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来源 :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yue_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曾经超声诊断为乳腺癌的患者168例进行追踪观察,回顾性分析。结果:168例中,术后病理确诊的乳腺癌患者为151例,有21例良性肿瘤超声误诊为乳腺癌。结论:高频彩超诊断乳腺癌简捷、无创、经济、准确率高,是乳腺癌首选的检查方法。
  关键词: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乳腺癌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已经明显上升,且呈年轻化趋势,据统计发病率仅次于宫颈癌,部分地区已经上升到了第一位。患者常在更衣、洗澡或定期自我检查时发现肿块。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治愈率,延长生存期的关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2011年6月,本院收治的151例乳腺癌病人,年龄最小24岁,最大68岁,平均年龄47岁,均经超声检查并经手术病理确诊。
  1.2 方法
  使用日立二郎神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6-13 MHz,病人充分暴露乳房,取仰卧位、右前卧位及左前卧位,行双乳及腋窝全面扫查,扫查时向内向外缓慢进行,中心处以乳头为中心作环形扫查,观察乳腺腺体回声,导管有无扩张,肿块形态,内部回声,再用彩色多普勒观察肿块内部及边缘有无血流及血管分布走行,取样后分析血流频谱,最后检查腋窝及锁骨上有无肿大的淋巴结,尤其是肿块同侧。
  2结果
  经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168例乳腺癌中,病理确诊151例,诊断符合率89. 9%,其中早期导管内癌5例,浸润性导管癌121例,浸润性小叶癌8例,髓样癌11例,粘液癌6例;误诊17例中11例为乳腺腺瘤样增生,6例为乳腺纤维瘤。
  3討论
  乳腺癌是乳腺导管上皮及末梢导管上皮发生的恶性肿瘤,好发部位为乳腺外上象限,本组病例中有86例发生在外上象限,占57%,癌肿多为单发,主要是淋巴结转移,首先侵犯同侧腋窝及锁骨上淋巴结,是严重危害广大妇女健康的疾病,早期乳腺癌病灶小,可无任何症状,抹诊无异常,只能靠仪器检查发现。近年来随着高分瓣彩色多普勒超声和高频探头的应用,超声比钼靶的应用更为广泛。
  典型乳腺癌超声诊断并不难,表现为边界不清,无真正包膜,呈分叶状、鳌足状或毛刺状侵润,部分肿块边缘可见“恶性晕”征,即肿块前、侧壁不规则,有厚薄不均的强回声带包绕,厚度1-3mm,是乳腺癌特征性表现;肿块纵横比>1,实质内多呈不均匀低回声[1],可见小砂砾样钙化灶,呈簇状分布,数目较多且相对集中,为组织异常而产生的钙盐堆积,为营养不良性钙化,声像图呈“针尖”状强回声,后方无声影。微小钙化灶是乳腺癌的特征性表现[2],对乳腺癌诊断的敏感性为35%,特异性为94.23%[3],本组病例中有71例肿块内发现砂砾样钙化灶。导管原位癌不易发现,对于乳头溢液者要反复仔细扫查乳头和乳晕周围,声像图表现为乳腺中心导管轻度扩张或无扩张,内可见乳头状肿块充满管腔,基底部宽,内可见血流。
  超声多普勒和频谱特点:恶性肿瘤细胞可分泌肿瘤生长因子,刺激血管生长,产生大量新生血管,从肿块四周嵌入内部并随肿瘤的生长不断更新血管分布增加血管数量,可形成丰富的血管网络,且血管粗大迂曲,分支紊乱,穿入型血流是乳腺癌的主要表现之一。频谱多普勒检测多为高速高阻型血流,最大流速PSV>20cm/s,RI>0.7,有助于本病诊断(本组中有108例RI>0.7,PSV>20cm/s),良性病变上述现象少见,因此高速高阻频谱有助于良性与恶性肿瘤的鉴别。未测到特征性血流的乳腺癌肿块可能与肿瘤较小、位置较深、血流少或新生血管内血流速度较慢有关.仪器敏感度低也是一方面原因。
  鉴别诊断:虽然乳腺癌的超声诊断准确率和敏感性不断提高,但由于检查的个体差异,有时较难诊断,易与良性包块混淆。良性包块边界整齐光滑,无周围组织侵润,有侧边声影,内部为均质低回声,后方回声清晰,无衰减,血流信号少且多为散在点状血流信号。而乳腺癌肿块边界粗糙、不规则、无包膜,与周围组织分界模糊,常向周围组织侵润,并且肿块向深层增长,后方大部分有衰减,肿块内血流杂乱,可测出高速低阻血流频谱,部分病例腋窝及锁骨上扫到肿大淋巴结。
  参考文献:
  [1]徐秋华,陆林国.浅表器官超声诊断图签[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31-139
  [2]沈德娟.乳腺癌的超声诊断及其新进展[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7,20(2):203
  [3]彭玉兰.乳腺高频超声图谱[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0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評价冠心病合并Ⅱ型糖尿病(DM)PCI后的心功能恢复的比较。方法:伴有DM和无DM的冠心病患者共158例均行冠状动脉介入术。无DM组(65例),有DM组(93例),并且两组分别行冠状动脉介入术。术前、术后6月通过二维超声心动图(2DE)观察两组的心功能变化。结果:术后无DM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增加量为(9±3),DM组的LVEF增加量为(6±3),P<0.05。结论:无DM患者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PICC管道维护时消毒后用乙醇脱碘的疗效,分析PICC管道维护时消毒后乙醇脱碘的必要性。