的自豪呢?莫过于“为中国喝彩”。替民抒胸臆,代众唱心歌,这是蒙牛人与全国人民的一次心灵共振、情感共鸣。三,“为中国喝彩”,过去在体育比赛中出现过,但并未定形,它就像代代哼唱的西北民歌一样,未有王骆宾出现之前,始终是混沌的、支离的、飘忽的,但自从王骆宾整理后,就有了定样,有了版权,有了所有者——现在,蒙牛就是这样一个“王骆宾”。“为中国喝彩”一旦与一个确定性的公关活动挂钩,便由混沌变清晰,由支离变系统,由飘忽变定格,在一定程度上变成了蒙牛的“专利”。只要人们一提起“为中国喝彩”,就会想到航天事件,就会想到蒙牛,这是一种无形资产的转移,也是一种借势策略。
  或问:为什么要用“举起你的右手”?为的是加入动作联想。动作越具体,就越具有可模仿性,会让人在无意之中完成一次“心理体操”,至于少年儿童,则不仅会做“心理体操”,往往还会实际仿效,形成一定范围的“流行风尚”。
  
  户外广告第二版
  与第一版相似,只是将“举起你的右手,为中国喝彩”更换为“蒙牛牛奶,强壮中国人”。
  这一版中,“强壮”是个最有争议的词。反对者说,强壮让人想到“粗壮”,想到“发胖”,应该换用“健康”。但是,我们最终还是坚持用“强壮”。理由有三:一,这里的“强壮”是一个双关语,不单指肉体,也不单指个体;二,“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已经在人群中广泛流传,借用“强壮”一词,可以有效地继承这一无形资产;三,牛奶是最接近完美的食品,含有丰富的钙质,的确能够强壮身体,“喝牛奶,长个头”(对青少年而言),这已成共识。
  制作两个版本的户外广告,还有一层潜在的秘密:我们不想太功利。先推“为中国喝彩”,这版停留的时间尽管只有两三天,算经济账很不划算,不如直接推“蒙牛牛奶强壮中国人”;但算品牌账就大大合算,在全国人民都在为航天事业激动的那两天,你若毫无铺垫地兀自“卖瓜”,那将多么地不合时宜。对人潜意识的影响,情绪的作用远大于理智。如果一个企业所作的广告,给消费者带来的总是不愉快的情感体验,收视率再高,这能算一个好广告吗?“抓眼球”、“揪耳朵”,都不如“可人心”。
  为了让各阶层消费者都有亲切感,每版户外广告又作了四个子版:女性版、男性版、儿童版、老人版。并且同时推出两版电视广告。电视广告第一版(30秒):《宇宙飞船发射》篇,抓住孩子们想当航天员的梦想,以蒙牛牛奶为补给,通过“发射——补给——对接”,幻化了一场饱含情趣的家庭游戏。通过蒙牛牛奶与航天员之间的关联暗示,强化了核心诉求点:航天员专用牛奶。商家说,抓住了孩子的心,也就抓住了父母的心。但这里面有个问题:购买决策人(父母)通常是被动采取行动的。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去“双抓”呢?——既抓孩子“顶天立地”的心,又抓父母“望子成龙”的心。这才是真正的自动自发。第二版电视广告:《未来希望》篇以“您的孩子,可能是下一个航天员”立意,就是为了拍成一部“双抓”之作。
  
  广告创意的“1421法则”
  
  有句话说,万变不离其宗,这是策划人的最高大法——“创意宪法”。关于“航天员专用牛奶广告”,我们制作了户外型、影视型、网络型、报纸型、终端型等。无论哪个版本,要想以一贯之“形散神不散”,就需要确定一些“奠基元素”。
  一些元素次第涌入视野:火箭、飞船、蓝天、草原、绿色食品、蒙牛、工厂、牛奶、健康、宇航服、失重状态、航天员、消费者……谁是“奠基元素”?排列又排列,组合又组合,选出四个:人——消费者(航天员的替身)、物——牛奶、事——航天员专用、景——草原(既是蒙牛的家园,也是“神舟五号”的起落地)。
  为什么用消费者,而不用航天员?因为航天员肖像不得用于广告。可不可以用明星?可以,但明星人人认识,反而会让人的思维偏离航天员。用消费者,拉近了距离,有亲和力。
  “奠基元素”确定后,就需要灵活地加入“升华元素”:“情”和“理”。情——A、为中国喝彩;B、我也要当航天员。理——A、强壮中国人;B、航天员喝的牛奶我也喝。
  所有的元素都不能超越一个“限制元素”——“法”。这是广告创作的“第八元素”。任何广告,都要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表现。这就是我们通过航天员专用牛奶项目总结出的广告创意的“1421法则”:一个“创意宪法”(万变不离其宗),四个“奠基元素”(人、物、事、景),两个“升华元素”(情、理),一个“限制元素”(法)。
  
