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现代信息社会对基础教育的要求,只有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才能让学生学到知识,形成技能;只有让学生学以致用,才能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自主探究学习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积极性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根本动力。因此,在教学时,教师需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根据不同的题材设计不同的教学方式。现代教学论认为如果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运用于课堂教学,更利于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小学生好奇心重、贪玩,自制力较差,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在教学生如何灵活使用鼠标的时候,考虑到若只是单纯地练习鼠标很枯燥乏味,笔者就结合小学生活泼好动、爱玩游戏的特点,以“五子棋”“扫雷”“打地鼠”的游戏,让学生有目的地去练习鼠标操作,只要加以适当引导,就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灵活地使用鼠标,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又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乐趣。所以,只要教师能有针对性地精选一些有益的小游戏,有益引导,让学生明辨是非,正确处理好游戏与学习的关系,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主动性
1.自主学习
信息技术课中有许多教学内容本身就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学生通过直接观察、感受到事物的外部形态和变化现象,从而获得知识、经验、能力或者验证所学知识,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协作能力。比如计算机的认识、开机与关机、窗口的认识、工作界面的认识、用画图画画、整理桌面,等等,这些内容相对简单,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完全能够掌握。在学生自学产生问题时,还可以利用小组来进行讨论,然后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用掌握的方法来完成新的任务。
2.设问学习
在教学中,首先要鼓励学生提问,对敢于大胆质疑的学生要表扬,对提问的兴趣要保护。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疑问,经过一定时间的准备,提出问题,然后学生再带着这些问题学习,并不断寻找信息,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过程,是一个科学严谨、有计划的动手实践过程,只有把这个过程完全交给学生,才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尝试学习
尝试学習,就是突出让学生尝试,在自觉训练中掌握知识的一种学习方法。信息技术课有个突出的现象,学生都特别想自己动手操作,比如教师在上面讲,有的学生在下面自行操作。针对这个现象,教师要充分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学生进行尝试学习。在信息技术教材中,每课都有示范的图片,也有明确的步骤。在教学中,教师要先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避免让学生的尝试变成“乱试”;然后让学生预习教材中的内容,并跟着图片尝试完成类似的练习;当学生碰到问题时,不要急于直接帮助学生解决,而是提供一些启示和鼓励,让学生再次练习,直到最终掌握技能。
4.合作学习
未来的社会是一个协作的社会,我们上信息技术课时,同样要教导学生与他人合作,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因为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同学间可以讨论、交流、互助,取长补短,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是一种最能体现人与人之间合作精神的学习方法。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的一切活动都是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下,按部就班地进行,学生很少有展示自己独特个性和创造力的机会。而学生合作学习时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表达方式来理解、消化老师布置的任务。
教师的任务从主要是讲解和讲授,转化到以指导学生学习为主,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给予个别辅导;学习方式从教师讲、学生听,转化到以学生自学和小组合作学习为主。通过对学生的上机指导,通过分组练习使学生完成对知识的巩固加深。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自由表达观点,主动采取行动去验证自己想法的正确性。
三、现代教育技术为素质教育提供了方法论
那么,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学校,如何开展素质教育?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毫无疑问,现代教育技术是突破口。为此,我们必须在理论与实践上把握和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含义。
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它并非指单纯的物质技术,不是为技术而技术,强调的是设计和运用现代教育的思想、观念和方法,即探索如何为教学建构有效的教学信息资源环境或学习空间。传统教学是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强调刺激——反应,教师的作用只是起到一个外部刺激作用,教学当中忽视了学生内在心理反应。根深蒂固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被动的位置上,成了知识的灌输对象。这种教学模式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它扼杀了学生的个性。人本主义理论认为教学的问题主要是:教学目标上,强调个性与创造性的发展;课程内容上,强调学生的直接经验;方法上,主张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我选择、自我发现。这种主张与素质教育的理念一致,因此我们有必要利用这一理论,整合各种教育资源,优化教学过程。
在中国,现实的教育现状是:教育比较落后,发展不均衡,需要接受教育的人口特别多。这种情况决定了我们的教学形式主要是面向学校班级的课堂教学,虽然素质教育是开放的(学校、社会、家庭),但在很大程度上,我们所强调的素质教育也必须在这一基础上实施。这给教学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无论如何,网络技术是改进课堂教学设计的切入点。
1.目标学习法
目标学习,就是信息课重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学习。因为对广大小学生来说,计算机不是一种理论课程,而是一种工具,一种技能。可以“急用先学,立竿见影”,要让学生带着目标和问题来学习。
2.网络环境下教学资源的特点为素质教育提供实施环境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资源的特点:资源是开放的、共享的,传播媒介多向交流的,传递系统是多媒体的,知识是跨越时空限制的。这些特点决定了网络环境下教学过程是:开放性与全球化,学习过程的交互性,学习内容选择的自主性和个性化,内容形式的多媒体化。不过,一旦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组织起来,必然带有松散性、不确定性、难控制性,所以在当前还没有脱离学校模式、班级模式的课堂形式下,这种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的确是前所未有的一种新尝试。
3.实施有效评价,增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动力
教学评价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是教学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多使用激励性评价,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评价应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将正面赞赏与适当的批评教育结合起来。形成性评价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增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动力的有效手段。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行为给予及时的评价,多赏识,多激励,以增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动力。
总之,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学到知识,形成技能。只有让学生学以致用,学有所用,才能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用于解决现实中的具体问题,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培养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的学习策略和方法.