方法:将60例PICC置管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消毒换药护理(先用乙醇清洁皮肤3次,再用0.1%水剂活力碘消毒皮肤3次,待干,再粘贴透明贴膜),观察组30例采取常规消毒后,待干,再用乙醇脱碘,待干,最后粘贴透明敷料。60例患者均采集消毒风干后穿刺点周围标本,观察培养后菌落数。结果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莫匹罗星对长期卧床致褥疮患者的疗效作用。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莫匹罗星局部外敷患处,对照组单纯采用清创、理疗、保持创面干燥、避免受压等物理措施。分别在Ⅱ期褥疮和Ⅲ期褥疮的治疗上观察效果,并对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莫匹罗星治疗褥疮后,疗程短,创面愈合快,易长出新的肉芽组织。对照组所采用的治疗方法时间长,创面不易干燥,常有渗液溢出,
期刊
PFNA属于一一种新型股骨近端内固定系统,是新改进的PFN(股骨近端髓内钉)系统,一方面继承了原PFN 的优点,生物力学特点相同,另一方面在具体设计上有所创新,令固定更有效、操作更简单.  PFNA适应证广,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股骨转子间骨折(AO分型A1、A2、A3)和高位转子下骨折。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老年病人麻醉下手术日益增多,2012-2013年,本科室在腰硬联合麻醉下完成老年病人择期PF
期刊
摘要:目的 评估臂丛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方法 60例小儿上肢手术在氯胺酮基础麻醉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观察术中患儿体动情况、血压、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变化及术后苏醒时间。结果 臂丛神经阻滞用于小儿上肢手术术中患儿安静,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平稳且术后苏醒时间短。结论 臂丛神经阻滞用于小儿上肢手术是安全有效的。  关键词:氯胺酮;神经阻滞  一般情况下臂丛神经阻滞需要病人的配合出现
期刊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在孕妇感染后的发病情况及其妊娠后结局等。方法 笔者对2011年1月-2012年2月间2031例孕妇进行HIV的抗体筛查检测,将初次筛选为阳性的结果的孕妇送到省疾控中心检查,确认检查结果。结果 检查结果显示,有8例孕妇为HIV阳性,对其进行随访,其中失访的有1人,分娩的孕妇有6人,终止妊娠的孕妇有1人。对6例HIV感染的分娩孕妇进行研究、分析显示,在使
期刊
摘要:目的 了解青岛市李沧区水痘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水痘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3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和学校、托幼机构监测的水痘疫情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全年共报告水痘378例,发病率为73.80/10万,散发和聚集发病并存。3-5月份及11-12月份为发病高峰,分别占总病例数的37.57%和27.25%。发病年龄集中于0-24岁年龄段,以学生、幼托和散居儿童为主,分别占发病总数的42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X线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80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首次胸部X线平片诊断均采用正位,部分患者同时进行侧位片及功能位平片,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及肘关节等骨折患者均根据相应体位接受X线诊断,将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分析。结果:80例患者中,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误诊3例,漏诊8例,诊断准确率为86.3%,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肾上腺髓性脂肪瘤的CT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肾上腺髓性脂肪瘤的CT影像资料。结果:15例均为单发,右侧11例,左侧4例。直径3.5~19 cm,最大为11 cm×12 cm×19 cm,其上界达到肝脏中部水平。结论:肾上腺髓性脂肪瘤具有特征性的CT表现,术前可明确诊断。  关键词:肾上腺;髓性脂肪瘤;螺旋CT  肾上腺髓性脂肪瘤(adrenal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促纤维化相关因子变化,探讨糖尿病肾病纤维化机制。方法:对雄性Wistar大鼠采用高糖高脂饮食配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的方法诱导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血糖水平>16.7mmol/L 且24h 尿白蛋白>30mg视为造模成功。3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和糖尿病肾病模型组(DN组)。10周后观察各组大鼠体重、肾指数、空腹血糖、血肌酐、血尿素氮、UAER
期刊