  激动时刻 龙腾九州
  
  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整,在一团烈焰中,“神州五号”冲天而起。世界的焦点在中国,中国的焦点在飞船!16日6时46分,北京指挥控制中心宣布: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
  一声令下,举国沸腾。候车亭广告在行动,超市在行动,电视台在行动,报纸在行动……一日之间,伴随着“为中国喝彩”的口号,“航天员专用牛奶”的讯息铺天盖地,正如媒体所言:“中国首次载人航天的成功让人们记住了‘神舟五号’,记住了‘杨利伟’,同时也记住了‘蒙牛’。”
其他文献
随着奥运会的到来,赞助、冠名、拉代言人……联想、TCL、海尔等等都是频频出手,但是——  2004年3月26日,联想有幸成为国际奥委会合作伙伴,简称TOP,开创了中国第一。TOP可能算是体育营销中最顶尖的活动了,因为奥运会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向全球观众推广品牌的机会,而名额十分有限。据称,若不是这次IBM公司的退出,联想还无法获得入选机会。然而,在为联想叫好的同时,我们还是为它感到担心,不知道联想集团
期刊
当前,全球的体育市场与电视媒体、企业结合成为一条相互催化、发展的特殊产业链,中国也不例外。目前,全国已有42条专业体育频道,成立近十年的CCTV-5(中央台第五套体育频道),现已占有整个电视市场份额排名榜的第四位,2003年的广告收益近8亿元人民币,已超过不少省台和省卫星频道的收益总和。    体育频道正逐渐崛起    根据《中国电视体育报告2004-2005》分析:2003年,全国一半以上的体育
期刊
世界每天在变,但是一些人类与生俱来的基本情感如:爱、恐惧、亲情、友情、贪生、怕死……等等永远不会变,纳爱斯就是用这一杀手锏抓住了消费者内心的情感神经。  许多人还记得2000年春节期间的电视银屏,当铺天盖地的贺岁广告正不断地堆积节目气氛时,突然,一阵凄婉的音乐声响起,屏幕上,一个扣人心弦的故事在眼前展现:母亲下岗了,正在四处寻找工作,无力顾及家务,年幼的女儿突然变得很懂事,通过帮妈妈洗衣服分担她的
期刊
与消费者的内心对话,更容易激活消费欲望,拉升产品销售。  我国是一个具有几千年民族传统文化积淀的社会,消费个性特征普遍表现为:重感情、重亲情、重家庭温馨、和谐、重亲朋之间的友好,人与人之间讲究一个“情”字,这种理念已经深深地隐藏在消费者骨子里。情感交流成为影响消费者购买动机、激发其购买行为的重要因素。  在产品营销策略的大前提下,通过制造一个感人的画面,或故事情节,让目标顾客感动,或产生共鸣,引发
期刊
好产品,好立意,好试点,好推广是中小企业选择与执行进入战略必须遵守的规律。  目前的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在进入战略上,很多问题都非常相似,即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很多中小企业,在进入战略中出现的问题非常典型,要么是“跟着风走”——什么产品好卖,就生产什么;要么是“跟着感觉走”——企业家自己看上一个产品,认为什么产品好卖,就生产什么,反正投资也不大,好卖的话再追加,不好卖就撤。当然,不论采用什么
期刊
感动一次,记忆一辈子,这就是感动营销的功效,感动营销让营销回归其本质。  中国的消费者太不忠诚了,这是中国营销人士的抱怨,只要一打价格战,消费者立刻转移,有新的牌子新的概念出现,消费者就会尝试。营销的手段因此变得单一,降价,玩概念,市场的次序显得很乱。另一边,消费者抱怨企业短期行为,做表面文章,购买前后两付面孔。究其原因,企业没有感动消费者,消费者也没有被品牌感动。    品牌的感动是如此稀缺  
期刊
培训作为实施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之一,一直以来都备受企业关注。从摩托罗拉每年动辄上亿美元的培训投资,到国内诸多企业斥巨资兴建硬件条件一流的培训中心等都可见一斑。  然而,花了大把钱的企业却很少关注培训质量本身及其管理之道,或者虽做出尝试,但因不得要领,而陷入“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误区。  培训经理经常推陈出新,组织各类新鲜培训;一线员工却总是抱怨符合实际工作需要的培训太少;中层干部对方式单一的
期刊
高绩效企业有5种必须的能力    第一,它们都具有制度上的敏锐性,拥有洞察力,以不断地发现当前和未来价值的重要的驱动因素。高绩效企业发觉和应对主要环境变化的能力超乎寻常;第二,它们不仅能洞察到当前以及未来价值的驱动因素,还能将这种洞察力转化为不同的运营模式和企业结构。第三,它们知道哪项核心能力对推动当前和未来价值最为关键,并集中精力掌握这种核心能力。第四,它们不受“当地生产”的束缚,当它们认定某项
期刊
随着企业竞争的加剧,人力资本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培训作为人力资本的增值方式而倍受企业青睐。但是有效性问题一直困绕着企业的培训。许多企业的培训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培训不培训一个样,忙人不培训、闲人才培训,培训后员工流失等不合理现象,导致企业不愿意将资金投入到培训中,或者将培训作为一种过场。有些企业则投入巨资引进课程,并到高校聘请专家教授作为培训师资,但往往没有结合企业实际情况,造成企业、培训部门、员工三
期刊
良好的内部沟通机制不仅能够充分体现企业对员工的尊重与重视,同时也能够及时发现企业在生产管理方面的问题。    案例:    B公司是一家中等规模的广告公司,员工总数50人左右,下设总经办、业务部、设计部、工程部等部门。由于部门经理负责制,并且也没有单设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公司普通员工的招聘、录用和解聘手续基本上都是由部门经理一手操办,总经理康鹏(化名)一般只需要在最终决议上签一个名就行了,他对基层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