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美术活动是美术表现者把心中的想法用各种方法各种技能大胆地表现、呈现的一种个性活动。美术教育活动不仅仅是一个技能也是传授和感知,更为重要的是情感的体验。在幼儿园中,教师在开展美术活动时更应关注孩子的情感教育,引导幼儿自发、自愿地产生美术活动的愿望,让每个孩子都能大胆、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关键词】 美术教育;情感;自信
随着现代教育观念的更新,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倡,我们把情感教育提升到了首位。因为幼儿情感品质的健康与否,对他们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纲要》指出:“要让幼儿喜欢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幼儿的美术活动,不仅是幼儿亲手拿笔或其他材料表现一定的可视形象的过程,更是一个情感体验的过程。在幼儿园中,幼儿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机会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那么,如何在美术活动中开展对幼儿的情感教育呢?通过实践,笔者认为:
一、让孩子体验爱,体验被重视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心中要充满爱,时时刻刻要装满幼儿,用微笑和真情来迎接、拥抱幼儿,使幼儿敢于走近你,乐于贴近你。美术活动中更应如此。要在美术活动中增加孩子情感方面的体验,首先就是要让孩子对美术活动有兴趣。在每一次活动中,都能发现幼儿的画“参差不齐”,教师要认识到孩子们能力的差异,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的差异,不要太强求。不管他们画得好不好,教师都要在活动中倾注一腔爱心,给予他们亲切、耐心的指导,让孩子有一种爱的情感体验,感觉被重视,让他们敢于动笔,敢于作画,从而激发他们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如在绘画、折纸等活动中,对于遇到困难或发急或沉默不愿动手的幼儿,教师可以用语言来引导、提示,或是手把手地教他们,也可以参与他们的活动,并且用语言或体态动作鼓励和肯定他们:“不错,很好,就是这样!”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并增进对教师的感情,同时让孩子由爱教师延伸到喜爱美术活动。
二、在肯定中体验自信,在鼓励中体验快乐
幼儿年龄小,情感易被动,易受伤,而每个幼儿都喜欢被表扬被肯定。在美术活动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关注个体差异,要采用鼓励和表扬的方式来引导,特别是对于经常胆怯或迟疑的幼儿,教师更要多留一份心,要做一个有心人,更要做一个细心人,善于发现幼儿一些细微的进步,并及时鼓励和表扬他们,使他们在这小小的成功中逐步树立自信心,从而创造更多的“被表扬”来巩固自信心。如:有一名幼儿,受经济条件限制,只上过半年中班,每到美术课,他就变得畏畏缩缩,不敢动笔,一动笔就用手指擦。刚开始时老师手把手地教,耐心地引导他,并且不断地鼓励他自己动手,也会偶尔握住他的手帮他一起画。有一次,画秋天,他生长在农村,对农作物很熟悉,自己在画纸上画了一些很难辨识的稻穗,虽然画面有很多的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毕竟是他自己画的,而且还很有“个性”,老师不仅让他在小朋友面前介绍自己的画,而且说出农村秋天里他知道的事和物,还在全班小朋友面前表扬了他,表扬他向前跨进了一大步,鼓励他要更大胆,获取更大的进步。大家都对他投来了赞扬的目光,孩子在那一刻非常开心。老师还在其他学科中寻找他的优点,以此来激励他,让他看到自己的进步,相信自己能行的。就这样,慢慢地,他开始独立作画了,而且越画越好。
三、创设良好的情感交往环境
幼儿的情感具有不稳定性,同龄幼儿集体的相互影响,在幼儿成长中具有重要作用。在美术活动中,教师要努力为幼儿营造良好的交往环境,因为幼儿的情感总是在一定情境中产生的,并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和感染,所以不仅要教会幼儿一些基本的技能,而且更要让幼儿在活动中学会去关心同情别人,爱别人,如为掉队的小雁寻找妈妈,为无家的小狗做小屋等。也要教幼儿学会同伴间友好相处,互帮互助,让能力强的幼儿主动帮助能力较弱的幼儿,让他们都能体验成功。在活动结束之前,让幼儿以对子、小组或班集体为单位,多种形式地相互欣赏、交流。