[2]张沪波.营造小学信息技术自主式课堂的策略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
[3]朱雪莲.浅谈小学信息课程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J].成功,2013.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自主探究学习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积极性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根本动力。因此,在教学时,教师需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根据不同的题材设计不同的教学方式。现代教学论认为如果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运用于课堂教学,更利于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小学生好奇心重、贪玩,自制力较差,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在教学生如何灵活使用鼠标的时候,考虑到若只是单纯地练习鼠标很枯燥乏味,笔者就结合小学生活泼好动、爱玩游戏的特点,以“五子棋”“扫雷”“打地鼠”的游戏,让学生有目的地去练习鼠标操作,只要加以适当引导,就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灵活地使用鼠标,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又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乐趣。所以,只要教师能有针对性地精选一些有益的小游戏,有益引导,让学生明辨是非,正确处理好游戏与学习的关系,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主动性
1.自主学习
信息技术课中有许多教学内容本身就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学生通过直接观察、感受到事物的外部形态和变化现象,从而获得知识、经验、能力或者验证所学知识,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协作能力。比如计算机的认识、开机与关机、窗口的认识、工作界面的认识、用画图画画、整理桌面,等等,这些内容相对简单,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完全能够掌握。在学生自学产生问题时,还可以利用小组来进行讨论,然后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用掌握的方法来完成新的任务。
2.设问学习
在教学中,首先要鼓励学生提问,对敢于大胆质疑的学生要表扬,对提问的兴趣要保护。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疑问,经过一定时间的准备,提出问题,然后学生再带着这些问题学习,并不断寻找信息,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过程,是一个科学严谨、有计划的动手实践过程,只有把这个过程完全交给学生,才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尝试学习
尝试学習,就是突出让学生尝试,在自觉训练中掌握知识的一种学习方法。信息技术课有个突出的现象,学生都特别想自己动手操作,比如教师在上面讲,有的学生在下面自行操作。针对这个现象,教师要充分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学生进行尝试学习。在信息技术教材中,每课都有示范的图片,也有明确的步骤。在教学中,教师要先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避免让学生的尝试变成“乱试”;然后让学生预习教材中的内容,并跟着图片尝试完成类似的练习;当学生碰到问题时,不要急于直接帮助学生解决,而是提供一些启示和鼓励,让学生再次练习,直到最终掌握技能。
4.合作学习
未来的社会是一个协作的社会,我们上信息技术课时,同样要教导学生与他人合作,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因为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同学间可以讨论、交流、互助,取长补短,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是一种最能体现人与人之间合作精神的学习方法。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的一切活动都是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下,按部就班地进行,学生很少有展示自己独特个性和创造力的机会。而学生合作学习时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表达方式来理解、消化老师布置的任务。
教师的任务从主要是讲解和讲授,转化到以指导学生学习为主,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给予个别辅导;学习方式从教师讲、学生听,转化到以学生自学和小组合作学习为主。通过对学生的上机指导,通过分组练习使学生完成对知识的巩固加深。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自由表达观点,主动采取行动去验证自己想法的正确性。
三、现代教育技术为素质教育提供了方法论
那么,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学校,如何开展素质教育?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毫无疑问,现代教育技术是突破口。为此,我们必须在理论与实践上把握和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含义。
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它并非指单纯的物质技术,不是为技术而技术,强调的是设计和运用现代教育的思想、观念和方法,即探索如何为教学建构有效的教学信息资源环境或学习空间。传统教学是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强调刺激——反应,教师的作用只是起到一个外部刺激作用,教学当中忽视了学生内在心理反应。根深蒂固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被动的位置上,成了知识的灌输对象。这种教学模式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它扼杀了学生的个性。人本主义理论认为教学的问题主要是:教学目标上,强调个性与创造性的发展;课程内容上,强调学生的直接经验;方法上,主张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我选择、自我发现。这种主张与素质教育的理念一致,因此我们有必要利用这一理论,整合各种教育资源,优化教学过程。
在中国,现实的教育现状是:教育比较落后,发展不均衡,需要接受教育的人口特别多。这种情况决定了我们的教学形式主要是面向学校班级的课堂教学,虽然素质教育是开放的(学校、社会、家庭),但在很大程度上,我们所强调的素质教育也必须在这一基础上实施。这给教学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无论如何,网络技术是改进课堂教学设计的切入点。
1.目标学习法
目标学习,就是信息课重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学习。因为对广大小学生来说,计算机不是一种理论课程,而是一种工具,一种技能。可以“急用先学,立竿见影”,要让学生带着目标和问题来学习。
2.网络环境下教学资源的特点为素质教育提供实施环境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资源的特点:资源是开放的、共享的,传播媒介多向交流的,传递系统是多媒体的,知识是跨越时空限制的。这些特点决定了网络环境下教学过程是:开放性与全球化,学习过程的交互性,学习内容选择的自主性和个性化,内容形式的多媒体化。不过,一旦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组织起来,必然带有松散性、不确定性、难控制性,所以在当前还没有脱离学校模式、班级模式的课堂形式下,这种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的确是前所未有的一种新尝试。
3.实施有效评价,增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动力
教学评价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是教学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多使用激励性评价,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评价应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将正面赞赏与适当的批评教育结合起来。形成性评价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增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动力的有效手段。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行为给予及时的评价,多赏识,多激励,以增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动力。
总之,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学到知识,形成技能。只有让学生学以致用,学有所用,才能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用于解决现实中的具体问题,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培养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的学习策略和方法.
[2]张沪波.营造小学信息技术自主式课堂的策略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
[3]朱雪莲.浅谈小学信息课程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J].成功,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