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性别是指生物个体雌雄的差别,是生物体的一种特殊性状。它既受到遗传物质的控制,也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决定生物雌雄性别发展趋势的内在因素和方式称为性别决定。大多数生物是由性染色体决定性别,此外,还有生物是由染色体倍数或环境决定性别。
1性染色体决定性别
(1)XY型:即雄性个体含有两个异型性染色体(XY),雌性个体含有两个同型性染色体(XX)。哺乳动物,双翅目昆虫属于XY型。有趣的是:在人的受精卵中,无论有多少条X染色体,但只要有一条Y染色体,就将发育为男性:XY是男性(正常)、XXY、XXXY、XXXXY也是男性(异常);如果没有Y染色体,则发育为女性:XX是女性(正常),XO(表示只有一条X染色体)也是女性(异常)。但同为XY型的果蝇则不同:它的性别主要取决于X染色体数目,而不是Y染色体。含两条或更多X染色体是雌蝇:XX雌蝇(正常),XXX、XXXX、XXY、XXXY也是雌蝇(异常);含一条X染色体是雄蝇:XY是雄蝇(正常),XO也是雄蝇(异常)。
(2)XO型:即雄性个体只有一条X染色体,没有Y染色体(XO),雌性个体有两条X染色体(XX)。如蝗虫,其雌性个体细胞中染色体数是22+XX=24条,雄性个体细胞中染色体数则是22+XO=23条。
(3)ZW型:即雌性个体含有两个异型的性染色体(ZW),雄性个体含有两个同型的性染色体(ZZ)。鸟类,爬行类是ZW型。
(4)ZO型:即雌性个体只有一个Z染色体而无W染色体(ZO),雄性个体有两条Z染色体(ZZ)。ZO型生物较少,常见的有鸭等家禽。
2染色体倍数决定性别
蜜蜂和蚂蚁等昆虫是由细胞中染色体倍数决定雌雄性别的。由正常受精卵发育而成的蜜蜂(二倍体)表现为雌性——蜂王或工蜂。由未受精的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成的蜜蜂(单倍体)表现为雄性——雄蜂。但蜜蜂雌性的发育还与幼虫取食有关:二倍体幼虫如果食用蜂王浆发育成蜂王,具生殖能力;如果二倍体幼虫食用蜂蜜和花粉则发育为工蜂,无生殖能力,而成为采集花粉,酿造花蜜,建造蜂房的劳动者”。
3基因决定性别
玉米是雌雄同株的植物,玉米细胞中有若干基因可以改变玉米植株的性别:如果正常植株基因型为AB,则基因型为aaB的植株因侧生的雌花序不能正常发育为成为雄株;基因型为Abb的植株因顶生雄花序转变为雌花序而成为雌株;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顶生的花序也是雌花序而成为雌株。
4环境决定性别
海生蠕虫后螠的性别完全由环境条件决定:发育成熟的雌虫在海里产卵,卵发育成不具有性别之分的幼虫,当幼虫始终在海水中独立生活时,便发育为雌虫;当幼虫落到雌虫的吻部,便发育成雄虫,随后钻入雌虫子宫内生生活。如果把幼虫从吻部移开,让它在海水中继续生活,它就发育成为间性个体。而且,其雄性程度由它在雌虫吻部停留时间的长短来决定。
5环境因素对生物性别的影响
(1)温度对性别的影响
蛙的性别决定是XY型。如果将其蝌蚪放在20℃的环境条件下生长发育,则蛙群中雌雄约各占一半;但若把蝌蚪放在30℃的条件下饲养,无论是XX或XY的蝌蚪都全部发育成雄蛙。要注意的是这种环境条件引起的性别转变,不会影响到其染色体组成,即XX的蝌蚪发育而成雄蛙的染色体仍然是XX。
(2)性激素对性别的影响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过有趣的“牝鸡司晨”现象:一只正常下蛋的母鸡,可后来却停止下蛋,且长出了公鸡的鸡冠和羽毛,还能发出公鸡般的啼鸣声,甚至追逐母鸡,与母鸡交配,竟然变成公鸡了。其实这是性激素影响了鸡的性别:早期的鸡胚胎有两个原始性腺,当两个性腺都发育成精巢时,小鸡就发育成公鸡,而如果左侧的一个性腺先发育成卵巢,那右侧的性腺就被卵巢分泌的雌性激素所抑制成不发育状态,小鸡就发育成母鸡;一旦母鸡的卵巢因某种原因萎缩时,原来处于抑制的右侧性腺则解除抑制而发育成精巢,同时产生雄性激素从而使母变成了公鸡,但这只母鸡只是性别改变成了公鸡,其性染色体仍没有改变。