美术活动是自然与社会的折射,而社会生活是五彩缤纷的,教师要抓住幼儿的心理特点,把社会美好的一面展现给幼儿看,同时注重自身言行的美,以自身的激情燃起幼儿的热情,让他们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激发他们向善向上的信心和力量。教师也要抓住幼儿的生理特点,扬长避短,因势利导,通过美术活动逐步让幼儿贴近自然、社会,激起其想发掘的愿望。如幼儿注意力易分散,观察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对直观形象事物感兴趣,针对这些特征,教师每次活动,要让幼儿明确目的,并创造各种条件让幼儿接受直接强烈的各种感官的刺激。如在画秋天时,秋天的景物很多,色彩很丰富,教师不是坐在教室里空谈或借助几幅有关秋天的图片草草打发,而是让幼儿带着问题去秋游,让幼儿体会大自然的美,体会通过自己的发现去解决问题的愉悦,并将这种愉悦带到下一次的发现中。有助于再次激发他们的观察欲望。
四、在审美活动中体验美的情感
幼儿园的美术活动应该更多地关注孩子们善于发现美,敢于表现美的情感和能力,而不是单一地追求美术的技能。我们的生活处处充满美,而我们的美术活动应成为一个发现美、表现美的活动。教师不但要多引导幼儿乐意参加美术活动,引导他们更多观察生活,关注生活中一切真善美的事物,而且还应用心充分挖掘生活中各种美的因素,要积极引导幼儿去发现美、感受美,让每个孩子都拥有一双能发现美的眼睛和一颗能感受美的心灵。美的事物总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和兴趣,如鲜艳的色彩、优美的造型,这些美好的事物应多引导幼儿用自己的眼去观察,用自己的心去欣赏,用自己的笔把他们留下来。如让幼儿欣赏“春天”,获得大自然生机勃勃的美好情感体验;观察“大马路”,激发了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美好情感,也可以通过美术活动或日常生活中的随机教育,让幼儿去发现和感受心灵的美,如助人为乐,礼貌谦让,拾金不昧……这样在循序渐进和潜移默化中,我们的孩子就成了一群懂得欣赏美,善于发现美,乐于表现美的孩子了。
只要我们用一颗真善乐观的心去影响孩子,用一颗爱美、懂美的心去感染孩子,为孩子建造一个良好的情感教育环境,那么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幼儿一定是向上的、健康的。
【关键词】 美术教育;情感;自信
随着现代教育观念的更新,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倡,我们把情感教育提升到了首位。因为幼儿情感品质的健康与否,对他们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纲要》指出:“要让幼儿喜欢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幼儿的美术活动,不仅是幼儿亲手拿笔或其他材料表现一定的可视形象的过程,更是一个情感体验的过程。在幼儿园中,幼儿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机会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那么,如何在美术活动中开展对幼儿的情感教育呢?通过实践,笔者认为:
一、让孩子体验爱,体验被重视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心中要充满爱,时时刻刻要装满幼儿,用微笑和真情来迎接、拥抱幼儿,使幼儿敢于走近你,乐于贴近你。美术活动中更应如此。要在美术活动中增加孩子情感方面的体验,首先就是要让孩子对美术活动有兴趣。在每一次活动中,都能发现幼儿的画“参差不齐”,教师要认识到孩子们能力的差异,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的差异,不要太强求。不管他们画得好不好,教师都要在活动中倾注一腔爱心,给予他们亲切、耐心的指导,让孩子有一种爱的情感体验,感觉被重视,让他们敢于动笔,敢于作画,从而激发他们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如在绘画、折纸等活动中,对于遇到困难或发急或沉默不愿动手的幼儿,教师可以用语言来引导、提示,或是手把手地教他们,也可以参与他们的活动,并且用语言或体态动作鼓励和肯定他们:“不错,很好,就是这样!”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并增进对教师的感情,同时让孩子由爱教师延伸到喜爱美术活动。
