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黄昏

来源 :视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k89546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火焰的顶端
  落日的脚下
  茫茫黄昏
  华美而无上
  在秋天的悲哀中成熟
  日落大地
  大火熊熊
  燒红地平线滚滚而来
  使人壮烈 使人光荣与寿同在
  分割黄昏的灯
  百姓一万倍痛感黑夜的来临
  在心上滚动万寿无疆的言语
  时间的尘土 抱着我
  在火红的山冈上跳跃
  没有谁来应允我
  万寿无疆或早夭襁褓
  相反的是 这个黄昏无限的痛苦
  无限漫长 令人痛不欲生
  切开血管
  落日殷红
  愿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爱情保持一生
  或者相反 极为短暂
  极为短暂 匆匆熄灭
  愿我從此不再提起
  再不提起过去
  痛苦与幸福
  生不带来 死不带去
  唯黄昏华美而无上
  (周扬摘自人民文学出版社《海子的诗》)
其他文献
在奥斯卡金像奖公布期间,家人朋友围坐在电视机前拭目以待,看哪部电影能获得最佳影片奖。那么,评选委员会是如何决定让哪部电影获奖的呢?这个过程涉及数学,也就是偏好投票制。  在大部分人熟悉的投票方式中,你拿到一张选票和一个候选人名单,在自己希望获胜的人的名字旁边做上记号,投出选票。然后,一名选务官开始唱票,记录每个候选人得到的票数,得票最多的候选人,就是最后的赢家。  而在偏好投票制中,投票人要在每個
我不认识你,不知道你的面容、体态、脾气、个性,甚至你的性别,尤其是你的命运,它最为神秘,也最常引起我的想象。当我也还只是个孩子的时候,就不时会幻想:我有一个和我差不多、也许一模一样的孩子,就站在我的旁边、对面或者某个我伸手可及的角落。当某一种光轻轻穿越时间与空间,揭去披覆在你周围的那一层幽暗,我仿佛看见了另一个我——去想象你,变成了理解我自己,或者也可以反过来说,去发现我自己,结果却勾勒出一个你,
有时候,对事物起了珍惜之心,常常只是因为一个念头而已,这个念头就是——这是我一生中仅有的一次,仅有的一件。  然后,所有的爱恋与疼惜就都从此而生,一发而不可遏止了。而无论求得到或者求不到,总会有忧伤与怨恨,生活因此就开始变得艰难与复杂起来。而现在,坐在南下的火车上,看窗外风景一段一段地过去,我才忽然发现,我一生中仅有的一次又岂只是一些零碎的事与物而已呢?  我自己的生命,我自己的一生,也是我只能拥
母亲死在民国三年旧历七月的一个夜里。  母亲病了二十多天。她在病中是十分痛苦的。一直到最后一天,她还很清醒,但是人已经不能够动了。  我和三哥就住在隔壁的房间里。每次我们到病床前看她,她总要流眼泪。  在我们兄弟姊妹中间,母亲最爱我,然而我也不能够安慰她,减轻她的痛苦。  母亲十分关心她的儿女。她临死前五天还叫大哥到一位姨母处去借了一对金手镯来。她嫌样子不好看,过了两天她又叫大哥拿去还了,另外在二
“江南第一藏书楼”天一阁中收藏着海量家谱,目前总共收藏了近五百五十部家谱,涉及一百多个姓氏。20世纪80年代,包玉刚曾在天一阁里发现自己是包拯的第二十九代嫡孙。  1918年出生的包玉刚,是浙江宁波人,父亲包兆龙是一个经营造纸业的商人。包玉刚小时候在上海求学,他上大学时,正遇上日寇侵略中国,书是没法读下去了。他先是到衡阳一家银行当职员,后又去重庆中央信托局工作。他以宁波人的精明和兢兢业业的作风,使
“雪人雪人四尺高,起来起来跟我跑,跑到腊八喝碗粥,跑到三十穿花袄。”多少年过去了,作者的眼前还时常浮现小时候和小伙伴在冰天雪地里堆雪人的画面。请大家和我走进作者的童年,一起感受堆雪人的乐趣吧!  群山环抱的乡村,本来就缺乏热闹欢快的气氛,尤其是到了大雪封山的寒冬腊月,愈发显得空旷寂寥。到了这个季节,因生活贫穷没多余的钱买灯油照明,吃过晚饭后人们都早早地睡了。而我们这些贪玩的孩子,也无可奈何地早早躺
自从父親过世后,我不时发现自己有许多和父亲相似的地方。  父亲还在的时候,我从来不认为自己像父亲,周遭的人也都说我和父亲的性格正好相反。父亲天生个性孤僻,我却从来都不缺朋友。学生时代,我活跃在运动社团,哪里热闹就往哪里钻。我的这种个性在大学毕业进入社会之后依旧没变。我在45岁左右时离开了报社,以作家的身份重新出发。但父亲在这个年纪时开始隐栖生活,他避居故里,断绝了与外界的一切往来,我从没想过要像他
直到十一岁,我才吃到这辈子第一个汉堡包。  其实也不难想象,我出生的南方小县城,面积小,人口少。县城小到每年春节扫墓,都能在公墓大门口不费吹灰之力地碰到好几个同班同学。所以十一岁能吃上汉堡,在我们班已经相当时髦。  这要归功于我妈,她年轻的时候卖烟,天南海北基本都去过,那几年分管东北三省的业务,常驻北京办事处。我妈卖烟卖得风生水起,因为见多识广,所以一直走在时尚前沿,逛赛特,烫卷发,穿短裙,背名牌
近两年,博物学突然火起来,连带着各色识图软件,不知道花的名字不要緊,手机拍下一张照片,上传到软件上,立即就会出现学名。   发在朋友圈的风景图,也立即有善于做功课的人搜出图中花花草草的名字:紫花地丁、二月兰、紫叶李……哪怕相像的樱花、桃花、杏花、梨花、李花、梅花,会有技术替你分辨。   时代在进步,技术带来诸多便利,知识的门槛降低了,无需去查阅资料,只需要动动手指头,便能轻易得到答案。可怎样才
2050年,人工智能井喷式发展,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交通工具已经不复存在,在强大的量子传输技术下,人们所津津乐道的无人驾驶也只能半路夭折。  能源问题也逐渐被解决,人们通过利用可燃冰,甚至通过地球的自转来获取能量,传统的煤炭石油等资源已经慢慢被人类遗弃。  学校也没了身影。整个学习过程,就像是通过电脑给U盘拷贝数据一样,人们只需要抽出时间去“学习工厂”,给你的大脑来灌输知识。你问为什么不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