怀疑固然可以,求证更加重要。
要改变命运,先改变观念。
1性染色体决定性别
(1)XY型:即雄性个体含有两个异型性染色体(XY),雌性个体含有两个同型性染色体(XX)。哺乳动物,双翅目昆虫属于XY型。有趣的是:在人的受精卵中,无论有多少条X染色体,但只要有一条Y染色体,就将发育为男性:XY是男性(正常)、XXY、XXXY、XXXXY也是男性(异常);如果没有Y染色体,则发育为女性:XX是女性(正常),XO(表示只有一条X染色体)也是女性(异常)。但同为XY型的果蝇则不同:它的性别主要取决于X染色体数目,而不是Y染色体。含两条或更多X染色体是雌蝇:XX雌蝇(正常),XXX、XXXX、XXY、XXXY也是雌蝇(异常);含一条X染色体是雄蝇:XY是雄蝇(正常),XO也是雄蝇(异常)。
(2)XO型:即雄性个体只有一条X染色体,没有Y染色体(XO),雌性个体有两条X染色体(XX)。如蝗虫,其雌性个体细胞中染色体数是22+XX=24条,雄性个体细胞中染色体数则是22+XO=23条。
(3)ZW型:即雌性个体含有两个异型的性染色体(ZW),雄性个体含有两个同型的性染色体(ZZ)。鸟类,爬行类是ZW型。
(4)ZO型:即雌性个体只有一个Z染色体而无W染色体(ZO),雄性个体有两条Z染色体(ZZ)。ZO型生物较少,常见的有鸭等家禽。
2染色体倍数决定性别
蜜蜂和蚂蚁等昆虫是由细胞中染色体倍数决定雌雄性别的。由正常受精卵发育而成的蜜蜂(二倍体)表现为雌性——蜂王或工蜂。由未受精的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成的蜜蜂(单倍体)表现为雄性——雄蜂。但蜜蜂雌性的发育还与幼虫取食有关:二倍体幼虫如果食用蜂王浆发育成蜂王,具生殖能力;如果二倍体幼虫食用蜂蜜和花粉则发育为工蜂,无生殖能力,而成为采集花粉,酿造花蜜,建造蜂房的劳动者”。
3基因决定性别
玉米是雌雄同株的植物,玉米细胞中有若干基因可以改变玉米植株的性别:如果正常植株基因型为AB,则基因型为aaB的植株因侧生的雌花序不能正常发育为成为雄株;基因型为Abb的植株因顶生雄花序转变为雌花序而成为雌株;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顶生的花序也是雌花序而成为雌株。
4环境决定性别
海生蠕虫后螠的性别完全由环境条件决定:发育成熟的雌虫在海里产卵,卵发育成不具有性别之分的幼虫,当幼虫始终在海水中独立生活时,便发育为雌虫;当幼虫落到雌虫的吻部,便发育成雄虫,随后钻入雌虫子宫内生生活。如果把幼虫从吻部移开,让它在海水中继续生活,它就发育成为间性个体。而且,其雄性程度由它在雌虫吻部停留时间的长短来决定。
5环境因素对生物性别的影响
(1)温度对性别的影响
蛙的性别决定是XY型。如果将其蝌蚪放在20℃的环境条件下生长发育,则蛙群中雌雄约各占一半;但若把蝌蚪放在30℃的条件下饲养,无论是XX或XY的蝌蚪都全部发育成雄蛙。要注意的是这种环境条件引起的性别转变,不会影响到其染色体组成,即XX的蝌蚪发育而成雄蛙的染色体仍然是XX。
(2)性激素对性别的影响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过有趣的“牝鸡司晨”现象:一只正常下蛋的母鸡,可后来却停止下蛋,且长出了公鸡的鸡冠和羽毛,还能发出公鸡般的啼鸣声,甚至追逐母鸡,与母鸡交配,竟然变成公鸡了。其实这是性激素影响了鸡的性别:早期的鸡胚胎有两个原始性腺,当两个性腺都发育成精巢时,小鸡就发育成公鸡,而如果左侧的一个性腺先发育成卵巢,那右侧的性腺就被卵巢分泌的雌性激素所抑制成不发育状态,小鸡就发育成母鸡;一旦母鸡的卵巢因某种原因萎缩时,原来处于抑制的右侧性腺则解除抑制而发育成精巢,同时产生雄性激素从而使母变成了公鸡,但这只母鸡只是性别改变成了公鸡,其性染色体仍没有改变。
怀疑固然可以,求证更加重要。
要改变命运,先改变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