二、在肯定中体验自信,在鼓励中体验快乐
幼儿年龄小,情感易被动,易受伤,而每个幼儿都喜欢被表扬被肯定。在美术活动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关注个体差异,要采用鼓励和表扬的方式来引导,特别是对于经常胆怯或迟疑的幼儿,教师更要多留一份心,要做一个有心人,更要做一个细心人,善于发现幼儿一些细微的进步,并及时鼓励和表扬他们,使他们在这小小的成功中逐步树立自信心,从而创造更多的“被表扬”来巩固自信心。如:有一名幼儿,受经济条件限制,只上过半年中班,每到美术课,他就变得畏畏缩缩,不敢动笔,一动笔就用手指擦。刚开始时老师手把手地教,耐心地引导他,并且不断地鼓励他自己动手,也会偶尔握住他的手帮他一起画。有一次,画秋天,他生长在农村,对农作物很熟悉,自己在画纸上画了一些很难辨识的稻穗,虽然画面有很多的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毕竟是他自己画的,而且还很有“个性”,老师不仅让他在小朋友面前介绍自己的画,而且说出农村秋天里他知道的事和物,还在全班小朋友面前表扬了他,表扬他向前跨进了一大步,鼓励他要更大胆,获取更大的进步。大家都对他投来了赞扬的目光,孩子在那一刻非常开心。老师还在其他学科中寻找他的优点,以此来激励他,让他看到自己的进步,相信自己能行的。就这样,慢慢地,他开始独立作画了,而且越画越好。
三、创设良好的情感交往环境
幼儿的情感具有不稳定性,同龄幼儿集体的相互影响,在幼儿成长中具有重要作用。在美术活动中,教师要努力为幼儿营造良好的交往环境,因为幼儿的情感总是在一定情境中产生的,并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和感染,所以不仅要教会幼儿一些基本的技能,而且更要让幼儿在活动中学会去关心同情别人,爱别人,如为掉队的小雁寻找妈妈,为无家的小狗做小屋等。也要教幼儿学会同伴间友好相处,互帮互助,让能力强的幼儿主动帮助能力较弱的幼儿,让他们都能体验成功。在活动结束之前,让幼儿以对子、小组或班集体为单位,多种形式地相互欣赏、交流。
美术活动是自然与社会的折射,而社会生活是五彩缤纷的,教师要抓住幼儿的心理特点,把社会美好的一面展现给幼儿看,同时注重自身言行的美,以自身的激情燃起幼儿的热情,让他们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激发他们向善向上的信心和力量。教师也要抓住幼儿的生理特点,扬长避短,因势利导,通过美术活动逐步让幼儿贴近自然、社会,激起其想发掘的愿望。如幼儿注意力易分散,观察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对直观形象事物感兴趣,针对这些特征,教师每次活动,要让幼儿明确目的,并创造各种条件让幼儿接受直接强烈的各种感官的刺激。如在画秋天时,秋天的景物很多,色彩很丰富,教师不是坐在教室里空谈或借助几幅有关秋天的图片草草打发,而是让幼儿带着问题去秋游,让幼儿体会大自然的美,体会通过自己的发现去解决问题的愉悦,并将这种愉悦带到下一次的发现中。有助于再次激发他们的观察欲望。
四、在审美活动中体验美的情感
幼儿园的美术活动应该更多地关注孩子们善于发现美,敢于表现美的情感和能力,而不是单一地追求美术的技能。我们的生活处处充满美,而我们的美术活动应成为一个发现美、表现美的活动。教师不但要多引导幼儿乐意参加美术活动,引导他们更多观察生活,关注生活中一切真善美的事物,而且还应用心充分挖掘生活中各种美的因素,要积极引导幼儿去发现美、感受美,让每个孩子都拥有一双能发现美的眼睛和一颗能感受美的心灵。美的事物总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和兴趣,如鲜艳的色彩、优美的造型,这些美好的事物应多引导幼儿用自己的眼去观察,用自己的心去欣赏,用自己的笔把他们留下来。如让幼儿欣赏“春天”,获得大自然生机勃勃的美好情感体验;观察“大马路”,激发了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美好情感,也可以通过美术活动或日常生活中的随机教育,让幼儿去发现和感受心灵的美,如助人为乐,礼貌谦让,拾金不昧……这样在循序渐进和潜移默化中,我们的孩子就成了一群懂得欣赏美,善于发现美,乐于表现美的孩子了。
只要我们用一颗真善乐观的心去影响孩子,用一颗爱美、懂美的心去感染孩子,为孩子建造一个良好的情感教育环境,那么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幼儿一定是向上的、健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